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已经十分频繁,其中尤其是以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最多。然而从实践经验上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层次仍然较为低下,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只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一些简单的教学,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补助工具阶段,而未能上升到更高的应用层次。正由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二者之间的整合程度较低,致使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出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0-0253-01
1 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内涵
信息技术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产生并被广泛应用的创新性要素,为许多领域的发展都提供了便利,教学领域亦是如此。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而数学科目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奠定理论基础的重要科目,更需要得到相应的重视,审时度势,结合信息元素,以确保教学实效性的体现,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才能更快幫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也要进一步明确其作用,并对其具体应用进行深入思考,才能让信息技术的作用真正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来。这样的教学改革不仅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符合教学领域的发展需要,更符合学生自身的喜好,例如教学动画、幻灯片、趣味教学网站、教学游戏等,对于教学改革来说无疑是十分有利的因素。但鉴于我国教学体系长期受到固化教学思想的影响,因此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还并不能达到纯熟完善。因此,要深入分析,妥善利用,方可提升课堂灵活性,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局限,步入积极、自主、独立的新的学习阶段。
2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2.1 获得式模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获得式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对数学相关概念的归纳,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为简单、直观,易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从而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概念思维,并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获得式教学模式的创建主要遵循以下七个步骤进行。
2.1.1 教师要先明确数学课堂教学目的,利用信息技术独特的图文、声音、影像等要素进行情境创设、课堂导入等活动,进而激发学生形成对数学概念的假设与检验。
2.1.2 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将数学概念运用充分的数学案例进行解析和阐释,引导学生进行分类与归纳。
2.1.3 提出概念假设,要求学生对所列举的案例进行命名。
2.1.4 二次呈现概念相关的案例。
2.1.5 进行归纳总结,并成功形成概念,包括对概念本身属性的掌握及概念的规范性表述。
2.1.6 理解巩固,应用概念。
2.1.7 归纳反思,对概念形成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归纳和反思,并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等能力的重要途径。总体而言,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获得式教学模式中,其对信息技术的总要求较低,只要具备了计算机和投影设备便足以实现。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在采取获得式整合教学模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之前,要准备好充足的数学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材料等,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
2.2 探究式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运用于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开展讨论与研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规律等的理解,并成功运用其来解决数学教学实际问题,同时培养起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规律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创建步骤大致可分为以下六个。
2.2.1 明确课堂要讨论和探究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设备等信息技术对探究的问题进行情境创设,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建立起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等的兴趣。
2.2.2 针对问题进行分析。选取解决问题时需要用到的数学概念和规律,并对问题的条件和要求进行有机提取。
2.2.3 分组合作,讨论探究。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假设、探究,同时猜想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2.2.4 方案共享,评价筛选。教师将小组合作讨论的成果共享给全班学生,集全班之力,对成果、方案进行评价、论证,并筛选出最佳方案、最优成果。
2.2.5 利用信息技术对成果进行验证。
2.2.6 总结汇报并反思。
在该阶段,教师通常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解决过程演示和解决方案的梳理,并且在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所涉及的数学概念、数学规律、探究式教学模式计算公式等进行反思。探究式教学模式对解决数学经典概念和知识等非常有效,如经典的方程问题、相遇问题等,就可以利用此模式进行教学。在创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探究式教学时,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是具备较为完善的信息技术设备,诸如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等。若学校未能具备这些设备条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2.3 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式教学模式
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合作式教学模式也为小学数学教学优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基于互联网基础的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合作式整合教学,需依托生活实际这一“土壤”,因为不仅是小学数学知识的来源,还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目的,都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都是为了满足解决生活实际的需要。故而,创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合作式教学,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以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为目的,围绕生活实际,以生活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和规律。 2.3.1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情境导入,并提出问题。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视频、动画、文本、音频等多媒体信息,将其引入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堂,创设出符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积极地挖掘、探索和发现情境中所设置的数学问题,开启合作式课堂教学第一步。
2.3.2 问题分析,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结题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的条件,引导他们对这些条件进行分析,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和规律,并最终真正确定。
2.3.3 分组合作进行信息查找,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网址、信息记录表等查找所需信息,为之后的合作互动开展铺好资源。
2.3.4 交流各自信息。这一步骤是合作式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重中之重。教师在学生小组查找好信息之后,就需要引导他们开展小组讨论、互相交流,通過沟通与交流,来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
2.3.5 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证明。在此步骤中,教师
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结果的验证,并从不同的解题方案中评选出最佳解决方案。
2.3.6 汇报成果。当小组意见达成共同认识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各自的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
2.3.7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对过程进行反思。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熟练使用互联网工具以及Word、PowerPoint等文字处理工具。
3 结语
教学改革是促进教学效率提升,确保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利用创新思想,更多融入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信息要素,才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开始知识探索,由被动变为主动,更快完善知识体系,确保后续学习进程的跟进,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只要意识到这一点,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将不再是难题。
参考文献
[1] 刘云权.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探析[J].亚太教育,2015,20:223.
[2] 杜鑫.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3] 张喜飞.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方式的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129-131.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0-0253-01
1 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内涵
信息技术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产生并被广泛应用的创新性要素,为许多领域的发展都提供了便利,教学领域亦是如此。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而数学科目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奠定理论基础的重要科目,更需要得到相应的重视,审时度势,结合信息元素,以确保教学实效性的体现,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才能更快幫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也要进一步明确其作用,并对其具体应用进行深入思考,才能让信息技术的作用真正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来。这样的教学改革不仅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符合教学领域的发展需要,更符合学生自身的喜好,例如教学动画、幻灯片、趣味教学网站、教学游戏等,对于教学改革来说无疑是十分有利的因素。但鉴于我国教学体系长期受到固化教学思想的影响,因此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还并不能达到纯熟完善。因此,要深入分析,妥善利用,方可提升课堂灵活性,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局限,步入积极、自主、独立的新的学习阶段。
2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2.1 获得式模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获得式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对数学相关概念的归纳,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为简单、直观,易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从而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概念思维,并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获得式教学模式的创建主要遵循以下七个步骤进行。
2.1.1 教师要先明确数学课堂教学目的,利用信息技术独特的图文、声音、影像等要素进行情境创设、课堂导入等活动,进而激发学生形成对数学概念的假设与检验。
2.1.2 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将数学概念运用充分的数学案例进行解析和阐释,引导学生进行分类与归纳。
2.1.3 提出概念假设,要求学生对所列举的案例进行命名。
2.1.4 二次呈现概念相关的案例。
2.1.5 进行归纳总结,并成功形成概念,包括对概念本身属性的掌握及概念的规范性表述。
2.1.6 理解巩固,应用概念。
2.1.7 归纳反思,对概念形成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归纳和反思,并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等能力的重要途径。总体而言,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获得式教学模式中,其对信息技术的总要求较低,只要具备了计算机和投影设备便足以实现。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在采取获得式整合教学模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之前,要准备好充足的数学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材料等,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
2.2 探究式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运用于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开展讨论与研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规律等的理解,并成功运用其来解决数学教学实际问题,同时培养起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规律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创建步骤大致可分为以下六个。
2.2.1 明确课堂要讨论和探究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设备等信息技术对探究的问题进行情境创设,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建立起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等的兴趣。
2.2.2 针对问题进行分析。选取解决问题时需要用到的数学概念和规律,并对问题的条件和要求进行有机提取。
2.2.3 分组合作,讨论探究。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假设、探究,同时猜想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2.2.4 方案共享,评价筛选。教师将小组合作讨论的成果共享给全班学生,集全班之力,对成果、方案进行评价、论证,并筛选出最佳方案、最优成果。
2.2.5 利用信息技术对成果进行验证。
2.2.6 总结汇报并反思。
在该阶段,教师通常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解决过程演示和解决方案的梳理,并且在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所涉及的数学概念、数学规律、探究式教学模式计算公式等进行反思。探究式教学模式对解决数学经典概念和知识等非常有效,如经典的方程问题、相遇问题等,就可以利用此模式进行教学。在创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探究式教学时,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是具备较为完善的信息技术设备,诸如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等。若学校未能具备这些设备条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2.3 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式教学模式
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合作式教学模式也为小学数学教学优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基于互联网基础的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合作式整合教学,需依托生活实际这一“土壤”,因为不仅是小学数学知识的来源,还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目的,都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都是为了满足解决生活实际的需要。故而,创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合作式教学,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以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为目的,围绕生活实际,以生活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和规律。 2.3.1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情境导入,并提出问题。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视频、动画、文本、音频等多媒体信息,将其引入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堂,创设出符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积极地挖掘、探索和发现情境中所设置的数学问题,开启合作式课堂教学第一步。
2.3.2 问题分析,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结题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的条件,引导他们对这些条件进行分析,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和规律,并最终真正确定。
2.3.3 分组合作进行信息查找,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网址、信息记录表等查找所需信息,为之后的合作互动开展铺好资源。
2.3.4 交流各自信息。这一步骤是合作式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重中之重。教师在学生小组查找好信息之后,就需要引导他们开展小组讨论、互相交流,通過沟通与交流,来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
2.3.5 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证明。在此步骤中,教师
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结果的验证,并从不同的解题方案中评选出最佳解决方案。
2.3.6 汇报成果。当小组意见达成共同认识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各自的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
2.3.7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对过程进行反思。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熟练使用互联网工具以及Word、PowerPoint等文字处理工具。
3 结语
教学改革是促进教学效率提升,确保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利用创新思想,更多融入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信息要素,才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开始知识探索,由被动变为主动,更快完善知识体系,确保后续学习进程的跟进,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只要意识到这一点,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将不再是难题。
参考文献
[1] 刘云权.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探析[J].亚太教育,2015,20:223.
[2] 杜鑫.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3] 张喜飞.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方式的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