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记忆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boy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生在胡同,长在胡同,是满族镶红旗人,从民国时期起,我家就定居在北京地安门内的四合院。这个胡同叫东吉祥,胡同不长,我家的那个院子,在东吉祥胡同的尽西头,而胡同的东头,就是东板桥。少年时,我就读东板桥小学。所以我心中一直潜藏着的,对于老北京文化的眷恋,都被深深地打上了东板桥这个印痕。
  十年知青铸梦,返城回京,目睹了古城的拆迁改造。当我看到这么多的胡同被拆毁消逝,儿时的记忆没有了心灵的寄托,一種北京胡同文化就要被割裂的感觉油然而生。作为北京人,应有一种责任意识,而我只是一个书店的美工,怎么办?对,我有手中的相机,我可以用镜头记录胡同的点点滴滴,用马不停蹄地拍摄胡同的方式与拆迁的挖掘机赛跑。我希望用自己的图片,表现胡同的价值和意义,唤起更多的人对于北京文化胡同四合院的保护意识。从20世纪末开始,我乐此不疲地穿行于京城的大小胡同之中,决心用自己余生的精力,去做胡同文化的守望者和记录者。
  就在听说东板桥地区也要进行拆迁改造的消息之后,我隔三岔五地到那里去拍照。这些年下来,从东板桥玉河的开挖一直到今天这个模样,我断断续续地拍摄了近万张图片。虽然现在这些图片还没有派上用场,但我坚信,有朝一日,我的这些图片会对东板桥的历史作出真实有价值的旁证论据。

大运河与东板桥


  提起东板桥,也许很多人并不知晓,但是提起大运河,大家都会知道。北京段的大运河,一般是指从通县张家湾桥开始,到城中心的什刹海积水潭。但从历史的变迁来看,到明朝扩建北京城,就把大运河的河道圈进了皇城(北京城有三道城墙,北京城城墙、皇城城墙、紫禁城城墙)。自此开始,大运河在北京城内段基本就成为历史。
  随着北京市对老北京古建及运河的保护越发重视起来,现如今,我们能够看到,在后门桥的东面,又打开了一条景观河道,横跨平安大道,一直蜿蜒到北河沿,皇城遗址公园的对面。这一段在历史上称为澄清上闸、澄清中闸、澄清下闸河段。从后门桥(万宁桥)设置了澄清上闸,在东不压桥设置了澄清中闸,在北河沿设置了澄清下闸。三个闸门调节了水位,使得大运河的航道更为合理和畅通。说到东板桥,可能从后门桥到东不压桥这一段的河道,在解放前就已经封盖了,而从东不压桥到东板桥,再到北河沿东口的这一段河道,我去年特意拜访了今年91岁的刘春泉先生。他于1939年在东板桥小学读的高小。对这一段当时的情况印象极深。他说,这一段河道应该是解放前后才封盖的。我又查了一部分资料,确实如他所讲。
  我是1953年生人,在我有印象的时候,这一段河道已经封盖。我记得这里有一条路叫北河沿,不太宽,坐落在现在的河道的北面,而现在的河道,基本是煤场占地,都是各种煤的制品和加工作坊,没有什么真正的正经建筑物。

北京最美的小桥流水人家


  北京的胡同,有近800年的历史,与胡同一起共存下来的,就是四合院。我家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分为外院和里院,一共有14个房间。后来,政府动员让我家将外院南屋腾出,作为街道的服务站。我对住在胡同里的人十分熟悉。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著名演员田华,她就住在离我家不远的妞妞房胡同把口。以前在胡同里总是和她擦肩而过,后来因为我经常给她送传呼单,她也就认得我了,见到我总是微笑着和我打招呼,这在当时,极大地满足了我儿时的虚荣心。
  东吉祥胡同虽然只有十几户,但是却居住着很多名人,比如我家毗邻的10号院,就住着章伯钧先生。后来我一直还和章伯钧的大女儿章怡学女士有着交往,一同拍过胡同,也进去10号院故地重游。文化部部长高占祥在此住过;在胡同拐弯的北叉,也居住着一位石油部的副部长;而西吉祥,有一位首长叫谢扶民;而稍微往西走几步到了慈慧殿,就是许德珩家。
  东板桥架在皇城的内河上,是皇城内非常重要的河,它位于皇城的东北面,是连接什刹海通惠河的排水河道,河道的两岸种植着高大的柳树,柳条垂到水面上。两岸附近是成片的民居,有前廊后厦、穿山游廊、垂花门的大宅院,也有四合、三合、南北房的小门小户。房顶也是各式各样,有琉璃瓦、桶瓦、合瓦、棋盘心、青灰平台。还有许许多多的庙宇庵堂,像嵩祝寺、华严寺、火神庙、慈慧殿、钟鼓寺,宛如一个古民居博物馆。是北京最美的小桥流水人家!


改造时的东板桥

  您再听附近的胡同名儿: 妞妞房、火药局、织染局、酒醋局、铁匠营、簾子库、蜡库、火神庙、慈慧殿、东吉祥、西吉祥、南月牙、北月牙、黄化门、纳福……多有意思!
  从这些胡同的名字,就能够知道这地方在历史上也是很热闹的。前一阵,我们组织同学,把东板桥一条街的每个门脸都回忆记录,虽然不是非常精确,但也八九不离十。在这条街上,有商店、银行;有回民肉铺火烧铺,也有汉民小吃店;有制鞋铺,还有剃头房、豆腐坊。而在新中国建立前,这里就有好几个大车店,并且街头还有好几口井。这在当年来讲,确实是地安门内皇城根下很繁华的一段商业聚集地了。

守护胡同且行且珍惜


  胡同的拍摄,看似不是那么的复杂,但其实非常讲究技术、艺术要素。我拍北京分了四个专题,皇家园林、胡同四合、邻里乡音和都市季风。可当东板桥开挖玉河的工程开始之后,这些年来,一个月总得特意去那里几次。
  摄影实际是一个孤独的行为,尤其是纪实摄影更是如此。所以这些年来,走街串巷,一开始还是大家一起行动,等到目标确立之后,而一旦课题深入挖掘,就是你一个人的事了。但是必须提到,我的同学们是非常支持我的,他们不仅向我提供了大量有关东板桥的历史演变、人情轶事的第一手材料,而且还请他们的父母兄姐帮忙。他们都不嫌麻烦地和我聊天,提供角落旮旯里不被人知道的散落珠玑。这一方面使我的拍摄素材更加丰富立体;一方面更让我感到了,拍摄的时候,是我一个人,但我的身后,是有一个同心合脉的亲情后援。这就是我赖以坚持无悔的精神支柱。
  我希望,如果大家真对北京的历史文化有感情的话,那我们就应该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爱护它的每一块砖、每一块瓦、每一条街、每一条巷,让我们伴随着它,且行且珍惜。
其他文献
“田村路地区水资源保护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9年4月,依托平台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大队(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主要承担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下水资源调查,地下水环境监测和评价、地面沉降等的监测与研究工作,在北京水资源、水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经过水资源科教宣讲及环保公益活动的组织实施,已形成一支专业知识丰富、人文素质好、相对年轻、表达能力强的水资源保护志愿团队,人
期刊
本报讯(记者刘颖)在日前举行的乐视网影视盛典上,一对娱乐圈情侣的“修成正果”,二人幸福相拥的场面引得全场鼓掌祝福。他们就是相恋多年的李小璐和贾乃亮。  尽管盛典当天众星云集,杨幂、蔡卓妍、王
期刊
小时候,看《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感觉这一情形,分明是宋江的不是,心中之事为什么非要在酒肆中题写出来,白纸黑字,立此存照。后来,埋头故纸堆中,为古都老字号们一一考据,发现,京城城南竟真有这么一间“酒楼”,四壁供文人墨客到此题诗抒怀不说,饭店中的招牌菜竟是这些文人名士相授……待我细细考据,不得了,从大书法家何绍基、帝师翁同龢到香帅张之洞等等,皆是此间常客。清末
期刊
提起香厂路,老宣武的许多人都知道,老天桥人就更别说了。香厂路在天桥西面,先农坛的北面。但现在,这里的人对香厂路已经没有什么过多的印象。何谓香厂路?该路位于现在的西城区东南部,东起留学路,西至阡儿胡同。明清时期,胡同附近为低洼之地,称为香厂,传说是由于此地多有制作香贩香者而得名。而香厂路在北京城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如今的年轻人恐怕知道的不多。印证北京最早的市政建设历史  香厂路, 曾是
期刊
在北京城市中轴线的西侧,有一条街道,遍布经营文献典籍、书法字画、碑帖尺牍、文房四宝、古玩玉器、古旧书刊的店铺,文化氛围浓郁,成为这座城市文化的典型代表。这就是闻名中外的琉璃厂。对顾客以“年兄”相称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沃尔玛进入我国的前后,“顾客是上帝”,“第一条、顾客永远是对的;第二条、顾客如果有错误,请参看第一条”,“谁是第一,顾客”等一连串的沃尔玛口号,也随之传来,并成为当时最时髦的流行语
期刊
“绿色风尚”环保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8年。前门西河沿街作为垃圾不落地的试点街巷,在2018年7月份陆续撤除街巷内的固定垃圾桶。居民将生活垃圾和厨余垃圾分开,每日两个时段定时交给环卫工人集中回收。前西社区为了推进街巷垃圾不落地工作、宣传垃圾分类及引导居民自觉提高垃圾分类意识,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及定时投放垃圾的习惯,于2018年7月,成立了“绿色风尚”环保志愿服务队,由20名社区志愿者组成。环保队的
期刊
如今,70岁靠上的北京人大都是喝井水长大的。资料表明,1949年全市自来水利用率只有30%。那时,水井在大街小巷仍然是灿若星宿。北京人打井取水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也就是说水井在这块土地上,已经“横行”了近3000年。在那一口口水井下面,窝藏着深不可测的历史,也窝藏着数不清的愉悦和凄惶。北京与水井的特殊缘分  聪明的北京人从诞生那天起,就知道依水而居。不管是“ 北京人”“田园人”“山顶洞人”,还是“
期刊
最近一次去首都体育馆(简称“首体”),大概是在几年前。那时候的首体,基本上被花样翻新的展销会与音乐会所占据。这与我儿时印象中的首都体育馆并不完全一致。前不久,我从首体门前路过,发现那里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场馆改造,希望改造后的首体,还能多多少少地留下些值得人们回味的东西。首都体育馆,年代的记忆第一次邂逅在睡梦中度过  儿时的首体,不过是参观了北京动物园、北京天文馆之后的顺带“景点”。当然,对于体育活
期刊
童话的美  我家是在1997年升级用上了彩色电视机,仍然清晰地记得看的第一部剧是动画片,彩色世界带给我的视觉冲击至今记忆如新,用惊为天人也不足以形容。树是红橙黄绿青千姿百态,花是五颜六色姹紫嫣红,天上的云要么白得洁净,要么蓝得透澈,要么黑得发亮,连脚下的泥土石块都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是我生命中上的第一节审美课,这种美实难用言语穷尽,我想唯童话能概之。时隔二十几年,观看湖南省木偶戏皮影艺术保护中
期刊
尽管面前的是一张朴素的铅笔画,然而,强烈的光影对比,让我感受到了阳光的耀眼。静谧而灰色的砖墙上爬满了丝瓜叶子,每一片叶子都在努力投射出阳光的温度。水缸、花盆、斜倚着墙的自行车……甚至门口站立的那只小狗都让这幅只有灰白色彩的画作产生了极强的动感。仿佛我就站在这老北京院落的门口,勃勃的生机与古老的青砖灰瓦瞬间立体起来,下一刻我就要走进那古老的胡同中。  这就是况晗宽线条铅笔画中北京胡同的魅力。看似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