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锦91块是以稠油为主的断块型油气藏,在长期蒸汽吞吐降压开采方式下,地层严重亏空,又得不到及时补充,使得断层水、底水及边水大量侵入,干扰了油藏正常开发。通过近几年重新落实断块构造水淹规率方面的研究,发现断块水侵主要是以边底水为主,断层水局部侵扰等三个主要方式。经过近几年的水淹规律研究及治理断块的水淹形势得到了明显的抑制,剩余油的挖潜也取得很大的成功,获得了可观的增油上产效果。
关键词:蒸汽吞吐 水淹 剩余油 开发方式
一、油藏基本概况
锦91块构造上处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欢喜岭油田单斜构造的第二断阶带上。主要含油层系为沙一、二段的于楼油层和兴隆台油层,构造面积5.02km2,含油面积4.05km2,原油地质储量2287×104t。其中于I油层组构造面积5.02km2,含油面积4.05km2,油层有效厚度20.8m,原油地质储量1699×104t。
二、油藏地质特征
1.构造特征
锦91块总体构造形态是一斜坡背景下发育的南北被两条北东向断层夹持形成的近东西走向的单斜构造。地层倾向南东,地层倾角东部较陡9~13°,西部较缓2~3°。
2.沉积特征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沙河街组一段沉积以总体水进为主要特点,锦91块受该沉积背景控制,其沉积古地貌属于西部凹陷的西部缓坡带,区域研究的砂体厚度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变薄,沉积颗粒变细。
3.储层特征
锦91块于1组沉积上由下至上总体表现为缓慢水进的退积变化背景下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可细分为主体水道、近端砂坝、远端砂坝、砂坝间及动流沉积五种微相类型
4.流体性质
地面脱气原油粘度为11577mPa.s按稠油分类标准属特稠油。原油粘温实验反映,锦91块原油粘度对温度比较敏感,随温度升高原油粘度迅速下降,拐点温度65℃左右,这一特性对油藏采用热力开采方式十分有益。随着原油的采出,地层脱气及轻组分不断采出,原油性质变差,脱气原油粘度由86年的7697 mPa.s升至2005年的11577 mPa.s。
三、区块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开发方式单一,稳产基础差
油藏现已开发了28年,蒸汽吞吐开发是稠油开发的主要方式,目前压降幅度达73%,导致原油在地层中开始脱气,目前仍主要采取蒸汽吞吐采油方式暂无很好的替代方法,油藏的高产稳产难度大。
2.油层水淹复杂多变,挖潜难度大
虽然从1994年以来,实施大量的堵水、补层降水措施,但含水上升趋势仍然强势。同时,由于区块的非均质性、沉积相及多年的吞吐降压开采,地层水受压差作用向采出程度高、亏空严重的低压高渗层侵入,导致油水重新分布并进一步复杂化。
3.油井井况比列高,挖潜难度大
目前生产井况差井144口,占总井数的50.34%,直接导致停产的井28口,占总生产井数的9.7%;具有大修侧钻史的井135口,占总井数的32.5%;目前井况差井仍以总井数6%的速度增加;井况差无法有效地实施各种挖潜措施。
四、区块治理方法的探索
在对水淹区不同区域水侵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的基础上,2010年对锦91块东部水淹区的剩余油实施了规模化挖潜,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1.对低产低效井,优选避水油层射孔
在油藏开采过程中,水淹形势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的变化规律,避水层区块早期,由于饱和油量较少而被视为无开采价值一直被人们忽略,但避水层在不同部位,其含油饱和度也是不同,个别井区就成为优良的产油层,避水层中的剩余油也是不断变化的,随着地下压力温度等原因,剩余油在个别地块就会富集成块分布。经过精细研究认为锦45-5-更181避水层,具有挖潜的可行性。该井于2011年1月射孔投产。初期日产油最高达到8.5吨,取得非常好的开发效果。
2.对隔层厚度井,实施堵水单注合采
在断块挖潜方面,长期研究的主要重点是厚油层和中部油层,往往忽略了薄差层方面的挖潜研究。为避开现有矛盾,研究转向薄差层方面,经过对电测资料小层划分,逐步理清了小层的沉积分布规律,及发育状况,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挖潜薄差层的措施。
3.应用侧钻大修技术,实现剩余油挖潜
通过研究发现,在断块的东北高部位仍然富集一定量的剩余油,而在西部及东部的其它部位由于井况及布井方面的影响,有部分空白区域存在,而这部分空白区域恰好是水淹相对较弱和剩余油比较集中分布的地区。目前一些比较好的大修侧钻井被提到了措施日程,将成为断块增油挖潜的一个工作重点。
4.间歇注汽长停井,增大油井复产效果
区块部分井由于长时间多轮次吞吐开发,地层能量严重不足,而注入热蒸汽的特点是温度向远处逐渐降低,这就使得近井地带的剩余油降粘效果最好,井周边的采出程度较高,但随着吞吐轮次增多,远处的井越来越难动用,使得吞吐效果变差。在油井吞吐效果变差情况下,首先注一轮汽,后停井,经过一段时间的停井之后,进行第二轮注汽生产。这种方式对部分低效,低产、低液井效果明显。
5.运用分层注汽技术,挖潜层间剩余油
分层注汽主要是针对层间剩余油挖潜,区块大部分油层均已补开,各层的采出程度不同,且这种不均一性会随着开采时间延长逐渐加剧。分层注汽主要针对一些低产低效井,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
五、结论
1.综合应用各种监测手段,结合各种测试和生产资料,针对东部高水淹区,精细对比分析,准确找出出水层位,总结出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中后期水侵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
2.根据不同区域水淹特点,探寻相适合的治理方法,经过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手段,断块的水淹趋势得到了一定的抑制。
3.通过全块水淹规律综合研究,断块西部受砂体、构造上控制,边水作用较弱,水淹程度较轻,具有很大的挖潜潜力。东部由于受南部边水影响较大,边水大量内侵,致使吞吐效果变差,部分井水淹。
4.在搞清断块油水关系后,根据东部和西部不同的水淹形势,对水淹区整体实施规模化挖潜,是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后期提高水淹区产能和储量动用程度、减缓递减速度的有效手段,并为同类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借鉴,意义深远。
关键词:蒸汽吞吐 水淹 剩余油 开发方式
一、油藏基本概况
锦91块构造上处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欢喜岭油田单斜构造的第二断阶带上。主要含油层系为沙一、二段的于楼油层和兴隆台油层,构造面积5.02km2,含油面积4.05km2,原油地质储量2287×104t。其中于I油层组构造面积5.02km2,含油面积4.05km2,油层有效厚度20.8m,原油地质储量1699×104t。
二、油藏地质特征
1.构造特征
锦91块总体构造形态是一斜坡背景下发育的南北被两条北东向断层夹持形成的近东西走向的单斜构造。地层倾向南东,地层倾角东部较陡9~13°,西部较缓2~3°。
2.沉积特征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沙河街组一段沉积以总体水进为主要特点,锦91块受该沉积背景控制,其沉积古地貌属于西部凹陷的西部缓坡带,区域研究的砂体厚度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变薄,沉积颗粒变细。
3.储层特征
锦91块于1组沉积上由下至上总体表现为缓慢水进的退积变化背景下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可细分为主体水道、近端砂坝、远端砂坝、砂坝间及动流沉积五种微相类型
4.流体性质
地面脱气原油粘度为11577mPa.s按稠油分类标准属特稠油。原油粘温实验反映,锦91块原油粘度对温度比较敏感,随温度升高原油粘度迅速下降,拐点温度65℃左右,这一特性对油藏采用热力开采方式十分有益。随着原油的采出,地层脱气及轻组分不断采出,原油性质变差,脱气原油粘度由86年的7697 mPa.s升至2005年的11577 mPa.s。
三、区块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开发方式单一,稳产基础差
油藏现已开发了28年,蒸汽吞吐开发是稠油开发的主要方式,目前压降幅度达73%,导致原油在地层中开始脱气,目前仍主要采取蒸汽吞吐采油方式暂无很好的替代方法,油藏的高产稳产难度大。
2.油层水淹复杂多变,挖潜难度大
虽然从1994年以来,实施大量的堵水、补层降水措施,但含水上升趋势仍然强势。同时,由于区块的非均质性、沉积相及多年的吞吐降压开采,地层水受压差作用向采出程度高、亏空严重的低压高渗层侵入,导致油水重新分布并进一步复杂化。
3.油井井况比列高,挖潜难度大
目前生产井况差井144口,占总井数的50.34%,直接导致停产的井28口,占总生产井数的9.7%;具有大修侧钻史的井135口,占总井数的32.5%;目前井况差井仍以总井数6%的速度增加;井况差无法有效地实施各种挖潜措施。
四、区块治理方法的探索
在对水淹区不同区域水侵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的基础上,2010年对锦91块东部水淹区的剩余油实施了规模化挖潜,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1.对低产低效井,优选避水油层射孔
在油藏开采过程中,水淹形势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的变化规律,避水层区块早期,由于饱和油量较少而被视为无开采价值一直被人们忽略,但避水层在不同部位,其含油饱和度也是不同,个别井区就成为优良的产油层,避水层中的剩余油也是不断变化的,随着地下压力温度等原因,剩余油在个别地块就会富集成块分布。经过精细研究认为锦45-5-更181避水层,具有挖潜的可行性。该井于2011年1月射孔投产。初期日产油最高达到8.5吨,取得非常好的开发效果。
2.对隔层厚度井,实施堵水单注合采
在断块挖潜方面,长期研究的主要重点是厚油层和中部油层,往往忽略了薄差层方面的挖潜研究。为避开现有矛盾,研究转向薄差层方面,经过对电测资料小层划分,逐步理清了小层的沉积分布规律,及发育状况,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挖潜薄差层的措施。
3.应用侧钻大修技术,实现剩余油挖潜
通过研究发现,在断块的东北高部位仍然富集一定量的剩余油,而在西部及东部的其它部位由于井况及布井方面的影响,有部分空白区域存在,而这部分空白区域恰好是水淹相对较弱和剩余油比较集中分布的地区。目前一些比较好的大修侧钻井被提到了措施日程,将成为断块增油挖潜的一个工作重点。
4.间歇注汽长停井,增大油井复产效果
区块部分井由于长时间多轮次吞吐开发,地层能量严重不足,而注入热蒸汽的特点是温度向远处逐渐降低,这就使得近井地带的剩余油降粘效果最好,井周边的采出程度较高,但随着吞吐轮次增多,远处的井越来越难动用,使得吞吐效果变差。在油井吞吐效果变差情况下,首先注一轮汽,后停井,经过一段时间的停井之后,进行第二轮注汽生产。这种方式对部分低效,低产、低液井效果明显。
5.运用分层注汽技术,挖潜层间剩余油
分层注汽主要是针对层间剩余油挖潜,区块大部分油层均已补开,各层的采出程度不同,且这种不均一性会随着开采时间延长逐渐加剧。分层注汽主要针对一些低产低效井,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
五、结论
1.综合应用各种监测手段,结合各种测试和生产资料,针对东部高水淹区,精细对比分析,准确找出出水层位,总结出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中后期水侵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
2.根据不同区域水淹特点,探寻相适合的治理方法,经过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手段,断块的水淹趋势得到了一定的抑制。
3.通过全块水淹规律综合研究,断块西部受砂体、构造上控制,边水作用较弱,水淹程度较轻,具有很大的挖潜潜力。东部由于受南部边水影响较大,边水大量内侵,致使吞吐效果变差,部分井水淹。
4.在搞清断块油水关系后,根据东部和西部不同的水淹形势,对水淹区整体实施规模化挖潜,是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后期提高水淹区产能和储量动用程度、减缓递减速度的有效手段,并为同类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借鉴,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