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学业成败归因特点研究

来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比较了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学业成就上的归因特点。不同专业组学生在成败的原因知觉、期望和情感因素上都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显示出各专业组的特点。不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是影响学生归因倾向的情境因素,在分析学生学习动机并采取教育措施时不容忽视。
其他文献
已往的哲学人类学只研究人类个体而不研究人类整体.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前沿成果证明了人类有整体性的生命.当每一个人都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功能即特定化时,人类
2005年,在学校总课题组的引领下,我申报了课题《提升自身幸福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成功立项。回顾四年来自己专业成长的点点滴滴,我完成了从“新手水平”阶段的心理教师,到
作者通过解读<物理学>、<工具论>、<形而上学>等著作,梳理出亚里士多德的科学划界观.这既是对劳丹观点的深化和修正,也是我们试图揭示有关科学划界问题在其认识发展史上既存
冯契先生(1915—1995)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中国哲学史家。他毕生从事哲学理论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就哲学理论研究而言,他会通古今,融贯中西,致力于知识和智慧及其相互关系
论文从公众感知视角,整合了原因属性分析、责任推断等归因过程,构建了公众对政府在公共危机中的责任感知模型;并通过情境模拟实验,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公共危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