适应经济社会制度与转型积极创建计划生育幸福家庭

来源 :求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949423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转型,我国传统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及赡养等基本功能受到冲击,规模小型化、结构多样化、居住离散化、亲情淡漠化,加之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体系建设不完善,使生活贫困、生殖健康、出生缺陷和养老服务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家庭抵御风险能力有所下降,制约了城乡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家庭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是必然趋势。创建幸福家庭活动顺应了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近年来,天津市武清区卫计委按照市、区关于创建幸福家庭工作的安排部署,以家庭发展为主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建设“文明倡导、健康促进、优生优育、致富发展、奉献社会”的幸福家庭为目标,充分发挥计划生育部门优势,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提高计划生育家庭的发展能力、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全面推动幸福家庭建设,促进地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1.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程。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落实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孕产期保健服务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大力推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工作。引导群众积极参加孕前优生健康和生殖健康检查,全面推进知情选择,向育龄人群提供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服务,提高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建立区、镇两级出生缺陷预防名册,为高危人群建档,并提供优生指导。同时,为参检育龄夫妇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做到提前预约、车接车送、全程陪同。截至目前,武清区医院已经对12000对夫妇进行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有效地避免了出生缺陷给家庭带来的严重风险,提升了全区出生人口的质量。
  2.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工程。开辟绿色通道,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保驾护航。武清区人民医院是全区医疗水平最高、科室最齐全的三级综合性医院,通过积极协调、上下沟通成功将其确立为定点医院,与区医院医务科共同研究制定针对计生特殊家庭的就诊医疗服务工作流程。计生特殊家庭就诊患者凭“爱心就医卡”和“医保卡”到导医台办理接诊分诊手续。安排专人引领协助计生特殊家庭享受“五优先”政策,即优先挂号(由普通号升级到专家号)、优先就诊、优先检查或进行预约、优先取药、优先住院;特殊情况可由专人全程陪同完成就诊等一系列诊疗服务;为病情危重者启动绿色通道,可直接进入急诊救治流程。目前我们将70岁以上失独家庭(共53人)纳入就医“绿色通道”,争取逐步做到失独家庭全覆盖。
  3.计生家庭健康工程。2016年,武清区对30岁至65岁妇女进行健康检查。全年预计检查14.5万人,投入资金420万元,对计生困难家庭减免治疗费用。全区计生服务做到“六进门”,即新婚咨询进门、生育指导进门、避孕服务进门、免费药具进门、手术随访进门、妇科病防治进门,为育龄群众提供“查、讲、治、访”一条龙服务。建立对新婚、产后、计划生育手术后、更换避孕措施等各类重点人员的随访制度,强化避孕节育知情与选择的规范指导,做到术后随访服务率达到95%以上,避孕及时率达到90%以上。
  4.计生家庭致富工程。协调武清区农委等部门,争取区财政1000余万元投入,在高村镇共同建立200亩爱心蔬菜暖棚种植基地,对符合条件的计生困难家庭实行免费承包。镇街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满足计划生育户特别是独生子女户的就业要求,今年以来,共为独生子女安排就业8000人次。涉农、科技部门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行动”,选派140名科技人员深入村居,召开农业现场会400余场,受益农民达12余万人。区畜牧水产中心对计生家庭养殖户共发放补助450万元。
  5.计生家庭保障工程。积极协调区政府相关部门,由区财政全额承担杨村、东蒲洼两个街道的独子费,确保农村计生家庭在撤村建居过程中利益不受损失。截至目前,全区有15865人符合奖扶标准,889人符合特扶发放标准,所涉奖扶金额均已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我们主动为退掉二胎生育指标的家庭办理计生养老保险。截至目前,全区共为8815个主动退掉二胎生育指标的家庭办理了计生养老保险,投资总金额达1130万元,其中区投入705万元;镇村两级投入155万元;个人投入270万元。积极探索机构养老,将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人照料的计生家庭老人逐步纳入机构养老范围。建成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40所,可为近万名老人提供日托服务。新建成武清区第三养老院,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供年满65岁、无收入来源的农村计生困难家庭老人免费入住,所需费用由区、镇两级财政负担。
  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扶助力度。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实行扶助标准动态调整。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由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100元,提高部分全部由区财政负担;对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并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在独生子女母亲年满45周岁时,由区财政一次性发放特别扶助金2万元,几年来全区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家庭共计181户,区财政投入资金362万元,所需经费纳入区财政经常性年度预算。
  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倡导,引导家庭成员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价值观、家庭观和幸福观。区卫计委与武清电视台合作开办《幸福家庭》栏目。与区团委等单位开展以“倡导婚育文明,创建幸福家庭”为主题的武清区集体婚礼。联合文化、广电等部门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进行主题宣传活动,全区共开展创建幸福家庭与人口文化宣传活动30多场次。下朱庄街投资40万元建成人口文化公园,增设以人口计生为主题的雕塑、展板,组织编演计生宣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等内容的群众文化节目,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加强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广泛动员教育、民政、涉农、金融等21个部门共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的生力军作用,切实加强县、乡级计划生育协会的组织和能力建设,更好地承担宣传教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优生优育指导、计划生育家庭帮扶、权益维护和流动人口服务等工作。鼓励社会组织依法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公益慈善与帮扶救助活动。在城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引导群众广泛开展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近年来,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创建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全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但是,在新形势下幸福家庭创建工作还需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
  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计划生育政策也随之调整,但目前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还习惯于用老一套的做法,缺乏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创建工作流于形式。因此,只有真正解决这些认识上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创建工作的开展。
  2.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创建是一项民生工程,加大对村居计生专职干部的培训力度,引导计生专职干部从单纯的生育管理向生育服务转型。强化工作环节的监管和督查,将“务实计生”理念贯穿到各项任务中,把工作做实、做细,切实满足群众需求。提供项目、资金和信息扶持,让所有计划生育家庭在生活上得到帮助,经济上得到实惠,精神上得到慰藉。
  3.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创建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各级计生部门要加强同教育、民政、涉农等部门的联合,积极、稳妥、有效地推进。要注意把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创建工作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创建活动有机结合、共同推进,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作者单位:天津市武清区卫计委
  责任编辑:双艳珍
其他文献
期刊
2014年,天津市河西区检察院在市检察院和中共天津市河西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打造“公信检察、创新检察、务实检察、和谐检察”为目标,紧紧围绕市检察院提出的“检察工作全面上水平”的总基调,牢牢抓住业务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和保障建设不放松,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坚持履职尽责,各项业务建设迈上新台阶河西区检察院认真履行检察职能,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执法能力
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是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召开的,在党的统一战线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作为地方党委主要负责人,关键是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带头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精神(以下简称《条例》),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为加快美丽河西建设、助推天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
金鑫、林永亮在2017年第11期《求是》撰文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推进民心相通建设,需要深刻把握民心相通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关系。一方面,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五大合作领域之一,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并驾齐驱,构成“一带一路”建设的全方位、立体化工作格局。另一方面,民心是最大的政
中华民族的历史既是一部文明史,也是一部苦难史。古往今来,大凡有历史责任感的诗人,无一不在他们的作品中真实地展现时代的沧桑和民族的荣辱。从屈原到陶渊明,从李杜到苏辛,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