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黄姚(外二首)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xu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是一众星宿,落向凡间
  自此大地怀了生息
  群峰如驯服的雄狮,俯身托举轩辕
  初祖让一方水土,衔住体温
  宛若天空让一只鹰,衔住猎场
  巨榕当关,扼不住古鎮文明入口
  青石琢玉,控诉骚客数度流连
  说起黄姚豆豉,黄精酒,豆腐花……
  请准我背离弱水三千
  做个滤干鸿鹄、拥老时光的岭南俗人
  多少旧梦,陪你溯回千载以前
  前路如沼,归途如虹
  这条寻亲之路,我一走就是四十余年
  就像那个宋提刑,试图破译你
  由懵懂少年蝶变为稳健长者的密码
  唯有晨风、巷陌说出含混之音
  作为过客,羞于与你煮酒“得到”
  这会将我无情剥裂,哪怕在你如绵臂弯
  而在古镇黄姚,镇民重新得到生活
  得到永不迁徙的春风
  人们得到你,便得到自己今生和前世
  一如高远得到苍穹,落叶得到冬天

坐在邮票上


  步履稍歇,在古镇腹地小坐
  那块沉静万年的凹石
  迅即献出温润。携同身旁的
  清溪、古榕、月拱,和民居代表
  向游人快递过来千年钩沉
  徜徉黄姚,尽管繁花种进我们襟衫
  却一再败北你那遗风素颜
  空冥中,一声佳酿穿越今古——
  各位鸿雁请系好邮资
  中国邮政—中国古镇广西昭平黄姚号
  即将启航……
  它载我飞向他乡和故乡
  路途纵远险,风雷任驰骋

被《寻根黄姚》俘虏


  一阵五彩剑雨过后
  吾辈初祖们,携同生灵万物
  从光影雷火身后,降临人间
  他们拨开无边黑暗,刻下续世之脉
  让村落,让集镇,也让一些符号
  自此根植大地,不断生长……
  在黄姚古镇大剧院
  在魔幻与现实、远古与当下之间
  我反复与陈思思、李玉刚等人歌声握手
  随音乐人汤松波倒回古镇,掣返万年
  心力有时提醒自己稍歇步履
  却被一一驳回
  在数度光晕和声色华变间
  干涸水车等来了水,雀跃文字等来了笔
  另一个我民服等身,和男人们坐“月子”
  或掌旌旗三千,仗剑戍疆、怀乡共月
  仿如寻获来路,寻获姓氏
  寻获了先宗……
  这台为黄姚,更为你我烧制的大剧
  让千年黄姚如此简确,又如此宏浩
  唉,此生无缘黄姚人
  眸穷处,已是古榕、石拱、流水、人家
  作者简介:刘伦富,军旅诗人。作品散见于《诗刊》《中国作家》《解放军文艺》《北京文学》《天涯》等杂志。著有新诗集《南陲诗絮》。
其他文献
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龙田村,有一种由村民加工销售的土特产特别有名,搭配恭城油茶,让人食欲大开。这就是闻名恭城的“莲花粉”。  莲花粉是一种干米粉,“莲花粉”这个名称是以前恭城街上夜宵摊叫习惯的名字,可以说是“独具特色的地域性古法生产的手工大米类衍生产品”。在龙田村家庭作坊中,制作规模较大的一家是村民刘广强家。  新鲜的早粳米用水洗净,头天晚上浸泡,第二天早上磨浆,把米浆倒在蒸架中均匀摊平,放入蒸
期刊
鹩剧是浦北民间的一种小戏,主要流传于六万山一带,即六硍、平睦、馆垌等镇,因其极富民间特色的唱法,已被收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西卷·鹩剧音乐分卷》,成为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鹩剧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原生态,从“鹩剧”的“鹩”字就可见一斑。相传鹩剧由明末民间“引凤”歌舞发展而来,盛行于清代,当地称鸟为“鹩”,所以也把凤凰称为“鹩”,因此“唱鹩”就这样得名了。演员主要以民间的“仙姑”“神汉”及一些
期刊
蕉山古村落位于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北部偏东,全村95%以上人口为瑶族,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农村。目前,村内还保存有神亭、祠堂、民居等明清朝代的古建筑40多座,古建筑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多为上座、中座、下座多厢房相结合的建筑结构。观音河从村前流过,蕉山源垒、水源垒、大源垒、康江垒等小溪汇集观音河,再流至茶江。玉笔山、犀牛山、对门岭等群山环抱,四面环山。村民大多以务农为主,主要种植红薯、辣椒、芋头
期刊
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观音乡水滨村村头、村尾及水滨小学的课堂上,时常有一位“特殊老师”拿着一把笙或一只鼓为孩子们认真授课。“孩子们,莫小看这把笙,它可是大有学问,这些长短不一的小竹管里面,装有薄纸一样的铜片,吸和吹的时候都有曲调,你们试试……”  这位老人就是蒋礼发,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恭城瑶族吹笙挞鼓舞”传承人。说到“特殊”,不单是因为他70多岁的年纪,更因为他在水滨小学是一位众所周知、不领工
期刊
人生七十古来稀。70年,虽然记不清参加亲戚朋友及其子女结婚请酒有几次,但记忆最深刻的有两次。  从记事起,大凡结婚请酒的菜谱大致相同。肉类有鸡肉、鸭肉、排骨、猪脚、扣肉、叉烧等,饭类有干饭、稀饭(粥),汤类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白汤、七八十年代的青菜汤、90年代的冬瓜汤,到21世纪初的冬瓜骨头汤,再到近10年来的香菇骨头汤。这些足以证明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那两次婚宴,吃的并不是山
期刊
上山得见牛甘果,下岭得见甜菠萝;  有情相见心欢喜,两手相勾几快乐。  出门遇见开宝马,口干得见龙凤茶;  金玉良缘两相遇,芙蓉得伴牡丹花。  锦鸡飞到树上站,盼望抓回笼里关;  新买琵琶安金线,天天对着鸟笼弹。  金鸡拿到笼里放,画眉放到笼里藏;  大伙都是笼中鸟,打开笼门滚一场。  丹桂八角对山望,開花结果一样香;  既然都有这份意,九冬十月得见霜。  正月种藕九月莲,有情盼望这种天;  月老
期刊
在野外行走,总有一些东西在某个瞬间让我怦然心动。细数起来,那面目模糊的古旧渡口,庶几可以算是其中的一个。  南方多山,一出门便是翻山,气喘吁吁。南方亦多河,行不到三五里便要涉水,险象环生。  山易翻。山再陡,憋一口气便可逾越。水难渡。河再窄,无船则望水兴叹。莽莽群山是横在眼前的一道道门槛,需要人们高高地抬脚跨越。淼淼河水是拦住去路的一缕缕蛛丝,需要人们挥臂拨开。  山没有路,人们便用双脚踏碎一块块
期刊
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三江街东北一公里处,有一个古老的瑶族村落,一条清澈的河流从本源峡谷涌出,缓缓穿过一片肥沃略平的土地,在河两岸山坡上居住着800多名瑶族群众,这个村落就是石口村。  石口村是瑶族从湖南千家峒迁徙出来后,异地保存最为完整的千家峒原型文化地,拥有自己独特的会期、语言、风俗等,每年全村最大的集体活动是正月十四会期,俗称“赶石口会期”。以抢花炮为主线,有跑梅山、跳羊角和打长鼓等
期刊
中国的名山太多了,三山五岳、四大道教名山、五大佛教名山、昆侖山、终南山、喜马拉雅山……随便一数,掰完手指脚趾;全国出名的“西山”,起码有7座;叫“凤凰山”的,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一时难以计数。  那么,大瑶山是座什么山?能排第几?还有没有发展前途?  桂林往南约100公里,就是大瑶山。  抗日战争期间,桂林成为全国文化名人的避难所,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也将他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迁来。期间,他研
期刊
周末闲时翻翻书,偶然看到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我之所以将目光停留在这首诗,是有原因的,我从小就喜欢荷花,现在还种了一亩的荷池。  在农村,离家门近的田往往不大受欢迎。原因很简单,村里放养的土鸡土鸭(能飞起来的那种),会经常闯入田里,寻找害虫的同时,顺便吃庄稼。靠近房子的田,鼠害也特别严重。所以,谁家门前有田地的,那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