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会写作文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love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学生作文难,不是难在没有生活,而是难在没有体验生活的方法,没有把生活与作文联系起来的能力。作文教学,应该作为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指导生活的重要手段。要从具体的字词句入手,又要跳出具体的字词句的束缚,既要引导学生把知识、能力、体验与情感外化,又要教给学生知识重组、能力再现、思维创作的方法。
  关键词:作文;兴趣;生活;写作动力
  一、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把学生看成是一块大理石的话,那么雕刻这块大理石的因素(即教育因素)有六个方面:第一是家庭(尤其是母亲):第二是教师;第三是生活集体;第四是自我教育;第五是课外阅读;第六是社会交往,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写作的兴趣。从生活中捕捉创作的灵感。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的根底深厚了,想象与联想才有起飞的基地。很难想象,一个生活经验贫乏、情感苍白的人,能写出新鲜活泼的文章来。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自然事物和社会现象,做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同时多提倡写观察日记,有了丰厚的生活基础,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了。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陈旧材料的框架中的缘故。生活日新月异、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上所见所闻均可入文,所想所感皆可成章。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材料的丰富性: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性趣特长、爱憎好恶都是写作的好材料,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尝试:一是带领学生留意身边的世界,注重实地观察,培养思维品质。如写《我们的校园》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仔细地看一看,然后请几个学生描摹一下。爱好画画的也可以画一画,接着带领学生边观察边解答疑问地巡视一遍校园,在此基础上行文,大多能顺畅无比。二是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开阔视野,体验社会生活。为了让学生多见多识,我经常带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组织学生骑车去户外、游公园、野炊,参观书画展览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每次活动完,便写一篇作文。三是开展天天“讲见闻”活动,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所谓“讲见闻”就是在每节课上课前让学生讲一则新闻(从报上摘抄的,与生活有关的),一篇班内见闻(自写的)。一篇知识趣文或时文美文(可摘抄可自写)并要求用小报的形式设计好(可手抄也可打印)。既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养成读书读报的习惯,又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排版、书法、绘画、电脑设计锻炼的机会。四是利用好黑板报这块阵地,把每次写得好的习作张贴在学习园地,黑板报上,甚至推荐给全校交流、报刊发表等,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 引导学生描写生活,培养能力
  一是从命题上引导。事实上,缺乏新意的作文题同是束缚学生创新思维的枷锁,也是足让学生感到作文无话可说的根源。因此,作文命题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从而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我们首先尝试着改革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应力求新颖别致、生动有趣。我们还经常让学生参与到命题中来,如出一组有内在联系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写作;或请学生依照题目理求,自拟题目;或给学生半命题作文,请学生将半命题补充完整再作文。这样,学生就突破了求同思维的束缚、打破了常规模式的框架,能自由自在地行文,独特而创新的思想跃然纸上。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因此,除了作文命题,作文形式我们也力求多样化:片段作文、连词成句、口头作文、想象作文、编写小品、故事新编等,使学生觉得作文如同游戏,趣味横生,并乐此不疲。
  二是从思维上训练。训练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学习以小见大的手法,为了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我们或结合课文、范文、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就会提高,并学会运用多向思维、外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作文,写出的文章匠心独运,别出心裁。
  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以活动为载体,渗透到活动的每一个层面中去,从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欣赏音乐作文,在教了《你一定会听见的》后,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再现乐曲的意境。体验乐曲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建新形象进行再创造。
  在作文课中,我们曾提供一组可以训练逆向思维的题目,如近墨者未必黑、班门弄斧、失败是成功之母、杞人忧天、知足未必常乐等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冲破传统束缚,敢于阐明自己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尽量创设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大胆发问,大胆质疑,大胆争辩,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
  三是从联想上延伸。“想象是作文的翅膀”,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够把记忆中的表象加以改造组合创造出新形象,可以使作者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文章形式更多样,文章的思路更广阔,文章的主题更深刻。没有想象的文章,就会索然无味。当前,学生的作文模式化严重,走进了套路。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乏想象力。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我们就充分利用思维的形象性,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尝试、大胆地创新。
  我们在启发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提几个为什么,如“这像什么?”“看见这些,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等问题。促使学生从实际的事物出发,由此及彼,塑造形象展開合理的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作文评价不能只有唯一的模式,甚至一棍子打死学生的创造欲。充满激情的鼓励、中肯正面的建议、诚挚由衷的赞美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这也是我们在作文评价中必须要注意到的。
  作者简介:
  瓦其闹移,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省昭觉县特布洛乡中心小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工具性这一特征,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与之伴随的课堂评价语言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具备与语文教学相应的修养、把握住教材的脉、用爱心与孩子对话是良好语文课堂语言形成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课堂评价;语言;修养  每当观摩一些优秀的语文课堂时,我都会为执教者对学生贴切、精彩、丰富的评价语言感动着。那一句句极富魅力的评价语言不就是教师自身文化底蕴的真实流露、自己对教育教学的
税收筹划基于纳税人追求税后利润最大化的需求产生。所得税作为税收筹划的重要对象,有很多税收筹划的切入点,如纳税人身份的选择、企业地址的选择、会计政策的选择等等。在进行
目的 探讨非医学需要剖宫产原因及其遏制对策。方法 对某县级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12595例产妇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调查前研究者(本文3位作者)接受过剖宫产医学指征知识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我国原有的教育理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教育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但在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背景下,部分中学对体育课程重视不足,学生缺乏一定的体育意识,再加上一些学校环境设施条件有限,并没有系统的开设体育课程,以至于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本文围绕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做深刻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素质教育;游戏教学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