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教师巧妙设计的课堂引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
2010全国化学优质课大赛上,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他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彩的引入值得我们回顾、总结和学习.
一、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展现亲和力
“亲其师,信其道”.与常规教学不同,大赛面对的是陌生的教学对象,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陌生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相互信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从“亲师”转为“信道”,是每个选手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比赛中几位教师在讲课时把讲课内容与洛阳的地域文化特色巧妙结合,使人久久难忘.
例如,在讲“垃圾资源化管理”时,李强老师以2008“感动洛阳”十大年度人物徐春龙先生长期坚持收集废旧圆珠笔、电池的感人事迹,作为课的切入点,令人拍案叫绝.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课结束时,李老师告诉大家,徐春龙先生今天来到了会议的现场,要请他给大家讲几句,把课推向了高潮.如果“垃圾资源化管理”一课只讲为什么要进行垃圾资源化管理,怎样进行垃圾资源化管理,这节课必将毫无闪光点.李强老师在设计垃圾资源化管理过程中把典型的事、典型的人,还是洛阳人的典型事迹引入新课,并将徐春龙先生请到现场,使这节课有血有肉,真实感人,听课教师无不从心底里对李老师的精心安排所折服.
这样导入新课,素材和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很容易与听课学生形成共识,使学生迅速接受老师.授课教师在短短几分钟就和学生变陌生为熟悉.更可贵的是,能将洛阳地域文化特色与所授课自然融合,不仅启迪了学生的思维,顺利完成从“生活”到“化学”、从实际到理论的过渡,也加强了化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突出了化学学科的功能性,落实了三维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二 、与国际热点相结合
一代大儒顾炎武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倡导天下文人心系国家安危,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不仅要关注身边的事,自己国家的事,也要关注世界热点,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件.
洛阳说课选手吴珺的开场是以2010年4月冰岛火山喷发作为切入点的.她在投影上展示了冰岛火山喷发的图片,做了一个模拟火山喷发的趣味实验:在一个托盘里用沙子堆了一个小山丘,里面事先埋入了重铬酸铵与高锰酸钾的混合粉未,当她向小沙丘上滴了几滴甘油后,“火山”喷发了!由于甘油属于醇类,从而顺势展开对醇性质的学习.更为巧妙的是,在课的结尾,她又重新呼应了课的开头,让同学们分析为什么往重铬酸铵与高锰酸钾的混合粉未中滴入甘油能引起火山喷发.追问:2-甲基-2-丙醇能否引起火山喷发.这样,既复习应用了所学知识,又首尾呼应,使整节课浑然一体,令人耳目一新……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思考教学是否能够和这些事件建立起关联,不断地濡染学生,使他们能够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去审视周围发生的事情,从而热爱化学,热爱科学.化学学科本身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我们要做的是多一些关注,多一些思考.比如,最近发生的日本福岛核危机中污水泄露事件,水玻璃成了最大的“功臣”.水玻璃是如何防止污水渗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入新课.
三、以生活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
新课程强调知识情境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强调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强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学生关心社会和生活实际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新课程理念对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化学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感谢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资料的查询与获取都是如此的便捷.如何根据教学目标,选取最恰当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处处留心,时时积累.当然,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引入课的方法还有很多,但纵观大赛中各位参赛教师的引入方法,大部分教师能从地域文化特色、国际热点、生活生产引入新课,使课的引入与教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自然融合,混然天成,使学生和与会教师产生自然、优美、贴切的感觉,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既陶冶了情操,又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能力.
总之,在化学课的引入中,不管采用何种素材,我们都应注意:(1)自然合理.内容上要切实与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密不可分,切不可强拉硬拽,哗众取宠,为了引入而引入.(2)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聚精会神地投入进来,在情感上与教师、教材贴得更近.(3)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无论在操作层面上,还是在思维层面上,作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2010全国化学优质课大赛上,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他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彩的引入值得我们回顾、总结和学习.
一、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展现亲和力
“亲其师,信其道”.与常规教学不同,大赛面对的是陌生的教学对象,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陌生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相互信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从“亲师”转为“信道”,是每个选手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比赛中几位教师在讲课时把讲课内容与洛阳的地域文化特色巧妙结合,使人久久难忘.
例如,在讲“垃圾资源化管理”时,李强老师以2008“感动洛阳”十大年度人物徐春龙先生长期坚持收集废旧圆珠笔、电池的感人事迹,作为课的切入点,令人拍案叫绝.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课结束时,李老师告诉大家,徐春龙先生今天来到了会议的现场,要请他给大家讲几句,把课推向了高潮.如果“垃圾资源化管理”一课只讲为什么要进行垃圾资源化管理,怎样进行垃圾资源化管理,这节课必将毫无闪光点.李强老师在设计垃圾资源化管理过程中把典型的事、典型的人,还是洛阳人的典型事迹引入新课,并将徐春龙先生请到现场,使这节课有血有肉,真实感人,听课教师无不从心底里对李老师的精心安排所折服.
这样导入新课,素材和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很容易与听课学生形成共识,使学生迅速接受老师.授课教师在短短几分钟就和学生变陌生为熟悉.更可贵的是,能将洛阳地域文化特色与所授课自然融合,不仅启迪了学生的思维,顺利完成从“生活”到“化学”、从实际到理论的过渡,也加强了化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突出了化学学科的功能性,落实了三维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二 、与国际热点相结合
一代大儒顾炎武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倡导天下文人心系国家安危,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不仅要关注身边的事,自己国家的事,也要关注世界热点,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件.
洛阳说课选手吴珺的开场是以2010年4月冰岛火山喷发作为切入点的.她在投影上展示了冰岛火山喷发的图片,做了一个模拟火山喷发的趣味实验:在一个托盘里用沙子堆了一个小山丘,里面事先埋入了重铬酸铵与高锰酸钾的混合粉未,当她向小沙丘上滴了几滴甘油后,“火山”喷发了!由于甘油属于醇类,从而顺势展开对醇性质的学习.更为巧妙的是,在课的结尾,她又重新呼应了课的开头,让同学们分析为什么往重铬酸铵与高锰酸钾的混合粉未中滴入甘油能引起火山喷发.追问:2-甲基-2-丙醇能否引起火山喷发.这样,既复习应用了所学知识,又首尾呼应,使整节课浑然一体,令人耳目一新……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思考教学是否能够和这些事件建立起关联,不断地濡染学生,使他们能够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去审视周围发生的事情,从而热爱化学,热爱科学.化学学科本身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我们要做的是多一些关注,多一些思考.比如,最近发生的日本福岛核危机中污水泄露事件,水玻璃成了最大的“功臣”.水玻璃是如何防止污水渗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入新课.
三、以生活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
新课程强调知识情境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强调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强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学生关心社会和生活实际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新课程理念对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化学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感谢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资料的查询与获取都是如此的便捷.如何根据教学目标,选取最恰当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处处留心,时时积累.当然,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引入课的方法还有很多,但纵观大赛中各位参赛教师的引入方法,大部分教师能从地域文化特色、国际热点、生活生产引入新课,使课的引入与教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自然融合,混然天成,使学生和与会教师产生自然、优美、贴切的感觉,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既陶冶了情操,又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能力.
总之,在化学课的引入中,不管采用何种素材,我们都应注意:(1)自然合理.内容上要切实与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密不可分,切不可强拉硬拽,哗众取宠,为了引入而引入.(2)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聚精会神地投入进来,在情感上与教师、教材贴得更近.(3)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无论在操作层面上,还是在思维层面上,作好迎接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