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市锦江区慈善会作为四川省第一家街道慈善会,2012年八月正式成立。这个由民间发起运作的公益性团体,是社区居民互助体系的平台和载体,希望通过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助交流让生活在社区的居民感到温暖和幸福。这也是在政府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制下,促进多元参与的一次有益实验,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思路之门。
构建社区参与式互助体系
3月8日,水井坊街道慈善会的社工和社区志愿者对社区的肖大爷进行走访时发现他身体不适,经过医生诊断是感冒引发肺部感染。随后,社工和志愿者陪着肖大爷在医院打了点滴,然后再把他和女儿两人送到家中。临走前,肖大爷一直拉着社工和志愿者的手不肯松开,连说了很多声“谢谢”。
几个月前,肖大爷的态度可是截然相反。当时,水井坊街道慈善会刚成立不久,社工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社区的肖大爷带着六十多岁的智障女儿生活,条件非常不好。当社工带着生活物资去看望老人家的时候,却被认为另有目的,甚至还拿着棍子把社工赶了出去。后来,辗转从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那里得知真相之后,已89岁高龄的肖大爷一大早就带着女儿来到慈善会办公室门口,非要亲自给社工道歉,还说这是自己这辈子犯下的最大错误。
如今,肖大爷不仅和慈善会的社工成了忘年交,也成了社区的一名志愿者。不久前,看着很多老人家喜欢到社区活动室下棋,肖大爷找出了家里那副已经很久不用的象棋,一个一个用水洗干净、晾干,拿到慈善会说是要捐给大家。
据了解,水井坊街道慈善会的主要帮助对象是水井坊辖区内的低收入、负担重的困难家庭,尤其是孤寡老人、残疾人家庭等。在确定帮助对象之前,先开会讨论确定实施的社区,然后再由专业的社工深入院落进行实地的走访和调研,等到最终确认拟帮助对象的情况之后才会真正进入救助的具体实施阶段。这种走访和调研,将在每一次的不定期资助物资发放的过程中持续开展,以便能够及时根据受助家庭的情况变化进行调整,确保每一次资助都能够真实、有效。
除了动员和接受社会上热心人士捐款,筹集资金,帮助水井坊街道辖区鳏寡孤独、困难户、残疾人士以及其他因病、因灾造成特殊困难的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扶危济困,造福社会等一般意义上的慈善之外,水井坊街道慈善会还希望通过整合各类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成为社区居民互助体系的平台和载体,让更多的人关注城市社区中的社区问题,关注社区融合。
为了使慈善工作能够透明化,水井坊街道慈善会接收到的所有物资都会在水井坊为老助残关爱中心、官方博客上进行公示。爱心家庭捐赠的每一件物资都会有收据,并且都会拥有一个独有的编号,根据物资的编号,爱心家庭可以查询到自己捐赠的物资是什么时候发送到了哪一户困难家庭,发放的工作人员是谁,以及接收物资的困难家庭的一些基本情况。这样的做法,不仅增加了机构与居民之间的信任,而且吸引了更多的居民参与到慈善活动中。
从物质帮扶到情感关怀
水井坊辖区有两位老奶奶,一位是87岁的刘奶奶,一位是89岁的程奶奶,俩人年轻时在军队工作,转业后到地方从事科研和教育工作。因终身未嫁,两人相依为命住在一起相互照应。由于性格孤僻,两位老人很少与外人交往,再加上年老多病,甚至曾经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水井坊街道慈善会的社工和志愿者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走访,了解到两位老人的情况后,经常组织志愿者定期或不定期去到老人家中探望,陪老人聊天,帮老人做清洁,送慰问品,让老人在浓浓的关爱当中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温暖,渐渐又体会到幸福。
在水井坊街道慈善会,除了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提供的现金捐赠之外,更多的是倡导社区居民提供的非现金小额捐赠,这些捐赠物包括A类(旧物资)、B类(食品)、C类(洗化品)、D类(时间)。爱心家庭可以选择一个月捐赠一袋米、一桶油、一支牙膏、一袋盐、一次陪护等等。
时间捐赠是其中的一大特色。在水井坊街道慈善会的倡导下,来自社区的捐赠者为困难人群提供特别的爱心帮扶,通过捐赠时间的方式,陪着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孤寡老人去医院就医,帮着空巢老人去购买生活物资,陪他们聊天。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时间捐赠者们用实际行动让困难家庭感受到了来自社区家庭的爱和关怀。在这些时间捐赠者中,很多都来自受助家庭,他们用捐赠时间的方式回馈社区,因此在这里并没有绝对的受助与施助,大家都可以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帮助别人,用自己的方式参与社区建设。虽然这些帮助不能彻底改变贫困人群的生活,但是来自邻里的关爱却使得他们不再孤单。
“我们在送出每一件物资的时候,都会告诉接收物资的困难家庭:‘这是邻居们送来的一点爱心,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水井坊街道慈善会的工作人员张利君告诉记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向居民传递“邻里互助”的关爱理念,从改善社区居民之间的关心入手,建立居民之间的慈善自助平台。
在水井坊辖区,除了水井坊街道慈善会的17个专业社工之外,还有众多的社区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当中,有老人、中年人,也有年轻人和小朋友,正是他们无私的爱心,使水井坊辖区始终荡漾着爱的暖阳。这种对于贫困群体的心灵帮助,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慈善含义,从以往单纯的物资帮扶扩展到心灵的帮扶,在温暖人心的同时,拉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充满互动性的关爱纽带,也真正实现了水井坊街道慈善会“构建更具幸福感的社区”的目标。
水井坊辖区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在街道慈善会的努力下,辖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正变得越来越好,以往的冷漠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满温暖的表情。“邻里关系看上去是件小事,但折射出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关系远近的变化。只有当社区里的每一个居民都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构建社区参与式互助体系
3月8日,水井坊街道慈善会的社工和社区志愿者对社区的肖大爷进行走访时发现他身体不适,经过医生诊断是感冒引发肺部感染。随后,社工和志愿者陪着肖大爷在医院打了点滴,然后再把他和女儿两人送到家中。临走前,肖大爷一直拉着社工和志愿者的手不肯松开,连说了很多声“谢谢”。
几个月前,肖大爷的态度可是截然相反。当时,水井坊街道慈善会刚成立不久,社工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社区的肖大爷带着六十多岁的智障女儿生活,条件非常不好。当社工带着生活物资去看望老人家的时候,却被认为另有目的,甚至还拿着棍子把社工赶了出去。后来,辗转从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那里得知真相之后,已89岁高龄的肖大爷一大早就带着女儿来到慈善会办公室门口,非要亲自给社工道歉,还说这是自己这辈子犯下的最大错误。
如今,肖大爷不仅和慈善会的社工成了忘年交,也成了社区的一名志愿者。不久前,看着很多老人家喜欢到社区活动室下棋,肖大爷找出了家里那副已经很久不用的象棋,一个一个用水洗干净、晾干,拿到慈善会说是要捐给大家。
据了解,水井坊街道慈善会的主要帮助对象是水井坊辖区内的低收入、负担重的困难家庭,尤其是孤寡老人、残疾人家庭等。在确定帮助对象之前,先开会讨论确定实施的社区,然后再由专业的社工深入院落进行实地的走访和调研,等到最终确认拟帮助对象的情况之后才会真正进入救助的具体实施阶段。这种走访和调研,将在每一次的不定期资助物资发放的过程中持续开展,以便能够及时根据受助家庭的情况变化进行调整,确保每一次资助都能够真实、有效。
除了动员和接受社会上热心人士捐款,筹集资金,帮助水井坊街道辖区鳏寡孤独、困难户、残疾人士以及其他因病、因灾造成特殊困难的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扶危济困,造福社会等一般意义上的慈善之外,水井坊街道慈善会还希望通过整合各类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成为社区居民互助体系的平台和载体,让更多的人关注城市社区中的社区问题,关注社区融合。
为了使慈善工作能够透明化,水井坊街道慈善会接收到的所有物资都会在水井坊为老助残关爱中心、官方博客上进行公示。爱心家庭捐赠的每一件物资都会有收据,并且都会拥有一个独有的编号,根据物资的编号,爱心家庭可以查询到自己捐赠的物资是什么时候发送到了哪一户困难家庭,发放的工作人员是谁,以及接收物资的困难家庭的一些基本情况。这样的做法,不仅增加了机构与居民之间的信任,而且吸引了更多的居民参与到慈善活动中。
从物质帮扶到情感关怀
水井坊辖区有两位老奶奶,一位是87岁的刘奶奶,一位是89岁的程奶奶,俩人年轻时在军队工作,转业后到地方从事科研和教育工作。因终身未嫁,两人相依为命住在一起相互照应。由于性格孤僻,两位老人很少与外人交往,再加上年老多病,甚至曾经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水井坊街道慈善会的社工和志愿者通过对社区居民的走访,了解到两位老人的情况后,经常组织志愿者定期或不定期去到老人家中探望,陪老人聊天,帮老人做清洁,送慰问品,让老人在浓浓的关爱当中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温暖,渐渐又体会到幸福。
在水井坊街道慈善会,除了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提供的现金捐赠之外,更多的是倡导社区居民提供的非现金小额捐赠,这些捐赠物包括A类(旧物资)、B类(食品)、C类(洗化品)、D类(时间)。爱心家庭可以选择一个月捐赠一袋米、一桶油、一支牙膏、一袋盐、一次陪护等等。
时间捐赠是其中的一大特色。在水井坊街道慈善会的倡导下,来自社区的捐赠者为困难人群提供特别的爱心帮扶,通过捐赠时间的方式,陪着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孤寡老人去医院就医,帮着空巢老人去购买生活物资,陪他们聊天。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时间捐赠者们用实际行动让困难家庭感受到了来自社区家庭的爱和关怀。在这些时间捐赠者中,很多都来自受助家庭,他们用捐赠时间的方式回馈社区,因此在这里并没有绝对的受助与施助,大家都可以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帮助别人,用自己的方式参与社区建设。虽然这些帮助不能彻底改变贫困人群的生活,但是来自邻里的关爱却使得他们不再孤单。
“我们在送出每一件物资的时候,都会告诉接收物资的困难家庭:‘这是邻居们送来的一点爱心,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水井坊街道慈善会的工作人员张利君告诉记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向居民传递“邻里互助”的关爱理念,从改善社区居民之间的关心入手,建立居民之间的慈善自助平台。
在水井坊辖区,除了水井坊街道慈善会的17个专业社工之外,还有众多的社区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当中,有老人、中年人,也有年轻人和小朋友,正是他们无私的爱心,使水井坊辖区始终荡漾着爱的暖阳。这种对于贫困群体的心灵帮助,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慈善含义,从以往单纯的物资帮扶扩展到心灵的帮扶,在温暖人心的同时,拉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充满互动性的关爱纽带,也真正实现了水井坊街道慈善会“构建更具幸福感的社区”的目标。
水井坊辖区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在街道慈善会的努力下,辖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正变得越来越好,以往的冷漠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满温暖的表情。“邻里关系看上去是件小事,但折射出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关系远近的变化。只有当社区里的每一个居民都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