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合作
合作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关键是学生要愿意合作、喜欢合作。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合作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乐于合作。
二、强化训练,让学生学会合作
学生只有合作的意识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合作学习的能力。然而在合作学习的初期,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就会在小组中出现混乱局面,要么各执已见,要么争论不休,从而使合作流于形式,这正是学生缺乏合作能力的表现。因此,在新知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合作的技能,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在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合作能力后,要使小组讨论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自主行为,使学生能够针对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讨论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展开,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合理分工,让学生各尽其责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做任何安排,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就会出现只是几个好学生当“演员”、其他学生当“观众”的局面,致使大多数学生在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因此,在成立小組时,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就显得十分重要。刚开始时,由于学生头脑中没有任何的学习模式,这时两人一组比较合适。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同时给小组成员作以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做出汇报。这样,每次合作时,小组成员就能各尽其责。过一定的周期后(一周或一个月),小组成员可以调换一下分工,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有所了解,从而明白每一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均衡地发展。
四、积极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
交流是合作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交流的过程也是个体思维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角的敞亮、思路的宽阔。由于学生在交流时每个成员表达的想法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以形成共同的解决方案,因此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方案或想法,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五、及时评价,让学生享受合作乐趣
在教学中,若能适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评价,鼓励他们相互督促、相互检查、相互评议、相互补充,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后教师再适当点拨,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由自己参与评价交流获取知识后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学生的合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地指导和长期的熏陶,要通过学生的相互探讨以及不断地反思与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因此,我们要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得到扎实有效的训练。这样,才能真正培养他们与人合作、与不同人共事的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合作
合作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关键是学生要愿意合作、喜欢合作。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合作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乐于合作。
二、强化训练,让学生学会合作
学生只有合作的意识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合作学习的能力。然而在合作学习的初期,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就会在小组中出现混乱局面,要么各执已见,要么争论不休,从而使合作流于形式,这正是学生缺乏合作能力的表现。因此,在新知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合作的技能,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在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合作能力后,要使小组讨论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自主行为,使学生能够针对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讨论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展开,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合理分工,让学生各尽其责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做任何安排,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就会出现只是几个好学生当“演员”、其他学生当“观众”的局面,致使大多数学生在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因此,在成立小組时,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就显得十分重要。刚开始时,由于学生头脑中没有任何的学习模式,这时两人一组比较合适。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同时给小组成员作以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做出汇报。这样,每次合作时,小组成员就能各尽其责。过一定的周期后(一周或一个月),小组成员可以调换一下分工,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有所了解,从而明白每一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均衡地发展。
四、积极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
交流是合作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交流的过程也是个体思维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角的敞亮、思路的宽阔。由于学生在交流时每个成员表达的想法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以形成共同的解决方案,因此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方案或想法,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五、及时评价,让学生享受合作乐趣
在教学中,若能适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评价,鼓励他们相互督促、相互检查、相互评议、相互补充,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后教师再适当点拨,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由自己参与评价交流获取知识后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学生的合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地指导和长期的熏陶,要通过学生的相互探讨以及不断地反思与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因此,我们要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得到扎实有效的训练。这样,才能真正培养他们与人合作、与不同人共事的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