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总是很安静。
这里又很不安静。不时点击鼠标的清脆,伴随着敲击键盘的浑浊,摇床一丝不苟地打着节拍,离心机沉醉地嗡鸣不停,穿插着定时器恼人的叽喳声。偶尔走过的人,一身素白,脚步无声。
这是哪里?这是我放逐自己的地方。
来之前,曾以为这里是可掇明月的高塔,毕竟这里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实验基地。听到“神经干细胞”此等高大上之名词,便幻想這里接触的一定是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干细胞疗法这些让门外汉听着就激动不已的尖端领域;每天所见的一定是神经元、胶质细胞以及各种激素、受体和激酶,这些只在教科书最有趣的篇章中才会提及的稀罕宝贝;这里产出的一定都是震惊世界的结果:发现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因子,提出有效诱导神经干细胞分裂分化的模式……
来之后才发现,在这里,细胞不过是一个编号,活在透明盘子上粉红的液体里,只在显微镜下才显出形态;各种酶、DNA则都是害羞的分子,如无颜料的加入,只是一种透明的存在。相比之下,传说中常见的小白鼠则成了奢侈品,见一面都要换上防护服。
记得读过一篇文章,说科研是件容易迷失方向的事。完成一个实验,短则需几个月,长则要几年。在漫长繁杂的工序中,科研工作者早已忘记了最初的目的,而迷失于实验本身。最终他们记得的,或许只有今天要做个细菌转化,明天要做个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后天要送去测序。
然而在这里,却很少有迷茫的人。这里有新来的预科生,初入实验室,总有很多东西要学;有为了课题熬夜的研究生,那张文凭会为他们的人生多开几扇机会的大门;有思考毕业出路的博士生,纠结于托福、雅思和GRE,试图探索大洋彼岸的道路;还有儿子已经上小学的母亲,大概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条件吧。
可是,这里还有我。我来这里不过两年,却已经忘了来这里的原因。正如开始所说,这是我放逐自己的地方。
关心我的人说,我在这儿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中学生能做什么科研。”他们评判道。说得不错,我的课题确实小得可怜,而且困难重重,至今仍看不到结题的希望。“你应该把时间多放在竞赛和留学的考试上。”他们诚心建议道。说得不错,我确实在这里花费了不少时间,就连认为这项活动有意义的人,也开始怀疑这投入是否有价值了。“这些实验也没那么有意思,为什么你要投入这么多呢?”有人不解。说得不错,在这里,我一手拿着移液枪,一手小心翼翼地握着管子,上百次的重复操作早就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
可我仍然在这里,一直在这里。
有时中午放了学急急忙忙吃过饭,我便赶紧坐着公交跑到四环外,大多时候会遇到堵车,几十分钟便都花在路上。而许多周末,我也会牺牲睡懒觉的时间跑来这里,却发现实验室还没开门。还记得中考前夕,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后,我在实验台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拿着仪器的手抖个不停。最近,学习压力很大,有时在实验室不得不小憩一会儿才能保持精力,晚上八九点回到家,还要完成第二天要交的作业。
如此大的投入,却只有几乎为零的产出,像极了所有的基础研究。
为什么我会这么做?
因为我热爱生命科学,我爱科研,我爱做实验——也许你以为这是我会说的答案。可惜,并不是。爱如此深沉的字眼,怎能随意使用?更何况,我并不怎么爱上述这些内容。
曾几何时,每个人做一件事,都会追求这件事的意义。准确地说,每个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能做下一件事而铺的路。初学的功利主义者说,这样路会越铺越长,最终通向成功的彼岸;不做没意义的事,才能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可笑的是,成功之后,人们才意识到,奢侈的真正内涵是浪费;而可怕的是,成功之前,人们却无时无刻不在追求效率。
这里,是我放逐自己的地方。这里或许不怎么安静,但却别有一种宁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里没有同学,也没有令人头疼的人际关系;这里没有课堂,也没有令人喘不过气的学习压力;这里没有家长,也没有各种“都是为你好”的束缚;这里没有媒体,也没有浮躁和喧闹。这里有的只是仪器、试剂、最原始的生命体,和我不羁的想象力。在这里,我不再是社会中无足轻重的一个代号,不再是被物质所束缚的俗体凡胎,不再是朋友圈里化名的“大G”,不再是为了分数而冲刺的高中生。在这里,我是学者,可以探索宇宙的奥秘;我是观察者,可以冥想哲学与逻辑;我是呆子,可以什么都不想,只完成手头的实验;我是神,可以改造生命,决定生死。
最重要的是,这里是一方宁静的天地。在这远离尘嚣的宁静之中,我的灵魂可以得到片刻的清净,得以修补在世间行走时留下的伤口。
佳作点评
科研之路,注定寂寞而漫长。小小中学生,便选择走上这条路,投身实验室,开始枯燥的探索之旅,勇气真是可嘉。从最初的热切憧憬,到了解后的失落,再到沉浸其中后的发现与热爱,文中写出了一个初涉科研的少年的心灵之旅。实验室,成为少年的另一片天地。在这片天地中他可以任性地做自己,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在追寻中发现科学之美,并且发现自我,思索人生。这是理科生的人文情怀。这样的追寻令人赞叹,这样的发现令人感动。祝福庭萱,希望他在科学之路上勇往直前,去摘取科学的王冠,为人类的明天助力。
(王艳)
这里又很不安静。不时点击鼠标的清脆,伴随着敲击键盘的浑浊,摇床一丝不苟地打着节拍,离心机沉醉地嗡鸣不停,穿插着定时器恼人的叽喳声。偶尔走过的人,一身素白,脚步无声。
这是哪里?这是我放逐自己的地方。
来之前,曾以为这里是可掇明月的高塔,毕竟这里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实验基地。听到“神经干细胞”此等高大上之名词,便幻想這里接触的一定是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干细胞疗法这些让门外汉听着就激动不已的尖端领域;每天所见的一定是神经元、胶质细胞以及各种激素、受体和激酶,这些只在教科书最有趣的篇章中才会提及的稀罕宝贝;这里产出的一定都是震惊世界的结果:发现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因子,提出有效诱导神经干细胞分裂分化的模式……
来之后才发现,在这里,细胞不过是一个编号,活在透明盘子上粉红的液体里,只在显微镜下才显出形态;各种酶、DNA则都是害羞的分子,如无颜料的加入,只是一种透明的存在。相比之下,传说中常见的小白鼠则成了奢侈品,见一面都要换上防护服。
记得读过一篇文章,说科研是件容易迷失方向的事。完成一个实验,短则需几个月,长则要几年。在漫长繁杂的工序中,科研工作者早已忘记了最初的目的,而迷失于实验本身。最终他们记得的,或许只有今天要做个细菌转化,明天要做个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后天要送去测序。
然而在这里,却很少有迷茫的人。这里有新来的预科生,初入实验室,总有很多东西要学;有为了课题熬夜的研究生,那张文凭会为他们的人生多开几扇机会的大门;有思考毕业出路的博士生,纠结于托福、雅思和GRE,试图探索大洋彼岸的道路;还有儿子已经上小学的母亲,大概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条件吧。
可是,这里还有我。我来这里不过两年,却已经忘了来这里的原因。正如开始所说,这是我放逐自己的地方。
关心我的人说,我在这儿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中学生能做什么科研。”他们评判道。说得不错,我的课题确实小得可怜,而且困难重重,至今仍看不到结题的希望。“你应该把时间多放在竞赛和留学的考试上。”他们诚心建议道。说得不错,我确实在这里花费了不少时间,就连认为这项活动有意义的人,也开始怀疑这投入是否有价值了。“这些实验也没那么有意思,为什么你要投入这么多呢?”有人不解。说得不错,在这里,我一手拿着移液枪,一手小心翼翼地握着管子,上百次的重复操作早就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
可我仍然在这里,一直在这里。
有时中午放了学急急忙忙吃过饭,我便赶紧坐着公交跑到四环外,大多时候会遇到堵车,几十分钟便都花在路上。而许多周末,我也会牺牲睡懒觉的时间跑来这里,却发现实验室还没开门。还记得中考前夕,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后,我在实验台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拿着仪器的手抖个不停。最近,学习压力很大,有时在实验室不得不小憩一会儿才能保持精力,晚上八九点回到家,还要完成第二天要交的作业。
如此大的投入,却只有几乎为零的产出,像极了所有的基础研究。
为什么我会这么做?
因为我热爱生命科学,我爱科研,我爱做实验——也许你以为这是我会说的答案。可惜,并不是。爱如此深沉的字眼,怎能随意使用?更何况,我并不怎么爱上述这些内容。
曾几何时,每个人做一件事,都会追求这件事的意义。准确地说,每个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能做下一件事而铺的路。初学的功利主义者说,这样路会越铺越长,最终通向成功的彼岸;不做没意义的事,才能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可笑的是,成功之后,人们才意识到,奢侈的真正内涵是浪费;而可怕的是,成功之前,人们却无时无刻不在追求效率。
这里,是我放逐自己的地方。这里或许不怎么安静,但却别有一种宁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里没有同学,也没有令人头疼的人际关系;这里没有课堂,也没有令人喘不过气的学习压力;这里没有家长,也没有各种“都是为你好”的束缚;这里没有媒体,也没有浮躁和喧闹。这里有的只是仪器、试剂、最原始的生命体,和我不羁的想象力。在这里,我不再是社会中无足轻重的一个代号,不再是被物质所束缚的俗体凡胎,不再是朋友圈里化名的“大G”,不再是为了分数而冲刺的高中生。在这里,我是学者,可以探索宇宙的奥秘;我是观察者,可以冥想哲学与逻辑;我是呆子,可以什么都不想,只完成手头的实验;我是神,可以改造生命,决定生死。
最重要的是,这里是一方宁静的天地。在这远离尘嚣的宁静之中,我的灵魂可以得到片刻的清净,得以修补在世间行走时留下的伤口。
佳作点评
科研之路,注定寂寞而漫长。小小中学生,便选择走上这条路,投身实验室,开始枯燥的探索之旅,勇气真是可嘉。从最初的热切憧憬,到了解后的失落,再到沉浸其中后的发现与热爱,文中写出了一个初涉科研的少年的心灵之旅。实验室,成为少年的另一片天地。在这片天地中他可以任性地做自己,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在追寻中发现科学之美,并且发现自我,思索人生。这是理科生的人文情怀。这样的追寻令人赞叹,这样的发现令人感动。祝福庭萱,希望他在科学之路上勇往直前,去摘取科学的王冠,为人类的明天助力。
(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