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的神经保护治疗:梦园30年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ang198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卒中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居中国死因顺位的首位,而缺血性卒中占了卒中的绝大多数。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是临床神经病学最为重要的课题。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基础是供应脑部的血管发生急性闭塞,引起供血区域脑组织缺血坏死,而早期治疗的关键措施是开通血管,即再灌注治疗。欧洲合作组急性卒中Ⅲ研究的公布使得药物血管再通治疗的时间窗从3h扩展到4.5h[1]。在脑血管闭塞后,局部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生化变化,而不同的时期,脑细胞损伤机制并不相同。在缺血发生几分钟内脑细胞损伤的机制主要是氧和能量的消耗;在数小时内主要是兴奋氨基酸的释放;在数天时主要是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这些生化反应介导了神经细胞的死亡,其过程成为缺血瀑布(ischemic cascades),通过缺血瀑布的生化过程来阻断神经细胞的死亡成为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的又一个重要途径,这种治疗方式称为神经保护治疗。缺血神经保护治疗的概念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

其他文献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到医院就诊时症状常已消失,也不易查到阳性体征,常规影像检查无阳性发现,临床诊断较困难。我们观察了灌注CT诊断TIA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联合CO2试验以提高责任病灶检出的阳性率。
期刊
目的 比较接受不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对照的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及乙酰胆碱(Ach)的形态、分布及数量,了解糖尿病患者结肠ICC及Ach的变化以及胰岛素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取结肠癌手术标本切缘的正常结肠组织共81例,其中非糖尿病对照29例,2型糖尿病52例(胰岛素治疗24例,口服降糖药治疗28例)。免疫组化检测c-kit阳性细胞及Ach表达;甲苯胺蓝染色肥大细胞。c-kit
患者男,56岁。因“活动后气短4年,加重3周”于2010年10月12日入院。入院前4年无诱因出现活动后气短,吸气时明显。
期刊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已成为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1],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是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2],主要原因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高。鉴于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误诊、漏诊或诊断不及时,治疗过程中,也存在溶栓和抗凝治疗等不规范问题,国内心血管内科医师缺乏有指导意
期刊
维持胃黏膜的正常结构依赖于胃黏膜细胞的凋亡和增殖的动态平衡,这一平衡的失调被认为是胃癌发生及发展的重要机制。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ecretory leukocyte peptidase inhibitor,SLPI)属于Kazal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具有调控细胞分化增殖的能力。本研究拟通过对胃癌患者组织标本中SLPI表达水平的研究,评价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目的 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IR)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对10例新诊断T2DM患者进行2周CSII。CSII前后,依次进行静脉糖耐量试验(IVGTT)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用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评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CD14(sCD14)
患者女,29岁。因“反复低热、乏力20余年,伴生长发育迟缓”于2008年11月10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患者1985年(6岁时)出现低热,伴瘙痒,双下肢皮疹及针尖样出血点。当地查浅表淋巴结(-),肝脾不大,骨穿示继发性贫血,胸部X光、头颅正侧位片(-),予长春新碱40余天后体温正常。后口服泼尼松10mg/d及甲氨蝶呤1年余,仍低热。
期刊
目的 探讨核黄素缺乏与食管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山西长治地区食管鳞癌患者(445例)、长治当地健康人群(689例)及健康林州移民(347例)3组人群的血浆中核黄素水平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长治地区食管鳞癌患者[(731.69±330.67)μg/L]血浆中核黄素水平显著低于长治当地健康人群[(1090.43±445.08)μg/L]和健康林州移民[(897.58±177.78)μ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高。西医治疗肿瘤有起效快的优点,但往往有较大的副作用和局限性。我国传统中药中许多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作为中药蝎毒成分之一的东亚钳蝎镇痛抗肿瘤肽(analgesic-antitumor peptide,AGAP)近来备受关注,将其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研究通过构建甲胎蛋白(
期刊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20%~0.37%。RA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研究显示同卵双胞胎中RA的共患病率仅为16%,提示环境因素在RA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已经发现吸烟、咖啡因摄入等多种环境因素均参与RA的发病,其中吸烟是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