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中晚期胎儿宫内生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w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影响胎儿孕中晚期宫内生长的母体和孕期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孕期B超监测数据及母体和孕期健康相关信息.纳入在2016年8月-2019年5月孕满20周并在孕22~24周、孕30~32周和孕34~36周均有B超检查的单胎活产家庭,共计1457个家庭.本研究通过B超采集的胎儿双顶径(biparietal diame-ter,BPD)、头围(head circumference,HC)、腹围(abdomen circumference,AC)和股骨长(femur length,FL)数据,计算获得胎儿估计体重(estimated fetal weight,EFW),并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孕中晚期宫内生长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多因素分析中发现,母亲年龄与孕22~24周、孕30~32周和孕34~36周的EFW均呈正相关;与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在正常范围(18.5 kg/m2≤BMI<24 kg/m2)的母亲相比,孕前BMI偏低(BMI<18.5 kg/m2)的母亲孕30~32周和孕34~36周胎儿更小,孕前超重或肥胖的母亲(BMI>24 kg/m2)胎儿更大;女胎EFW在孕22~24周、孕30~32周和孕34~36周始终显著小于男胎.此外,发现孕前痛经与孕期EFW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母亲年龄、孕前BMI、胎儿性别以及痛经可能影响胎儿估计体重.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规范医院麻醉和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使用,无锡联勤保障中心对所属医院进行拉网式专项监督检查。通过调阅文件、查看现场、审核处方、核对数据、核查记录、问询谈话、集中反馈等方式,以“四查四看四纠”为主线,系统指出医院麻精药品在组织管理、制度执行、流程监督和末端追踪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指导医院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监管工作机制,确保麻精药品管理使用安全可控。
随着军队改革编制体制调整落实,部队基层卫勤力量锐减,而航天发射基地任务呈现高密度、常态化,航天卫勤力量突显不足。文章分析航天卫勤特点,流程固化、节点明确利于卫勤精准计划,危险因素明确、伤情特殊利于卫勤精准准备,战场固定、减员可预计利于卫勤力量精准投放,伤情明确、后送便捷利于卫勤精准实施。精准卫勤适应航天发射卫勤特点,适应快速救援特点,能有效解决军改后基层卫生力量不足,提升了基层医院卫勤保障能力。
目的探讨“前移后延”延续性护理模式在乳腺良性肿物日间手术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日间手术中心收治的240例行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1-12月期间收治的232例行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日间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前移后延”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术前焦虑水平、手术爽约率、入院后手术取消率、出院准备度、出院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和出院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平均焦虑水平(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