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的课堂是学生自主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它对教师的课堂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学习问题提出之后,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如何应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基础;学习过程中什么时候分,什么时候合;什么时候独立思考,什么时候相互交流;学生参与不主动、活动中缺乏平等的合作精神;班级人数过多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较难组织等。本文就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认识与做法与他人共勉!
关键词:课堂教学;合作学习;课改理念;提高质量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如何有效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这是课堂合作学习实施中的难点问题,需要教师精心地筹划、科学地组织安排,才能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品质,学会合作交流的技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的。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是合作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根据教学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组织起学生的合作学习后,教师应立刻投入到小组问题学习中,参与学生的讨论研究,表现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合作者。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注意了解各小组学习状况,并把学生讨论情况不时地向全班同学通报,让学生小组之间既得到启发又增强竞争性,课堂思维将更加活跃。这又表现出教师是一个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大多数学生已经想出了方法的情况下,老师采用让学生写出思路,而白己去参与学习有困难的小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努力实现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这更显出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的多重身份了。
课堂研究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才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对于问题的深层次的挖掘,学生个体解决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采用合作学习来研究较为有利。这需要教师较好地担当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角色,科学地安排合作学习。我们应当明白,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实现形式,但不是所有的学习问题都适合用它。如果合作学习的问题选取过于简单,无须合作便可解决,合作学习就仅成了摆设;如果合作学习问题太难,通过集体的努力也无法完成,则学生心理将蒙受失利的挫折,容易造成丧失学习兴趣。
二、独立思考奠定合作学习的基础
教师对合作学习要有科学的认识。我们推行合作学习并不是要取消学生的独立思考,这两种学习形式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应当有机组合的两个方面。教学中如果缺少学生的独立思考,那么小组讨论的时候他们就较难有自己的感觉,就会缺少自己的观点、无言可发,合作学习就不能成为交流互动。教师在布置了学习任务后,不要让学生立即进入合作学习,而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安排学生自主研究几分钟。几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思维敏捷的学生能立即得出结果,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又觉得不够用。时间过半后教师根据课堂状况来一个点拨,及时给每位学生布置新的思考任务:没想出来的应从那些方面着手,想出来的又要怎样……。这样的几分钟创设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境,为合作学习的展开作好准备,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课堂合作交流,让学生尽情地说、充分地展现。此时带来的不仅仅是课堂气氛的活跃,更是学生思维的涌动,而这一切又尽在教师掌握之中,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三、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保障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出现的一种学习形式,它常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南于学习过程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的白主性、合作性,因此教师的组织安排、合理的分组分工显得尤其重要。有些教师没有将各组成员作有意搭配,只是简单的将前后桌的人分为一组,因此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利现象:如小组合作学习缺少核心人物,影响学习过程的健康推进;又如一部分善于表现的优生过多活动取代了组内其他学生的活动,另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却被冷落在一旁,成为学习的旁观者等。这些都是新课程理念力图避免的情况,对合作学习效果有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前对学生情况要作全面的渊查,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等,并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作细致的分组,努力保证组内成员之问能够优势互补,组与组之问能够公平竞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增加小组合作的动力,确保合作学习的开展。总之,合作学习小组不是交友小组、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合理的分组是一种课堂艺术,它需要教师更多的揣摩和把握。
四、把课堂合作延伸到课外
课堂合作学习需要独立思考、沟通交流以及汇报材料的整理,但课堂的时问毕竟有限,因此对于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部分教师常常处于想用又不敢用,用了又放不开的境地。这需要教师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地运用合作学习方式,把合作延伸到课堂之外,通过课前充分的合作交流,较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合作学习目的,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有人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不学习”,这儿的“学习”是指广义的“学习”,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学习方法的掌握、生活态度的养成。
教师在课前布置了预习思考题,明确了目标,学生根据问题采用了多种学习方式,或看课本,或查阅资料,或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学习……既完成了学习知识的目标,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情感交流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润滑剂,更多的来自课后的培养。教师在课堂内容结束后,又布置一些思考题,这些题是教学内容的拓展和运用,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更好丰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之更具有深度;同时它也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合作学习的机会,对于提高学生能力,进一步合作有着积极作用。
合作学习不应当仅仅是形式上的,还应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问、师生之问的互帮互助。教师不论是在课外还是在课堂上,都在学生合作学习上悉心指导,推进合作学习。充足的学习时间、开阔的学习空间、丰富的学习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充分展现白己,同学之问、小组之问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目标的实现。
总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又一要求。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白主探索,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当然新课程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正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应当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并改进它。
参考文献:
[1]浅谈课堂中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教师> 2012年第9期;毛小招
[2]浅谈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辽宁教育>2014年第3期;刁悟
[3]淺谈“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散文百家:下旬刊》2014年第2期;康欣
[4]试论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第1期;秦利
(作者单位:四川省营山县骆市完全小学校)
关键词:课堂教学;合作学习;课改理念;提高质量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如何有效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这是课堂合作学习实施中的难点问题,需要教师精心地筹划、科学地组织安排,才能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品质,学会合作交流的技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的。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是合作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根据教学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组织起学生的合作学习后,教师应立刻投入到小组问题学习中,参与学生的讨论研究,表现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合作者。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注意了解各小组学习状况,并把学生讨论情况不时地向全班同学通报,让学生小组之间既得到启发又增强竞争性,课堂思维将更加活跃。这又表现出教师是一个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大多数学生已经想出了方法的情况下,老师采用让学生写出思路,而白己去参与学习有困难的小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努力实现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这更显出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的多重身份了。
课堂研究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才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对于问题的深层次的挖掘,学生个体解决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采用合作学习来研究较为有利。这需要教师较好地担当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角色,科学地安排合作学习。我们应当明白,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实现形式,但不是所有的学习问题都适合用它。如果合作学习的问题选取过于简单,无须合作便可解决,合作学习就仅成了摆设;如果合作学习问题太难,通过集体的努力也无法完成,则学生心理将蒙受失利的挫折,容易造成丧失学习兴趣。
二、独立思考奠定合作学习的基础
教师对合作学习要有科学的认识。我们推行合作学习并不是要取消学生的独立思考,这两种学习形式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应当有机组合的两个方面。教学中如果缺少学生的独立思考,那么小组讨论的时候他们就较难有自己的感觉,就会缺少自己的观点、无言可发,合作学习就不能成为交流互动。教师在布置了学习任务后,不要让学生立即进入合作学习,而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安排学生自主研究几分钟。几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思维敏捷的学生能立即得出结果,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又觉得不够用。时间过半后教师根据课堂状况来一个点拨,及时给每位学生布置新的思考任务:没想出来的应从那些方面着手,想出来的又要怎样……。这样的几分钟创设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境,为合作学习的展开作好准备,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课堂合作交流,让学生尽情地说、充分地展现。此时带来的不仅仅是课堂气氛的活跃,更是学生思维的涌动,而这一切又尽在教师掌握之中,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三、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保障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出现的一种学习形式,它常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南于学习过程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的白主性、合作性,因此教师的组织安排、合理的分组分工显得尤其重要。有些教师没有将各组成员作有意搭配,只是简单的将前后桌的人分为一组,因此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利现象:如小组合作学习缺少核心人物,影响学习过程的健康推进;又如一部分善于表现的优生过多活动取代了组内其他学生的活动,另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却被冷落在一旁,成为学习的旁观者等。这些都是新课程理念力图避免的情况,对合作学习效果有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前对学生情况要作全面的渊查,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等,并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作细致的分组,努力保证组内成员之问能够优势互补,组与组之问能够公平竞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增加小组合作的动力,确保合作学习的开展。总之,合作学习小组不是交友小组、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合理的分组是一种课堂艺术,它需要教师更多的揣摩和把握。
四、把课堂合作延伸到课外
课堂合作学习需要独立思考、沟通交流以及汇报材料的整理,但课堂的时问毕竟有限,因此对于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部分教师常常处于想用又不敢用,用了又放不开的境地。这需要教师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地运用合作学习方式,把合作延伸到课堂之外,通过课前充分的合作交流,较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合作学习目的,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有人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不学习”,这儿的“学习”是指广义的“学习”,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学习方法的掌握、生活态度的养成。
教师在课前布置了预习思考题,明确了目标,学生根据问题采用了多种学习方式,或看课本,或查阅资料,或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学习……既完成了学习知识的目标,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情感交流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润滑剂,更多的来自课后的培养。教师在课堂内容结束后,又布置一些思考题,这些题是教学内容的拓展和运用,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更好丰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之更具有深度;同时它也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合作学习的机会,对于提高学生能力,进一步合作有着积极作用。
合作学习不应当仅仅是形式上的,还应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问、师生之问的互帮互助。教师不论是在课外还是在课堂上,都在学生合作学习上悉心指导,推进合作学习。充足的学习时间、开阔的学习空间、丰富的学习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充分展现白己,同学之问、小组之问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目标的实现。
总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又一要求。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白主探索,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当然新课程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正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应当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并改进它。
参考文献:
[1]浅谈课堂中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教师> 2012年第9期;毛小招
[2]浅谈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辽宁教育>2014年第3期;刁悟
[3]淺谈“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散文百家:下旬刊》2014年第2期;康欣
[4]试论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第1期;秦利
(作者单位:四川省营山县骆市完全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