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传:把荒山变成青山的“拓荒者”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AQ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这些树照看好俺就心满意足了。”刘吉传站在家门口的两棵樱桃树下,脸上洋溢着淡淡的笑容,眼角处的皱纹挤在一起。金色的阳光下,粉紫色的樱桃花挂满了枝头,在风中摇曳。刘吉传是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红花镇谢圩子村的一名普通党员。2006年,他在红花镇马陵山上承包了1000多亩地。那时,山上光秃秃的,到处是裸露的石头。但是刘吉传决定把这片荒山变成青山。
  初春的一个早晨,记者在马陵山上的一片树林里见到了刘吉传。他穿着军绿色的外衣和裤子,因穿的时间长了,衣服被洗得发白,脚上的一双布鞋沾满了泥土。因常年待在山上,他的皮肤黝黑而发红,透露出泥土的气息。
  在刘吉传的护林房里,他拿出一沓老照片,照片上记录着他的“开荒史”。他看着照片讲述着曾经的故事,“10多年前,为了解决用水难题,我拿出所有积蓄修建了一座蓄水库。修完水库后,村里人和我说要不把山也绿化了吧。当时没人敢接这个活,我啥也没想,说种就种。”种树前,刘吉传雇人在有石头的地方炸个坑,然后把石头运走,再从其他地方运来土,将一个个坑填平。无数个日日夜夜,刘吉传和他的“开荒队”炸出了近40万个树坑。
  2006年2月,刘吉传在山上种下了一棵杨树和一棵竹子。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时刻,刘吉传特意在旁边的一块石头上刻下了几行字,上面写着“公元2006年2月22日,植树第一棵,竹第一棵”。15年后,虽然石头被风化了不少,也长上了青苔,但这些字依旧清晰地印在上面。刘吉传说,他曾担任过村书记,退休金加上各种补贴,他和老伴两个人的生活费加起来每月不足800元,钱基本都花在种树上了。今年他又买了一批中华钙果的树苗,这些树苗仅有20厘米左右长。“以前没有种过,不过结红红的果子,挺喜欢的。”他把这些树苗先种在家门口的土地里,等到长大一点再移植到山上。为了不让小树苗被偷,刘吉传干脆用玉米秸秆搭建了一个茅草屋,住在里面,一住就是3年。从种下第一棵杨树和竹子至今,刘吉传在山上种了近20种果树和花卉。望着山头的树,刘吉传笑了笑,说:“你来得有点早了,再等半个月就能看到满山都是花,很好看。”
  15年的坚持和坚守,刘吉传把荒山变成了青山。现在山上大约有40万棵树,他甚至能清楚地说出每一种树的棵数,“山楂树有1200多棵,杏树600多棵。”刘吉传说:“这些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一步一步照看他们长大。我和这座山、这些树有了感情。”
  3月正是天气干燥的时节,刘吉传最怕的就是火。每到这个时节,他的工作就是围山“巡逻”。当走到第一次種树的地方时,刘吉传坐下来休息了片刻。杨树直直地指向天空,旁边的竹子从当初的一棵,如今已经长成了一片葱郁的小竹林。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树影,犹如时光印刻下的痕迹。
  昔日只有红石头的荒山,如今变成了四季常青、花果飘香的旅游胜地。刘吉传从小就有个绿色的梦想,就是想让村东的马陵山变绿,通过10多年的奋斗,他的梦想实现了。“只要能为乡亲们办点儿实实在在的事,就是吃点儿亏、操点儿心、受点儿苦、挨点儿累也值得。”刘吉传表示。
  (编辑/王勉励  助编/景敏)
其他文献
“在我们岱庙里,有两处地方,每到刮风下雨天,就需要定时过来看看是否完好,这就是其中的一处。”泰安市博物馆文博副研究员耿波指着千年古柏下的一座石碑给我们看。  这座石碑就是名扬海内外的稀世珍宝——秦泰山刻石。  秦篆实物真迹之一  相信任何一个稍微对相关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会对这件珍宝了然于心。字字千金,都不足以描述它的珍贵。  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纪功刻石,是目前所能见到的重要
期刊
这里是距今约1.44亿年至6500万年间的白垩纪时期,是位于亚洲东部的诸莱盆地,这里气候温润、雨水充沛、湖泊广布、茂林丛生。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林跨海温柔地打在一颗颗圆润的恐龙蛋上,不出几日,这几只小鸭嘴龙将迎来自己的“破壳日”。它们生来带有扁长的嘴巴、强壮的后肢,会在恐龙爸妈的引导下,学会捕食蚌类、水藻等食物,成为一个精通养生的“素食主义者”。它们终生生长,可以两栖生存、直立行走,每天捕食的食
期刊
如果要选史上接地气又出名的文人骚客,“奉旨填词”的柳永可占其一,“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也必有一席之地。不过,与柳永仕途无望之后自弃于民间不同,郑板桥骨子里透出的“民本思想”,与其所处的时代着实有些错位。这个出生于江南水乡扬州的才子,半生流离,却在知天命之年于山东潍县一展抱负。这个敢问俗世间为何有人之高低之分的“怪才”,不仅诗书画俱佳,为潍坊留下颇多传世佳作,更以一颗爱民之心,成为主政一方的父母官。如
期刊
红色地标里的党史故事  开栏的话:  山东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众多革命纪念地遍布全省。这些革命纪念地是屹立在齐鲁大地之上的红色地标,亦是见证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初心之地”。这些“初心之地”,珍藏着生动、鲜活的党史故事。本栏目所呈现的党史故事选自山东省红色宣传教育品牌——“红动齐鲁”山东省红色故事讲解大赛。  刘集村位于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刘集革命斗争史是山东红色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2
期刊
說起麦芽糖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每当小时候放学回家时,在学校门口时常能看到一位推着自行车叫卖麦芽糖的老伯。此时,总会有一大群孩子围上前来,只为用自己手中几毛钱的零花钱换取一份香甜的麦芽糖。咬上一口,那越嚼越香的感觉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间萦绕。对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麦芽糖不仅是他们小时候快乐的源泉,更逐渐成为与童年往事有关的甜蜜记忆。  如今,正宗的麦芽糖已不多见,逐渐被各色糖果、巧克力取
期刊
1982年7月,在淄博市临淄区商王村的一处砖窑厂内,齐中华正带着5名村民挖取做砖坯用的沙土。取土的坑已经挖到地下近3米深,这里的土没有杂质,是烧砖的好材料。可挖着挖着,突然出现了厚厚的石子层,齐中华等几人很不高兴。他们必须把这些带有杂质的土运走,用这样的土烧出来的砖是要“粉”的。村民齐中波生气地往坑里砸了一镢头,没想到这一镢头下去,就砸出了一件宝贝——错金银战国镶嵌铜牺尊(后简称“牺尊”)。  自
期刊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在山东的邻省江苏,“飞地经济”已成为强动能、促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苏州宿迁工业园区(以下简称“苏宿工业园”)就是苏州工业园溯苏河北上,历时15载精心打造的“飞地园区”。短短15年,苏宿工业园由一片农田发展为现代新城,成为江苏省“南
期刊
他是扎根沂蒙电力事业20余年的老党员,也是电力工人口中赫赫有名的“发明哥”,更是在平凡岗位上不忘初心、铸就不凡的“齐鲁工匠”。他就是国网山东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主任级工程师、“齐鲁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化晨冰。多年来,化晨冰始终奋战在电力生产一线,用汗水擦亮人生,带头践行和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扮靓沂蒙广厦霓虹贡献汗水与智慧。  自参加工作以来,化晨冰在电力战线的多个生产岗位历练过,继电保护、检
期刊
画画于我,是生活的重要部分,从儿时起,我就常沉浸于笔墨之中,现如今更是享受绘画带来的乐趣。虽偶有迷失,但绘画的美好,还是让我时常沉沦其中。  起于临摹 心无旁骛  小时候,每日看父亲画画,同父亲一起与来访他的画友、学生聊天,为他画展的成功欣喜且骄傲,慢慢的,绘画也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开始时,我临摹中国古代名画,没有任何意识,没有任何理论指导,简单地为临摹而临摹。每天沉浸在笔墨、程式以及古人的情怀中
期刊
孙政与李红玲的油画,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跟他们夫妻给人的感觉一样。在他们的画里,我们能看到春日的明媚,我们能看到母子间的温情……能看到的来自生活的温暖色彩。  艺术的“真善美”,最重要的是“真”  夫妻两人的结缘不能说是完全因为绘画,但绘画功不可没。孙政与李红玲是大学同学,两人都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师范系油画专业。毕业之后,他们不约而同都选择了美术教师这一职业。不同的是,李红玲面对的是中小学生,而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