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县开展的“小学语文‘语用’教学观摩活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成功的语用教学需要教师灵敏地捕捉课文语言文字训练点,以此为支撑,适时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需要我们采取以下举措:
一、 以形象生动的字词表达为基本点
准确地理解、积累与运用字词,不仅是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基本要义。所以,聚焦口语交际,必须以形象生动的字词表达为基本点,让学生在曼妙的词语密林里自由穿行。例如,在S版五下《猫》的教学中,学生发现老舍先生在描述猫尽职的性格特点时,写得特别精妙:“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一位老师这样教学——
师:同学们,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现猫的尽职?
生:屏息凝视。
师:为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解释一下“屏息凝视”的意思。
生: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
师:那么,现在谁能“屏息凝视”一分钟呢?同学们纷纷举手,闭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黑板。
师:同学们现在感觉怎么样?谁能跟老师分享一下“屏息凝视”的感受?
生:我感觉自己无法呼吸,太辛苦了!
师:一分钟就喊苦喊累了,那你看看猫屏息凝视了多久啊?
生:好几个钟头。
师:那你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呢?
生:猫在抓老鼠的时候一动不动,非常专注。
师:这说明老舍先生家的猫是一只非常——
生:尽职的猫。
师:那表示专注认真的词语,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吗?
生: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师:哇,真棒,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现在谁能用“屏息凝视”说一句话呢?
生:老虎屏息凝视,注视着山羊的一举一动。
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理解、积累了词语,而且学会了运用这个词语。灵活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只有持之以恒地聚焦语用,引导学生不断地积累与运用词语,假以时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会提高。
二、 以精妙绝伦的句式表达为切入点
“聚焦语用,关注表达”,是一线教师早已达成的共识。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句,气势磅礴的排比句,鲜明突出的对比句,栩栩如生的细节描写等,都是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表现。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句子,等待我们去挖掘、去品味。所以,聚焦语用,必须以精妙绝伦的句式表达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绚丽多彩的句子里徜徉。例如,刘美芳老师在执教《七律·长征》时,就非常关注课文表达方法的渗透。仅仅一节课,同学们就理解、掌握了比喻、夸张和对比等多种表达方法。她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也是智慧的,为语用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三、 以别出心裁的篇章布局为着眼点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篇章布局,对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大有裨益。基础教育阶段常见的文章结构形式有:纵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纵向形式展开,多以时间先后为序,按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来写;横式,多以空间为序,常见于游记中;总分式,即先总述,再分述。例如,S版五上语文《“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一文的篇章布局就非常巧妙:课文按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分为三个部分,将柳公权铁骨铮铮的良臣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聚焦语用,必须以别出心裁的篇章布局为着眼点,为学生的谋篇布局有效导航。
四、 以独具匠心的空白之处为激发点
“无字处皆有意”。作者的留白,无一不寄托着深厚的思想情感,填补空白,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情与课文融为一体。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想象力最丰富、也是最需要锻炼的时期,解读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推测、想象和构思,能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添砖加瓦。所以,聚焦语用,必须以独具匠心的空白之处为激发点,为学生的想象插上腾飞的翅膀。例如,S版五下《冬不拉》一文:当王子拿着匕首捅向瞎熊时,作者却出乎意料地留下了一串省略号,真是言已尽而意无穷。此时,教师可适时激发学生进行补白:仔细观察第13页插图,发挥想象,将省略号化为一幅幅精彩的打斗场面,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且激活了文本,赢得了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但我们也切忌泛滥式的补白,切忌见缝插针,牵强附会。补白必须围绕文本而生,因文生情,以促进学生思维。
五、 以紧扣课后重点的思考题为立足点
纵观小学语文课本的课后思考题,我们发现大部分课后思考题的设计都注意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内化,强化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所以,聚焦语用,我们必须关注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举一反三巧迁移。例如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提灯女神》一课的课后一道思考题: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再用它们各写一句话。
她不是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就是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
南丁格尔不仅帮助傷病员解除肉体上的痛苦,还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
毫无疑问,以上两个句子直指本课教学重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读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习得的语文知识,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重构,来理解句子的意思,最后再让学生练习造句。教师要注意课后思考题的落实,并不是与课堂教学割裂进行,而是要随文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城东学校)
一、 以形象生动的字词表达为基本点
准确地理解、积累与运用字词,不仅是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基本要义。所以,聚焦口语交际,必须以形象生动的字词表达为基本点,让学生在曼妙的词语密林里自由穿行。例如,在S版五下《猫》的教学中,学生发现老舍先生在描述猫尽职的性格特点时,写得特别精妙:“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一位老师这样教学——
师:同学们,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现猫的尽职?
生:屏息凝视。
师:为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解释一下“屏息凝视”的意思。
生: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
师:那么,现在谁能“屏息凝视”一分钟呢?同学们纷纷举手,闭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黑板。
师:同学们现在感觉怎么样?谁能跟老师分享一下“屏息凝视”的感受?
生:我感觉自己无法呼吸,太辛苦了!
师:一分钟就喊苦喊累了,那你看看猫屏息凝视了多久啊?
生:好几个钟头。
师:那你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呢?
生:猫在抓老鼠的时候一动不动,非常专注。
师:这说明老舍先生家的猫是一只非常——
生:尽职的猫。
师:那表示专注认真的词语,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吗?
生: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师:哇,真棒,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现在谁能用“屏息凝视”说一句话呢?
生:老虎屏息凝视,注视着山羊的一举一动。
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理解、积累了词语,而且学会了运用这个词语。灵活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只有持之以恒地聚焦语用,引导学生不断地积累与运用词语,假以时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会提高。
二、 以精妙绝伦的句式表达为切入点
“聚焦语用,关注表达”,是一线教师早已达成的共识。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句,气势磅礴的排比句,鲜明突出的对比句,栩栩如生的细节描写等,都是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表现。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句子,等待我们去挖掘、去品味。所以,聚焦语用,必须以精妙绝伦的句式表达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绚丽多彩的句子里徜徉。例如,刘美芳老师在执教《七律·长征》时,就非常关注课文表达方法的渗透。仅仅一节课,同学们就理解、掌握了比喻、夸张和对比等多种表达方法。她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也是智慧的,为语用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三、 以别出心裁的篇章布局为着眼点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篇章布局,对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大有裨益。基础教育阶段常见的文章结构形式有:纵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纵向形式展开,多以时间先后为序,按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来写;横式,多以空间为序,常见于游记中;总分式,即先总述,再分述。例如,S版五上语文《“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一文的篇章布局就非常巧妙:课文按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分为三个部分,将柳公权铁骨铮铮的良臣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聚焦语用,必须以别出心裁的篇章布局为着眼点,为学生的谋篇布局有效导航。
四、 以独具匠心的空白之处为激发点
“无字处皆有意”。作者的留白,无一不寄托着深厚的思想情感,填补空白,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情与课文融为一体。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想象力最丰富、也是最需要锻炼的时期,解读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推测、想象和构思,能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添砖加瓦。所以,聚焦语用,必须以独具匠心的空白之处为激发点,为学生的想象插上腾飞的翅膀。例如,S版五下《冬不拉》一文:当王子拿着匕首捅向瞎熊时,作者却出乎意料地留下了一串省略号,真是言已尽而意无穷。此时,教师可适时激发学生进行补白:仔细观察第13页插图,发挥想象,将省略号化为一幅幅精彩的打斗场面,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且激活了文本,赢得了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但我们也切忌泛滥式的补白,切忌见缝插针,牵强附会。补白必须围绕文本而生,因文生情,以促进学生思维。
五、 以紧扣课后重点的思考题为立足点
纵观小学语文课本的课后思考题,我们发现大部分课后思考题的设计都注意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内化,强化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所以,聚焦语用,我们必须关注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举一反三巧迁移。例如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提灯女神》一课的课后一道思考题: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再用它们各写一句话。
她不是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就是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
南丁格尔不仅帮助傷病员解除肉体上的痛苦,还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
毫无疑问,以上两个句子直指本课教学重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读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习得的语文知识,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重构,来理解句子的意思,最后再让学生练习造句。教师要注意课后思考题的落实,并不是与课堂教学割裂进行,而是要随文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城东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