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广播事业严格意义上讲,应该从1949年10月1日算起,至今已走过了61个春秋。在六十多年里,我国的广播走过了一条从“单一宣传模式”到“珠江模式”、“专业化模式”到“类型化模式”的播出路子。类型化广播成为广播界当下认同的成功模式,尤其以中国之声的成功运作模式成为类型化广播在我国实践的典范,地方台也相继搬用这一模式,使类型化广播在我国蔚然成风。但真正的类型化广播在我国并没有实施就陷入了困境,其突围势在必行。
类型化广播源于美国,是指“按照类型人群的需求、收听时间、接受方式进行格式化节目编排,实现多频率的交叉覆盖。”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于2002年首先在我国实践了这一播出模式,然后是2003年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经济之声。2004年上海地区出现东广新闻台,并于 2006年1月1日推出每天15小时的大容量滚动新闻版块,号称国内第一家新闻类型电台;2004年武汉地区出现湖北电台FUN MUSIC RADIO;2006年南京地区出现南京热力调频;200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环球资讯广播正式开播;2007年南京地区出现江苏经典流行音乐广播等等。之后,全国大多数省台都实施了类型化播出,并且成为目前我国广播播出的主流模式。
类型化广播在我国的演进,最值得一提是中国之声。中国之声于2008年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就是采用了类型化播出。
然而中国之声的中国式类型化播出的成功,并不代表类型化广播在我国广播界的成功。
类型化广播在我国的困境
从类型化广播的内涵来看,它着眼于细化的听众,细化的市场,按照听众的需要采编内容,播出手段采用格式化,同一频率提供同质性的内容,且要实现不同频率交叉覆盖播出。它根植于成熟的受众市场调查和专业内容传播的基础之上,诞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传媒市场之中,专业节目集成、专业制造、专业播出以及专业延伸领域产品开发是类型化广播的特点。类型化广播淡化节目,淡化主持人,突出频率形象。
(一)类型化广播频率交叉覆盖的内在要求,我国的现实条件不能给以满足,这使得类型化广播不能在我国真正实现。
我国的广播电台布局是按照行政区划的管理架构来安排和设立的,比如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自治区级(省级)电台为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设有八套节目,分别是蒙古语广播(双频全区覆盖)、汉语新闻综合广播(双频全区覆盖)、汉语新闻广播(部分节目双频全区覆盖,部分节目单频覆盖盟市行署所在地)、交通之声广播(单频覆盖盟市行署所在地及区内高速公路)、音乐之声广播(单频覆盖呼和浩特)、经济生活广播(单频覆盖呼和浩特)、评书曲艺广播(单频覆盖呼和浩特)、绿野之声广播(部分节目单频覆盖呼和浩特,部分节目以联盟的方式覆盖部分旗县,一档节目用中波覆盖全区)。呼和浩特市级广播有三套节目,分别是新闻综合频率(中波调频双频覆盖)、交通频率(调频单频覆盖)、城市生活频率(调频单频覆盖)。也就是说在呼和浩特地区就有11套节目,至少11个频率。仅从覆盖呼和浩特来讲,如果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在8套节目的基础上再增加更细化的内容频率,实现纯类型化广播,就要开通更多的频率以实现交叉覆盖。但我国的广播的频率资源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和国家广电总局的总体规划具体规分配的,国家不可能为此划出更多的频率。因此,类型化广播频率资源的要求我们不能满足,那么类型化广播也就无从谈起。
(二)类型化广播在内容风格上以同质化为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同质化等同于同一内容。
中国之声作为国家台,新闻资源丰富,且有选择性。因为除本台记者跟随国家领导人及部委领导采访外,地方台的新闻也源源不断地传向中国之声(因为地方台有外宣的任务)。而对于地方台来讲,本土化的新闻并不充足,不足以支撑如流水般的类型化新闻频率。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地方新闻类型化广播只能滚动播出上个时段已经播出的内容,使忠诚度高的听众向其它媒体转移。即使是中国之声,同一内容的新闻也存在上下两个轮盘重播的问题。
同质化是类型化播出的特点,但从全国范围来讲,出现了内容雷同化现象。如合肥电台故事广播的节目有《东哥西妹早点铺》、《大话娱乐圈》、《嘀嘀叭叭故事会》、《童话亮晶晶》、《不再单身》等。新疆人民广播电台1028故事广播的节目则为《嘻嘻哈哈早点铺》、《圈圈娱乐》、《嘀嘀叭叭故事会》、《童话棒棒糖》、《非常接触》等。两台的故事广播非常相似,形成雷同。
(三)类型化广播要求淡化节目,淡化主持人。淡化主持人在我国演化为主持人不说话。
淡化主持人不等于主持人不说话。据权威广播媒介调查研究公司赛立信的调查数据,对于音乐类内容,89.72%的听众认为主持人说话内容应该与所播放的音乐介绍有关,有43.93%的听众认为主持人应该少说话,有11.45%的听众认为主持人最好不说话以播放音乐为主。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听众认可主持人正常的解说。
江苏音乐台在类型化播出之前曾排名南京第一,在2006年9月,类型化播出后江苏音乐台仍然是第一,但到了2009年江苏音乐台全年位居第9名。而江苏音乐台在2010年1月28日改版后,节目突出了主持人的个性和风格,增加了适当的言语,三周后排名就上升了3位。可见,类型化广播的淡化主持人,在我国是不可行的。
类型化广播在我国的突围
在现有频率资源的前提下,类型化广播只能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实施中国式的类型化广播或后类型化广播(从引进吸收的角度讲,可称之为中国式类型化广播,从世界范围广播发展潮流来讲,可称之为后类型化广播)。
中国之声目前的播出模式,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类型播出,应该是中国式的类型化广播。类型化播出,是同质性的内容,要保持风格的一致性。中国之声一天的节目包括《特别关注》、《昨日新闻重现》、《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养生大讲堂》、《残疾人之友》、《国防时空》、《信息之窗》、《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央广新闻》、《全球华语广播网》、《全国新闻联播》、《直播中国》、《专题广告》、《小喇叭》、《冬吴相对论》、《祥康健康快车》、《千里共良宵》。中国之声除了安排具有类型化特点播出的新闻类节目外,还设有专题节目。正是象中国之声这样中国式的类型化广播在我国获得了成功。我国广播在播出模式上除实行中国式的类型化播出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因地制宜,各放异彩。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民族的、地域的不同,决定了广播播出模式的不同。
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聚居,必须有一套民族语言综合广播,一套汉语综合广播,在此基础上设置其它的中国式类型化广播频率。在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这两套综合广播都是中波覆盖全区,为听众提供党和国家的政策、新闻资讯、文化娱乐创造了有利条件。生活在边疆的广大农牧民,他们的生活规律和作息时间与城市居民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按照类型化播出的理念,一套频率根本不能满足广大农牧民的生活需要,只能依据农牧民生活和作息的时间规律按照栏目化的编排进行综合广播。省台至少要有一套综合频率服务广大农村的听众。
城镇化率高的地区,则可以按照中国式的类型化播出安排播出节目。
(二)题材不同,区别对待。
从类型化广播的历史发展来看,音乐类型化广播成熟,也更适合做类型化广播,新闻则稍差一些。因为人们收听音乐的时段是平稳的,收听新闻是有着较强的时段性。更进一步讲,音乐传情达意、颐养心情是其第一作用,音效性不强,时段感也就不强;相反,新闻的时效性、重要性强,满足人的求知欲是第一要务,时段性强。
根据权威广播媒介调查研究公司赛立信的收听调查数据分析,听众最想听到的广播节目以音乐和新闻为主,而且音乐节目在全天大多数时间为第一选择,这一特点与流水般的类型广播播出模式相吻合。因此,音乐、曲艺类节目要做成更纯的类型化播出。
新闻和交通类节目,则要按照早间6:00-7:59、午间12:00-12:59和傍晚17:00-18:59三个广播“黄金时段”的理念,在“黄金时段”做成专业板块,其它时段做成轮盘滚动播出。
(三)增强贴近性,提升收听率。
在解决了播出形式之后,听众更关心是内容。在内容为王的前提下,要选编贴近听众的内容。
地域的不同,意味着地理环境的不同。地理环境“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在此前提下利用这一环境,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加速、延缓或制止物质的某些转化和能量的某些传递。”(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25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理环境的不同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各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甚至影响到人的思想意识。“那些最容易被受众选择的一定是最符合受众需要的,或是与受众原有的态度相似的内容。”(刘京林著《新闻心理学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会,1999年3月版,第284页。)某一特定地域的人们有着基本相同的文化心理,广播节目只有选择播出贴近听众的内容,才能符合听众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而使听众乐意接受,在情绪上产生认同感,在效果上使听众忠诚于你的广播。
权威广播媒介调查研究公司赛立信2010年三季度(内蒙古地区)报告显示,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频率即使实行了类型化播出,收听率也在下滑,而交通之声广播未实行类型化播出,仍按专业化频率栏目化播出,收听率在上升。这说明不是实行了类型化播出收听率就一定高,而要贴近听众的需求,满足他们的心理诉求,这才是广播的第一要务,这也正是类型化播出的初衷。
(四)台网互动,扩大影响力。
新兴数字媒体的出现为广播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三网融合的趋势更为广播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权威广播媒介调查研究公司赛立信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30%的听众更喜爱使用便携式收听设备,如手机、MP3/4、PDA、笔记本电脑等。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的广播一方面要取众媒体之资源,为广播之所用,另一方面,搭它者之平台,传广播之所传。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加强听众与节目的互动性,使节目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目前许多广播都利用互联网技术设立了网站,但多数网站只局限于音频的在线直播和点播,如果能结合节目特点增加视频访谈、互动等内容,无疑会扩大节目的影响力与传播范围。而在传统的直播、点播之外,开发极具互动性、个人化的网络“播客广播”,对年轻听众也将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以科技为基础,以互动为前提,以贴近受众为目的的新交流方式将会扩大受众规模,提高广播媒体影响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
类型化广播源于美国,是指“按照类型人群的需求、收听时间、接受方式进行格式化节目编排,实现多频率的交叉覆盖。”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于2002年首先在我国实践了这一播出模式,然后是2003年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经济之声。2004年上海地区出现东广新闻台,并于 2006年1月1日推出每天15小时的大容量滚动新闻版块,号称国内第一家新闻类型电台;2004年武汉地区出现湖北电台FUN MUSIC RADIO;2006年南京地区出现南京热力调频;200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环球资讯广播正式开播;2007年南京地区出现江苏经典流行音乐广播等等。之后,全国大多数省台都实施了类型化播出,并且成为目前我国广播播出的主流模式。
类型化广播在我国的演进,最值得一提是中国之声。中国之声于2008年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就是采用了类型化播出。
然而中国之声的中国式类型化播出的成功,并不代表类型化广播在我国广播界的成功。
类型化广播在我国的困境
从类型化广播的内涵来看,它着眼于细化的听众,细化的市场,按照听众的需要采编内容,播出手段采用格式化,同一频率提供同质性的内容,且要实现不同频率交叉覆盖播出。它根植于成熟的受众市场调查和专业内容传播的基础之上,诞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传媒市场之中,专业节目集成、专业制造、专业播出以及专业延伸领域产品开发是类型化广播的特点。类型化广播淡化节目,淡化主持人,突出频率形象。
(一)类型化广播频率交叉覆盖的内在要求,我国的现实条件不能给以满足,这使得类型化广播不能在我国真正实现。
我国的广播电台布局是按照行政区划的管理架构来安排和设立的,比如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自治区级(省级)电台为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设有八套节目,分别是蒙古语广播(双频全区覆盖)、汉语新闻综合广播(双频全区覆盖)、汉语新闻广播(部分节目双频全区覆盖,部分节目单频覆盖盟市行署所在地)、交通之声广播(单频覆盖盟市行署所在地及区内高速公路)、音乐之声广播(单频覆盖呼和浩特)、经济生活广播(单频覆盖呼和浩特)、评书曲艺广播(单频覆盖呼和浩特)、绿野之声广播(部分节目单频覆盖呼和浩特,部分节目以联盟的方式覆盖部分旗县,一档节目用中波覆盖全区)。呼和浩特市级广播有三套节目,分别是新闻综合频率(中波调频双频覆盖)、交通频率(调频单频覆盖)、城市生活频率(调频单频覆盖)。也就是说在呼和浩特地区就有11套节目,至少11个频率。仅从覆盖呼和浩特来讲,如果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在8套节目的基础上再增加更细化的内容频率,实现纯类型化广播,就要开通更多的频率以实现交叉覆盖。但我国的广播的频率资源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和国家广电总局的总体规划具体规分配的,国家不可能为此划出更多的频率。因此,类型化广播频率资源的要求我们不能满足,那么类型化广播也就无从谈起。
(二)类型化广播在内容风格上以同质化为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同质化等同于同一内容。
中国之声作为国家台,新闻资源丰富,且有选择性。因为除本台记者跟随国家领导人及部委领导采访外,地方台的新闻也源源不断地传向中国之声(因为地方台有外宣的任务)。而对于地方台来讲,本土化的新闻并不充足,不足以支撑如流水般的类型化新闻频率。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地方新闻类型化广播只能滚动播出上个时段已经播出的内容,使忠诚度高的听众向其它媒体转移。即使是中国之声,同一内容的新闻也存在上下两个轮盘重播的问题。
同质化是类型化播出的特点,但从全国范围来讲,出现了内容雷同化现象。如合肥电台故事广播的节目有《东哥西妹早点铺》、《大话娱乐圈》、《嘀嘀叭叭故事会》、《童话亮晶晶》、《不再单身》等。新疆人民广播电台1028故事广播的节目则为《嘻嘻哈哈早点铺》、《圈圈娱乐》、《嘀嘀叭叭故事会》、《童话棒棒糖》、《非常接触》等。两台的故事广播非常相似,形成雷同。
(三)类型化广播要求淡化节目,淡化主持人。淡化主持人在我国演化为主持人不说话。
淡化主持人不等于主持人不说话。据权威广播媒介调查研究公司赛立信的调查数据,对于音乐类内容,89.72%的听众认为主持人说话内容应该与所播放的音乐介绍有关,有43.93%的听众认为主持人应该少说话,有11.45%的听众认为主持人最好不说话以播放音乐为主。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听众认可主持人正常的解说。
江苏音乐台在类型化播出之前曾排名南京第一,在2006年9月,类型化播出后江苏音乐台仍然是第一,但到了2009年江苏音乐台全年位居第9名。而江苏音乐台在2010年1月28日改版后,节目突出了主持人的个性和风格,增加了适当的言语,三周后排名就上升了3位。可见,类型化广播的淡化主持人,在我国是不可行的。
类型化广播在我国的突围
在现有频率资源的前提下,类型化广播只能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实施中国式的类型化广播或后类型化广播(从引进吸收的角度讲,可称之为中国式类型化广播,从世界范围广播发展潮流来讲,可称之为后类型化广播)。
中国之声目前的播出模式,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类型播出,应该是中国式的类型化广播。类型化播出,是同质性的内容,要保持风格的一致性。中国之声一天的节目包括《特别关注》、《昨日新闻重现》、《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养生大讲堂》、《残疾人之友》、《国防时空》、《信息之窗》、《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央广新闻》、《全球华语广播网》、《全国新闻联播》、《直播中国》、《专题广告》、《小喇叭》、《冬吴相对论》、《祥康健康快车》、《千里共良宵》。中国之声除了安排具有类型化特点播出的新闻类节目外,还设有专题节目。正是象中国之声这样中国式的类型化广播在我国获得了成功。我国广播在播出模式上除实行中国式的类型化播出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因地制宜,各放异彩。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民族的、地域的不同,决定了广播播出模式的不同。
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聚居,必须有一套民族语言综合广播,一套汉语综合广播,在此基础上设置其它的中国式类型化广播频率。在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这两套综合广播都是中波覆盖全区,为听众提供党和国家的政策、新闻资讯、文化娱乐创造了有利条件。生活在边疆的广大农牧民,他们的生活规律和作息时间与城市居民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按照类型化播出的理念,一套频率根本不能满足广大农牧民的生活需要,只能依据农牧民生活和作息的时间规律按照栏目化的编排进行综合广播。省台至少要有一套综合频率服务广大农村的听众。
城镇化率高的地区,则可以按照中国式的类型化播出安排播出节目。
(二)题材不同,区别对待。
从类型化广播的历史发展来看,音乐类型化广播成熟,也更适合做类型化广播,新闻则稍差一些。因为人们收听音乐的时段是平稳的,收听新闻是有着较强的时段性。更进一步讲,音乐传情达意、颐养心情是其第一作用,音效性不强,时段感也就不强;相反,新闻的时效性、重要性强,满足人的求知欲是第一要务,时段性强。
根据权威广播媒介调查研究公司赛立信的收听调查数据分析,听众最想听到的广播节目以音乐和新闻为主,而且音乐节目在全天大多数时间为第一选择,这一特点与流水般的类型广播播出模式相吻合。因此,音乐、曲艺类节目要做成更纯的类型化播出。
新闻和交通类节目,则要按照早间6:00-7:59、午间12:00-12:59和傍晚17:00-18:59三个广播“黄金时段”的理念,在“黄金时段”做成专业板块,其它时段做成轮盘滚动播出。
(三)增强贴近性,提升收听率。
在解决了播出形式之后,听众更关心是内容。在内容为王的前提下,要选编贴近听众的内容。
地域的不同,意味着地理环境的不同。地理环境“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在此前提下利用这一环境,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加速、延缓或制止物质的某些转化和能量的某些传递。”(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25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理环境的不同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各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甚至影响到人的思想意识。“那些最容易被受众选择的一定是最符合受众需要的,或是与受众原有的态度相似的内容。”(刘京林著《新闻心理学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会,1999年3月版,第284页。)某一特定地域的人们有着基本相同的文化心理,广播节目只有选择播出贴近听众的内容,才能符合听众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而使听众乐意接受,在情绪上产生认同感,在效果上使听众忠诚于你的广播。
权威广播媒介调查研究公司赛立信2010年三季度(内蒙古地区)报告显示,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频率即使实行了类型化播出,收听率也在下滑,而交通之声广播未实行类型化播出,仍按专业化频率栏目化播出,收听率在上升。这说明不是实行了类型化播出收听率就一定高,而要贴近听众的需求,满足他们的心理诉求,这才是广播的第一要务,这也正是类型化播出的初衷。
(四)台网互动,扩大影响力。
新兴数字媒体的出现为广播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三网融合的趋势更为广播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权威广播媒介调查研究公司赛立信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30%的听众更喜爱使用便携式收听设备,如手机、MP3/4、PDA、笔记本电脑等。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的广播一方面要取众媒体之资源,为广播之所用,另一方面,搭它者之平台,传广播之所传。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加强听众与节目的互动性,使节目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目前许多广播都利用互联网技术设立了网站,但多数网站只局限于音频的在线直播和点播,如果能结合节目特点增加视频访谈、互动等内容,无疑会扩大节目的影响力与传播范围。而在传统的直播、点播之外,开发极具互动性、个人化的网络“播客广播”,对年轻听众也将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以科技为基础,以互动为前提,以贴近受众为目的的新交流方式将会扩大受众规模,提高广播媒体影响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