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运营商主导下的每一个具有想象空间的新事业中,今后被重点扶植和打头阵的很可能都是这样的“异种”企业
转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上世纪30年代,当第一批欧洲殖民主义的农业专家们来到西非的时候,他们被眼前的“落后”景象震惊了。土著农民居然还在采取混乱无序的多元耕作方式,甚至在同一块地里同时种了四种作物(这还不算亚品种)。
在这些欧洲人看来,“以如此幼稚的方式将各种不同的作物混种在一起纯粹是傻瓜,它们会抑制彼此的生长……”仅仅从现代农业的视觉规则考虑,大多数专家无需做进一步的实际调查就会认为这些是技术落后的表现。殖民地的官员,以及独立之后他们的继承者,几乎都以同样的热情推动用单一种植取代多元栽培的运动。但结果却是——广泛的失败。
慢慢地,人们认识到另一种规律的存在——如果其他方面是一致的,在热带环境下自然产生的物种总会比温带环境下的多很多,尽管每种的个体可能少一些。采用多元栽培,是热带农民模仿自然的耕作技术。多元栽培就像热带森林本身,可以保护瘠薄的土壤不因日晒风吹雨淋而出现水土流失。
多元耕作的策略帮助农民在两方面对雨水下注(热带农业更多受制于雨水,而非气温),一方面播种抗旱作物保持土壤,同时播种耐涝作物从雨水中获益。最后,在热带地区形成统一的、可控制的农业环境比在温带困难得多,而且这里人口密度比较小。为开垦梯田和建设水利工程组织大量劳力是不经济的。
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其他地方。表面上的混乱掩盖了深藏的逻辑。如今,主流专家们不得不承认,以间作、轮作为核心的多元耕作,实际上是对多变环境的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的反应;而单一种植的科学农业恰恰相反,它是通过改变环境使之尽可能地适应集权和标准化的公式,从而最大化其目的——短期直接生产成果。为此,后者有意地漠视甚至破坏了一些从长期来看更重要的东西,比如生态平衡、可持续性、水土保持、食品安全等等,并造成了后来西非地区多年来的饥荒,前苏联集体农庄的崩溃……
请放心,笔者无意在这里讨论农业问题。我真正关心的是另一个与“生态多样性”密不可分的领域——商业。
在我的理解中,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以“市场经济”为底色,“社会主义”为特色,努力呵护一种和谐发展的商业生态:既有苍天大树(央企),也有各色林木(外企、民企、混合所有制的上市公司),还有花草灌丛(成长型企业)和蕨类蘑菇(创业者)等等。
这样的看法,在过去十年中似乎已逐渐成为市场人士的共识。但前不久,我和一位十年来从事孵化器和早期投资的老总聊天,他却忧心忡忡地告诉我:眼下的趋势是“大树遮天,寸草难生”。
何谓“大树”,是蔚为壮观的国有企业。仅仅国资委管理的128家中央企业,其涉及的主业剔除重复的也接近300个。它们的赚钱能力更是毫不含糊,2009年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营收总额超过12万亿元,利润总额超过7500亿元。但这些利润主要来源于上游产业和垄断经营,除了国家给予的显性或隐性的优惠,这些利润还以挤压下游产业利润和消费者福利为代价。
换句话说,这些“大树”们将其阴影所笼罩的范围都变成了自己的“后花园”。一个小小的例子,自从11月3(1日中移动等运营商宣布暂停WAP计费已经过去4个月,还没有恢复的时间表。很多SP、WAP网站以及广告联盟大概可以关门大吉了。但每年利润超过1000亿人民币的中移动“不差钱”,就算每天损失1000万元。对它而言也是毛毛雨。
因为控制了准入门槛和资源分配,我们的央企就像挥舞着大剪刀的园丁,除掉一切杂草乱枝,它们统治下的产业生态,就像“整齐、美观、统一”的人工花园,就像国庆天安门前的团体操表演,符合监管部门的审美要求。
但与此同时,在这样的“花园”里,还是有一类公司隐蔽存在,那就是像神州泰岳这样的公司。事实上,中移动的几乎每一项数据业务都有一家外包的运营支撑公司。它们慎言谨行,有着民间的身份和天然的保护伞,以及不事二主的忠心。“大树”对它们青睐有加,甚至甘心让它们“寄生”其上。
更大的危险在于,当央企已经不满足于简单驯服出符合自己意愿的物种,它们甚至开始尝试嫁接培养出不同物种基因的“异种”。
从当年的小网通到后来的中星微、恒宝股份,再到今天的无限讯奇,一些雄心勃勃、八面玲珑的创业者,利用特权的授意和支持,嫁接国内外资本,还有看似完美的商业计划,创造出新型企业。这种“实验室”里培养出来的企业,能够打败自然环境中土生土长出来的公司吗?我表示怀疑。
但很有可能,它们在一段时间内会比那些原始物种更讨人喜爱。因为其基因生来就为这个灰色环境所设定的,它们的模式从一开始就是谋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它们也有一流的执行团队,更重要的是它们听话守规矩,值得信托。
无论是三网融合,还是物联网。抑或是更现实的移动支付、手机阅读等等,在运营商主导下的每一个具有想象空间的新事业中,今后被重点扶植和打头阵的很可能都是这样的“异种”企业。
“像这样有特殊背景的公司你们敢不敢投?”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中国主流风投机构的老总。他们的回答各具技巧:“我们不太敢投,但很多别的基金敢投呀……”、“不排除吧,得看具体这个背景到底帮不帮得了企业……”、“寄希望于中国足够大,好项目足够多……”事实上,就连中国风险投资业也已经被一些转基因的“异种”所渗透了,它们的别名叫“权力PE”。
今天,这些拥有转基因的“异种”,还只是少数人拥有的特殊专利,这也意味着它没有自我繁衍的能力。但当它们成为被重点培养广泛撒播的物种成批出现,那些原始的物种不得不面临着两难的选择。要么主动选择投靠特殊利益集团,要么就得自我放逐到更恶劣的生存环境,甚至“被死亡”。
今天,中国东北的原生大豆已经全面被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所打败,按照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明高的说法,这些转基因种子更方便所谓的集约化现代生产,它们的出油率更高。价格更低。但这些转基因大豆的专利被几家海外大公司所牢牢控制。更重要的是,垄断企业通过种子和收购价格的控制,让采用传统耕作方式的农民收入低到无法承受,最终不得不转让土地,以其他方式谋生。
在其他商业领域,一旦这些人工培养的“异种”占据了主流地位,它们所潜藏的一些缺陷会不会引发新的生态灾难?但那时会不会为时已晚。
在温总理的最新工作报告中。提出国家要大力培育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但它们会不会又变成一个个自上而下的计划工程,变成一个个只有“国家队”和种子选手才能参与的竞赛。
十年前,中国提出大力发展移动通讯产业。但只有“国家队”才有资格领取手机牌照。十年后,当年那些最早拿到牌照的企业大都在苦苦挣扎。而真正蓬勃发展的是深圳的山寨机。如果没有这群至夸未获正名的“草根”,今天中国的手机普及率能够那么高,中移动能成为全球用户最多的运营商吗?
记得很小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学唱一首儿歌:“我们的祖国像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那个年代里到处都是“花园”,但其实是没有什么花可看的。今天,我们应该意识到最珍贵的其实不是“花园”而是“大自然”,最鲜艳的“花朵”也只绽放在“大自然”中。
转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上世纪30年代,当第一批欧洲殖民主义的农业专家们来到西非的时候,他们被眼前的“落后”景象震惊了。土著农民居然还在采取混乱无序的多元耕作方式,甚至在同一块地里同时种了四种作物(这还不算亚品种)。
在这些欧洲人看来,“以如此幼稚的方式将各种不同的作物混种在一起纯粹是傻瓜,它们会抑制彼此的生长……”仅仅从现代农业的视觉规则考虑,大多数专家无需做进一步的实际调查就会认为这些是技术落后的表现。殖民地的官员,以及独立之后他们的继承者,几乎都以同样的热情推动用单一种植取代多元栽培的运动。但结果却是——广泛的失败。
慢慢地,人们认识到另一种规律的存在——如果其他方面是一致的,在热带环境下自然产生的物种总会比温带环境下的多很多,尽管每种的个体可能少一些。采用多元栽培,是热带农民模仿自然的耕作技术。多元栽培就像热带森林本身,可以保护瘠薄的土壤不因日晒风吹雨淋而出现水土流失。
多元耕作的策略帮助农民在两方面对雨水下注(热带农业更多受制于雨水,而非气温),一方面播种抗旱作物保持土壤,同时播种耐涝作物从雨水中获益。最后,在热带地区形成统一的、可控制的农业环境比在温带困难得多,而且这里人口密度比较小。为开垦梯田和建设水利工程组织大量劳力是不经济的。
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其他地方。表面上的混乱掩盖了深藏的逻辑。如今,主流专家们不得不承认,以间作、轮作为核心的多元耕作,实际上是对多变环境的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的反应;而单一种植的科学农业恰恰相反,它是通过改变环境使之尽可能地适应集权和标准化的公式,从而最大化其目的——短期直接生产成果。为此,后者有意地漠视甚至破坏了一些从长期来看更重要的东西,比如生态平衡、可持续性、水土保持、食品安全等等,并造成了后来西非地区多年来的饥荒,前苏联集体农庄的崩溃……
请放心,笔者无意在这里讨论农业问题。我真正关心的是另一个与“生态多样性”密不可分的领域——商业。
在我的理解中,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以“市场经济”为底色,“社会主义”为特色,努力呵护一种和谐发展的商业生态:既有苍天大树(央企),也有各色林木(外企、民企、混合所有制的上市公司),还有花草灌丛(成长型企业)和蕨类蘑菇(创业者)等等。
这样的看法,在过去十年中似乎已逐渐成为市场人士的共识。但前不久,我和一位十年来从事孵化器和早期投资的老总聊天,他却忧心忡忡地告诉我:眼下的趋势是“大树遮天,寸草难生”。
何谓“大树”,是蔚为壮观的国有企业。仅仅国资委管理的128家中央企业,其涉及的主业剔除重复的也接近300个。它们的赚钱能力更是毫不含糊,2009年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营收总额超过12万亿元,利润总额超过7500亿元。但这些利润主要来源于上游产业和垄断经营,除了国家给予的显性或隐性的优惠,这些利润还以挤压下游产业利润和消费者福利为代价。
换句话说,这些“大树”们将其阴影所笼罩的范围都变成了自己的“后花园”。一个小小的例子,自从11月3(1日中移动等运营商宣布暂停WAP计费已经过去4个月,还没有恢复的时间表。很多SP、WAP网站以及广告联盟大概可以关门大吉了。但每年利润超过1000亿人民币的中移动“不差钱”,就算每天损失1000万元。对它而言也是毛毛雨。
因为控制了准入门槛和资源分配,我们的央企就像挥舞着大剪刀的园丁,除掉一切杂草乱枝,它们统治下的产业生态,就像“整齐、美观、统一”的人工花园,就像国庆天安门前的团体操表演,符合监管部门的审美要求。
但与此同时,在这样的“花园”里,还是有一类公司隐蔽存在,那就是像神州泰岳这样的公司。事实上,中移动的几乎每一项数据业务都有一家外包的运营支撑公司。它们慎言谨行,有着民间的身份和天然的保护伞,以及不事二主的忠心。“大树”对它们青睐有加,甚至甘心让它们“寄生”其上。
更大的危险在于,当央企已经不满足于简单驯服出符合自己意愿的物种,它们甚至开始尝试嫁接培养出不同物种基因的“异种”。
从当年的小网通到后来的中星微、恒宝股份,再到今天的无限讯奇,一些雄心勃勃、八面玲珑的创业者,利用特权的授意和支持,嫁接国内外资本,还有看似完美的商业计划,创造出新型企业。这种“实验室”里培养出来的企业,能够打败自然环境中土生土长出来的公司吗?我表示怀疑。
但很有可能,它们在一段时间内会比那些原始物种更讨人喜爱。因为其基因生来就为这个灰色环境所设定的,它们的模式从一开始就是谋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它们也有一流的执行团队,更重要的是它们听话守规矩,值得信托。
无论是三网融合,还是物联网。抑或是更现实的移动支付、手机阅读等等,在运营商主导下的每一个具有想象空间的新事业中,今后被重点扶植和打头阵的很可能都是这样的“异种”企业。
“像这样有特殊背景的公司你们敢不敢投?”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中国主流风投机构的老总。他们的回答各具技巧:“我们不太敢投,但很多别的基金敢投呀……”、“不排除吧,得看具体这个背景到底帮不帮得了企业……”、“寄希望于中国足够大,好项目足够多……”事实上,就连中国风险投资业也已经被一些转基因的“异种”所渗透了,它们的别名叫“权力PE”。
今天,这些拥有转基因的“异种”,还只是少数人拥有的特殊专利,这也意味着它没有自我繁衍的能力。但当它们成为被重点培养广泛撒播的物种成批出现,那些原始的物种不得不面临着两难的选择。要么主动选择投靠特殊利益集团,要么就得自我放逐到更恶劣的生存环境,甚至“被死亡”。
今天,中国东北的原生大豆已经全面被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所打败,按照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明高的说法,这些转基因种子更方便所谓的集约化现代生产,它们的出油率更高。价格更低。但这些转基因大豆的专利被几家海外大公司所牢牢控制。更重要的是,垄断企业通过种子和收购价格的控制,让采用传统耕作方式的农民收入低到无法承受,最终不得不转让土地,以其他方式谋生。
在其他商业领域,一旦这些人工培养的“异种”占据了主流地位,它们所潜藏的一些缺陷会不会引发新的生态灾难?但那时会不会为时已晚。
在温总理的最新工作报告中。提出国家要大力培育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但它们会不会又变成一个个自上而下的计划工程,变成一个个只有“国家队”和种子选手才能参与的竞赛。
十年前,中国提出大力发展移动通讯产业。但只有“国家队”才有资格领取手机牌照。十年后,当年那些最早拿到牌照的企业大都在苦苦挣扎。而真正蓬勃发展的是深圳的山寨机。如果没有这群至夸未获正名的“草根”,今天中国的手机普及率能够那么高,中移动能成为全球用户最多的运营商吗?
记得很小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学唱一首儿歌:“我们的祖国像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那个年代里到处都是“花园”,但其实是没有什么花可看的。今天,我们应该意识到最珍贵的其实不是“花园”而是“大自然”,最鲜艳的“花朵”也只绽放在“大自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