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教育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建模思想的领域越来越广泛,而学生们最初接触建模思想便是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为此,探究建模思想,对建模方法以及应用途径进行分析,数学建模思想就是把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然后应用数学专业知识来对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求解,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思想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建模思想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并通过创设建模情境提高学生对数学模型的整体认知。
关键词:建模思想;培养;小学数学;教学
引言
数学建模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将一些实际的、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抽象形成普通的数学理论,通过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探究数学常量以及变量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而小学生正是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对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促进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就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实施原则和开展途径进行了全面探究分析。
一、数学建模及其思想
数学建模指,抽象的概括数学语言,从数学角度反映或近似的反映实际问题,从而描绘出实际的数学问题。其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可以是方程组,也可以是函数或者是几何图形等。在学生面临一个实际问题时,首先需要掌握问题涉及的对象及相关信息,并适当的对其简化,假设实际问题、抽象实际问题,掌握实际问题蕴含的内在规律。使用数学表达式、模型定量化表达已知参数与未知量两者之间的关系,站在定量的角度开展分析,研究实际问题反射的数学规律与数学现象。数学建模思想最为主要的就是“简化”、“假设”、“抽象”,其核心启发在于,当面临复杂的显示对象、实际问题时,通过简化与建设,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够使用工具或方法实现最终的目标。
二、基于建模思想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一)建立良好沟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需要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引导学生在回到家后在家庭里对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首先要把学生放到一个平等的地位来交流,与学生在课后培养出朋友的关系,这样会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后有更好的亲和感,学生在生活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地向教师咨询。与家长建立沟通则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生活中的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能让家长及时地对学生在校内的表现有第一时间的了解,方便家校共同为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做出努力。在沟通渠道方面除了传统的家访与家长会之外,还可以利用新型的网络信息平台,让家校建立良好的沟通。网络教学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被广泛应用,这为今天网络教学在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铺好了路。我们在日常沟通中利用社交软件的便捷性,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家庭中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助于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
(二)创设建模教学情境
在制订好教学目标,完善了教学设计后,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自主地创建模型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建模提供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建模能力。以“相遇问题”为例,教师可以挑选2个学生,让他们多次由黑板的两侧同时相向而行,并让其他同学观察:在他们运动的过程中,他们的相遇地点在什么位置,他们的相遇地点与两人行走的速度是否有关。这时教师就可以把这些具体的情境与相遇问题的术语“相向而行”“同时出发”“途中相遇”等对应起来,在深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创建具体的教学例子:小红和小明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离A地80米处相遇,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进,小红到达B地,小明到达A地后,两人均立即返回,这次在距A地60米处相遇,求A、B两地间距离多少米?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然后利用线段把整个运动过程形象地描述出来,建立二次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再利用所学知识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找到解题的途径。在引领学生完成了问题的解答后,教师就可以举几个例子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解题思路,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创建数学模型来解决数学问题。
(三)教学模式自主化
小学生的好奇心都比较强,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探索新问题,脑袋里有十万个为什么,所以,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及个性差异。一方面,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因为过于热情,造成课堂失控的混乱局面。因此,此阶段的教学教师的引导十分关键。教师要想在课堂中起到一个好的引导者作用,不单纯运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将学生变为主体,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学会有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在课堂有序有效开展的前提下,能够保护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思索能力,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更能维护和谐稳定的课堂秩序,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完善数学活动环节
为了能够让学生模仿建模或锻炼学生独立建模,教师需要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对问题情境以及产生条件的分析与研究中,从而使学生能够提炼出其所存在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此,教师可以整合教学内容,使各部分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其融入与现实生活情境中,进而丰富建模思想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思考,将8个方形小盒进行包装,求有哪些包装方式,怎样才能够使包装纸更加节省。
结语
数学是一门复杂的实践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和记忆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他们学会知识的迁移和整合,把公式运用到实际的数学例题中。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注重数学建模思想的目标和意义,并合理利用建模思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核心素质,加强建模实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只有从日常教学元素出发,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才能发挥出建模教育的作用,全方位训练学生的数学解题技巧。
参考文献:
[1]李富云.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0(92):63-64.
[2]胡贞琴.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2020(29):126.
[3]冯雪.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0(27):88.
关键词:建模思想;培养;小学数学;教学
引言
数学建模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将一些实际的、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抽象形成普通的数学理论,通过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探究数学常量以及变量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而小学生正是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对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促进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就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实施原则和开展途径进行了全面探究分析。
一、数学建模及其思想
数学建模指,抽象的概括数学语言,从数学角度反映或近似的反映实际问题,从而描绘出实际的数学问题。其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可以是方程组,也可以是函数或者是几何图形等。在学生面临一个实际问题时,首先需要掌握问题涉及的对象及相关信息,并适当的对其简化,假设实际问题、抽象实际问题,掌握实际问题蕴含的内在规律。使用数学表达式、模型定量化表达已知参数与未知量两者之间的关系,站在定量的角度开展分析,研究实际问题反射的数学规律与数学现象。数学建模思想最为主要的就是“简化”、“假设”、“抽象”,其核心启发在于,当面临复杂的显示对象、实际问题时,通过简化与建设,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够使用工具或方法实现最终的目标。
二、基于建模思想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一)建立良好沟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需要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引导学生在回到家后在家庭里对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首先要把学生放到一个平等的地位来交流,与学生在课后培养出朋友的关系,这样会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后有更好的亲和感,学生在生活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地向教师咨询。与家长建立沟通则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生活中的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能让家长及时地对学生在校内的表现有第一时间的了解,方便家校共同为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做出努力。在沟通渠道方面除了传统的家访与家长会之外,还可以利用新型的网络信息平台,让家校建立良好的沟通。网络教学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被广泛应用,这为今天网络教学在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铺好了路。我们在日常沟通中利用社交软件的便捷性,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家庭中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助于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
(二)创设建模教学情境
在制订好教学目标,完善了教学设计后,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自主地创建模型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建模提供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建模能力。以“相遇问题”为例,教师可以挑选2个学生,让他们多次由黑板的两侧同时相向而行,并让其他同学观察:在他们运动的过程中,他们的相遇地点在什么位置,他们的相遇地点与两人行走的速度是否有关。这时教师就可以把这些具体的情境与相遇问题的术语“相向而行”“同时出发”“途中相遇”等对应起来,在深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创建具体的教学例子:小红和小明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离A地80米处相遇,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进,小红到达B地,小明到达A地后,两人均立即返回,这次在距A地60米处相遇,求A、B两地间距离多少米?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然后利用线段把整个运动过程形象地描述出来,建立二次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再利用所学知识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找到解题的途径。在引领学生完成了问题的解答后,教师就可以举几个例子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解题思路,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创建数学模型来解决数学问题。
(三)教学模式自主化
小学生的好奇心都比较强,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探索新问题,脑袋里有十万个为什么,所以,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及个性差异。一方面,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因为过于热情,造成课堂失控的混乱局面。因此,此阶段的教学教师的引导十分关键。教师要想在课堂中起到一个好的引导者作用,不单纯运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将学生变为主体,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学会有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在课堂有序有效开展的前提下,能够保护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思索能力,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更能维护和谐稳定的课堂秩序,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完善数学活动环节
为了能够让学生模仿建模或锻炼学生独立建模,教师需要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对问题情境以及产生条件的分析与研究中,从而使学生能够提炼出其所存在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此,教师可以整合教学内容,使各部分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其融入与现实生活情境中,进而丰富建模思想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思考,将8个方形小盒进行包装,求有哪些包装方式,怎样才能够使包装纸更加节省。
结语
数学是一门复杂的实践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和记忆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他们学会知识的迁移和整合,把公式运用到实际的数学例题中。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注重数学建模思想的目标和意义,并合理利用建模思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核心素质,加强建模实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只有从日常教学元素出发,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才能发挥出建模教育的作用,全方位训练学生的数学解题技巧。
参考文献:
[1]李富云.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0(92):63-64.
[2]胡贞琴.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2020(29):126.
[3]冯雪.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0(2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