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拉开帷幕,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要使教学改革这场持久、复杂的攻坚战取得成功,必须在教学常规管理上进行创新。
一、在教学常规管理的观念上创新
教学常规管理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它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根本性的转变。
1、弄清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质性内涵。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即以学生的思维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体,而不是在时间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
2、弄清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教学工作的最终成效不是以教师教了什么,而是以学生学了什么,对学生的素质产生什么影响来衡量,这是教学思想的重大转变。据此,教学活动应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轨道,衡量、评价一节好课要以学习者的发展为尺度。教学管理人员应进一步更新观念,用新教学观来透视与分析今天的教学。
3、弄清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立足点。只有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统一起来,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上素质教育之路。
二、在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上创新
要使新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实施,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就必须通过在职培训来实现。
1、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学管理者应创设学习氛围,生动活泼、卓有成效地组织教师在职学习,学习内容主要侧重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方式可采取培训、讲座、讨论、自学等多种形式。
2、开展专题研讨活动。针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采用具体案例分析的形式,以提高实际教学能力。
3、实行拜师制度。每一位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负责承包一位初级职称的教师,并按要求履行好各自的义务,每年评选“最佳师徒”。
4、开展专项基本功培训与比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如具有学科特点的演讲、现场教学评优、现场教学论文、现场制作课件等培训与比赛。为确保培训的效果,应采取以考促训的方式,制定培训检查机制,对培训成绩进行量化考核,并与评先奖优、晋升职称挂钩。
三、在开展专题教育科研上创新
教学常规管理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而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和动力,它是教学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导。没有教育科研,教学没有活力,教学质量不可能发生质的飞跃。
1、制订教研规划,完善课题方案。学校教育科研规划应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形成“全面、实在、灵活、有效”的特色,围绕教改实验确立研究课题。如教育要怎样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怎样体现人文思想,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怎样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怎样体现开放、创新等。
2、抓住课题实验的过程管理。课题实验能否取得成果,关键在能否规范操作行为,坚持不懈进行研究实践。因此,要重点抓好:实验计划的制订,把阶段实验目标具体化、条理化,把实验要求明确化、规范化,增强实验的针对性、有序性和可控性;组织实验研讨,以保证实验操作的正常运行,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实验资料的整理归档;阶段实验的进度和效益评估等。
3、抓好典型,积累经验,推动教学研究和改革。选择研究力量较强、实验操作较规范的课题作为典型来抓,在课堂教学过程、目标构建、形成性评价测试以及研究论文写作方面,做出示范,积累资料,推动其它课题的实验研究。要将课题研究与“导师制”、课堂教学评优、对外公开教学等活动相结合。推动教学研究和改革,使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推广教育科研成果。为实现其价值,采用以下一些方法:一是应用,就是直接把他人的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二是移植,就是将科研成果移用到更大范围中,如其他学科的教学之中;三是发展,就是在推广科研成果的过程中,对原课题再研究,使成果得到深化和发展;四是渗透,就是将科研成果中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其他老师的教学之中等。使成果“活化”为教学改革中活生生的力量,转化为教育的实际效益。
四、在教学的全程管理上创新
提高教学质量不能以加重学生负担为代价,应从教学管理入手,提高教学效率,改变教学管理上重结果、轻过程,管理工作未深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的状况。
1、坚持依法治教,强化常规管理。我校在严格依法治教上,能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的要求管好教学。能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严格按课表上课,对教学用书和复习资料、控制作业量以及学籍管理上都能严格管理。我校的常规管理科学规范,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能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建立规范的教学模式,教学工作高效运转,能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2、抓住关键环节,注重过程管理。教学管理不能只在个别环节上下功夫,只注重课前备课和课后质量分析,忽视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因而,管理者和教师应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管理上。管理者要多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掌握第一手材料,与教师一道探索教改之路。教师要在写好教案的基础上,认真写好与之相对应的课堂“教后记”,及时记录课堂教学的过程及蕴含其中的教学思想的轨迹;记录课堂教学中对原计划的变更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记录课堂教学中随机产生的教学灵感及带有创新性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记录施教所获得的体会和感悟。通过撰写“教后记”,使教师总结积累经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做准备。
3、关注“学”的管理,依靠学生评价教学。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效能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而不是局限于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的评价,除了必要的行政手段,领导听课、评课外,主要应依靠学生的评价来实现,评价指标设计要体现学生的真实体验。教学管理者应将学生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并与之交流和沟通,以便让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常规管理看似平常,实际上蕴涵着极大的创新内容。只要教学管理者加强教学管理理论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就一定能使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跃上一个新台阶,为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在教学常规管理的观念上创新
教学常规管理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它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根本性的转变。
1、弄清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质性内涵。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即以学生的思维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体,而不是在时间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
2、弄清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教学工作的最终成效不是以教师教了什么,而是以学生学了什么,对学生的素质产生什么影响来衡量,这是教学思想的重大转变。据此,教学活动应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轨道,衡量、评价一节好课要以学习者的发展为尺度。教学管理人员应进一步更新观念,用新教学观来透视与分析今天的教学。
3、弄清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立足点。只有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统一起来,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上素质教育之路。
二、在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上创新
要使新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实施,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就必须通过在职培训来实现。
1、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学管理者应创设学习氛围,生动活泼、卓有成效地组织教师在职学习,学习内容主要侧重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方式可采取培训、讲座、讨论、自学等多种形式。
2、开展专题研讨活动。针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采用具体案例分析的形式,以提高实际教学能力。
3、实行拜师制度。每一位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负责承包一位初级职称的教师,并按要求履行好各自的义务,每年评选“最佳师徒”。
4、开展专项基本功培训与比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如具有学科特点的演讲、现场教学评优、现场教学论文、现场制作课件等培训与比赛。为确保培训的效果,应采取以考促训的方式,制定培训检查机制,对培训成绩进行量化考核,并与评先奖优、晋升职称挂钩。
三、在开展专题教育科研上创新
教学常规管理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而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和动力,它是教学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导。没有教育科研,教学没有活力,教学质量不可能发生质的飞跃。
1、制订教研规划,完善课题方案。学校教育科研规划应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形成“全面、实在、灵活、有效”的特色,围绕教改实验确立研究课题。如教育要怎样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怎样体现人文思想,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怎样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怎样体现开放、创新等。
2、抓住课题实验的过程管理。课题实验能否取得成果,关键在能否规范操作行为,坚持不懈进行研究实践。因此,要重点抓好:实验计划的制订,把阶段实验目标具体化、条理化,把实验要求明确化、规范化,增强实验的针对性、有序性和可控性;组织实验研讨,以保证实验操作的正常运行,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实验资料的整理归档;阶段实验的进度和效益评估等。
3、抓好典型,积累经验,推动教学研究和改革。选择研究力量较强、实验操作较规范的课题作为典型来抓,在课堂教学过程、目标构建、形成性评价测试以及研究论文写作方面,做出示范,积累资料,推动其它课题的实验研究。要将课题研究与“导师制”、课堂教学评优、对外公开教学等活动相结合。推动教学研究和改革,使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推广教育科研成果。为实现其价值,采用以下一些方法:一是应用,就是直接把他人的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二是移植,就是将科研成果移用到更大范围中,如其他学科的教学之中;三是发展,就是在推广科研成果的过程中,对原课题再研究,使成果得到深化和发展;四是渗透,就是将科研成果中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其他老师的教学之中等。使成果“活化”为教学改革中活生生的力量,转化为教育的实际效益。
四、在教学的全程管理上创新
提高教学质量不能以加重学生负担为代价,应从教学管理入手,提高教学效率,改变教学管理上重结果、轻过程,管理工作未深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的状况。
1、坚持依法治教,强化常规管理。我校在严格依法治教上,能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的要求管好教学。能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严格按课表上课,对教学用书和复习资料、控制作业量以及学籍管理上都能严格管理。我校的常规管理科学规范,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能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建立规范的教学模式,教学工作高效运转,能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2、抓住关键环节,注重过程管理。教学管理不能只在个别环节上下功夫,只注重课前备课和课后质量分析,忽视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因而,管理者和教师应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管理上。管理者要多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掌握第一手材料,与教师一道探索教改之路。教师要在写好教案的基础上,认真写好与之相对应的课堂“教后记”,及时记录课堂教学的过程及蕴含其中的教学思想的轨迹;记录课堂教学中对原计划的变更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记录课堂教学中随机产生的教学灵感及带有创新性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记录施教所获得的体会和感悟。通过撰写“教后记”,使教师总结积累经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做准备。
3、关注“学”的管理,依靠学生评价教学。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效能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而不是局限于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的评价,除了必要的行政手段,领导听课、评课外,主要应依靠学生的评价来实现,评价指标设计要体现学生的真实体验。教学管理者应将学生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并与之交流和沟通,以便让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常规管理看似平常,实际上蕴涵着极大的创新内容。只要教学管理者加强教学管理理论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就一定能使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跃上一个新台阶,为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