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割与连接——城市再生视野下的山地城市公共空间重塑,以重庆主城区为例

来源 :世界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ya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年快速的城市演变过程,使山地城市公共空间普遍存在空间碎片化、可识别性差、可达性不足、地域特色不突出等问题。为此,需要围绕山地城市高密度旧城区的再生发展需求,从城市微空间改造、特色街道肌理保护与重构、立体步行景观体系构建、滨水空间再利用等角度,探索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优化策略与设计方法,以构建具有鲜明山水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以及与之呼应的城市公共生活与城市文化。
其他文献
空气污染问题事关公众健康,加之又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同根同源,因此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热点。2020年是中国蓝天保卫战收官之年,这一仗打得到底怎么样?作为一家长期致力于推动环境信息公开的本土环保社会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通过环境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见证了大气污染治理充满艰难而又令人振奋的进程。
本文通过对藏族建筑特有的结构体系、装饰风格以及场所精神等的解读与分析,表明藏族建筑与其所在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习俗之间存在着紧密关联。藏族建筑的选址与用材,体现出其朴实的生态观;其建造与维护,体现平等的建筑生命观;其形式与空间,表达着深邃的建筑宇宙观。藏民族对建筑的认知是多维的,既有现实功能与实用的需求,也有对其生存环境与生态的认知,更有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表达。根据近20年建筑的实践,笔者试图从“四藏理论”“三零理念”和“多维视角”等多维度进行探索,阐释藏族建筑的价值理念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