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科学学科在能力方面的教学要求之一。从素质教育的目的出发,考虑科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培养比较和分类的思维能力
课标规定,在低年级段,要求“着重培养比较、分类等思维能力”。比较和分类能力在逻辑思维能力中属于较低的层次,所以低年级培养思维能力从培养比较和分类能力开始。在课标规定的低年级的知识要点中有很多内容是可以同时培养比较能力的,比较能力是在头脑里确定事物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能力,人们认识事物是从区分事物开始的。要区分事物首先要进行比较,比较是分类、抽象、概括和归纳的基础。
同样,在课标规定的低年级的知识要点中,有很多内容是可以同时培养分类能力的。分类能力是根据对象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能力。如课标规定要认识几种常见植物果实的外形特征,在教学这一知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常见的果实的外部特征,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果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然后指导学生给果实分类,从颜色来分,可以分为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从形状来分,可以分为球形的、圆柱形的、扁球形的、圆锥形的……;从味道来分,可以分为甜的、酸的、辣的……;从用途来看,可以分为水果和蔬菜两类,发现茎可以分为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四类。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外在的联系和变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内在的联系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发展。
二、培养概括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在中年级段,要求着重培养概括、推理等思维能力。通过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可以形成概念,发现规律,在课标规定的中年级的知识要点中,有不少是要求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在学习这些知识内容时,可以同时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的能力。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这一内容,要求学生认识液体、气体、固体在一般情况下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物体的热胀冷缩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首先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一种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烧开水的时候,壶中的水还没有烧开,为什么会往外溢,然后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烧瓶中的水在受热、受冷时有什么变化,当学生们知道了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思维活跃,又有了进一步的想法,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其他的物体——酱油、醋、桔汁、煤油、酒精等,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性质。这时,我就指导学生用研究水的方法研究桔汁、酒精是不是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是认识的扩展,能力的迁移,根据水、桔汁、酒精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引导学生按照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到“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结论。用概括和推理的方法牵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去思索,去發现,并及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在培养学生概括推理能力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三、培养演绎推理的能力
在中年级还要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方法,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可以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可以应用概念和规律去推断未知事物的结论,例如:课标规定的中年级的知识要点中要求认识鱼类外形和繁殖的共同特征,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各种鱼,认识鱼在外形上合繁殖上的相同点,在这个基础上归纳概括鱼类外形和繁殖的共同特征: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里,用卵繁殖后代,从而形成鱼类的概念。然后要求学生应用鱼类的概念进行演绎推理,判断其它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叫“鱼”的动物,如鲸鱼是否属于鱼类?为什么?推理如下:凡是鱼类都用卵繁殖后代,鲸鱼不用卵繁殖后代,所以鲸鱼不属于鱼类。演绎推理也是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它能丰富和发展所学的知识,还可以用来检验得出的概念和规律是否正确和严密。
四、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在高年级,要求着重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例如“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一课,从能力培养看,属于分析综合能力的系列。通过这一课教学,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自然界里水的变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教学时,可以先提出问题:年年下雨下雪,天空中的水为什么降不完呢?结合课文的插图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讲解水在自然界里是怎样循环运动的?地面上和江、河、湖、海里的水受了太阳光的热变为水蒸气飞散到空中;水蒸气在天空中受冷,有的凝结成小水滴,有的凝结成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成为云;云里的小水点或小冰晶越聚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他们的时候,便降落下来成为雨,雨水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从高处流向低处,然后汇聚成江、河、湖,流入海洋。最后再进一步说明水在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的循环运动永不停息。这时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一幅水在自然界里不断循环的图景,这需要高层次的分析综合能力。
一、培养比较和分类的思维能力
课标规定,在低年级段,要求“着重培养比较、分类等思维能力”。比较和分类能力在逻辑思维能力中属于较低的层次,所以低年级培养思维能力从培养比较和分类能力开始。在课标规定的低年级的知识要点中有很多内容是可以同时培养比较能力的,比较能力是在头脑里确定事物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能力,人们认识事物是从区分事物开始的。要区分事物首先要进行比较,比较是分类、抽象、概括和归纳的基础。
同样,在课标规定的低年级的知识要点中,有很多内容是可以同时培养分类能力的。分类能力是根据对象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能力。如课标规定要认识几种常见植物果实的外形特征,在教学这一知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常见的果实的外部特征,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果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然后指导学生给果实分类,从颜色来分,可以分为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从形状来分,可以分为球形的、圆柱形的、扁球形的、圆锥形的……;从味道来分,可以分为甜的、酸的、辣的……;从用途来看,可以分为水果和蔬菜两类,发现茎可以分为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四类。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外在的联系和变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内在的联系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发展。
二、培养概括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在中年级段,要求着重培养概括、推理等思维能力。通过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可以形成概念,发现规律,在课标规定的中年级的知识要点中,有不少是要求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在学习这些知识内容时,可以同时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的能力。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这一内容,要求学生认识液体、气体、固体在一般情况下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物体的热胀冷缩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首先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一种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烧开水的时候,壶中的水还没有烧开,为什么会往外溢,然后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烧瓶中的水在受热、受冷时有什么变化,当学生们知道了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思维活跃,又有了进一步的想法,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其他的物体——酱油、醋、桔汁、煤油、酒精等,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性质。这时,我就指导学生用研究水的方法研究桔汁、酒精是不是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是认识的扩展,能力的迁移,根据水、桔汁、酒精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引导学生按照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到“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结论。用概括和推理的方法牵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去思索,去發现,并及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在培养学生概括推理能力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三、培养演绎推理的能力
在中年级还要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方法,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可以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可以应用概念和规律去推断未知事物的结论,例如:课标规定的中年级的知识要点中要求认识鱼类外形和繁殖的共同特征,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各种鱼,认识鱼在外形上合繁殖上的相同点,在这个基础上归纳概括鱼类外形和繁殖的共同特征: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里,用卵繁殖后代,从而形成鱼类的概念。然后要求学生应用鱼类的概念进行演绎推理,判断其它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叫“鱼”的动物,如鲸鱼是否属于鱼类?为什么?推理如下:凡是鱼类都用卵繁殖后代,鲸鱼不用卵繁殖后代,所以鲸鱼不属于鱼类。演绎推理也是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它能丰富和发展所学的知识,还可以用来检验得出的概念和规律是否正确和严密。
四、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在高年级,要求着重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例如“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一课,从能力培养看,属于分析综合能力的系列。通过这一课教学,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自然界里水的变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教学时,可以先提出问题:年年下雨下雪,天空中的水为什么降不完呢?结合课文的插图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讲解水在自然界里是怎样循环运动的?地面上和江、河、湖、海里的水受了太阳光的热变为水蒸气飞散到空中;水蒸气在天空中受冷,有的凝结成小水滴,有的凝结成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成为云;云里的小水点或小冰晶越聚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他们的时候,便降落下来成为雨,雨水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从高处流向低处,然后汇聚成江、河、湖,流入海洋。最后再进一步说明水在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的循环运动永不停息。这时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一幅水在自然界里不断循环的图景,这需要高层次的分析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