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中华文化促进会与法国艺术家协会于2014年10月30日在法国卢浮宫联合举办首届巴黎卢浮宫东西方国际美术年展。作为东方艺术家的首席代表与中国当代玉雕艺术的领军人物,王俊懿携带20年来的50件经典作品走出国门,把中华民族的瑰宝艺术带到欧洲最高艺术殿堂。巡展将历时一年,途经十个城市:巴黎、上海、西安、迪拜、威尼斯、台湾、香港、深圳、北京、桂林。整个展览以王俊懿作品创作时间为线索,展现他在人生不同时期不同际遇不同背景下的创作经历,及其意识形态引发的创作灵感。
20年“化·蝶·梦”
王俊懿的此次国际巡展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化·蝶·梦”。近日的一个下午,在王俊懿位于北京西绒线胡同的“懿品”,他向本刊记者阐释了展名的来历。“化,指的是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之下,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同时是指文化的升级,中华文艺的复兴。蝶,即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蜕变,就拿我所从事的事业来说,从20年前到今天正在完成一个自身的升华,同时这个展览也是在展望未来,我们将竭尽全力打破传统工艺美术的范畴,把玉文化注入新的表现形式,使之能更好地融入世界艺术领域。梦的含义是对未来的追求,从国家层面来说讲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我个人来说,我也一直在追梦,从最早提出翡翠改革到今天,以20年的努力终于在玉雕业走出了一条路,让大家看到玉石这个传统工艺也可以有创新的表现形式。这三个字概括总结了人生追求,担负引领行业突破与开拓的责任和使命。”
王俊懿是一位三次获得中国玉雕艺术界最高奖“天工奖”的艺术家,今年40岁的他从事玉雕业已逾20年的时间。1974年,他出生于具有“山水甲天下”美名的桂林,从四岁开始就跟着身为书法家的父亲习书法,从小就深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19岁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王俊懿接触到了玉石雕刻,一下子就产生了兴趣。而在此时,桂林一家玉雕公司恰好开业,在父亲的支持下,他正式进入玉雕行业。
1997年,23岁的王俊懿产生了想走出去看看的想法,怀揣着四年的玉雕手艺与借来的2000元钱,他来到云南瑞丽,一个有着“东方珠宝城”之称的边境城市。凭着对玉的天赋与努力,他在短短四个月内就征服了瑞丽市场。王俊懿注定是一个不断往外走的人,他在2002年来到上海,在那里,他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挫折。原本想在上海创立自己品牌的他,由于市场的不成熟与非典疫情的影响,整个行业都不太景气,王俊懿的店面开张不多久就倒闭了。
2004年对王俊懿来说是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他来到北京,在这座深具文化底蕴的大都市里,王俊懿多年的积累终于绽放了出来——2004年的11月份,他的“翡翠三彩仙螺王”获得“天工奖”金奖,成为历届最年轻的获奖者,另外一件作品“翡翠傲龙出海”同时获得“天工奖最佳创意奖”。自此以后,一位玉雕大家开始活跃于中国的玉文化舞台上。
人磨玉,玉磨人
在回忆起自己20年来的从业历程,王俊懿感慨地说,“这个古老行业有句最精辟的话,‘人磨玉,玉磨人’,做玉,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老一辈的人,10几岁开始跟着师傅,一方面是倒洗脚水服侍师傅,另一方面是看玉,做玉之前首先得用几年的时间去感受它;20岁上手,再用十年到30岁出师,可能一生做两件作品出来这辈子也就完了。你知道玉要怎么切开吗,两个人拿一根铁丝像拉锯一样慢慢拉,把一块玉切开得用半年的时间。所以说,想要修行就进我们这一行。”
王俊懿就是一个在玉雕过程中修行的人。“凤宫”是他的一个代表作,一块糯冰种双色黄翡被做成了鸟巢的形状,而玉石中间温润的白玉部分被琢磨成一双玉璧,一个代表过去,一个代表未来。王俊懿说,这件作品从2004年开始做,光是这一对玉璧就花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玉璧看似简单,确是经过了大量精密的计算,在狭小逼仄的空间里一点点掏,用了铁杵磨针的耐性,先把小的玉璧完成,让其活动竖在一边,然后再腾出空间雕大的玉璧。
“这一对玉璧做得艰难,要用透视学的手法镂空还不能变形,还要把它抛光。做完之后很多人都傻了,这简直就是不惜代价。有人问我值得吗?我说,老天交给我们这项工艺,我们就得达到极致地去表现它。”王俊懿说。
这还不是王俊懿最耗时的作品,2012年推出的作品“冰蝴蝶”花了他五年的时间。2008年,当他的翡翠艺术作品“生生不息”成为翰海秋季拍卖会封面拍品后,他突然消失于公众视野之下。原来他意识到,中国传统的玉雕艺术是与权力紧密结合的,反映的是上层社会的意志,而失去了玉的艺术本质,如果当代还在表现形式上坚持旧的理念,那么这项事业必定走到死胡同里去。他从这一年开始创作“冰蝴蝶”,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创作环境,他在2011年将创作基地从南京搬到了家乡桂林,这件作品最终在桂林完成。2012年10月27日,“冰蝴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震撼亮相。它由两部分构成,外层是钛金属的椭圆形蛋壳,象征着宇宙中生命的起源。钛金属蛋壳内,用丝线系着十几只翡翠蝴蝶,其表面被处理成冰融效果,既表达着人类掠夺自然的景象,又表达着劫难之后生命的复苏。
但是,这件耗时五年的作品还不算真正完成,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他还将陆续在“蛋壳”里装上“冰蝴蝶”,至于“冰蝴蝶”的最终数量是多少,他说,“200多只吧。”
走向世界的中国玉
在此次长达一年的巡展中,王俊懿将会在国际舞台上展出他的50件经典作品,包括“化蝶”、“尼罗河”、“仙螺王”、“傲龙出海”、“一叶如来”等等。一提到自己的代表作品,王俊懿就滔滔不绝,沉浸到自己的艺术世界中去了。他指着“傲龙出海”的作品图片对记者说,“这是我十年前的作品,龙是一个最传统最经典的题材,因为龙的立体感是很难用艺术来表现的,所以我用的表现手法是添加了卡通元素来表现龙的正脸形象。看,这条龙的鼻子和眼镜都长到一起了,显得特别可爱,而这种形象的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而且,我还用细线把这条龙绷起来,这根细线就代表了巨大的能量场,而这条刚刚成年龙第一次从家中被放出来,张牙舞爪,准备爆发它的威力。”
“傲龙出海”是王俊懿的经典作品之一,作品的特色正如他所说的“这是富含中国传统传统元素的艺术,但我们又吸收了当代的语言与表现形式。”再比如说此次巡展会展出的重要作品“化蝶”,这件完成于2006年的作品展示了为追求更高生命真谛,不断突破与超越的人格升华。花窗的薄翼,如窗前微光,象征光明与希翼,超越了写实的描摹,从“现实”到“美境”。 王俊懿说,这种类型的作品表达的是人与自然的对话,这在当代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话题。
王俊懿的作品关注时代,有着一种对当下社会问题强烈的表达欲望。他认为,传统的玉雕艺术在表现手法上都是一个套路,而在当代,玉雕迎来了一个开放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玉雕要关注时代的话题与声音,表达当下热点话题,才能让中国的玉文化走向世界。不仅如此,在20年的探索中,他创造出“翡翠金生”的风格——玉是坚硬的,而金属是具备延展性的,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阴一阳,一柔一刚的风格。比如说他在“冰蝴蝶”中首次以航天金属材料——钛金属创作冰蝴蝶的外壳,以当代装置艺术的手法演绎“金玉结合”。
中国美术馆新任馆长吴为山先生这样评价,“王俊懿先生应当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发展的时期,特别是艺术变革的时期,他是一个优秀的探索者,也是一个成功者。他把玉雕这样一个传统工艺引进到当代艺术的创作当中去,首先在理念上面,在题材上面,在手法上面,应该说这三个方面,组成了他整体的创新路程。应当来说,他从传统的、民间的、工艺当中走出来,走向了艺术的,当代的,人文的境地,应当来说,王俊懿先生,在这个行业里面跳出了‘龙门’。 ”
10月30日,“化·蝶·梦”翡翠艺术二十周年回顾国际巡展已经在法国巴黎卢浮宫拉开帷幕。之后的每站展览都将会在主题和展品方面结合当地人文或某些特定主题有特别呈现。在巡展的后期,王俊懿将拿出展出的几件重要作品进行公益拍卖,并创办一个“玉雕行业的诺贝尔奖”,用公益基金推动当代玉雕艺术及文化的发展,培养出基本功扎实,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玉雕新人,以完成下一个二十年的梦想。
20年“化·蝶·梦”
王俊懿的此次国际巡展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化·蝶·梦”。近日的一个下午,在王俊懿位于北京西绒线胡同的“懿品”,他向本刊记者阐释了展名的来历。“化,指的是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之下,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同时是指文化的升级,中华文艺的复兴。蝶,即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蜕变,就拿我所从事的事业来说,从20年前到今天正在完成一个自身的升华,同时这个展览也是在展望未来,我们将竭尽全力打破传统工艺美术的范畴,把玉文化注入新的表现形式,使之能更好地融入世界艺术领域。梦的含义是对未来的追求,从国家层面来说讲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我个人来说,我也一直在追梦,从最早提出翡翠改革到今天,以20年的努力终于在玉雕业走出了一条路,让大家看到玉石这个传统工艺也可以有创新的表现形式。这三个字概括总结了人生追求,担负引领行业突破与开拓的责任和使命。”
王俊懿是一位三次获得中国玉雕艺术界最高奖“天工奖”的艺术家,今年40岁的他从事玉雕业已逾20年的时间。1974年,他出生于具有“山水甲天下”美名的桂林,从四岁开始就跟着身为书法家的父亲习书法,从小就深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19岁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王俊懿接触到了玉石雕刻,一下子就产生了兴趣。而在此时,桂林一家玉雕公司恰好开业,在父亲的支持下,他正式进入玉雕行业。
1997年,23岁的王俊懿产生了想走出去看看的想法,怀揣着四年的玉雕手艺与借来的2000元钱,他来到云南瑞丽,一个有着“东方珠宝城”之称的边境城市。凭着对玉的天赋与努力,他在短短四个月内就征服了瑞丽市场。王俊懿注定是一个不断往外走的人,他在2002年来到上海,在那里,他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挫折。原本想在上海创立自己品牌的他,由于市场的不成熟与非典疫情的影响,整个行业都不太景气,王俊懿的店面开张不多久就倒闭了。
2004年对王俊懿来说是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他来到北京,在这座深具文化底蕴的大都市里,王俊懿多年的积累终于绽放了出来——2004年的11月份,他的“翡翠三彩仙螺王”获得“天工奖”金奖,成为历届最年轻的获奖者,另外一件作品“翡翠傲龙出海”同时获得“天工奖最佳创意奖”。自此以后,一位玉雕大家开始活跃于中国的玉文化舞台上。
人磨玉,玉磨人
在回忆起自己20年来的从业历程,王俊懿感慨地说,“这个古老行业有句最精辟的话,‘人磨玉,玉磨人’,做玉,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老一辈的人,10几岁开始跟着师傅,一方面是倒洗脚水服侍师傅,另一方面是看玉,做玉之前首先得用几年的时间去感受它;20岁上手,再用十年到30岁出师,可能一生做两件作品出来这辈子也就完了。你知道玉要怎么切开吗,两个人拿一根铁丝像拉锯一样慢慢拉,把一块玉切开得用半年的时间。所以说,想要修行就进我们这一行。”
王俊懿就是一个在玉雕过程中修行的人。“凤宫”是他的一个代表作,一块糯冰种双色黄翡被做成了鸟巢的形状,而玉石中间温润的白玉部分被琢磨成一双玉璧,一个代表过去,一个代表未来。王俊懿说,这件作品从2004年开始做,光是这一对玉璧就花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玉璧看似简单,确是经过了大量精密的计算,在狭小逼仄的空间里一点点掏,用了铁杵磨针的耐性,先把小的玉璧完成,让其活动竖在一边,然后再腾出空间雕大的玉璧。
“这一对玉璧做得艰难,要用透视学的手法镂空还不能变形,还要把它抛光。做完之后很多人都傻了,这简直就是不惜代价。有人问我值得吗?我说,老天交给我们这项工艺,我们就得达到极致地去表现它。”王俊懿说。
这还不是王俊懿最耗时的作品,2012年推出的作品“冰蝴蝶”花了他五年的时间。2008年,当他的翡翠艺术作品“生生不息”成为翰海秋季拍卖会封面拍品后,他突然消失于公众视野之下。原来他意识到,中国传统的玉雕艺术是与权力紧密结合的,反映的是上层社会的意志,而失去了玉的艺术本质,如果当代还在表现形式上坚持旧的理念,那么这项事业必定走到死胡同里去。他从这一年开始创作“冰蝴蝶”,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创作环境,他在2011年将创作基地从南京搬到了家乡桂林,这件作品最终在桂林完成。2012年10月27日,“冰蝴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震撼亮相。它由两部分构成,外层是钛金属的椭圆形蛋壳,象征着宇宙中生命的起源。钛金属蛋壳内,用丝线系着十几只翡翠蝴蝶,其表面被处理成冰融效果,既表达着人类掠夺自然的景象,又表达着劫难之后生命的复苏。
但是,这件耗时五年的作品还不算真正完成,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他还将陆续在“蛋壳”里装上“冰蝴蝶”,至于“冰蝴蝶”的最终数量是多少,他说,“200多只吧。”
走向世界的中国玉
在此次长达一年的巡展中,王俊懿将会在国际舞台上展出他的50件经典作品,包括“化蝶”、“尼罗河”、“仙螺王”、“傲龙出海”、“一叶如来”等等。一提到自己的代表作品,王俊懿就滔滔不绝,沉浸到自己的艺术世界中去了。他指着“傲龙出海”的作品图片对记者说,“这是我十年前的作品,龙是一个最传统最经典的题材,因为龙的立体感是很难用艺术来表现的,所以我用的表现手法是添加了卡通元素来表现龙的正脸形象。看,这条龙的鼻子和眼镜都长到一起了,显得特别可爱,而这种形象的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而且,我还用细线把这条龙绷起来,这根细线就代表了巨大的能量场,而这条刚刚成年龙第一次从家中被放出来,张牙舞爪,准备爆发它的威力。”
“傲龙出海”是王俊懿的经典作品之一,作品的特色正如他所说的“这是富含中国传统传统元素的艺术,但我们又吸收了当代的语言与表现形式。”再比如说此次巡展会展出的重要作品“化蝶”,这件完成于2006年的作品展示了为追求更高生命真谛,不断突破与超越的人格升华。花窗的薄翼,如窗前微光,象征光明与希翼,超越了写实的描摹,从“现实”到“美境”。 王俊懿说,这种类型的作品表达的是人与自然的对话,这在当代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话题。
王俊懿的作品关注时代,有着一种对当下社会问题强烈的表达欲望。他认为,传统的玉雕艺术在表现手法上都是一个套路,而在当代,玉雕迎来了一个开放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玉雕要关注时代的话题与声音,表达当下热点话题,才能让中国的玉文化走向世界。不仅如此,在20年的探索中,他创造出“翡翠金生”的风格——玉是坚硬的,而金属是具备延展性的,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阴一阳,一柔一刚的风格。比如说他在“冰蝴蝶”中首次以航天金属材料——钛金属创作冰蝴蝶的外壳,以当代装置艺术的手法演绎“金玉结合”。
中国美术馆新任馆长吴为山先生这样评价,“王俊懿先生应当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发展的时期,特别是艺术变革的时期,他是一个优秀的探索者,也是一个成功者。他把玉雕这样一个传统工艺引进到当代艺术的创作当中去,首先在理念上面,在题材上面,在手法上面,应该说这三个方面,组成了他整体的创新路程。应当来说,他从传统的、民间的、工艺当中走出来,走向了艺术的,当代的,人文的境地,应当来说,王俊懿先生,在这个行业里面跳出了‘龙门’。 ”
10月30日,“化·蝶·梦”翡翠艺术二十周年回顾国际巡展已经在法国巴黎卢浮宫拉开帷幕。之后的每站展览都将会在主题和展品方面结合当地人文或某些特定主题有特别呈现。在巡展的后期,王俊懿将拿出展出的几件重要作品进行公益拍卖,并创办一个“玉雕行业的诺贝尔奖”,用公益基金推动当代玉雕艺术及文化的发展,培养出基本功扎实,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玉雕新人,以完成下一个二十年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