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办低碳节能学校”就是在办学的过程中,以节约资源为本,以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浪费为内容、加强管理、降低办学成本,减少排放量,减少污染,大力开展低碳体验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环境意识。作为一间绿色学校,我们把“办低碳节能学校,建绿色和谐乐园”的理念纳入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各项环节中全面实施。
一、重布局,设施改造显低碳
学校布局调整的意义在于减少资源浪费,合理的设施布局有利于学校发展。作为一间老校,我校处于旧城区小巷深处,校前道路狭窄,外部环境并不理想,老师和学生更需要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因此,学校结合实际,以低碳、节能、减排的要求实施校园的改造与功能扩展,深化师生环境意识。
改造饮水系统,实现节电80%。学校原来饮用水由厨房煮后供应,改造后使用“全自动节能饮水机”,有效减少加热的时间,实现节电80%,达到安全、卫生、节能等需求。
安装中央控制系统,节能又安全。设置“校园电器设备使用控制信息化管理全自动化中央控制节能系统”,进行全校性的水电等系统节能控制。把学校办公室、课室、专用场室的电器、电教设备和洗手间冲水系统都装上人性化的智能自动化控制,设定使用时间统一启动和关闭。实现学校节电、节水,节省劳动力目标,有效延长各电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并有效达到防火目的。
绿化校园环境,降低温室效应。全新打造天台“岭南植物生态园”,以海珠区特有的“岭南佳果展示区”为主体功能,以“温室无土栽培区”“广东水生植物展示区”等为辅,为师生提供优良的生态知识学习、实践的阵地,效降低顶层教学楼温室效应,顶楼场室因此减少了开空调的时间,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低碳节能目标。
二、重常规,日常管理践节能
不断提高、完善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的同时,培养师生的低碳节能环境意识是前提,师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是关键,而狠抓有效的常规管理是达到目标的基本保证。
合理使用,精心维护。全校师生自觉爱护学校所有设施、设备,制定“教学用室电器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校园环境卫生保洁制度”等制度措施,按要求做好环保节能措施。精心保养维护电脑、教学投影、打印机等电教设施,有效解决电器设备无功工作现象,延长学校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有效地减少了因设备损坏的淘汰更新数量。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学校按需要设置分类垃圾桶,各班学生也自行设计了“可回收垃圾桶”,这些“分类垃圾桶”的有效设置,方便师生对不同资源分类回收,再由清洁工人每天进行回收处理。
无纸办公,减少用纸。学校向校内老师发出的周工作安排、各类通知基本通过Q群、校园网发布,尽量少用或不用纸质文件;学校、班主任给家长的通知以校讯通短信发送。教师上交的教学设计、论文、学生评语等以电子文件的形式提交,学校再根据实际需要打印,有效地减少了纸张的不必要浪费。教师之间修改计划、文章直接在校园网中共享,在电脑上批阅或修改。办公用纸双面打印,信封多次使用,做到物尽其用。
三、重普及,低碳教育渠道广
低碳知识走进课堂。课堂教学是环境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是渗透环境教育的最佳途径,我校编印环境知识手册,综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的环境教育特点,以绿色文明为核心设计了系列课程。各学科老师不断发掘教材中的结合点,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境知识,让学生了解环境对人类生活、生存的重要性和巨大影响。
渗透环保意识,低碳以专题推进。每学年三至六月,学校举行科技环保艺术节,精心策划《碧水蓝天迎亚运》《童心同享绿色乐园》等不同主题的活动,让100%的辅导员、队员在活动和游戏中畅游科技、环保、艺术殿堂,体验科技与环保价值。例如:实施垃圾分类是文明生活的需要,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也是文明城区发展的需要2012年间,我校大力开展“垃圾分类齐动手,低碳生活我能行”系列活动,内容有:绿色行动进万家活动;变废为宝装点生活;变废为宝献爱心等活动。
低碳行动延伸校外。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齐参与,少年先锋在行动”等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形成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公民素质,培养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2012年7月,海珠区教育局在我校举办“海珠区中小学生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我们还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探索游学营活动,到香港、北京等地参观香港的湿地公园、调查草原沙漠化原因等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开放视野、探究环境保护对策。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重布局,设施改造显低碳
学校布局调整的意义在于减少资源浪费,合理的设施布局有利于学校发展。作为一间老校,我校处于旧城区小巷深处,校前道路狭窄,外部环境并不理想,老师和学生更需要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因此,学校结合实际,以低碳、节能、减排的要求实施校园的改造与功能扩展,深化师生环境意识。
改造饮水系统,实现节电80%。学校原来饮用水由厨房煮后供应,改造后使用“全自动节能饮水机”,有效减少加热的时间,实现节电80%,达到安全、卫生、节能等需求。
安装中央控制系统,节能又安全。设置“校园电器设备使用控制信息化管理全自动化中央控制节能系统”,进行全校性的水电等系统节能控制。把学校办公室、课室、专用场室的电器、电教设备和洗手间冲水系统都装上人性化的智能自动化控制,设定使用时间统一启动和关闭。实现学校节电、节水,节省劳动力目标,有效延长各电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并有效达到防火目的。
绿化校园环境,降低温室效应。全新打造天台“岭南植物生态园”,以海珠区特有的“岭南佳果展示区”为主体功能,以“温室无土栽培区”“广东水生植物展示区”等为辅,为师生提供优良的生态知识学习、实践的阵地,效降低顶层教学楼温室效应,顶楼场室因此减少了开空调的时间,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低碳节能目标。
二、重常规,日常管理践节能
不断提高、完善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的同时,培养师生的低碳节能环境意识是前提,师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是关键,而狠抓有效的常规管理是达到目标的基本保证。
合理使用,精心维护。全校师生自觉爱护学校所有设施、设备,制定“教学用室电器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校园环境卫生保洁制度”等制度措施,按要求做好环保节能措施。精心保养维护电脑、教学投影、打印机等电教设施,有效解决电器设备无功工作现象,延长学校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有效地减少了因设备损坏的淘汰更新数量。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学校按需要设置分类垃圾桶,各班学生也自行设计了“可回收垃圾桶”,这些“分类垃圾桶”的有效设置,方便师生对不同资源分类回收,再由清洁工人每天进行回收处理。
无纸办公,减少用纸。学校向校内老师发出的周工作安排、各类通知基本通过Q群、校园网发布,尽量少用或不用纸质文件;学校、班主任给家长的通知以校讯通短信发送。教师上交的教学设计、论文、学生评语等以电子文件的形式提交,学校再根据实际需要打印,有效地减少了纸张的不必要浪费。教师之间修改计划、文章直接在校园网中共享,在电脑上批阅或修改。办公用纸双面打印,信封多次使用,做到物尽其用。
三、重普及,低碳教育渠道广
低碳知识走进课堂。课堂教学是环境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是渗透环境教育的最佳途径,我校编印环境知识手册,综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的环境教育特点,以绿色文明为核心设计了系列课程。各学科老师不断发掘教材中的结合点,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境知识,让学生了解环境对人类生活、生存的重要性和巨大影响。
渗透环保意识,低碳以专题推进。每学年三至六月,学校举行科技环保艺术节,精心策划《碧水蓝天迎亚运》《童心同享绿色乐园》等不同主题的活动,让100%的辅导员、队员在活动和游戏中畅游科技、环保、艺术殿堂,体验科技与环保价值。例如:实施垃圾分类是文明生活的需要,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也是文明城区发展的需要2012年间,我校大力开展“垃圾分类齐动手,低碳生活我能行”系列活动,内容有:绿色行动进万家活动;变废为宝装点生活;变废为宝献爱心等活动。
低碳行动延伸校外。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齐参与,少年先锋在行动”等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形成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公民素质,培养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2012年7月,海珠区教育局在我校举办“海珠区中小学生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我们还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探索游学营活动,到香港、北京等地参观香港的湿地公园、调查草原沙漠化原因等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开放视野、探究环境保护对策。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