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迈入新时代的大学生产生了积极、持续和深远的影响,也对如何有效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多与更新的思考。高校需顺应科技发展的新态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把握信息的传播规律,正确了解并掌握新媒体的特点,扎实高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能不断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新形式、新举措,才能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8-00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8.001
伴随着国内近些年的生产能力与水平提升,新媒体的进步和发展快速地影响着人群对于媒介信息的认知。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情感表述、增进认知、意志表达等方面的重要方式。同时,新媒体也借助其自身的独特性,比如载有超大信息量、内容直观与形式新颖、交互便捷、内容更迭迅速。因此,如何实现新媒体环境对新时代大学生开展形式新、有效果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一、将新媒体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
首先,新时代大学生热衷于微博、qq、微信、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的使用与参与,他们认为使用新媒体是融入这个时代的必要条件。一方面,新媒体使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更加便捷,更具有时代特点,相比于人与人之间传统的面对面沟通交流,他们更加愿意使用新媒体,在线上实现更加符合个人心态的交流传递。另一方面,相对于作为交流工具或是生活技能而言,新媒体已将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逐步融合,使其在虚拟空间中的现实感更为强烈,大学生更愿意通过新媒体在虚拟空间中充分表达和展现真实的个人世界,同时期待更多的互动资源出现。另外,新媒体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对新时代大学生加深对世界的理解、拓展对知识的了解、观察社会的方方面面、丰富自身的各种感受以及满足个体的各种积极健康的需求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性、互动性、实效性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丰富多彩的新媒体环境,以立体、动态、直观的方式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展现在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面前,为他们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资源,相比较扁平式、灌輸式的教育认知而言,极大地提升了其对大学生的感染力。
其次,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伴随着新媒体教学方式在高校课堂中的实践应用,其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在一些方面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改变与帮助。从学习内容方面,大学生可借助新媒体获取大量的自然知识、专业知识资源,进一步拓展了学习视野,加深了对专业学习的认知与理解;从教学效果方面,运用新媒体参与教学过程,丰富了课堂形式、授课手段与教学运行状态,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触及、辨析等能力。这些改变,对促使高校正确、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帮助和参考,使青年大学生在对当前思想政治的学习中能够体会到更为生活、真实与贴近自我成长的主观感受。此外,在高校所开设的第二、三课堂中,利用对新媒体的应用,通过方位全、角度广、频次多、有层次、有体验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能够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也可通过新媒体与广大青年围绕积极健康的话题进行沟通,正面表述自己的观点,实现多方对思考过程的交流和探索。使其在人生的成长之路上获得锻炼与提升。
第三,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亦是如此,而且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这一群体的个性特征也表现得十分鲜明。他们往往带有十分突出的创造能力,也不乏独立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更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思维方式上的标新立异、行为习惯上的我行我素,并不忘通过特定的角度树立自身形象。这些恰恰被新媒体所捕捉到并加以完善,以满足人的个性需要,并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展示、沟通与体验平台。对新媒体所展示出的这些功能,大学生通过快速适应与熟练掌握,慢慢由参与者变为设计者和传播者。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表现已经深深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在这一现实下,我们有理由对其中所出现的负面影响提高警惕并作出警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在形成过程中,在自信和激情的背后,存在着理性的实际缺乏与意志的相对薄弱,强烈的好奇心和对新事物的新鲜感使他们在接受新事物时难以形成成熟的价值判断标准,容易被外界信息所诱导,甚至出现迷失自我的情况。因此,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全面融于其中,在新媒体环境中建立科学正确的“港湾”、积极健康的“驿站”、警示引导的“课堂”以及主流价值的“加油站”。
二、充分结合新媒体特点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将坚持从实际出发与新媒体特点相结合
要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把坚持不懈地理论武装与持之以恒地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从关心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始,用实际行动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做实事、做好事,摒弃形式主义,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和国家的关怀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实作用和重大意义。将党的历史和国家的发展通过新媒体进行有效展现,将社会的发展成就和国人的拼搏进取通过新媒体进行有效展现,将教育引领者和青年人的朝气蓬勃通过新媒体进行有效展现,将大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与榜样力量通过新媒体进行有效展现,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直观性等特点,持续有效地开展新时代的价值引领。
(二)将坚持立德树人与新媒体特点相结合 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和培养,依托高校内涵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支撑,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教师队伍不断积蓄正能量,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充分利用新媒体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再培训、再培养,通过在线直播、云课堂、新媒体教學培训等有效方式,实现培养的全覆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率先走入“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场景中,掌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与网络化等方面的功能与本领;通过在实践中推动理论成果的转化,努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价值影响的协调统一;不断培养出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的现实“广播员”与行动“领路人”,切实将立德树人融汇于教学实践中来。
(三)将坚持引导服务与新媒体特点相结合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在媒介活动中的作用持续显现,表现十分活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持续、有效、主动深入新媒体的活动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发挥侧重于引导和服务的积极作用。在线上实现对线下学生学习生活各个领域的关注与把握。努力采取多种形式,用新时代大学生喜好的方式,打通与大学生实现充分交流的各种媒体渠道,比如:线上读书交流、线上服务一站式、线上宿舍生活指南、线上心理园地、线上排忧解难工作室等等。用服务者的身份,以平等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同大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转播中的实际效果。
(四)强化媒介素养教育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顾名思义,其是指在针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在人类获取、分析、传播、评价媒介信息或使用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的工作生活的一种能力,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
围绕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一是应形成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正确认知;二是要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培养和巩固理性思考与辨析能力,良好的媒介素养可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在关注和应对新媒体传播信息过程中的判断能力,从而在理性培养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三是良好的媒介素养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培养与浸润,开展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既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当前媒介素养持续良好的存在状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高校必须牢固树立思想信念,始终以科学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和运行规律为着力点,切实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之成为开展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支撑和主要平台。同时,在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中,高校应切实遵循媒体传播的发展规律,及时关注媒体在转播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加强研判,认真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应对措施。面对当前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高校应坚持创新并发展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加强自身在新媒体方面的系统化、科学化建设,进一步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步伐,巩固教育工作的业务水平,着力提升广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不断完善这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
新时代带来新发展,新发展产生新课题,新课题需要新思考。高校应紧紧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进一步强化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在正确把握新媒体的发展规律和优势特点的同时,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努力将新媒体打造成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参考文献:
[1]宋姣.简论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影响力[J].新闻爱好者,2009(6).
[2]彭少健,宣德.中国转型期媒介素养培育——“首届(2007)西湖媒介素养高峰论坛”综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5).
[3]周安,杭祝洪,吴兴龙.论大学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8).
[4]王世庆.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1).
[5]吕刚,赵姗.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路径的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8(1).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8-00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8.001
伴随着国内近些年的生产能力与水平提升,新媒体的进步和发展快速地影响着人群对于媒介信息的认知。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情感表述、增进认知、意志表达等方面的重要方式。同时,新媒体也借助其自身的独特性,比如载有超大信息量、内容直观与形式新颖、交互便捷、内容更迭迅速。因此,如何实现新媒体环境对新时代大学生开展形式新、有效果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一、将新媒体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平台
首先,新时代大学生热衷于微博、qq、微信、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的使用与参与,他们认为使用新媒体是融入这个时代的必要条件。一方面,新媒体使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更加便捷,更具有时代特点,相比于人与人之间传统的面对面沟通交流,他们更加愿意使用新媒体,在线上实现更加符合个人心态的交流传递。另一方面,相对于作为交流工具或是生活技能而言,新媒体已将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逐步融合,使其在虚拟空间中的现实感更为强烈,大学生更愿意通过新媒体在虚拟空间中充分表达和展现真实的个人世界,同时期待更多的互动资源出现。另外,新媒体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对新时代大学生加深对世界的理解、拓展对知识的了解、观察社会的方方面面、丰富自身的各种感受以及满足个体的各种积极健康的需求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性、互动性、实效性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丰富多彩的新媒体环境,以立体、动态、直观的方式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展现在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面前,为他们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资源,相比较扁平式、灌輸式的教育认知而言,极大地提升了其对大学生的感染力。
其次,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伴随着新媒体教学方式在高校课堂中的实践应用,其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在一些方面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改变与帮助。从学习内容方面,大学生可借助新媒体获取大量的自然知识、专业知识资源,进一步拓展了学习视野,加深了对专业学习的认知与理解;从教学效果方面,运用新媒体参与教学过程,丰富了课堂形式、授课手段与教学运行状态,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触及、辨析等能力。这些改变,对促使高校正确、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帮助和参考,使青年大学生在对当前思想政治的学习中能够体会到更为生活、真实与贴近自我成长的主观感受。此外,在高校所开设的第二、三课堂中,利用对新媒体的应用,通过方位全、角度广、频次多、有层次、有体验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能够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也可通过新媒体与广大青年围绕积极健康的话题进行沟通,正面表述自己的观点,实现多方对思考过程的交流和探索。使其在人生的成长之路上获得锻炼与提升。
第三,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亦是如此,而且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这一群体的个性特征也表现得十分鲜明。他们往往带有十分突出的创造能力,也不乏独立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更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思维方式上的标新立异、行为习惯上的我行我素,并不忘通过特定的角度树立自身形象。这些恰恰被新媒体所捕捉到并加以完善,以满足人的个性需要,并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展示、沟通与体验平台。对新媒体所展示出的这些功能,大学生通过快速适应与熟练掌握,慢慢由参与者变为设计者和传播者。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表现已经深深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在这一现实下,我们有理由对其中所出现的负面影响提高警惕并作出警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在形成过程中,在自信和激情的背后,存在着理性的实际缺乏与意志的相对薄弱,强烈的好奇心和对新事物的新鲜感使他们在接受新事物时难以形成成熟的价值判断标准,容易被外界信息所诱导,甚至出现迷失自我的情况。因此,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全面融于其中,在新媒体环境中建立科学正确的“港湾”、积极健康的“驿站”、警示引导的“课堂”以及主流价值的“加油站”。
二、充分结合新媒体特点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将坚持从实际出发与新媒体特点相结合
要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把坚持不懈地理论武装与持之以恒地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从关心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始,用实际行动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做实事、做好事,摒弃形式主义,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和国家的关怀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实作用和重大意义。将党的历史和国家的发展通过新媒体进行有效展现,将社会的发展成就和国人的拼搏进取通过新媒体进行有效展现,将教育引领者和青年人的朝气蓬勃通过新媒体进行有效展现,将大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与榜样力量通过新媒体进行有效展现,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直观性等特点,持续有效地开展新时代的价值引领。
(二)将坚持立德树人与新媒体特点相结合 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和培养,依托高校内涵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支撑,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教师队伍不断积蓄正能量,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充分利用新媒体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再培训、再培养,通过在线直播、云课堂、新媒体教學培训等有效方式,实现培养的全覆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率先走入“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场景中,掌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与网络化等方面的功能与本领;通过在实践中推动理论成果的转化,努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价值影响的协调统一;不断培养出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的现实“广播员”与行动“领路人”,切实将立德树人融汇于教学实践中来。
(三)将坚持引导服务与新媒体特点相结合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在媒介活动中的作用持续显现,表现十分活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持续、有效、主动深入新媒体的活动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发挥侧重于引导和服务的积极作用。在线上实现对线下学生学习生活各个领域的关注与把握。努力采取多种形式,用新时代大学生喜好的方式,打通与大学生实现充分交流的各种媒体渠道,比如:线上读书交流、线上服务一站式、线上宿舍生活指南、线上心理园地、线上排忧解难工作室等等。用服务者的身份,以平等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同大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转播中的实际效果。
(四)强化媒介素养教育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顾名思义,其是指在针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在人类获取、分析、传播、评价媒介信息或使用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的工作生活的一种能力,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
围绕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一是应形成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正确认知;二是要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培养和巩固理性思考与辨析能力,良好的媒介素养可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在关注和应对新媒体传播信息过程中的判断能力,从而在理性培养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三是良好的媒介素养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培养与浸润,开展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既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当前媒介素养持续良好的存在状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高校必须牢固树立思想信念,始终以科学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和运行规律为着力点,切实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之成为开展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支撑和主要平台。同时,在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中,高校应切实遵循媒体传播的发展规律,及时关注媒体在转播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加强研判,认真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应对措施。面对当前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高校应坚持创新并发展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加强自身在新媒体方面的系统化、科学化建设,进一步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步伐,巩固教育工作的业务水平,着力提升广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不断完善这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
新时代带来新发展,新发展产生新课题,新课题需要新思考。高校应紧紧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进一步强化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在正确把握新媒体的发展规律和优势特点的同时,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努力将新媒体打造成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参考文献:
[1]宋姣.简论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影响力[J].新闻爱好者,2009(6).
[2]彭少健,宣德.中国转型期媒介素养培育——“首届(2007)西湖媒介素养高峰论坛”综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5).
[3]周安,杭祝洪,吴兴龙.论大学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8).
[4]王世庆.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1).
[5]吕刚,赵姗.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路径的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