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疑度对语气副词词义的影响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汉语中有较多的语气副词在疑问程度不同的疑问句中词义不同,且词义变化具有类同倾向。如“将”、“抑”、“其”、“宁”、“为”、“岂”等,兼有反诘副词、测度副词、选择关系关联词等多种词性和词义。这类语气副词词义演变呈现出的一致性,一方面与语气副词词义空灵、容易变化有关;另一方面,在不同语境中,说话人对命题疑问程度的变化是直接影响语气副词词义变化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语气副词词义的这种变化并不一定是一种历时的变化,而是依据说话人对事物、事件确定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信疑度 语气副词 词义变化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具有疑问语气的句子称为疑问句,不过并不是具有疑问语气的句子都表示有疑而问,这里面涉及到疑问程度的问题。所谓疑问程度就是指疑问句中疑问信息的有无、高低,是信疑之间的参数变化。我们一般根据疑问程度将疑问句分为有疑而问、半信半疑、无疑而问。反问句是无疑而问的疑问句,用反问句表达时,提问者对所提问题已经掌握全部信息,有了确定的意见,用疑问语气表达出来,只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并不需要对方给予回答。这时疑问程度最低,其疑问参数接近0%(假定提问者对问题一无所知时,疑问参数为100%)。测度问句是半信半疑的疑问句,提问者对所提的问题已经掌握部分信息,具有一定的倾向,但是还不太确定,提问的目的或者是需要对方的回答予以证实,或者只是谨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时疑问程度处于次低状态,疑问参数大致为40%(这里的40%是一个大致概念)。选择问句提出若干选择项进行询问,把疑问对象的范围限制在几个已知的对象上,明确地提出询问的主观范围,并且提供了可供回答的若干选择项,其疑问程度比测度问句略有升高,处于次高状态,其疑问参数大致为60%(这里的60%同样是一个大致概念)。通过考察大量古汉语语气副词,我们发现:以“将”、“其”、“宁”、“为”、“抑”、“岂”等为代表的一类词(以下简称“将”类词),在疑问程度不同的疑问句中出现时,其词义不同且词义变化具有类同倾向。本文拟通过描写和分析“将”类词词义变化的情况,探讨其词义变化的内在原因,考察该类词词义变化与疑问程度之间的关系。
  一 “将”类词在疑问句中的词义
  通过对古汉语疑问句的大量调查,我们发现“将”、“抑”、“其”、“宁”、“为”、“讵”、“岂”兼有反诘副词、测度副词、选择关系关联词的词性。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将类词”词性和词义变化呈现一种高度的一致性。
  1 将
  (1)孟孙曰:“夫以一而不忍,又将能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而见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仁与不仁也。”
  (2)季孟平生自言所以拥兵众者,欲以保全父母之国而完坟墓也,又言苟厚士大夫而已。而今所欲全者将破亡之,所欲完者将毁伤之,所欲厚者将反薄之。季孟尝折愧子阳而不受其爵,今更共陆陆,欲往附之,将难为颜乎?
  (3)庄子之楚,见空髑髅,然有形。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铖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
  例1“将”为反诘副词,例2“将”为测度副词,例3“将”为选择关系关联词,位于选择分句之前。《汉语大词典》把此处的“将”解释为“介词,或、抑”。《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明显行不通。按照语法理论,介词应该位于名词或名词性词语的前面,构成介词短语后作整个句子的状语。在例3中,“将”的语法作用明显与介词不符,这里的“将”位于句子主语之前,处于分句之首,看作是关联词语更合适。说话人提出可供选择的几种情况,希望受话人进行回答,因此“将”用来表示选择关系。
  2 抑
  (4)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後知轻重;度,然後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於诸侯,然後快於心与?”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5)元子以庸懦之质,属倾扰之余,内难方殷,外御斯辍。王师杖顺,弭节而下长安;凶嗣失图,系组而降轵道。物极则反,抑斯之谓欤?
  (6)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例4“抑”为反诘副词,例5“抑”为测度副词,例6“抑”为选择关系关联词。
  3 其
  (7)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8)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9)楚围雍氏,韩令冷向借救於秦,秦为发使公孙昧入韩。公仲曰:“子以秦为将救韩乎?其不乎?”对曰:“秦王之言曰,请道於南郑、蓝田以入攻楚,出兵於三川以待公,殆不合,军於南郑矣。”
  例7“其”为反诘副词,例8“其”为测度副词,例9“其”为选择关系关联词。
  4 宁
  (10)释一曰:“夫遥大之物,宁可度量?”
  (11)傅俊从上迎击王寻等于阳关,汉兵反走,还汝水上,上以手饮水,澡盥须眉尘垢,谓俊曰:“今日罢倦甚,诸卿宁惫邪?”
  (12)虞卿请赵王曰:“人之情,宁朝人乎?宁朝於人也?”赵王曰:“人亦宁朝人耳,何故宁朝於人?”
  例10“宁”为反诘副词,例11“宁”为测度副词,例12“宁”为选择关系关联词。
  5 为
  (13)策因此激怒言:“我为不如于吉耶,而先趋务之?”
  (14)帝问曰:“闻水底奏乐,为是君耶?”
  (15)宏曰:“卿为欲朕和亲?为欲不和?”
  例13“为”为反诘副词,例14“为”为测度副词,例15“为”为选择关系关联词。
  6 讵
  (16)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17)明年,谋取并州置杨正道,卜之,不吉,左右谏止。处罗曰:“我先人失国,赖隋以存,今忘之,不祥。卜不吉,神讵无知乎?我自决之。
  (18)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
  例16“讵”为反诘副词,例17“讵”应为测度副词,《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反诘副词是不确切的。从上下文语境看,尽管占卜不吉,但说话人处罗并不愿认可占卜的结果,他认为神可能无知,因此决定自己做主。如果把讵看作是反诘副词,“神讵无知乎?”就成为反问句,这与上下文意思不符。
  7 岂
  (19)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
  (20)及就起,左右进辇。丹笑曰:“吾闻桀驾人车,岂此邪?”坐中皆失色。
  (21)岂女为之与?意鲍为之与?
  例19“岂”为反诘副词,例20“岂”为测度副词,例21“岂”为选择关系关联词。
  “将”类词之间本身并无显著联系,我们从上述例子可以发现,其词义的这种一致性变化都是出现在疑问句中;离开疑问句,这种类同变化不复存在。因此可以肯定说话人对命题的疑问程度与“将”类词词义变化关系密切。
  二 “将”类词的词义变化原因
  我们对某一现象的认识,从未知到确定构成一个连续统。齐沪扬认为句末语气在表达传信、传疑时构成一个连续。胡静书将关注对象换成语义后,连续统变为:疑问——揣测——肯定。在疑问句中这个连续统表现为:真性疑问——真假性疑问(测度问)——假性疑问(反诘问);——传疑——传信——。
  在疑问范围内,说话人对命题的信疑度构成一个由低到高的连续统,随着说话人信疑度的变化,句中副词词义发生变化。我们知道副词的语意比较空灵,缺乏具体的概念义,语言环境更容易影响到副词的词义。以例(1)为例,“夫以一而不忍,又将能忍吾子乎?”我们采用变换分析的方法,去掉句中表示反诘语气的“将”,变为“夫以一而不忍,又能忍吾子乎?”可以发现,去掉“将”以后并不影响句子的反诘语气,可见“将”本身并不是独立表达反诘语气,而是与语言环境一起表达反诘语气。正是因为“将”表意对语言环境的依赖,造成语言环境改变后,其词义也容易发生变化。
  造成“将”类词词义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疑问句式的不同。通过“将”类词在疑问句中的词义情况列举,我们可以发现,“将”类词的词义变化与提问者的疑问程度变化具有整齐的对应关系:当疑问参数为0% ,疑问程度最低时,“将”类词为反诘副词;当疑问参数为40%,疑问程度次低时,“将”类词为测度副词;当疑问参数为60% ,疑问程度次高时,“将”类词为选择关系关联词。
  在具体的句子中,“将”类词到底归属于反诘副词、测度副词、选择关系关联词中哪一类,完全取决于具体语言环境中提问者疑问程度的高低。当提问者心目中已有明确看法,对所提问题无疑问,并已掌握焦点所表达的信息,只是利用疑问句的形式曲折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时,这时句中的“将”类词表示反诘。当提问者对所提问题疑问程度升高,即由对问题答案已全部知晓毫无疑问变为对问题答案虽有自己的见解,但不敢完全确认,说话人和受话人共同掌握焦点所表达的信息,而说话人希望从受话人处获得必要信息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时,这时句中的“将”类词表示测度语气。随着提问者对问题答案的疑惑性的继续升高,信继续减弱,疑继续增强,说话人只能提供答案所在范围,焦点信息更多的是被受话人掌握,这时测度副词开始演变为选择关系的连词。随着提问者的疑问程度由最低—次低—次高,疑问参数由0%—40%—60%逐步升高,“将”类词也开始了从反诘副词—测度副词—选择关系关联词的演变。
  “将”类词的词义变化情况可归纳为三种:第一种、反诘副词、测度副词、关联词语三种用法都有,如:“将”、“抑”、“其”、“宁”、“为” “岂”;第二种、有反诘副词、测度副词两种用法。如“敢”、“得无”、“可”、“庸”;第三种:有测度副词、表选择关系关联词两种用法。如“意者”、“或者”。“将”类词词义演变过程可能存在六种形式:(1)由反诘副词到测度副词再到关联词语;(2)由测度副词到反诘副词再到关联词语;(3)由测度副词到关联词语再到反诘副词;(4)由反诘副词到关联词语再到测度副词;(5)由关联词语到反诘副词再到测度副词;(6)由关联词语到测度副词再到反诘副词。
  从上述描写可以看出,“将”类词在兼有两类词性时,一般情况下可以兼有反诘副词和测度副词或兼有测度副词和关联词语,基本没有兼有反诘副词和关联词的情况。也就是说从反诘副词直接发展为关联词的可能性不高。第2种情况也可以排除。江蓝生在《疑问副词“可”探源》中也指出:“宁”与“可”都是表反诘在先,表推度在后,作推度副词的用法是从作反诘副词的用法引申过来的。所以从反诘副词—测度副词—关联词语的演变过程比较可靠。
  现代汉语“难道”的词义演变轨迹与此类似。“难道”本来是表示反诘语气的副词,经常用于提问者对命题的疑问程度最低时。当提问者对命题疑问程度逐步升高时,“难道”就变为测度性副词,表示测度疑问。鲁迅《阿Q正传》中写道:
  “这事(指到静修庵革命)后来才知道,他颇悔自己睡着,但也深怪他们不来招呼他。他又退一步想道:‘难道他们还没有知道我已经投降了革命党么?’”
  此处“难道”如理解为反诘副词就错了,应为测度副词,阿Q推测别人不招呼他革命的原因是还不知道他已经投降了革命党。吕叔湘对“难道”的这一用法也早有涉及。他在《文言虚字》中解释“岂”字时说:“岂:1、难道,表反诘。2、难道,表测度性疑问。”
  综上所述,“将”类词的词义演变过程应该是反诘副词—测度副词—选择关系关联词。“将”类词词义演变过程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这一方面与“将”类词副词的词性相关,另一方面提问者疑问程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语气副词词义的演变。
  
   参考文献:
   [1] 徐杰、张林林:《疑问程度和疑问句式》,《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2期。
   [2] 江蓝生:《疑问副词可探源》,《古汉语研究》,1990第3期。
   [3] 袁劲:《难道也用于测度疑问句中》,《咬文嚼字》,2001年第8期。
  
   作者简介:李素琴,女,1973—,山西运城人,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2006级在读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古汉语语法,工作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其他文献
研究如何简单地设计实用的最低高效率电路。开关电压稠整器比起一般的串联稠整器的主要优点在千有鞋高的效率。它足以使敲舒者撞用校小的元件和散热器 Study how to simply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干3月4日召开“方正打印机2000年代理商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10余家代理商欢聚一堂。新的一年里,方正打印机产品将不断完善现有的产品线,同时切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平稳增长,在国力、财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城乡的收入差距被不断拉大,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的速度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看病难、行路难等诸多问题突显城乡发展的巨大反差。在这一背景下,与共同富裕理念相悖的态势使人们必须正视农村的欠发达问题。  目前有关的关注一般倾向于两个方面:一是对欠发达地区贫困农民的生活从痛苦的角度考察较多,先验上就设定农民是不幸的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综合研究方法,以高校体育教育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了解目前大学新生的体育基础现状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现实差距,并对其存
参考了司各脱和奥林斯蒂德关于硼和磷向硅中固—固扩散的工作以后,使用同样的方法把砷扩散到硅中。其过程分为两个步骤:(a)这种方法的实质是用正硅酸乙酯蒸汽〔TEOS〕的氧化
迈拓公司于3月4日下午在北京开始了“金钻之旅”的第一站,随后还将在广州、上海等城市举行。在此次活动中,迈拓公司发布了金钻四代 Maxtor company in the afternoon of Ma
IBM与与爱克赛电源公司携手推出了专为IBMNetfinity服务器设计预配置的UPS方案,这项战略合作计划同时使爱克赛公司成为首家为IBM所有的三种服务器产品线AS/400、 IBM and P
1增效机理的研究对活体生物减少体表停留、增加进入量;快速穿透体壁,减少了体壁的残留量,增加了进入体内的量;进入体内的量增加,保证更多的药量作用于靶标,提高药效。同时研
Adaptec 公司日前发布了专为苹果笔记本电脑 PowerBook 设计的PowerDomain SlimSCSI 1480适配卡,它采用 CardBus 规范,可充分利用 PowerBook 的32位 PCMCIA 插槽的技术优势,
方正科技电脑公司近日正式发布其功能服务器产品——方正圆明“网博”(NETBOX)功能服务器。 全新方正圆明“网搏”集文件服务器、邮件服务器和Internet代理服务器三项功能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