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在痤疮治疗中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研究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ve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疗法治疗痤疮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寻常痤疮患者内服清肺利湿解毒中药方治疗7周,对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并观察80例患者治疗前后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外周血中睾酮(T)、孕酮(PRG)、催乳素(PRL)的变化。结果:临床治愈31例,治愈率38.75%,显效39例,显效率48.75%,有效69例,有效率86.25%,无不良反应。其中女性患者PRL、T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0.05),男性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清肺利湿解毒方药对治疗寻常痤疮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无不良反应发生,其可以通过性激素调节实现痤疮治疗的目的。
  关键词:中医疗法;寻常痤疮;血清性激素;清肺利湿解毒方药
  皮肤科中的常见病之一就是痤疮,中医称之为粉刺、肺风等,主要症状为红色丘疹,有较多油脂分泌。临床上一些痤疮的治疗十分棘手。我院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在中医疗法理念下采用清肺利湿解毒方药进行痤疮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并且复发率低、副作用少,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8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19~37岁,平均(24.26±3.42)岁,病程7d~9年,平均(3.86±2.83)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湿热蕴毒证与西医I~III度寻常痤疮诊断标准,无免疫疾病与内脏系统疾病,近期未服用免疫调节类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排除药物及化学物质诱发的痤疮与IV度痤疮。
  1.2 治疗方法 80例患者均服用清肺利湿解毒方(金银花、茯苓皮、厚朴、生地、黄岑、生石膏)加减治疗,每天1剂,早晚分服,7周为1个疗程。
  1.3 安全性监测 对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如腹泻、腹痛、头痛、恶心等。[1]对不良症状、发病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药物相关性以及处理措施进行详细记录,并治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心电图。
  1.4 检查方法与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有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外周血中睾酮(T)、孕酮(PRG)、催乳素(PRL)。受试者与上午8~9时取肘静脉血5mL,将血清分离放置低温冰箱待测。女性受试者于月经第3天上午8~9时抽取。[2]采用半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操作方法依据药盒说明进行。检测仪为型号MPC-1的微孔板单光子计数仪。
  1.5 疗效判定 临床痊愈:皮损消退>95%或症状消失,仅有少量色素沉着;显效:大部皮损消退>70%,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皮损消退>50%,症状得到改善;无效:皮损消退<50%,或无明显变化,甚至症状加重。[3]有效率=临床治愈率+显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疗效与不良反应 临床治愈31例,治愈率38.75%,显效39例,显效率48.75%,有效69例,有效率86.25%,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经临床安全检测与实验室监测未出现异常反应。
  2.2 血清性激素测定结果 36例男性患者5项血清性激素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1;44例女性患者PRL、T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0.05),E2、LH、PRG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2。
  表1 男性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
  表2 女性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
  3 讨论
  寻常型痤疮在中医学中称之为“粉刺、肺风”,回顾文献可知导致痤疮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肺胃蕴热、饮食不节,复感风邪而致病,其关键病机为热火。本科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发现,痤疮发病与脾湿、肺热有密切的关系,并且与冲任失调、肝郁气滞及肾阴不足等有关。[4]本科认为,因七情内伤或过食膏粱厚味而伤及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调、湿热内蕴而积毒,循胃肺上蒸于面而成痤疮。因此,在治疗痤疮时主要强调清肺解毒利湿,因而本科形成了治疗痤疮效果显著的清肺解毒利湿中药方,其中生石膏、桑叶、黄岑有清肺胃热之功效;生地养阴清热;厚朴、茯苓皮、车前子、陈皮等健脾利湿;白花蛇舌、连翘、金银花等可久病兼瘀、解毒消痈;白芷、丹参等有活血通络之效。[5]诸药合用在治疗痤疮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痤疮是由多用因素导致的皮肤病,该疾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其发病机制多与饮食习惯、免疫学因素、毛囊皮脂腺角化异常、雄激素以及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雄激素。[6]研究发现,皮脂腺由于本身对雄激素的敏感度提高,会造成皮肤组织中的双氢睾酮增加,这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原因。在本次研究中,对80例正常性痤疮患者采用清肺利湿解毒方治疗前后的血清性激素检测结果可知,患者治疗后的外周血中睾酮水平都有所降低,尤其是女性患者治疗前后差异对比更加显著(P<0.05)。本药方组中丹参活中的性成分丹参酮能有效抵抗雄性激素,并且与黄岑单体黄岑苷通过间接下调皮脂腺细胞雄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从而可以发挥出抗皮脂腺活性的作用。这就是清肺利湿解毒药方的对性激素的调节机理。
  综上所述,清肺利湿解毒中药方不但能够有效降低痤疮皮损,还能够对性激素尤其是雄性激素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实现防治结合、降低复发的目的,但其作用机制与远期的疗效仍然需要更深层次的实验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刘雁,蔡建伟.中药及针灸在痤疮治疗中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0,02:66-67.
  [2]于中蛟,李保强,薛承岩,邢恩鸿,陆洁,段昕所,孙立新.丹参酮对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09,02:149-150.
  [3]王俊志,肖明辉,张海龙.凉血解毒丸对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2,02:54-55.
  [4]朱萍萍,陈力.中药在痤疮治疗中调节性激素水平的研究概述[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04:265-267.
  [5]黃善聪,陈力.血清性激素水平对痤疮发病的影响及治疗[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1:169-171.
  [6]林欢儿,王柳均,陈志峰.消痤颗粒对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06:389-39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进行治疗,实验组31例患者采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血小板升高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断治疗,提高诊疗水平。 方法: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3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6(28-62)岁,临床表现为血尿、尿痛,B超及CT表现为不规则类圆形软组织低密度影,膀胱镜提示膀胱内肿块,表面光滑,其中一例病理活检提示膀胱尿路上皮癌。 结果:术后病理: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随访至今3例存活,无复发。 结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
期刊
摘 要:目的:调查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原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输血的5095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类型,分析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本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94%(48/5095),过敏反应所占比例52.08%(25/48)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类型;输注全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1/3)明显高于其他成分,输注洗涤红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长期疗效。结果:观察组中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108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实施单纯的骨窗加压包扎的患者有52例,实施局部穿刺骨窗加压的有16例,实施置管后持续引流的有14例,其余26例患者采用保守疗法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积液消失。在患者出院后随访
期刊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后,根据“离经之血便是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采用活血化瘀的治法治疗急性脑出血,成为中医药研究脑血管病的热点之一。但中医药学临床研究对方法学的应用仍不够重视,临床试验的規范性也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论的真实性和重复性,导致研究结果难以得到推广及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对脑出血临床疗效较好,临床研究时有报道,现对此类中药的临床运用作一分析。  关键词:高血压
期刊
我院自2012年起对绝经后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硬膜外置管连续给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患者25例,绝经后老年女性,年龄52-89岁,平均年龄 73岁,少数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临床表现:反复腰背部或胸背部酸痛,多于不同程度外伤后突然出现疼痛加重(也可无明显诱因),伴脊柱驼背畸形、活动受限,日常生活(翻身、起床、端坐、直立行走等)不能自理。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肾衰灌肠液结合西药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168例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10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应用包醛氧淀粉胶囊治疗;治疗组患者基于西医常规治疗加用肾衰灌肠液和包醛氧淀粉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并予以对比。结果:经一段时间的治疗,治疗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跖骨远端双平面chevron术治疗中度拇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5例 (39足) 中度拇外翻患者,以chevron术进行治疗。对手术前后患者拇外翻角(HVA)、第1跖骨间角(IMA)、第1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MAA) 、AOFAS足部功能进行观察。结果:术后25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未发生并发症。术后患者HVA、IMA 、DMAA显著降低,AOFAS评分显著增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比探究吉非罗齐胶囊和血脂康在高脂血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丰富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30例吉非罗齐组患者给予吉非罗齐胶囊药物治疗;30例血脂康组患者给予血脂康胶囊药物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 二药调解血脂作用均十分显著,血脂康在降低血清TC和LDL-C方面更明显,而吉非罗齐在降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