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研究性教学理念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世界性主题。研究性教学重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并借鉴同行的先进做法,试图来探讨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 终身学习 研究性教学 师生关系
一、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背景与现状
1.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已成为每一个人适应当前日益激烈竞争要求的一个必然选择,这就要求教育必须大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高素质创新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许多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如:全民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等。于是一种名为Project-Based Learning或Project Learning的课程应运而生,我国称之为“研究性学习”。这些现代教学理念提倡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倡导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创新性的科学思想和科研能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国的教育教学改革都把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研究性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里的一个世界性主题。在我国,从1999年至今,已先后三次(1999、2005、2007)以颁发教育文件或法规的形式强调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性。高校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导致高校教学在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提高创新能力方面面临更大的问题,因此,目前的高校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
2.研究性教学的实施现状
我国的研究性教学活动起步较晚,各种理论和实践均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却相对滞后,而且对如何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关注远远不够。高校教学改革大多流于形式,研究性教学主要在部分高师院校和少数重点高校真正实施,并且仅在较小范围内进行。从现状来看,有些高校研究性教学开展较好,已取得成功的经验,有些高校开展得不尽人意,还有些高校仍未开展,相关研究性教学的实践参考与指导的意见更是匮乏,有关研究性教学在高校的实际研究尚未成体系。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仍以传统人才培养机制为主导,其落后的教学手段、陈旧的教学内容、单调的教学方法、人才培养存在的各种弊端与21世纪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形成了激烈的矛盾。
二、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意义
1.研究性教学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
教学与科研是高等教育的两项基本任务。只有通过研究性的教学才能使这两项任务相互促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性教学能够将教学与科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教学中的信息可以及时向科研领域反馈,为科研活动提供新的课题;另一方面,科研成果直接运用于教学,则可以有效地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以研究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研究,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和外在能力。从而更好地推动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1)研究性教学与研究型高校的建设目标高度吻合。研究型高校是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而研究性教学是研究型高校在组织运作方面的一个根本特征。研究型高校更应当突出“研究”在高校中的重要作用,始终将科研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优先地位,使研究、探索为基础的教学成为本科教育教学的重心,进而使学生成为知识和文化的探索者。
(2)研究性教学可以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始终以国家社会的需要、学校与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出发点和前提,忽略了学生的中心地位。而研究性教学始终将学生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和重心,它能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自下而上的改革思路,从而对高等教育乃至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3)研究性教学促使高等教育各机构更好地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职能。研究性教学在促进全国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内涵建设,明确其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分工,强化和突出它们的科研职能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研究性教学带动了教育体系中各环节的改革和提高
(1)研究性教学是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完善和改革的必要前提。以事实为依据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本该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但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复杂性高,可测性与可比性低,因此在实践中,教师对教学绩效评价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没能按规律办事。欲按规律办事,我们就需要对此考核制度进行改革,以揭示其内在规律——研究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内在属性:教师教学绩效表现的后效性、表现的多维性、结果取向性、复杂性、模糊性、教育性。鉴于此,借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契机,在实践中必须遵从规律、并慎重行事,在遵从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所有属性的基础上,要科学地开发利用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考核制度。
(2)研究性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业评价制度的改革。传统的学业成绩评价制度,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重结果轻过程,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课内轻课外,重教材轻阅读。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判断、反馈、改进、激励和强化功能,改变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中“一考定全局”的终结性评价模式,研究性教学考核环节不拘泥于使用标准答案的统一评判标准,重在鼓励创新,可通过师生互动的阶段测试、闭卷笔试的水平测试、综合能力考核的研究论文三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3)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有助于提高高校图书资料的利用率。每门课程的教材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为了避免“一门课程只读一本书”的现象,各高校先后增添了大量图书资料,而其质量和利用率偏低,尤其是理论性、学术性的书刊杂志的利用率更低。鉴于此现状及学生有限的精力,教师先对图书馆大量优秀教材进行筛选,选择最适合本校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的几本书作为教学参考书或直接推荐给学生,并在教学中根据模块设计对内容进行取舍。随后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学术期刊中的相关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实现教材与参考材料内容的重新整合。可见,实行研究性教学将促进高校科研活动的蓬勃开展,从而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图书资料的重要作用为广大师生服务。
3.研究性教学更新了教育教学思想观念
传统的接受性教学,在知识传承上,不讲创新;在思维方式上,不讲求异;在学生发展上,不讲差异;在传授方式上,忽视主体,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发挥。研究性教学要解决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与方法,使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研究性教学中,学生各个方面的活动范围,多样化的活动形式,突破学校、课堂、书本的局限的活动空间,使教学更具有开放性,从而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分析学习、实践学习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仅靠课堂讲授远远达不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高校不仅要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老师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4.研究性教学改善了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方式多以教师为中心,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使学生经常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造成了“矛盾式”的师生关系;而研究性教学,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过程,特别注重让学生活动起来,创设一种愉快、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教学环境,形成了师生“和谐发展”的新局面。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师生提供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在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从而确立了一种崭新的符合人性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邓碧莲.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探究[D].华中师范高校,2007.
[2]赵媛.“旅游规划”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2).
[3]李衍达.对推行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
[4]曹云霞.论我国高等院校研究性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8,(20).
[5]赵铮.研究性教学初探[J].职业时空,2008(05).
[6]叶海梅.论研究生教育中的研究性教学[D].武汉理工高校,2007.
[关键词] 终身学习 研究性教学 师生关系
一、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背景与现状
1.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已成为每一个人适应当前日益激烈竞争要求的一个必然选择,这就要求教育必须大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高素质创新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许多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如:全民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等。于是一种名为Project-Based Learning或Project Learning的课程应运而生,我国称之为“研究性学习”。这些现代教学理念提倡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倡导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创新性的科学思想和科研能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国的教育教学改革都把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研究性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里的一个世界性主题。在我国,从1999年至今,已先后三次(1999、2005、2007)以颁发教育文件或法规的形式强调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性。高校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导致高校教学在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提高创新能力方面面临更大的问题,因此,目前的高校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
2.研究性教学的实施现状
我国的研究性教学活动起步较晚,各种理论和实践均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却相对滞后,而且对如何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关注远远不够。高校教学改革大多流于形式,研究性教学主要在部分高师院校和少数重点高校真正实施,并且仅在较小范围内进行。从现状来看,有些高校研究性教学开展较好,已取得成功的经验,有些高校开展得不尽人意,还有些高校仍未开展,相关研究性教学的实践参考与指导的意见更是匮乏,有关研究性教学在高校的实际研究尚未成体系。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仍以传统人才培养机制为主导,其落后的教学手段、陈旧的教学内容、单调的教学方法、人才培养存在的各种弊端与21世纪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形成了激烈的矛盾。
二、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意义
1.研究性教学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
教学与科研是高等教育的两项基本任务。只有通过研究性的教学才能使这两项任务相互促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性教学能够将教学与科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教学中的信息可以及时向科研领域反馈,为科研活动提供新的课题;另一方面,科研成果直接运用于教学,则可以有效地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以研究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研究,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和外在能力。从而更好地推动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1)研究性教学与研究型高校的建设目标高度吻合。研究型高校是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而研究性教学是研究型高校在组织运作方面的一个根本特征。研究型高校更应当突出“研究”在高校中的重要作用,始终将科研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优先地位,使研究、探索为基础的教学成为本科教育教学的重心,进而使学生成为知识和文化的探索者。
(2)研究性教学可以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始终以国家社会的需要、学校与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出发点和前提,忽略了学生的中心地位。而研究性教学始终将学生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和重心,它能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自下而上的改革思路,从而对高等教育乃至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3)研究性教学促使高等教育各机构更好地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职能。研究性教学在促进全国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内涵建设,明确其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分工,强化和突出它们的科研职能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研究性教学带动了教育体系中各环节的改革和提高
(1)研究性教学是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完善和改革的必要前提。以事实为依据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本该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但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复杂性高,可测性与可比性低,因此在实践中,教师对教学绩效评价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没能按规律办事。欲按规律办事,我们就需要对此考核制度进行改革,以揭示其内在规律——研究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内在属性:教师教学绩效表现的后效性、表现的多维性、结果取向性、复杂性、模糊性、教育性。鉴于此,借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契机,在实践中必须遵从规律、并慎重行事,在遵从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所有属性的基础上,要科学地开发利用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考核制度。
(2)研究性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业评价制度的改革。传统的学业成绩评价制度,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重结果轻过程,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课内轻课外,重教材轻阅读。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判断、反馈、改进、激励和强化功能,改变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中“一考定全局”的终结性评价模式,研究性教学考核环节不拘泥于使用标准答案的统一评判标准,重在鼓励创新,可通过师生互动的阶段测试、闭卷笔试的水平测试、综合能力考核的研究论文三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3)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有助于提高高校图书资料的利用率。每门课程的教材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为了避免“一门课程只读一本书”的现象,各高校先后增添了大量图书资料,而其质量和利用率偏低,尤其是理论性、学术性的书刊杂志的利用率更低。鉴于此现状及学生有限的精力,教师先对图书馆大量优秀教材进行筛选,选择最适合本校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的几本书作为教学参考书或直接推荐给学生,并在教学中根据模块设计对内容进行取舍。随后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学术期刊中的相关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实现教材与参考材料内容的重新整合。可见,实行研究性教学将促进高校科研活动的蓬勃开展,从而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图书资料的重要作用为广大师生服务。
3.研究性教学更新了教育教学思想观念
传统的接受性教学,在知识传承上,不讲创新;在思维方式上,不讲求异;在学生发展上,不讲差异;在传授方式上,忽视主体,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发挥。研究性教学要解决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与方法,使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研究性教学中,学生各个方面的活动范围,多样化的活动形式,突破学校、课堂、书本的局限的活动空间,使教学更具有开放性,从而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分析学习、实践学习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仅靠课堂讲授远远达不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高校不仅要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老师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4.研究性教学改善了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方式多以教师为中心,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使学生经常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造成了“矛盾式”的师生关系;而研究性教学,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过程,特别注重让学生活动起来,创设一种愉快、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教学环境,形成了师生“和谐发展”的新局面。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师生提供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在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从而确立了一种崭新的符合人性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邓碧莲.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探究[D].华中师范高校,2007.
[2]赵媛.“旅游规划”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2).
[3]李衍达.对推行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
[4]曹云霞.论我国高等院校研究性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8,(20).
[5]赵铮.研究性教学初探[J].职业时空,2008(05).
[6]叶海梅.论研究生教育中的研究性教学[D].武汉理工高校,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