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需加强中国话语表达

来源 :国际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tl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国际话语权之争,表面上是利益之争,实质上是价值观之争。争夺话语权是国际传播的重要职责。要在国际传播中构建、打造、加强中国话语,更好地在国际舆论斗争中赢得话语权,维护国家利益,树立国家形象,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更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要在国际传播中传递中国价值、阐释中国主张、解读中国目标、介绍中国经验、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格,不断提升中国国际传播的竞争力、引导力和影响力,让世界听到、听清、听进中国的声音。
   【关 键 词】 国际传播;价值观;话语权;中国话语
   本文语境下,国际传播主要指有组织、有目的的跨越国境的传播活动;中国话语主要指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在当前国际舆论格局仍然是“西强我弱”的情况下,在国际传播中构建、打造、加强中国话语,是中国走向世界和提升影响力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①。这是我们从事国际传播工作的根本遵循。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要结合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发展目标,努力在国际传播中传递中国价值、阐释中国主张、解读中国目标、介绍中国经验、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格,逐渐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增加对中国发展的有利舆论,不断提升中国国际传播竞争力、引导力和影响力,让中国声音走向世界、影响世界。
  一、国际传播要传递中国价值
   国际话语权之争,表面上是利益之争,实质上是价值观之争。
   在国际传播中传递和宣介自身价值观,是一种通行的做法。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已有许多实践和经验。他们在国际传播中不遗余力地推广其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对非西方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施加影响,同时也为西方国家在国际上的所作所为提供理由和道义支撑。
   目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交往日益密切和加深。在这一背景下,面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不利于中国发展的各种论调,我们应重视在国际传播中传递中国价值,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发展理念和发展走向。这是一项必要而紧迫的任务。
   中国价值,是不同于西方价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是中国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价值追求,是中国人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等一系列问题中体现出来的基本观念、信念和追求,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等行为的基本准则和道义支撑。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崇尚顺天行道、和而不同,信奉仁、义、礼、智、信,强调爱己、爱家、爱国、爱天下,看重公平、友善、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又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形成了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价值观,倡导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塑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
   这样的中国价值,这样的核心价值观,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它是中国发展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中国人建设国家、为人处世的价值遵循和行为准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思想武器和道义力量。
   在国际传播中,我们应当传递这些中国价值,要讲清楚中国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的异同,讲清楚中国价值观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时的现实意义,说明中国价值观在实现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繁荣方面的积极作用。要让国际社会更好地认识中国、亲近中国,与中国加强交往、交流,从而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信释疑,凝心聚力。
  二、国际传播要阐释中国主张
   当前,世界各国的交往广泛而深入,人类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国家之间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人类社会要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随着中国国際影响力的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参与解决全球及地区事务充满期待,希望中国有所作为。中国主张,就是以中国为主导提出的解决全球治理体制和治理规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立场,目的是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秩序。
   中国主张的基础是中国价值观,以对国际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为依托。要在国际传播中表明,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先哲就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强调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国家之间、民族之间要和平相处。
   2015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 ①
   中国认为,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利益错综复杂,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协商来解决,依靠战争、殖民等强制行为争夺利益违背人类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愿。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国际关系准则的制定,不应由一个或几个国家主导。
   近年来,中国在解决全球和地区事务中的多个主张,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肯定。这些主张立足中国和平发展的价值观,着眼世界各国的合作与共赢,既体现中国立场,也体现全球关注。中国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张、关于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的主张等,都是中国参与解决全球治理问题的重要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全面阐述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②中国的国际传播,就是要向世界阐释中国关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制和治理规则的主张,要向世界大力倡导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体制,增加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组织中的代表权、发言权和规则制定权,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能够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要倡导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通过合作实现共赢,促进人类共同发展。要在国际传播中揭示中国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准则中的积极作用,让国际社会更好地认识中国主张的价值,加入理解和支持中国主张的行动中来。   三、国际传播要解读中国目标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向着世界强国发展的东方大国,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发展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和影响?这是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
  中国的国际传播,有必要向世界解读中国的发展意图和发展目标,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误解、误读,引导世界对中国发展形成正确的、合理的预期,最大限度地消除中国发展的国际阻碍,努力营造对中国发展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今中国发展的宏伟目标。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中国梦的国家富强,就是要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东方大国,虽然在近代发展中遭受过屈辱和曲折,但中国人有能力、有信心通过自力更生和国际合作,复兴昔日的辉煌,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强国。中国梦的民族振兴,就是要让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梦的人民幸福,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①。
  中国国际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向世界解释和说明中国的发展目标。2014年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追求幸福的梦,奉献世界的梦。②这一表述清楚地向世界阐明了实现中国梦和促进人类共同进步的关系。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梦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梦想,也是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实现共同发展的梦想。中国国际传播要清楚明白地让世界知道,中国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中国发展起来了也决不走霸权主义的道路。那些认为中国发展后必然称霸的观点,既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也不了解中国的现在,更不了解中国的未来。因此,中国国际传播既要向世界讲清楚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也要讲清楚中国的现在和中国的历史,让世界看到中国发展的意图和方向。
  四、国际传播要介绍中国经验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贡献,都有自己解决问题、克服纷争的独特的方法和路径。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国家,经历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的自身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境,既有国家民族辉煌、社会和谐稳定的时期,也有国家民族衰落、社会动荡混乱的阶段。中国经验就是中国人长期以来在解决各种问题和困境时所选择的独特方法和路径,所展示的独特的思维和智慧。这些方法、路径、思维和智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对于人类社会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和制度,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独特做法和经验。这一中国特色的道路和制度,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是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伟大实践、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持续探索、近现代中国一百多年不懈追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传承中走出来的。中国的国际传播要清楚地向世界传递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不向国际社会输出自己的道路和模式,但也绝不照搬别国的道路和模式。每个国家只有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和模式,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这就是中国经验。
  在处理家庭、国家、民族、国际关系以及在应对诸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事务中,中国也积累了丰富的做法和经验。西方人不时惊讶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灾难救助、扶贫济困方面的速度和规模,惊讶于中国在解决移民扶贫等问题时的高效与成果,而这些速度、规模和成果的取得,都是与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和制度密切相关的,是中国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制度优势的集中表现。与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制度相适应,中国建立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系、家庭和社会养老体系、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等,都对当今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中国人既信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坚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今天的中国正在成长和发展,在国际传播中介绍中国经验,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进步的成功做法,是与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目标一脉相承的。这既是中国经验对世界的贡献,也体现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愿望。
  五、国际传播要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是中国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形象表达,是中国人自强不息、改革创新的生动诠释,是中国人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各种日常行为的精彩写照。国际传播要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以讲故事这样通俗易懂的方式,与世界交流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奋斗理想和实践经验,让世界更好地感知中国、了解中国,更好地与中国交往、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中国故事要蕴含中国价值,没有中国价值的故事是苍白的、无力的。要善于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事迹,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化育其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中国故事要体现中国目标,就是要通过精彩故事,讲清楚中国人的奋斗理想,讲清楚中国人的梦想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是一致的、不冲突的,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中国故事要介绍中国经验,不仅包括治国理政的经验,还包括日常生活中处理和解决各种关系与问题的做法及经验。当今,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讲中国道路的历史和现实、讲中国梦的背景和内涵、讲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讲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和主張。①
  国际传播中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根据故事的内在逻辑设置好背景、场景、情节,处理好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宏大的叙事背景是故事展开的基础。这个背景就是拓展时空关系,展示宏大画面,要让人物和事迹在中国历史发展、现实变革以及未来走向的交汇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任何故事都不可能凭空产生,宏大的叙事背景能够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合理的叙事场景则是故事展开的依托。随着中国的发展、与世界交往的日益广泛深入,中国人的足迹已遍布世界各地。与此相应,中国故事展开的场景也要开放视野,不仅要在中国,而且要在全球背景下选择设置场景。情节是故事展开的关键。任何故事都要有情节,没有情节的故事是空泛的、不真实的。情节的设置要体现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展现中国人衣食住行中的风俗习惯及其变化,艺术创作要真实合理、生动有趣。在协调背景、场景和情节的关系时,既不能太注重宏大背景而让故事显得空洞,也不能太拘泥于细节而让故事缺乏视野和深度。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将精彩的中国故事呈面在世人面前,发挥中国故事应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上多下功夫,要采用文学、影视、动漫等多种形式讲述中国故事,既要用中国人熟悉的故事形式,也要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色,采用传播对象国家地区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中国故事。只有这样,中国故事才会更丰富、更精彩、更有生命力。
  六、国际传播要展现中国风格
  风格是气质、风度、气派的集中体现,中国风格就是中国在发展自己、走向世界的行为中所体现出的气质、风度和气派。中国风格是中国话语的鲜明印记,是中国话语中最显露的表征,是中国话语中最容易被感知的元素。
  国际传播要展现中国风格,必须构建、加强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当前,国际传播中的话语体系主要为西方国家的媒体所控制,该话语体系以西方价值观为支撑,长期占据国际话语的主导地位,具有浓厚的西方色彩、西方风格。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为了向世界说明自己,让世界了解自己,不时用西方的话语体系来解读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图景,这样的局面容易使中国在国际舆论竞争,特别是与西方的舆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要改变这种状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是当务之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①我们要以此为指导,以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为基础,大力挖掘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传统文化概念的时代价值和全球意义;要充分借鉴西方文明成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概念、议题和表达方式,努力提升国际传播的议程议题设置能力和解读能力,提升中国在国际舆论竞争中的主动性、主导性。
  国际传播要体现中国风格,还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展示中国气质、风度和气派。中国气质,就是向世界传递中国五千年文明中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坚定而优雅,自信而平和;中国风度,就是要向世界呈现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的宽广胸怀,既不盛气凌人,也不妄自菲薄;中国气派,就是要告诉世界,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将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也不會屈服于任何外在的压力。
  当下,一个拥有崇高价值观念、宏伟奋斗目标的中国,一个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众多精彩故事的中国,正在成长。中国国际传播要助力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与世界和平相处。因此,我们的传播方式要自然从容,就像春风拂动、柳枝摇曳,就像日出东方、大地生辉。这就是中国国际传播要展现的风格,这就是中国国际传播努力追求的境界!
   (责任编辑:张冬梅)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社会心理因素与女性抑郁障碍复发的关系,旨在为女性抑郁障碍复发患者的有效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择210名女性抑郁障碍复发患者(观察组)以及217名女性抑郁障碍未复发患者(对照组),使用自制调查表统计患者一般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17)评估其临床症状,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活事件量表(LE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定其社会心理因素,并进行对比分析及Logist
【内容摘要】本文以巴西最大传媒集团Globo公司旗下新闻网站G1.globo作为观察巴西媒体涉华疫情报道的窗口,选取其2020年1月—2021年2月关于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文本,通过自建语料库,从议题分布、情感倾向、传播技巧等角度进行定量研究及批判性话语分析。根据数据分析,本文认为,G1.globo报道议题分布广泛,信源丰富,报道中国疫情相关事件相对客观,但有失偏颇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本文的研究结
目的 调查肾移植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家属的焦虑情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38例患者家属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与常模比较,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研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患者情况对家属焦虑水平的影响.结果 38例家属的焦虑得分为(48.87±10.53)分,与常模(29.78±10.0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1.175,P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患者认识疾病相关知识的程度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Hp阳性300例患者按检查日期单、双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发放自行设计的Hp知识问卷调查表,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实验组采取面对面讲解、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循环播放Hp相关知识录像、电话随访等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按常规给予健康指导,对两组患者Hp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遵
α-硫辛酸是因可阻止蛋白质的糖基化作用,抑制醛糖还原酶,阻止葡萄糖或半乳糖转化为山梨醇,控制及防止因高血糖造成的神经病变,目前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从说明书中及文献中均未查到使用后患者会出现强过敏现象,目前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过敏现象,现报道如下。
期刊
动态血压监测可提供24h内上百次血压测量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高血压病及药物疗效观察提供有价值的可靠数据.动态血压监测工具包括动态血压记录盒、袖带及充气延长管、袖带气嘴、电池.动态血压监测,可在家中或院内进行,一般需持续24h佩戴,并且需要患者保持日常生活状态,如工作、行走、做家务、睡觉等,这样才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患者的实际血压情况,为诊疗者提供有效数据。
期刊
【内容摘要】 作为中国国际传播的重要窗口,《中国日报》一直致力于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方法,头版插画正是该报在传播实践中孕育出的重要成果。自创办以来,《中国日报》头版插画颠覆了大众对于传统纸媒的固有印象,丰富了文字媒介国际传播的形式。本文以近年来《中国日报》头版插画作品为例,阐述《中国日报》头版插画的诞生、发展,以及用头版插画辅助文字报道的形式进行国际传播的优势,并就如何做好插画创作、更好地服
期刊
目的 比较性别和骨折部位差异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状况的影响,探讨镇痛效果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长海痛尺对480例四肢骨折术后应用静脉镇痛泵的患者进行跟踪性调查,观察骨折部位、性别差异对术后疼痛以及疼痛治疗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四肢骨折术后中度及以上疼痛的患者为90.83%,女性疼痛程度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患者在术后疼痛始发时间及疼痛治疗满意度方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完美主义和情绪稳定性的现状及关系,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130例冠心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中文版多维完美主义心理量表和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量表对其进行测试,得出结果后分析两者各维度间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患者完美主义总均分为(3.31±0.42)分;情绪稳定性各维度分数均超过15分;情绪稳定性量表中抑郁、焦虑、自卑维度分别与完美主义量表中的担心错误及行动的疑虑
目的 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产妇自控镇痛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指导基础上运用Orem自理模式的支持一教育系统理论实施健康教育。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强度、术后回叫次数、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在术后6,12,24,36,48h的疼痛评分为(4.43±1.2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