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道不,在我们班,没有谁敢撒谎,为什么?我们郭老师有一双“神眼”,当她用眼光扫你一眼,就知道你是不是在撒谎;看你第二眼,就知道你心里想的什么。班里发生的一切都逃不过她的“法眼”。嗨,她是“神探”呀……
不用看,又是我们班的学生在向别班学生吹嘘我呢。
事件一
晚自习课上,学生静静地在自习,我在教室里巡视,指点有疑问的学生。转到张甜妹跟前,我总感觉她有点不对劲,问她怎么了,她说没事。第二次转回来,我仔细看了看,她的双脚明显地指向教室前门口,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转向脚”,预示一个人想要离开了,而他想去的方向正是脚的指向。不会吧,今天才周二。
于是,我把她叫到教室外:“张甜妹,想家了?”
“没,没有。”
“别忘了,你老师可是学心理学的,我觉得,你想出去,心思不在教室里,能告诉我什么原因了?”
一听这话,张甜妹的眼泪一下流了下来,哽咽着说:“老师,我不想上学了,我想我妈妈了。”
“这几天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可以告诉我吗?”
“没有,我就是不想上了。”
她的眼神告诉我,她一定遇到什么事了。这丫头,比较内向,直接问,问不出什么来,还是侧面打听吧。
“你先回座位去吧。”张甜妹回到她的座位。我往教室里看了一下,方元元紧闭的嘴唇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和张甜妹住同一个寝室,应该知道些信息。
“老师,她的MP3丢了,另外她什么都不会做,慢腾腾的。”说这话时,方元元的嘴角明显含有一丝轻蔑。
“这好像不是最主要的吧?你忘了老师的强项么?”
“老师……我跟你说实话,我们都嫌她胖,不喜欢和她玩。”
知道了原因,问题也就好解决了,故事结局,当然是张甜妹从负面情绪走了出来,很快融入了班集体。
事件二
“你今天中午没去洗澡,怎么回事呀?”(我班寄宿学生每周二中午集体到浴池洗澡)
“老师,我头疼,请假去拿药了,我和王孟强一起去的,不信你问问王孟强。”
“不会吧,怎么我听说你们去网吧了?”
“没有,绝对没有。”刘征很聪明,撒谎都不眨眼,一直盯着你看,那意思很明显,看吧,我没眨眼,没说谎吧。
“那你能告诉我,你怎么到药店的,能模仿一遍么?比如这里是我们学校门口。”
“可以,老师”,他边说边做动作,“放学后我感到头疼,我们两个出了大门,然后向这走,到了药店。”
我在一旁注意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当他说到药店去时,身体同时转向左侧去药店的方向,可是,他的手打了一个向右的手势,正好指向学生们经常去上网的方向。言语(向左)和非言语行为(向右的手势)的不一致,使我明白了,这小子在说谎,肯定去了网吧,怕我批评,不敢说实话。
“刘征,看着我,今天早上在食堂吃的什么菜?”我笑着问。当然,在他回答时,一定要注意看他的眼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找“基准”。
“老师,这和刚才的问题没关系吧?”
“甭废话,快回答。”
“早晨是芹菜炒鸡蛋,稀饭和馍。”
“那你今天去没去网吧呢?”
“没有。”他回答这个问题时,眼球和刚才转的方向不一致,并无意识用手撩了下头发。
谎言是不需要回忆的过程。另外,人在说谎话需要“安慰行为”,比如用手在鼻子的下沿很快地摩擦几下或者略微轻触,用手遮下眼睛,抓下耳朵……显然,他又说谎了。
“刘征,你知道,我喜欢说实话的学生,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错。”
“老师,我……”
“不需要我再说什么了?”
他低着头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去上网。老师,你真是‘神探’,以后我不会去了。”
事件三
蔡会一手扶着头,做沉思状,可是,她的双脚交叉藏在椅子下,不用问,一定是遇到难题了。“蔡会,遇到什么难题了?”
“老师,这题我不会,我正想问你怎么做呢,你怎么知道我遇到不会的题了。”
“你忘了,咱老师可是‘神探’。”旁边的同学开玩笑说。
学习心理学,可以更好地帮助我的学生。我很容易就判断出他们的心理状态,比如当我发现有的学生在参加考试前有挠头或咬嘴唇的举动时,不用说,他可能十分紧张或没有准备充分。这样,我就有针对性地去辅导了。课堂上讲解题目时,看到有的学生眉毛下压,会问:“你哪里看不懂,说出来,我重新讲解。”如此一来,有利于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快速、准确解决疑难问题。
现在,我班的学生觉得我能看穿他们的心理,用他们的话说,会读心术。没有谁敢撒谎了,有时碰到犯错的学生,其他学生还会说“我们老师是‘神探’,你最好实话实说。”当然违反纪律的情况就少了,成绩么,肯定不错了。看来,只要我们多学习,多和学生交流,我们就会走进学生们的心里,及时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在身心方面都能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蒙城县板桥中学)
不用看,又是我们班的学生在向别班学生吹嘘我呢。
事件一
晚自习课上,学生静静地在自习,我在教室里巡视,指点有疑问的学生。转到张甜妹跟前,我总感觉她有点不对劲,问她怎么了,她说没事。第二次转回来,我仔细看了看,她的双脚明显地指向教室前门口,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转向脚”,预示一个人想要离开了,而他想去的方向正是脚的指向。不会吧,今天才周二。
于是,我把她叫到教室外:“张甜妹,想家了?”
“没,没有。”
“别忘了,你老师可是学心理学的,我觉得,你想出去,心思不在教室里,能告诉我什么原因了?”
一听这话,张甜妹的眼泪一下流了下来,哽咽着说:“老师,我不想上学了,我想我妈妈了。”
“这几天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可以告诉我吗?”
“没有,我就是不想上了。”
她的眼神告诉我,她一定遇到什么事了。这丫头,比较内向,直接问,问不出什么来,还是侧面打听吧。
“你先回座位去吧。”张甜妹回到她的座位。我往教室里看了一下,方元元紧闭的嘴唇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和张甜妹住同一个寝室,应该知道些信息。
“老师,她的MP3丢了,另外她什么都不会做,慢腾腾的。”说这话时,方元元的嘴角明显含有一丝轻蔑。
“这好像不是最主要的吧?你忘了老师的强项么?”
“老师……我跟你说实话,我们都嫌她胖,不喜欢和她玩。”
知道了原因,问题也就好解决了,故事结局,当然是张甜妹从负面情绪走了出来,很快融入了班集体。
事件二
“你今天中午没去洗澡,怎么回事呀?”(我班寄宿学生每周二中午集体到浴池洗澡)
“老师,我头疼,请假去拿药了,我和王孟强一起去的,不信你问问王孟强。”
“不会吧,怎么我听说你们去网吧了?”
“没有,绝对没有。”刘征很聪明,撒谎都不眨眼,一直盯着你看,那意思很明显,看吧,我没眨眼,没说谎吧。
“那你能告诉我,你怎么到药店的,能模仿一遍么?比如这里是我们学校门口。”
“可以,老师”,他边说边做动作,“放学后我感到头疼,我们两个出了大门,然后向这走,到了药店。”
我在一旁注意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当他说到药店去时,身体同时转向左侧去药店的方向,可是,他的手打了一个向右的手势,正好指向学生们经常去上网的方向。言语(向左)和非言语行为(向右的手势)的不一致,使我明白了,这小子在说谎,肯定去了网吧,怕我批评,不敢说实话。
“刘征,看着我,今天早上在食堂吃的什么菜?”我笑着问。当然,在他回答时,一定要注意看他的眼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找“基准”。
“老师,这和刚才的问题没关系吧?”
“甭废话,快回答。”
“早晨是芹菜炒鸡蛋,稀饭和馍。”
“那你今天去没去网吧呢?”
“没有。”他回答这个问题时,眼球和刚才转的方向不一致,并无意识用手撩了下头发。
谎言是不需要回忆的过程。另外,人在说谎话需要“安慰行为”,比如用手在鼻子的下沿很快地摩擦几下或者略微轻触,用手遮下眼睛,抓下耳朵……显然,他又说谎了。
“刘征,你知道,我喜欢说实话的学生,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错。”
“老师,我……”
“不需要我再说什么了?”
他低着头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去上网。老师,你真是‘神探’,以后我不会去了。”
事件三
蔡会一手扶着头,做沉思状,可是,她的双脚交叉藏在椅子下,不用问,一定是遇到难题了。“蔡会,遇到什么难题了?”
“老师,这题我不会,我正想问你怎么做呢,你怎么知道我遇到不会的题了。”
“你忘了,咱老师可是‘神探’。”旁边的同学开玩笑说。
学习心理学,可以更好地帮助我的学生。我很容易就判断出他们的心理状态,比如当我发现有的学生在参加考试前有挠头或咬嘴唇的举动时,不用说,他可能十分紧张或没有准备充分。这样,我就有针对性地去辅导了。课堂上讲解题目时,看到有的学生眉毛下压,会问:“你哪里看不懂,说出来,我重新讲解。”如此一来,有利于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快速、准确解决疑难问题。
现在,我班的学生觉得我能看穿他们的心理,用他们的话说,会读心术。没有谁敢撒谎了,有时碰到犯错的学生,其他学生还会说“我们老师是‘神探’,你最好实话实说。”当然违反纪律的情况就少了,成绩么,肯定不错了。看来,只要我们多学习,多和学生交流,我们就会走进学生们的心里,及时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在身心方面都能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蒙城县板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