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尖尾巴大山雀唧唧地叫着 从一根枝条跳越另一根枝条 枝条弯曲、柔软地回弹着 枝头指向辽远的天空 天空湛蓝,洒下和煦的春晖 春光普照大地 大地上出现三三二二的行人 默默地走向各自的远方 行人的口罩掩住大半张面孔 步履缓慢又稳健 没人停步没人张望 没人致意更没人握手 相识的人在迅速的眼神交换中 完成了千言万语的问候 脚步赶往春天 举止留在冬季 垂柳披上了嫩绿细密的发辫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尖尾巴大山雀唧唧地叫着
从一根枝条跳越另一根枝条
枝条弯曲、柔软地回弹着
枝头指向辽远的天空
天空湛蓝,洒下和煦的春晖
春光普照大地
大地上出现三三二二的行人
默默地走向各自的远方
行人的口罩掩住大半张面孔
步履缓慢又稳健
没人停步没人张望
没人致意更没人握手
相识的人在迅速的眼神交换中
完成了千言万语的问候
脚步赶往春天
举止留在冬季
垂柳披上了嫩绿细密的发辫 隨风起舞
白杨粗粝的树皮透出青光
想象指甲可以掐出水珠
冬青篱笆像怀春的少女
每一片叶子麦粒般坚挺饱满
脚下的泥土也不再僵硬
酥软像厨娘隔夜的发面
拂面的微风不再刺骨 徐徐划过耳畔
空气中传来远处老人的清嗓
和滑板车上孩童的嬉笑吵嚷
我心飞往春天
情绪留在了冬季
走吧,开城令后一刻也不停留
一起去爬山,一起去看海
错过了高山,还有大海
错过了大海,还有苍穹
错过了春天,还有明年的春天
错过了今生,还有无边无际的永恒
等待花开,相信未来
丁以绣,皖南人。记者,新媒体时代的报人,曾长期在国家机关工作。
其他文献
我曾经认真观察过村庄的雪。那还是在饥寒交迫的年代,纯白的颜色一下子将南角墩全部掩藏起来——当然,其实我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安慰或者统一,但是我清楚地知道这种覆盖之下无可回避的贫困和不堪。南角墩是我村庄的名字,我就像了解自己一样对她了如指掌。我也是她的一个瘦弱的孩子,是她现实中一代人的标本。 所以当仔细观察雪铺天盖地般隐藏村庄的表象之后,我也明白这其实也只是一种幻象或者说隐喻。因为无论是富庶还是贫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洞庭湖烟波浩渺澎湃着上下求索的不朽篇章,岳阳楼暮鼓晨钟回荡着先忧后乐的千古绝唱。龙城岳阳,吴楚之地,古老文明和现代气息在这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耕耘在这方热土上的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一班人,在以“领头雁”邹岳湘局长为首的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巴陵胜状添上了他们挥洒热血建设家园的锦秀一笔;近年来,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
史穆,湖南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原长沙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于今,史穆以耄耋之年,继续长驱笔阵,扬帆墨海。人们一定想知道,他有着怎样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初冬的一天,我踏着金色的阳光,在长沙采访了我国著名书法家史穆。史穆的客厅窗明几净,电视机旁的瓶花含香吐蕊;走过台阶,便是史穆的工作室,房中摆着写字台,三面立着书柜,墙上挂着多幅诗词书画作品。房间
我霍霍霍一口气念进大学,跟我奶奶一句口头禅有蛮大关系。 不好好读书,长大嫁不到好老公!我奶奶这句口头禅跟我说了多少遍,我没算过。 我奶奶的口头禅,只说给我一个人听。 我奶奶嘴巴冒出口头禅时,脸上没笑容。借米遭还糠一样。见我点头,我奶奶才会咧嘴发笑。笑时,我奶奶的大门牙露到嘴唇外。我奶奶嘴里,仅有一颗门牙。我奶奶出嫁那年,掉了第一颗牙,后来没完没了地掉,掉到我爷爷去世那年,我奶奶的
马红缨说:哎,我又给你叨个活儿。 七点十五分,她准时准点儿来了。可是准,准得跟我把炸酱面碗撂到柜桌上那一声严丝合缝儿。她嘴角咧开比瓷沿儿跟玻璃更清脆,她原封不动地说,嗨呀,你又吃炸酱面——还说胖还老吃主食。 我一般不理她这句,因为她下一桩事就是自觉从我电脑旁边的笔筒里抽副一次性筷子,掰开;她两只手搓着棍儿磨木刺,我两只手转着碗拌面条儿。我们俩都做得了,就能一道挑起面来吃。有时候我们夹着
我们的父亲李薰是著名的金属物理学家。1983年3月,在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期间,为了探索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新路子,在前往攀枝花钢铁公司考察途经昆明时,不幸溘然长逝。父亲走得太突然了。20多年来,父亲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我们越来越懂得了父亲,理解了父亲的一生追求和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1913年11月20日,
在一个冬日的下午,记者采访了回湘公干的湖南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任黄道望。见到黄道望,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亲切,没有架子,浑身上下透出一种亲和的气质。在访谈的过程中,黄道望十分谦和,谈工作多,谈个人少,谈大家取得的成绩多,谈个人的贡献少。不过,我们从他的言谈之中仍能深深地感觉到他对事业的执著以及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从农家子弟到人民公仆 采访从黄道望去深圳之前的工作生活谈起。当记者提出想
细致,绵密,凝重,有着缓慢的、但时时生出力量来的“流速”——年轻的王棘让我惊讶,他竟然能写得如此老到,仿佛是一个经历过诸多世事沧桑,在清水里洗过三遍、在浊水里浸过三遍、在血水里泡过三遍的“老人”。之前,我说王安忆是早早地就老下去的作家,现在,我认为王棘也是。当然,这里的“老”不是年龄上的,而是老到和成熟,他们仿佛不需要漫长的写作试验期,而“轻易”地成熟了起来,“轻易”地写出了好小说。 《在漩涡
→ 强雯的中篇小说《吉时》讲述了现实生活中两个“大龄剩女”完全不同的人生样态和命运际遇,故事并不复杂,情节也不繁琐,人物构成也相对简单。大龄剩女俞琥珀厌倦了现实生活的庸常、琐屑和无聊,试图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重新唤醒生命的内在激情。以在微信中讲述“灵修课”为载体和中介,通过传播虚幻的“玛雅能量”,重新沟通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神秘联系。在人与自然万物相互融合中,体验生命的自由和超脱,以此重新激活现实生
读完杨映川的《在桃源》,有那么一瞬,我难以相信这个映川就是《女的江湖》的作者映川,因为这两个小说着实有不小的差异。即便是与她颇受好评的《我困了,我醒了》《不能掉头》等文本相比,《在桃源》的成熟度依然是惊人的,它以高度简洁的风格和明晰的双线叙事传达着社会悲剧的主题。对于作家的变化,一个可能合理的解释是,这十余年尤其是近年来,映川一定经历了美学甚至是思想上的蜕变。对于一个“70后”作家来说,这当然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