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浩明,与二月河并称为当代中国历史小说创作的“双璧”。他年轻时异常热爱写作,圆写作梦却已不惑之年。
二十余年辛苦耕耘,他收获丰硕,令人崇仰。那么,二十多年沥血,是什么促使他如此坚持呢?“爱好!”唐浩明说,他从小喜欢写作,从小就有着他的文学梦。以前他的本专业是农田水利,毕业后曾到军垦农场、水电站工地做技术员,由于对历史的兴趣,在文革期间他研读了二十四史,后来考上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部,之后到岳麓书社从事编辑工作。似乎是冥冥中的一种安排,在绕了一个大圈子后,他又回归到他的爱好上。
书里书外“曾国藩”
1992年,唐浩明代表作《曾国藩》首开大陆历史小说之先河,一出版便引起轰动,连获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湖南省优秀图书等奖,掀起一股“曾国藩风”,此书亦被列入二十一世纪华文小说“百强榜”,发行近百万册。
曾国藩在历史上本身就是一位倍受争议的人物。选择这样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唐浩明先生要告诉读者什么呢?
“从1984年接触曾国藩这个人物,到1992年写完曾国藩,时达8年之久,这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因为喜欢,我从写作中得到人生中最大的乐趣。”这是唐浩明面对采访时说的感受,“曾国藩在求学问、人格培养、意志锻炼、为人处事以及官场的应对之道,都有其独到之处,对现代人生活各层面,都能发挥借鉴的功能,假如我们能够深入地理解与研究,我们都会受益匪浅!”
曾国藩与唐浩明,都生长于湖南那块文化氛围浓厚的土地上。自古而形成的湖湘文化对整个中华文化圈曾产生深远的影响。湖湘文化主要是本土文化,形成于湖南的地方水土,由于当地比较封闭,曾属南蛮地区,人口密集,远离皇权,这个土地上的人也比较倔强,比较血性。从宋代开始,学术崛起。北宋时创立岳麓书院,湖南读书人理想情怀产生,信仰主义兴起,讲道德,讲道义,敢于担当。作为湖南的作协主席,唐浩明对湖湘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不遗余力,“‘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就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核心。但也应看到封闭的一面,它是一种热血文化,其优势更多是在军政方面。”
“其实,湖湘文化更充分地体现在曾国藩及其所创立的湘军身上,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精华,弃其糟粕,这样,我们才能进步,文化才能进步。”唐浩明如是说。
“三部曲”来之不易
“中国有句古话:以史为鉴。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懂得文化传统,知道历史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懂得古人的处事方式,才能感受得到人类的博大与自身的渺小。”
《曾国藩》一书取得成功之后,唐浩明并没有停下手中的笔,“我还是很有野心的,我希望能在当代历史小说创作中建立一种唐浩明风格!而要建立一种风格,也不能单靠一部小说。因此,我有创作《杨度》和《张之洞》的企图了。”其第二部长篇历史小说《杨度》出版后,先后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国家优秀长篇小说奖。2001年,传言其伏案五年的封笔之作《张之洞》面世,同样受到读者的喜爱,不仅入选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作品奖,又再次获得第二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
不管是《曾国藩》,还是《杨度》,或者《张之洞》,都是作者蘸尽心血铸就的,在每一部作品上,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实地走访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地方,对历史事件、具体情节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虚构,整理成文。譬如《张之洞》,作者伏案5年才得以完稿。唐浩明不仅仅注重史实,用充满激情的诗话语言写史,更注重展现这些文韬武略的风云人物处世、生活态度、文化素养、人格品位等精神层面的东西。他所勾勒的晚清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对这些人物入微的描述和评析,引发了读者对晚清这一部分知识分子在乱世中抉择的重新审思。因此,这三部作品被称为“天下之变激情演绎晚清三部曲,鉴古今世事洞明煌煌九大卷”。“三部曲”终告完成,唐氏风格也至此形成。
受儒学思想影响深远,中国乱世中知识分子的处境和选择,更具有时代性和代表性。唐浩明说,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的研究学者,他更逃不离这种知识分子的思维。三部作品选择中国三位晚清历史人物,恰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三种代表。“曾国藩是有信仰、有理想、有抱负的历史人物,他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国所有知识分子一生所追求的,是知识分子的楷模;张之洞注重事功,做事,而他的确也做了很多重要的事;杨度则是另一种类型,他虽有很大的抱负,有很强烈的愿望,却没有多大的实际作为。”唐浩明感慨说:“可惜的是,像杨度这样的知识分子却是多数,一生看起来热热闹闹,却无所作为,生不立功,死不立名。”而对杨度的感慨,可能也是唐浩明对中国大部分知识分子命运的惋惜和同情。
唐浩明认为,能够把一个历史人物写好,也就可以让大家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让大家更了解历史,把历史的情怀奉献给社会。历史给予我们什么样的情怀?“我想尽可能用小说的人物形象来还原其历史本真,告诉读者一段真实的历史,借自小说来描绘那个时代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在这种矛盾中的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等,给读者留下点什么。”这就是唐浩明多年致力于历史人物研究的目的。
中国作家任重而道远
三部作品多次获奖后,唐浩明却表现得很低调,他似乎并没有做很多成为一位名作家的准备。2006年,凭借三部作品的走红,他登上《财经时报》推出的中国作家“富豪榜”,面对笔者的询问,他说在他上榜之前对此一无所知。 “写作只是我的一种爱好,我只是一位兼职作家,我的本职工作是编辑。”“如果你的文字不能养活你,那你应该去找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在保证自己生活的情况下,去进行创作。”
不过,当今的许多作者,却喜欢借自历史的“袈裟”,去衍生许多曲折的情节,使得很多小说和历史弄得是非颠倒,狼狈不堪。“我的心态是历史小说更应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我比较重视那个时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他的人生经历以及历史可能。要和历史相吻合,人物的精神主轴和历史的精神基调应该是真实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以文辞的修饰,做一些无中生有,但这种无中生有是一种历史可能,在历史上可能没有发生过的,但也可能会发生的,这种历史可能是可以做的。”
我们希望从历史学到点什么,而不是从虚构的历史中曲解点什么。
“中国的作家任重而道远!”当我们还津津乐道于我们大陆作家的高额版税的时候,国外《达芬奇密码》、《哈里波特》等作品的巨额版税却让我们可望而不可及。“这与中国的文化在世界文化的地位是息息相关的。中国文化作品要走向世界还有一个过程。而且,中国的经济实力如果强大了,中国的文学也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华文圈的形成才更加可能。”如今,培养下一代年轻人接棒,延续华文资源更是当今作家的使命,作家更应靠敏锐的感觉,传承人类璀璨的文明。作为中国的作家,我们应该为后人留下什么,我们如何传承不朽的中华文化,作家,任重而道远!
封笔后盼华文美好前景
让所有读者始料不及的,2001年,唐浩明在《张之洞》首发式上就表示将不再著述长篇小说,而将把写作“评点曾国藩”系列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写长篇小说我要投入很多的时间,我的年岁也大了。况且再写一部小说的话,也恐难超越之前,且这三部小说的风格也已经形成。当今读书之风每况日下,我的三部书的印数也逐部递少,作为一位作家,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现象。”
唐浩明的三部作品,也在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台湾黎明文化公司、台湾汉湘文化公司、台湾远流出版公司等两岸三地出版公司出版,得到了两岸三地读者的一致好评。“历史小说得到两岸三地读者的认可,更加证明两岸的历史是共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共同的。”唐浩明说:“构建华文统一市场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可以实现的。希望中华文化能早日融为一体,使得两岸更加了解,相互交流,促进中华民族早日统一。”
后记
自《曾国藩》面世后,市场上署有唐浩明大名的书更是随处可见,譬如刘邦大帝、秦始皇、赵匡胤、朱元璋、李世民皇帝、武则天、杨贵妃、成吉思汗、李自成、努尔哈赤、康熙大帝、乾隆皇帝……简直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甚至连笔者也糊涂了,这些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很多年前我的很多朋友告诉我要用法律的手段来打击这些不法行为。现在的盗版不仅是盗书的内容,还盗名。但是,真正要维护起自己的权利,非常的麻烦,我也没有那个精力。”对此,唐浩明很是生气,不过更多的是无奈。在采访的最后,他也想借本刊向读者澄清,目前为止他所著作的书只包括:历史小说三套:《曾国藩》(上中下)、《张之洞》(上中下)、《杨度》(上中下);评点三套:《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唐浩明评点梁启超辑曾国藩嘉言钞》(上下)、《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 (上下) ;6套书共14本。希望读者日后谨慎,以免上当受骗。
曾国藩启示录
◎天下凡物加倍磨治,皆能变换本质,别生精彩,何况人之于学乎?但能日新又新,百倍其功,何患不变化气质,超凡入圣!
◎读书之道,朝闻道而夕死,殊不易易。读书之志,须以困勉之功,志大人之学。
◎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不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
◎大抵谓天下事在局外呐喊或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翼。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吾辈当尽人力之所能为,而天事则听之彼苍。
选自《曾国藩文集》
唐浩明
又名邓云生。1946年出生,湖南衡阳人。1970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研究生部,获文学硕士。现为岳麓书社首席编辑。湖南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及随笔集《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和《唐浩明评点梁启超辑曾国藩嘉言钞》等,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等。
二十余年辛苦耕耘,他收获丰硕,令人崇仰。那么,二十多年沥血,是什么促使他如此坚持呢?“爱好!”唐浩明说,他从小喜欢写作,从小就有着他的文学梦。以前他的本专业是农田水利,毕业后曾到军垦农场、水电站工地做技术员,由于对历史的兴趣,在文革期间他研读了二十四史,后来考上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部,之后到岳麓书社从事编辑工作。似乎是冥冥中的一种安排,在绕了一个大圈子后,他又回归到他的爱好上。
书里书外“曾国藩”
1992年,唐浩明代表作《曾国藩》首开大陆历史小说之先河,一出版便引起轰动,连获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湖南省优秀图书等奖,掀起一股“曾国藩风”,此书亦被列入二十一世纪华文小说“百强榜”,发行近百万册。
曾国藩在历史上本身就是一位倍受争议的人物。选择这样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唐浩明先生要告诉读者什么呢?
“从1984年接触曾国藩这个人物,到1992年写完曾国藩,时达8年之久,这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因为喜欢,我从写作中得到人生中最大的乐趣。”这是唐浩明面对采访时说的感受,“曾国藩在求学问、人格培养、意志锻炼、为人处事以及官场的应对之道,都有其独到之处,对现代人生活各层面,都能发挥借鉴的功能,假如我们能够深入地理解与研究,我们都会受益匪浅!”
曾国藩与唐浩明,都生长于湖南那块文化氛围浓厚的土地上。自古而形成的湖湘文化对整个中华文化圈曾产生深远的影响。湖湘文化主要是本土文化,形成于湖南的地方水土,由于当地比较封闭,曾属南蛮地区,人口密集,远离皇权,这个土地上的人也比较倔强,比较血性。从宋代开始,学术崛起。北宋时创立岳麓书院,湖南读书人理想情怀产生,信仰主义兴起,讲道德,讲道义,敢于担当。作为湖南的作协主席,唐浩明对湖湘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不遗余力,“‘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就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核心。但也应看到封闭的一面,它是一种热血文化,其优势更多是在军政方面。”
“其实,湖湘文化更充分地体现在曾国藩及其所创立的湘军身上,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精华,弃其糟粕,这样,我们才能进步,文化才能进步。”唐浩明如是说。
“三部曲”来之不易
“中国有句古话:以史为鉴。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懂得文化传统,知道历史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懂得古人的处事方式,才能感受得到人类的博大与自身的渺小。”
《曾国藩》一书取得成功之后,唐浩明并没有停下手中的笔,“我还是很有野心的,我希望能在当代历史小说创作中建立一种唐浩明风格!而要建立一种风格,也不能单靠一部小说。因此,我有创作《杨度》和《张之洞》的企图了。”其第二部长篇历史小说《杨度》出版后,先后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国家优秀长篇小说奖。2001年,传言其伏案五年的封笔之作《张之洞》面世,同样受到读者的喜爱,不仅入选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作品奖,又再次获得第二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
不管是《曾国藩》,还是《杨度》,或者《张之洞》,都是作者蘸尽心血铸就的,在每一部作品上,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实地走访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地方,对历史事件、具体情节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虚构,整理成文。譬如《张之洞》,作者伏案5年才得以完稿。唐浩明不仅仅注重史实,用充满激情的诗话语言写史,更注重展现这些文韬武略的风云人物处世、生活态度、文化素养、人格品位等精神层面的东西。他所勾勒的晚清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对这些人物入微的描述和评析,引发了读者对晚清这一部分知识分子在乱世中抉择的重新审思。因此,这三部作品被称为“天下之变激情演绎晚清三部曲,鉴古今世事洞明煌煌九大卷”。“三部曲”终告完成,唐氏风格也至此形成。
受儒学思想影响深远,中国乱世中知识分子的处境和选择,更具有时代性和代表性。唐浩明说,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的研究学者,他更逃不离这种知识分子的思维。三部作品选择中国三位晚清历史人物,恰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三种代表。“曾国藩是有信仰、有理想、有抱负的历史人物,他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国所有知识分子一生所追求的,是知识分子的楷模;张之洞注重事功,做事,而他的确也做了很多重要的事;杨度则是另一种类型,他虽有很大的抱负,有很强烈的愿望,却没有多大的实际作为。”唐浩明感慨说:“可惜的是,像杨度这样的知识分子却是多数,一生看起来热热闹闹,却无所作为,生不立功,死不立名。”而对杨度的感慨,可能也是唐浩明对中国大部分知识分子命运的惋惜和同情。
唐浩明认为,能够把一个历史人物写好,也就可以让大家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让大家更了解历史,把历史的情怀奉献给社会。历史给予我们什么样的情怀?“我想尽可能用小说的人物形象来还原其历史本真,告诉读者一段真实的历史,借自小说来描绘那个时代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在这种矛盾中的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等,给读者留下点什么。”这就是唐浩明多年致力于历史人物研究的目的。
中国作家任重而道远
三部作品多次获奖后,唐浩明却表现得很低调,他似乎并没有做很多成为一位名作家的准备。2006年,凭借三部作品的走红,他登上《财经时报》推出的中国作家“富豪榜”,面对笔者的询问,他说在他上榜之前对此一无所知。 “写作只是我的一种爱好,我只是一位兼职作家,我的本职工作是编辑。”“如果你的文字不能养活你,那你应该去找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在保证自己生活的情况下,去进行创作。”
不过,当今的许多作者,却喜欢借自历史的“袈裟”,去衍生许多曲折的情节,使得很多小说和历史弄得是非颠倒,狼狈不堪。“我的心态是历史小说更应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我比较重视那个时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他的人生经历以及历史可能。要和历史相吻合,人物的精神主轴和历史的精神基调应该是真实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以文辞的修饰,做一些无中生有,但这种无中生有是一种历史可能,在历史上可能没有发生过的,但也可能会发生的,这种历史可能是可以做的。”
我们希望从历史学到点什么,而不是从虚构的历史中曲解点什么。
“中国的作家任重而道远!”当我们还津津乐道于我们大陆作家的高额版税的时候,国外《达芬奇密码》、《哈里波特》等作品的巨额版税却让我们可望而不可及。“这与中国的文化在世界文化的地位是息息相关的。中国文化作品要走向世界还有一个过程。而且,中国的经济实力如果强大了,中国的文学也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华文圈的形成才更加可能。”如今,培养下一代年轻人接棒,延续华文资源更是当今作家的使命,作家更应靠敏锐的感觉,传承人类璀璨的文明。作为中国的作家,我们应该为后人留下什么,我们如何传承不朽的中华文化,作家,任重而道远!
封笔后盼华文美好前景
让所有读者始料不及的,2001年,唐浩明在《张之洞》首发式上就表示将不再著述长篇小说,而将把写作“评点曾国藩”系列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写长篇小说我要投入很多的时间,我的年岁也大了。况且再写一部小说的话,也恐难超越之前,且这三部小说的风格也已经形成。当今读书之风每况日下,我的三部书的印数也逐部递少,作为一位作家,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现象。”
唐浩明的三部作品,也在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台湾黎明文化公司、台湾汉湘文化公司、台湾远流出版公司等两岸三地出版公司出版,得到了两岸三地读者的一致好评。“历史小说得到两岸三地读者的认可,更加证明两岸的历史是共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共同的。”唐浩明说:“构建华文统一市场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可以实现的。希望中华文化能早日融为一体,使得两岸更加了解,相互交流,促进中华民族早日统一。”
后记
自《曾国藩》面世后,市场上署有唐浩明大名的书更是随处可见,譬如刘邦大帝、秦始皇、赵匡胤、朱元璋、李世民皇帝、武则天、杨贵妃、成吉思汗、李自成、努尔哈赤、康熙大帝、乾隆皇帝……简直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甚至连笔者也糊涂了,这些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很多年前我的很多朋友告诉我要用法律的手段来打击这些不法行为。现在的盗版不仅是盗书的内容,还盗名。但是,真正要维护起自己的权利,非常的麻烦,我也没有那个精力。”对此,唐浩明很是生气,不过更多的是无奈。在采访的最后,他也想借本刊向读者澄清,目前为止他所著作的书只包括:历史小说三套:《曾国藩》(上中下)、《张之洞》(上中下)、《杨度》(上中下);评点三套:《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唐浩明评点梁启超辑曾国藩嘉言钞》(上下)、《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 (上下) ;6套书共14本。希望读者日后谨慎,以免上当受骗。
曾国藩启示录
◎天下凡物加倍磨治,皆能变换本质,别生精彩,何况人之于学乎?但能日新又新,百倍其功,何患不变化气质,超凡入圣!
◎读书之道,朝闻道而夕死,殊不易易。读书之志,须以困勉之功,志大人之学。
◎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不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
◎大抵谓天下事在局外呐喊或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翼。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吾辈当尽人力之所能为,而天事则听之彼苍。
选自《曾国藩文集》
唐浩明
又名邓云生。1946年出生,湖南衡阳人。1970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研究生部,获文学硕士。现为岳麓书社首席编辑。湖南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及随笔集《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和《唐浩明评点梁启超辑曾国藩嘉言钞》等,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