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微课模式的特征和行政管理专业课的特点决定了二者的契合度和适用性——微课教学模式基本适用于行政管理专业课教学。以30分钟划分为一节微课、20分钟讲授、10分钟讨论和反馈性问答的微课设计方案是基本得当的。那些理论性较强、知识可模块化和碎片化的学科,比较适用微课教学模式。微课具体环节——讲授、讨论、问答、课后作业或操练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行政管理专业课微型化改革模式可按要求推广至大学本科社科类专业课教学上。
关键词 本科专业课 教学模式 微课 行政管理专业课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3.063
近年来,在大学公共课教学中,慕课、微课模式渐趋流行。大学本科专业课教学是否也适用慕课、微课模式,尚在探索之中。本文以行政管理专业课为例进行微课模式改革的探索。
1 理论分析
1.1 微课模式的特征
从国际流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看,微课程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面向社会公开,时间短,内容少,主题突出,重难点分明,师生互动,资源情景化等。微课程多以视频形式(电视、网络等)面向社会公众公开讲授。相对于一般课程(大学每次课为2课时或3课时,90分钟或135分钟),微课程一般不超过30分钟,即相当于一般课程的1/3或1/4、1/5。讲授的内容也相对较少,一般是一、两个主要问题或者概念、理论。因为所讲内容较少,所以主题突出,重点与难点一清二楚。除此之外,微课程还要求师生要有序互动和有效交流,授课软环境要亲切生动、自由活跃。
1.2 行政管理专业课特点及改革要求
大学本科行政管理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针对学生可划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总计20门左右。大部分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抽象性高、内容多、知识杂等特点。学生学起来或者感到模糊和凌乱,或者感到干瘪和枯燥。本课题组组织的一份抽样调查表明,70.6%的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理论不感兴趣,68.2%的该专业学生对学过的主要知识和理论感到模糊和茫然,53.3%的该专业学生不能清晰阐述50%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此外,日常课堂教学中到课率不高、上课不专心听讲、玩手机、看别书等现象大量存在。实践表明,在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以往的单向式授课模式已愈益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时代的特征、传授对象的变化要求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化解难点、避免枯燥、减少疲劳、攫住学生注意力,力避无巨细、大而全、自导自演、唱独角戏的知识讲授方法,而应该善取舍、突重点、多互动,真正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1.3 适用性理论分析
行政管理专业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要求决定了采用微课模式的必要性。微课模式短小精悍、清晰灵活的特征能够很大程度地克服学生枯燥、烦闷、乏味、凌乱的感觉;微课模式精讲、问答、讨论、互动、情景化等特征能够突出重难点,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讲问结合、讲练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微课模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理论的消化和吸收,这合乎学习效率线理论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其时间长、内容多,回顾巩固不及时,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率较低;由于缺少互动和讨论,理解率也较低。与之相反,微课模式能够显著地提高记忆率和理解率。
行政管理专业课教学是否都适用微课模式?从理论上看,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只有那些理论性较强、概念或理论之间的连续性不很大、知识可模块化和碎片化的学科,才适用微课教学模式。综合审视行政管理专业课,我们会发现多数课程適用微课教学模式。由于行政管理专业课教学社会受众较少,所以暂时还不适用微课模式“面向社会公开”、“通过视频形式远程传播”等特征。条件成熟后可以做到,但在实验期内此点暂不必考虑。因此,推行中的行政管理专业课教学所使用的微课模式实际上还只是一种准微课模式。
2 授课方案设计
为了检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研究选择三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政府经济学、政府绩效管理、西方行政理论,作为实验对象。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政府经济学和政府绩效管理适宜用微课模式,而西方行政理论则不太适合(选择它是为了检验和比较)。
授课方案设计如下:按照原教学计划,三门课程每次课均为90分钟,每次课完成一章的内容。采用微课模式,仍然保持任务量不变,即每次课90分钟完成一章的任务。但把90分钟课程分为三节微课,每节30分钟。微课之间没有休息时间。在30分钟的一节微课中,教师讲授一两个问题或者概念、理论,时间为20分钟,学生讨论和课堂反馈性提问为10分钟。第一节微课完成后,自然进入到第二节微课,按照同样的方式推进,直到完成第三节微课。
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在备课时须对预授章节进行知识归纳,列出主要知识点,在区分大小、主次、难易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逻辑分三部分进行分配。每一部分讲授的主要知识点(表现为问题、概念或理论)一般控制在1~3个之间,同时设计预讨论(或练习)和提问的问题,注意问题的数量和难度。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补充学习课堂教学所选知识点之外的知识和理论。教师可在网络课堂上列出参考书目,并就学生自学中的相关问题与之进行交流和答疑解惑。为了方便对比,在课程教学的前期(本研究计划为该课程全部学时的1/3,即前6周)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之后再采用微课模式(后12周)。若在执行中发现问题,就及时对方案进行修改或调整。
3 实施效果分析
本课题组按照授课方案在河北经贸大学进行了微课教学模式实验。在三门课程教学任务已经完成的期末,课题组进行了实验结果检测。通过受课学生调查和听课专家反馈,形成以下结果:
表1 微课模式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
分析表1,我们会发现:(1)政府经济学与政府绩效管理两个学科的满意度情况比较接近,而西方行政理论则明显较低。这与理论分析的结论基本吻合。(2)“形式和过程”项的满意度都低于“内容和结果”项的满意度,但幅度不大。这说明微课模式在学生吸收知识、理解理论方面确有实效,但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些微不足。(3)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政府经济学、政府绩效管理两学科具有很高的满意度,高于对微课模式本身的评价;多数学生也认为西方行政理论的微课模式好于传统模式。这些结果表明微课模式比传统模式具有显著优势,即使对于西方行政理论也是可用的。 表2 微课模式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分析表2,我们可以把微课模式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归纳。(1)讲授环节:时间安排不合理,知识点之间连接性较差,知识点区分不明显。(2)讨论环节:组织不当,干扰较大,发言机会少,时间不足。(3)问答环节:提问少,回答机会少。(4)课后环节:作业量小,问题设计不得当,批改不及时,批语较少,有些学生没有进行课外阅读。
原因分析:(1)每节微课讲授部分只有20分钟时间,因此知识点多或者导入和连接多都会使时间不足。而西方行政理论本身的特点即内容整体性较强、难以模块化等特征就容易造成上面所列的对应问题。(2)没有对课堂讨论进行合理设计,因此没有解决有如“讨论哪些问题”“怎样分组”、“怎样组织发言”、“怎样避免干扰”等问题。(3)问答包括讲授过程中的随机问答和讨论结束后的反馈问答。由于受时间限制,隨机问答和反馈问答都比较少,因此难以满足学生回答问题的需要。(4)课后作业问题缺少合理的设计,一是由于工作量大,教师时间紧;二是由于教师对此重视不够。
4 改进思路
4.1 保持成效
(1)原设计方案在时间安排上基本正确,要继续使用。实验表明原设计方案在讲授、讨论、问答等环节的时间安排基本合理。20分钟讲授(包括随机性问答)、10分钟讨论和反馈性问答基本贯彻了微课的主要思想。
(2)除西方行政理论外,课程知识点安排基本得当,要继续保持。知识点安排要做到数量与质量、重点与难度相统一,这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实验表明,所测学校教师基本能够做到这一点。西方行政理论的效果不甚明显,这与该课程本身的特点有直接关系。
4.2 改进不足
(1)在讲授环节,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导入和知识点连接的时间要安排得当,不能没有,也不能过长,要根据知识点的数量和特点来确定。
(2)在讨论环节,教师要进行合理的组织。要在计划中解决诸如讨论“哪些问题、怎样分组、怎样避免较大的干扰”等问题。根据实验和经验,本研究认为讨论的问题应是本节微课的主要问题,由教师指定,2~3个为宜。以邻近的前后座位4~6个人为一组,务使每个人对每个问题都有发言机会,教师最好指定一名同学担任组长,要求学生在讨论时声音不要太大。
(3)在问答环节,教师要按照点名簿有计划地轮流提问,使每名同学在整个学科授课中被提问的机会大体相等,课堂随机问答的数量和难度要适当。由于时间限制,反馈问答环节难以解决学生普遍反映的“提问少、回答机会少”的问题。
(4)课后作业要适量,批改要及时,要有必要的批语。教师要适当增加作业量以弥补反馈问答的不足。课后作业最好运用网络课堂进行布置、批改和评价。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低要求——读完一本“最好”的教材,并在期末考核中有所体现。
5 结论及补充说明
微课教学模式基本适合于行政管理专业课教学,个别课程如西方行政理论、公文写作、管理量化方法、行政管理专业英语等适用性不大,可暂不采用。每节微课20分钟讲授、10分钟讨论和反馈性问答的时间安排是合适的。微课具体环节需要精细设计,通过反馈及时调整和修改。行政管理专业课具有大学社科类专业课的一般特征,因此除一部分学科外可在大学社科类教学中推广使用。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本研究尚未对此进行验证。此外,微课模式所强调的课堂教学情景化问题也没有在本研究中充分体现出来。这些不足需要后续研究予以弥补。
参考文献
[1] 梁海燕.斯特恩的教学模式和理论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2).
[2] 林静.高校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及实现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1(9).
[3] 黄晓丽,沙野.论高校教学改革与评估[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
[4] 李永安.我国大学课堂教学的改革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3(5).
[5] 李虹霞,邱学文.浅析美国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7(7).
[6] 布鲁斯·乔伊斯等.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关键词 本科专业课 教学模式 微课 行政管理专业课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3.063
近年来,在大学公共课教学中,慕课、微课模式渐趋流行。大学本科专业课教学是否也适用慕课、微课模式,尚在探索之中。本文以行政管理专业课为例进行微课模式改革的探索。
1 理论分析
1.1 微课模式的特征
从国际流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看,微课程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面向社会公开,时间短,内容少,主题突出,重难点分明,师生互动,资源情景化等。微课程多以视频形式(电视、网络等)面向社会公众公开讲授。相对于一般课程(大学每次课为2课时或3课时,90分钟或135分钟),微课程一般不超过30分钟,即相当于一般课程的1/3或1/4、1/5。讲授的内容也相对较少,一般是一、两个主要问题或者概念、理论。因为所讲内容较少,所以主题突出,重点与难点一清二楚。除此之外,微课程还要求师生要有序互动和有效交流,授课软环境要亲切生动、自由活跃。
1.2 行政管理专业课特点及改革要求
大学本科行政管理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针对学生可划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总计20门左右。大部分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抽象性高、内容多、知识杂等特点。学生学起来或者感到模糊和凌乱,或者感到干瘪和枯燥。本课题组组织的一份抽样调查表明,70.6%的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理论不感兴趣,68.2%的该专业学生对学过的主要知识和理论感到模糊和茫然,53.3%的该专业学生不能清晰阐述50%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此外,日常课堂教学中到课率不高、上课不专心听讲、玩手机、看别书等现象大量存在。实践表明,在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以往的单向式授课模式已愈益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时代的特征、传授对象的变化要求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化解难点、避免枯燥、减少疲劳、攫住学生注意力,力避无巨细、大而全、自导自演、唱独角戏的知识讲授方法,而应该善取舍、突重点、多互动,真正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1.3 适用性理论分析
行政管理专业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要求决定了采用微课模式的必要性。微课模式短小精悍、清晰灵活的特征能够很大程度地克服学生枯燥、烦闷、乏味、凌乱的感觉;微课模式精讲、问答、讨论、互动、情景化等特征能够突出重难点,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讲问结合、讲练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微课模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理论的消化和吸收,这合乎学习效率线理论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其时间长、内容多,回顾巩固不及时,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率较低;由于缺少互动和讨论,理解率也较低。与之相反,微课模式能够显著地提高记忆率和理解率。
行政管理专业课教学是否都适用微课模式?从理论上看,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只有那些理论性较强、概念或理论之间的连续性不很大、知识可模块化和碎片化的学科,才适用微课教学模式。综合审视行政管理专业课,我们会发现多数课程適用微课教学模式。由于行政管理专业课教学社会受众较少,所以暂时还不适用微课模式“面向社会公开”、“通过视频形式远程传播”等特征。条件成熟后可以做到,但在实验期内此点暂不必考虑。因此,推行中的行政管理专业课教学所使用的微课模式实际上还只是一种准微课模式。
2 授课方案设计
为了检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研究选择三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政府经济学、政府绩效管理、西方行政理论,作为实验对象。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政府经济学和政府绩效管理适宜用微课模式,而西方行政理论则不太适合(选择它是为了检验和比较)。
授课方案设计如下:按照原教学计划,三门课程每次课均为90分钟,每次课完成一章的内容。采用微课模式,仍然保持任务量不变,即每次课90分钟完成一章的任务。但把90分钟课程分为三节微课,每节30分钟。微课之间没有休息时间。在30分钟的一节微课中,教师讲授一两个问题或者概念、理论,时间为20分钟,学生讨论和课堂反馈性提问为10分钟。第一节微课完成后,自然进入到第二节微课,按照同样的方式推进,直到完成第三节微课。
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在备课时须对预授章节进行知识归纳,列出主要知识点,在区分大小、主次、难易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逻辑分三部分进行分配。每一部分讲授的主要知识点(表现为问题、概念或理论)一般控制在1~3个之间,同时设计预讨论(或练习)和提问的问题,注意问题的数量和难度。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补充学习课堂教学所选知识点之外的知识和理论。教师可在网络课堂上列出参考书目,并就学生自学中的相关问题与之进行交流和答疑解惑。为了方便对比,在课程教学的前期(本研究计划为该课程全部学时的1/3,即前6周)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之后再采用微课模式(后12周)。若在执行中发现问题,就及时对方案进行修改或调整。
3 实施效果分析
本课题组按照授课方案在河北经贸大学进行了微课教学模式实验。在三门课程教学任务已经完成的期末,课题组进行了实验结果检测。通过受课学生调查和听课专家反馈,形成以下结果:
表1 微课模式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
分析表1,我们会发现:(1)政府经济学与政府绩效管理两个学科的满意度情况比较接近,而西方行政理论则明显较低。这与理论分析的结论基本吻合。(2)“形式和过程”项的满意度都低于“内容和结果”项的满意度,但幅度不大。这说明微课模式在学生吸收知识、理解理论方面确有实效,但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些微不足。(3)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政府经济学、政府绩效管理两学科具有很高的满意度,高于对微课模式本身的评价;多数学生也认为西方行政理论的微课模式好于传统模式。这些结果表明微课模式比传统模式具有显著优势,即使对于西方行政理论也是可用的。 表2 微课模式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分析表2,我们可以把微课模式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归纳。(1)讲授环节:时间安排不合理,知识点之间连接性较差,知识点区分不明显。(2)讨论环节:组织不当,干扰较大,发言机会少,时间不足。(3)问答环节:提问少,回答机会少。(4)课后环节:作业量小,问题设计不得当,批改不及时,批语较少,有些学生没有进行课外阅读。
原因分析:(1)每节微课讲授部分只有20分钟时间,因此知识点多或者导入和连接多都会使时间不足。而西方行政理论本身的特点即内容整体性较强、难以模块化等特征就容易造成上面所列的对应问题。(2)没有对课堂讨论进行合理设计,因此没有解决有如“讨论哪些问题”“怎样分组”、“怎样组织发言”、“怎样避免干扰”等问题。(3)问答包括讲授过程中的随机问答和讨论结束后的反馈问答。由于受时间限制,隨机问答和反馈问答都比较少,因此难以满足学生回答问题的需要。(4)课后作业问题缺少合理的设计,一是由于工作量大,教师时间紧;二是由于教师对此重视不够。
4 改进思路
4.1 保持成效
(1)原设计方案在时间安排上基本正确,要继续使用。实验表明原设计方案在讲授、讨论、问答等环节的时间安排基本合理。20分钟讲授(包括随机性问答)、10分钟讨论和反馈性问答基本贯彻了微课的主要思想。
(2)除西方行政理论外,课程知识点安排基本得当,要继续保持。知识点安排要做到数量与质量、重点与难度相统一,这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实验表明,所测学校教师基本能够做到这一点。西方行政理论的效果不甚明显,这与该课程本身的特点有直接关系。
4.2 改进不足
(1)在讲授环节,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导入和知识点连接的时间要安排得当,不能没有,也不能过长,要根据知识点的数量和特点来确定。
(2)在讨论环节,教师要进行合理的组织。要在计划中解决诸如讨论“哪些问题、怎样分组、怎样避免较大的干扰”等问题。根据实验和经验,本研究认为讨论的问题应是本节微课的主要问题,由教师指定,2~3个为宜。以邻近的前后座位4~6个人为一组,务使每个人对每个问题都有发言机会,教师最好指定一名同学担任组长,要求学生在讨论时声音不要太大。
(3)在问答环节,教师要按照点名簿有计划地轮流提问,使每名同学在整个学科授课中被提问的机会大体相等,课堂随机问答的数量和难度要适当。由于时间限制,反馈问答环节难以解决学生普遍反映的“提问少、回答机会少”的问题。
(4)课后作业要适量,批改要及时,要有必要的批语。教师要适当增加作业量以弥补反馈问答的不足。课后作业最好运用网络课堂进行布置、批改和评价。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低要求——读完一本“最好”的教材,并在期末考核中有所体现。
5 结论及补充说明
微课教学模式基本适合于行政管理专业课教学,个别课程如西方行政理论、公文写作、管理量化方法、行政管理专业英语等适用性不大,可暂不采用。每节微课20分钟讲授、10分钟讨论和反馈性问答的时间安排是合适的。微课具体环节需要精细设计,通过反馈及时调整和修改。行政管理专业课具有大学社科类专业课的一般特征,因此除一部分学科外可在大学社科类教学中推广使用。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本研究尚未对此进行验证。此外,微课模式所强调的课堂教学情景化问题也没有在本研究中充分体现出来。这些不足需要后续研究予以弥补。
参考文献
[1] 梁海燕.斯特恩的教学模式和理论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2).
[2] 林静.高校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及实现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1(9).
[3] 黄晓丽,沙野.论高校教学改革与评估[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
[4] 李永安.我国大学课堂教学的改革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3(5).
[5] 李虹霞,邱学文.浅析美国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7(7).
[6] 布鲁斯·乔伊斯等.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