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检测的可行性,以及评价术后即刻梗死区域心肌的IMR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
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首次AMI并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患者。PCI术后即刻通过压力/温度导丝测定梗死相关血管的IMR,并评价IMR与住院第1天和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
结果28例前壁AMI患者入选,平均年龄(56±13)岁。IMR检测的成功率为100%,平均IMR值为(33±18) mmHg·s,未见静脉ATP(140 μg·kg-1·min-1)相关的并发症。相关分析显示IMR与女性、CK和TnT峰值呈正相关(r=0.430,P=0.022;r=0.431,P=0.025;r=0.434,P=0.024),与PCI术后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呈负相关(r=-0.386,P=0.043)。随访6个月,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非计划再次血管重建、不稳定性心绞痛需住院治疗和严重心力衰竭需住院治疗)。LVEF较术后第1天明显增加(0.54±0.08比0.47±0.06,P=0.001);IMR与6个月后的LVEF呈负相关(r=-0.477,P=0.01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K峰值及IMR是6个月后LVEF值的预测因素(β=-0.595,t=-3.814,P=0.01;β=-0.352,t=-2.26,P=0.036)。
结论前壁AMI患者直接PCI术后即刻检测IMR安全、可行。PCI术后即刻的IMR反映了心肌坏死程度和心肌灌注水平,是PCI术后6个月LVEF的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