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路灯爷爷”学什么

来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c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岁的马文玲,被邻居们亲切地称为“路灯爷爷”,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马文玲住的小区,有一条小路,虽有路灯,但灯光比较昏暗,夜里有孩子在这里摔过跤。于是差不多每天晚上散步后,马文玲都会来到相同的位置,安稳一坐,打开手机里的手电筒,照亮小路。直到9点后,人渐渐少了,他才起身回家。
   从这件事中,首先可以看出马文玲很细心,能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小麻烦。就这么一小段路不好走而已,一般人还真不容易注意到。
   马文玲有善心,看到了这样的不便,虽与自己不相干,但還是选择主动作为,没因善小而不为,不怕麻烦,为他人照亮夜路。
   马文玲有恒心,给人打灯一两次并不难,但每晚都坚持,实属不易。这种不图回报的善举,怎能不让人动容?
   细心、善心、恒心汇聚在一起,小事的意义就不小了。试想,面对生活中的小麻烦,如果人人都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不留心、不上心、不尽心解决,油瓶倒了都不扶,那么社会痛点就会越堆越多。反之,如果大家都多一份责任心,发现并及时填补生活中的小坑小洼,问题自然也就会明显减少。
   怎么才能让大家都多一份责任心呢?很多时候,需要有人发挥带头作用。比如马文玲照亮夜路这样一个微小的善举,或许就能成为改善小区“微环境”的引擎。被灯光照亮的居民,若也能被这样的善念所感染,都开始关注并减少身边的不便,那么,在无数个“微环境”组成的社会大环境中,种种隐患将消弭于无形。矛盾变少了,社会自然也会变得更加和谐。
  (选自《人民日报》)
  【素材解读】
   随着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日益提升,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便利。但不能因为社会治理在逐步改善,就忽略了个人的能动作用。我们都应该学习“路灯爷爷”的精神,用自己的光为他人把路照亮。那时,我们的心,就会变得更加敞亮。
  【适用话题】
   不图回报的善举;乐于助人;小事的意义……
其他文献
“学医救不了中国人。”   “我实在没有说过这样一句话。”   你认为哪句是鲁迅说过的话?事实上,第一句是托鲁迅之名的假名言,第二句看似无关的话语反倒是鲁迅的原话。前不久,鲁迅博物馆的“鲁迅著作全编在线检索”火了,该系统甚至因为网友的集中访问而数次崩溃。鲁迅语句一键查询、在线核对,让假名言无处遁形。有人说:以后再要造鲁迅的谣,可没那么容易了。   不少网友呼吁:李白、杜甫、莫言、马云也需要“名言打
期刊
公元184年一个深秋的夜晚,寒风萧瑟,星疏月淡。都昌城笼罩在一片凄厉的杀气之中,守城的东汉官军早已被农民起义军围困了近两个月。旷日持久的两军对垒,城中所剩粮草仅能维持守城官兵不到三天的时间了,在城头巡逻的兵士也日益显露出疲惫的神情。   夜,已经很深了。守军主帅——北海相孔融,仍站立在窗口,眉头紧皱,凝视夜色,苦思着破敌之策。孔融心里明白,继续这样长期孤守,终不是办法,何况军中粮草将尽,客观条
期刊
在南非洲的丛林中,有一种蝙蝠叫狐蝠,通常人们又称它们为吸血蝠,因为它们主要靠吮吸家禽和动物身上的血来维持生命,每只狐蝠每天至少要喝足两汤勺的血才能存活下去,否则就会性命难保。   虽然号称是吸血蝙蝠,但实际上,对于狐蝠来说,每天要吮吸到足量的血并非易事,同类的激烈竞争再加上家禽和动物们都有自己的有效防护措施,使得狐蝠们吸血越来越难,很多狐蝠往往忙碌一天都一无所获,死亡的阴影开始在它们头顶笼罩,如果
期刊
手里能拥有一本完整的书,这是很多人渴望的!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就特别爱惜书本,不仅经常用橡皮擦拭封面,还用报纸把书本包裹得很好。而且到了学期期末的时候,老师还会表扬班上书本保护得最好的几名同学。可今天我要说的这个人,他不仅与我所经历的截然相反,而且还反得离谱——因为他不仅“不爱惜书”,还经常拆书。   话说有一次,新学期刚开学,新书本也刚刚发到学生的手里,可他却拿着几页纸在外面读。刚开始没多少人在
期刊
汉朝时期,有一个名叫东方朔的文人,写得一手好文章,且性情诙谐。起初在京城长安做公车待诏,开始还非常兴奋,可时间一长,东方朔就犯嘀咕了。眼看董仲舒、公孙弘官居显赫,自己却仍然是个小小的公车待诏,无权无势,自然很不甘心。东方朔想吸引皇帝的注意,以便得到重用,便想出一个点子。   当时为皇家照看马队的都是些侏儒。尽管这些侏儒官阶很低,但他们却可以经常接近皇帝。一天,东方朔对一个看马的侏儒说:“皇上最
期刊
北宋时期,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叫孙知微,非常擅长画人。他画的人神态逼真,好像活的一样。当时的人,都争着让他画画,或者向他学画,因此他带了很多学生,也画了很多画。   有一次,孙知微受人委托画一幅《九曜星君图》。孙知微把那幅画构思好以后,就先仔细打好了草稿。草稿上的人像活的一样,连衣带都好像在风中飘展。然而那仅仅是草稿,要等到涂上颜色之后才能算真正完成。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朋友请他喝酒,于是
期刊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留下的是岁月的累累瘢痕。坐在这样的褥子上,我就像守着一片碱场的猎手,可我等来的不是那些竖着美丽犄角的鹿,而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   西班他们刚走,雨就来了。在这之前,连续半个多月,太阳每天早晨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
期刊
人们常说,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甚至“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然而最近一段在童模拍摄现场母亲踢踹孩子的视频,引起舆论对亲子关系的讨论。事件发生后,110家淘宝店联名呼吁规范童模拍摄行业,推动童模保护。这一事件也触动了更大范围的关注:今天,未成年人的权益该如何保护?   具体到这个事件本身,这其中的是非曲直非常清楚,在视频里,3岁女童被大人踢踹的镜头令人心疼。视频中的母亲发出道歉声明
期刊
自古以来,爱马的人极多,而喜欢驴的人甚少。驴没有马秀气,不如骡子剽悍,也没有被当作宠物的运气,但就是这个不怎么幸运的驴,却和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人和驴联系在一起,最早见于《世说新语》之中。“建安七子”中最有才华的诗人王粲,非常爱驴,并且喜欢听驴叫。他死后,魏文帝曹丕与一众文人同去吊丧,竟然每人学一声驴叫来对他表示悼念。   而西晋文学家孙楚不仅喜欢听驴叫,还喜欢学驴叫,也是《世说新
期刊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登岳阳楼游赏玩乐的情景。李白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前两句写登高临远所见到的辽阔景象。“尽”字,形容登上岳阳楼,俯瞰下界,岳阳一带的自然景色一览无余。“川迥洞庭开”一句紧承“尽”字而下,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