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探究

来源 :大众科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o5512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明晰中高职培养目标,促进职业院校服务能力提升,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在中高职实施“3+2”分段培养模式,本文针对当前中高职课程体系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从明确学生就业岗位出发,分层教学,构造适合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计算机应用
  一、引言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武汉市于2014年起启动了“3+2”中高职分段培养的教育模式,即学生在完成3年中等职业教育后,接受2年的高职教育,毕业后取得相应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以及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3+2"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一种衔接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调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双方的积极性,有利于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和终身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等多方优势。
  但是結合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自身办学特点,在课程体系完善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存在脱节问题
  由于中职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为社会培养实用型初、中级技术人才,中职阶段重实践轻理论现象严重,在课程设置上以专业课、实践课为主,没有注重对学生后续深造学习关键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文化基础较弱、对高职阶段更更深层次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很难适应。
  (二)课程设置存在重复现象
  中职学校的专业基本上都是自由办学,基本上各自都形成了适合自己学校的课程体系,这使得多个中职学校之间同一专业课程体系存在差异。同时中职学校为了降低学生流失率,在中职阶段开设了很多专业课程,与高职阶段部分课程会有重叠,导致课程衔接不是很完善。
  针对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主要存在的问题,本文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从中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所即将从事的相关工作岗位出发,理清岗位工作任务,对知识、能力、素养进行分层,构建分层实施模块,探讨解决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形成适合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
  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
  做好中高职课程衔接,必须以专业对口为前提,依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及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中高职院校应该联合企业共同调研、研讨,分析计算机应用专业应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确定中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划分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边界和衔接点,制定关于衔接的统一课程标准,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与交叉。
  首先要确定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时即将从事的工作岗位,如表1所示。
  其次,根据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特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由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构成。为更好地实现中高职的衔接,根据学情等具体情况,将计算机基础、Photoshop图像处理、平面构成、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等基础课程安排在中职阶段,将C#语言程序设计、三维模型制作、VR/AR应用开发等后续课程安排在高职阶段,保证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延续性。
  最后针对职业基础类课程教学目标定位过高或过低,造成中职毕业后,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在高职的学习感到吃力,专业性课程前后衔接不到位或重复学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持续深入的问题。要保障课程体系能顺利贯彻整个教学活动,这里,提出由中职、高职共同提供教学设施保障,教学资源与教师资源共享。整个教学资源,包括课程大纲,教学标准,课程资源等均由中、高职两校教师全程共同参与讨论制定并实施。对于专业核心课程,中、高职院校应根据课程要求与教师情况进行两校互派,保证课程的衔接与中高职的顺利过渡。
  中高职教育的共同特点都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3+2”中高职衔接培养除了从明确学生就业岗位出发,分层教学,还应建立完善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解决“3+2” 中高职衔接中的各项问题,形成中高职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衔接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2011.8
  [2]马秋硕.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 9).
  [3]邵元君.国家职业标准:中高职衔接中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依据[J].职教论坛,2012(28).
其他文献
摘 要:纵观当前教育形式的发展变革,在新课改的教育体系下对于中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生正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容易出现叛逆的心理情绪,因此教师要在保证学生文化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德育渗透,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基于此,本文针对“三学三立”德育模式在中学教学中的实践加以研究。  关键词:“三学三立”德育模式;中学教学;实践研究  引言:中学生正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
期刊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爱因斯坦说过:“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仅仅是学习技能的事,但是提出问题,必须去探究, 发现问题就需要创新性的想象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不重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往往习惯于解决既定的问题,而不习惯于自己提出问题。我们来分析学
期刊
摘 要:小學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基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学教育的效率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教育阶段的成败,所以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高效,帮助小学生打好一个坚实的学习基础。语文是小学教育当中的一个主要教学学科,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部分,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水平
期刊
摘 要:对于幼儿而言,他们与成人不同,在幼儿阶段他们并没有产生自我关切以及学习意识,而这也使得他们无法主动的去学习和接受知识。对于大多数的幼儿来说,他们对游戏极为热衷,而且在玩耍的过程中便是他们对生命进行的一种体验。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音乐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内容也随之兴起,同时它也是站在幼儿的立场上从而开展的一种艺术教学。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音乐教学;应用  前言:音乐是没有国界限制的
期刊
摘 要:工科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甚至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这一点在计算机科学中体现得尤其明显。而学校的课程往往更新速度缓慢,不能及时反映新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进行改革。在目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新的产业方向的时代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以数据科学为重点。本文分析了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的不足,并且提出了改革方向。  关键词:数据科学;计算机教学;改革  引
期刊
摘 要:当前素质受教育理念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由此也就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为了增强小学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前言:核心素养体系最早出现于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下,教学理念、教学形式等也在向多元化、素质化方向所转型。对于初中英语课程来讲,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也需进行优化,以与当前教育主体环境相契合。基于此,文章以高效课堂模式为出发点,对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解析,并对英语高效课堂的建构途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课程;高效课堂  引言:初中英语课程作为英语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阶段,大多数教学形式以理论知识
期刊
摘 要:学习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离不开设问导学这一环节。能否精心的设问和高效的导学一直以来是决定课堂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导学案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设问导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也成为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方向。以初中语文为例,在课前对学生进行设问式引导学习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扩展思维,激发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求知欲,利于课堂上师生交流。  关键词:设问导学训练;设问导学策略分析;初中语文
期刊
摘 要:说起美术,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应该是“画”,马上就想到剪纸的人不是很多。但是近年来,随着课改的进行,我们国家对优秀独特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课堂结合的例子越来越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剪纸这门沉淀着历史的艺术进入了小学美术课堂。正是由于剪纸在我国历史悠久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小学生们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就可以慢慢品味到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我认为,文化是我们的根,所以除了学习以外,任何一个学
期刊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笔者认为,“同课异构”这样的教学研讨活动非常有必要。特别是借班授课的形式,对于教师教学设计的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方式也要考虑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水平,注重了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就能更加贴近常态教学的教学研究,明确了当前音乐教学研究的方向,为一线普通教师提供了教学研究的新途径和方法。高中音乐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求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