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师生教学的双边活动。现代教学论强调将学生作为培养、塑造、发展的主体,在教师科学有效组织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优化和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观。而兴趣则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心理学表明: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知之者不好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足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兴趣是学好数学提升数学素养的动力,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开始,是打开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学习之门的钥匙。
初中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整体。八年级教学难点最多,九年级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七年级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八年级,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范围的拓展)后,就会凸显出来。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七年级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
一、初中生對数学缺乏兴趣的原因
根据研究结果,初中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主要原因一般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因为小学数学成绩差,所以一进入初中阶段就听不懂、学不会,自然对数学就没有兴趣。二是因为初中数学的难度相对来说变大了,抽象思维要求提高,学生一下不能适应,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增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满足和喜悦的难度加大,这些直接会导致兴趣下降。三是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数学课堂本身的趣味性较差,学生兴趣不高;四是因为学生个体的数学成绩落后其他同学,被同学看不起、被老师冷落等,加剧了对数学的厌恶。五是部分数学老师教学理念落后,以填鸭式课堂教学为主,部分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和兴趣。六是数学教师个人魅力缺失,学生对教师本人没有好感,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形成负迁移,对数学不感兴趣。
当然还可能有其他的原因,从普遍性来说,以上六个原因基本涵盖了初中生学习数学时遇到的障碍。
二、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说是太痛苦的话,他迟早会放弃该任务。在初中各学科中,数学相对较难,许多同学害怕学习数学,甚至谈数色变,根本就谈不上爱好数学了。
1.联系生活,引发学生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拨动学生爱好学习的那根心弦,教师应该努力地让学生热爱数学,建立数学情感,唤起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指出科学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数学,参加国家的建设需要坚实的数学基础。
如: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发现,就用到了数据的计算,再如国家的预算决算,GDP等等,使学生理解到数学的价值,并让他们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而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用现实中的数学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把例题生活化,使学生易懂易掌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学数学是有用的,无形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诱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通过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合,来构造数学模型,经历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的过程。因为数学化,就是数学的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现实世界中许多实际问题,所以不仅要学好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学会数学思考。将学习的数学知识灵活应用于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之中。体会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合从符号到概念的数学化,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数学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2.注意直观性,增强学生兴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具体和形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数学内容一般又是抽象而枯燥的。为了把不易理解的概念,定理和法则变得简单明了,教师就应根据此时期学生所处的思维状态,尽量去用生动有趣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表达。因为生动直观的比喻能使难懂的知识变得清楚明白,使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
3.保护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
好奇,是学生的天生秉性,是人自发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意向。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的好奇往往表现在对一些新鲜事物,自己不懂的东西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他们总爱问个为什么,又或者是异想天开。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是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兴趣的先导。
利用好奇心,教师把一些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疑问,吸引住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一节好的数学课要“课伊始,趣即生”。
4.利用好胜心,强化学生兴趣
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教师经常在教学中安排一些小的竞赛。俗话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在数学学习中,充分利用好学生的求知欲望,好胜心强的特点,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5.注重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兴趣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努力加强素质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个人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对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而言,设置一定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是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
6.开展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兴趣
按教育心理学理论,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还很不适应抽象思维的,他们很喜欢简单地操作,直观地观察结果,就是说,爱玩、爱动是他们的天性,教学要利用这种天性引导学生学习,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学得知识。
数学历史悠久,古老而文明。它的产生和发展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给人的生活带来了无比的优越性和美感。数学学习,知识广泛,方法亦多。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法,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学生动口讨论,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奋发向上的场景,最大程度地激发兴趣,对学生搞好数学学习是当之要务。深入挖掘教学方法,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途径,才能培养学生由“知之者”到“好之者”再到“乐之者”,才能真正提升数学科学素养。
初中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整体。八年级教学难点最多,九年级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七年级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八年级,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范围的拓展)后,就会凸显出来。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七年级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
一、初中生對数学缺乏兴趣的原因
根据研究结果,初中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主要原因一般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因为小学数学成绩差,所以一进入初中阶段就听不懂、学不会,自然对数学就没有兴趣。二是因为初中数学的难度相对来说变大了,抽象思维要求提高,学生一下不能适应,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增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满足和喜悦的难度加大,这些直接会导致兴趣下降。三是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数学课堂本身的趣味性较差,学生兴趣不高;四是因为学生个体的数学成绩落后其他同学,被同学看不起、被老师冷落等,加剧了对数学的厌恶。五是部分数学老师教学理念落后,以填鸭式课堂教学为主,部分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和兴趣。六是数学教师个人魅力缺失,学生对教师本人没有好感,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形成负迁移,对数学不感兴趣。
当然还可能有其他的原因,从普遍性来说,以上六个原因基本涵盖了初中生学习数学时遇到的障碍。
二、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说是太痛苦的话,他迟早会放弃该任务。在初中各学科中,数学相对较难,许多同学害怕学习数学,甚至谈数色变,根本就谈不上爱好数学了。
1.联系生活,引发学生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拨动学生爱好学习的那根心弦,教师应该努力地让学生热爱数学,建立数学情感,唤起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指出科学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数学,参加国家的建设需要坚实的数学基础。
如: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发现,就用到了数据的计算,再如国家的预算决算,GDP等等,使学生理解到数学的价值,并让他们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而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用现实中的数学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把例题生活化,使学生易懂易掌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学数学是有用的,无形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诱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通过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合,来构造数学模型,经历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的过程。因为数学化,就是数学的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现实世界中许多实际问题,所以不仅要学好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学会数学思考。将学习的数学知识灵活应用于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之中。体会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合从符号到概念的数学化,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数学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2.注意直观性,增强学生兴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具体和形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数学内容一般又是抽象而枯燥的。为了把不易理解的概念,定理和法则变得简单明了,教师就应根据此时期学生所处的思维状态,尽量去用生动有趣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表达。因为生动直观的比喻能使难懂的知识变得清楚明白,使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
3.保护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
好奇,是学生的天生秉性,是人自发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意向。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的好奇往往表现在对一些新鲜事物,自己不懂的东西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他们总爱问个为什么,又或者是异想天开。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是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兴趣的先导。
利用好奇心,教师把一些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疑问,吸引住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一节好的数学课要“课伊始,趣即生”。
4.利用好胜心,强化学生兴趣
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教师经常在教学中安排一些小的竞赛。俗话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在数学学习中,充分利用好学生的求知欲望,好胜心强的特点,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5.注重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兴趣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努力加强素质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个人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对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而言,设置一定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是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
6.开展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兴趣
按教育心理学理论,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还很不适应抽象思维的,他们很喜欢简单地操作,直观地观察结果,就是说,爱玩、爱动是他们的天性,教学要利用这种天性引导学生学习,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学得知识。
数学历史悠久,古老而文明。它的产生和发展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给人的生活带来了无比的优越性和美感。数学学习,知识广泛,方法亦多。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法,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学生动口讨论,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奋发向上的场景,最大程度地激发兴趣,对学生搞好数学学习是当之要务。深入挖掘教学方法,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途径,才能培养学生由“知之者”到“好之者”再到“乐之者”,才能真正提升数学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