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时期苜蓿栽培利用刍考

来源 :草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yq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汉以来,唐马最盛。马嗜苜蓿,苜蓿作为马的最佳牧草,为唐马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采用植物考据原理与方法,以记载隋唐五代苜蓿的典籍为基础,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考查了隋唐五代时期苜蓿的种植分布与栽培利用等。结果表明,陇右8坊48监和1296个陆驿的设置,带动了唐苜蓿的发展。《陇右监牧颂德碑》记载:时在陇右牧区,“莳茼麦、苜蓿一千九百顷,以茭蓄禦冬”。考查发现,唐时期陇右、关内、河东三道、安西都、毗沙都和渭河与黄河下游流域乃至郢州等皆有苜蓿分布。《新唐书》记载:“凡驿马,给地四顷,莳以苜蓿。”根据《唐六典》记载的
其他文献
本研究基于实验室前期野生大豆碱胁迫转录组数据,筛选出一个碱胁迫下上调表达的假定蛋白基因,暂命名为GsARHP(alkali stress related hypothetical protein gene)。首先利用Rea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SD)是植物响应逆境胁迫过程中的关键酶,其含量和活性与植物抗逆性密切相关.本研究以结缕草(Zoysia japonica)cDNA为模板,利用同源克隆法,从结缕草转录组数据库中克隆获得了结缕草ZjCSD基因,该基因编码一个含有15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ZjCSD基因编码蛋白为稳定的、亲水的、酸性、非分泌脂溶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含有CSD蛋白家族特有的保
报告了4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过程.
报道了作者们以加格达奇站为例,通过点绘历年洪水过程线,分析找出该站流域洪水自身演变的“五性” 规律,预测预报未来夏季最大洪水。
本文是北安市1991~1999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报告的分析。八年间该市共发病1466例。其中发病率最高为1997年,最低年是1992年。重点疫区是北安市区,其次是赵光镇、通北镇和赵
分析了托力木桥圬工梁梁体裂缝的原因,并提出整治方法.
胚胎晚期富集蛋白(LEA)广泛参与植物对多种逆境胁迫的反应。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紫花苜蓿中克隆了一个LEA4类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命名为Ms LEA4-4。该基因编码512个氨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引起车辆振动周期性激扰力作用频率增大,使车辆配件的故障率升高,而车轮轮辋裂纹就是整体碾刚轮对中常见的故障之一,裂纹一旦延伸到车轮踏面,如果不能及时
“补”即补法,“塞”乃不通之意,笔者近年来运用补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癃闭等,疗效颇佳,浅谈管见。一、便秘赵××,男,63岁,1996年10月11日就诊。主诉:便秘堆以排出,两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