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讲究教学艺术。思想政治课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交流情感、陶冶情操。陶冶情操是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政治课教师要努力探究陶情艺术,用真情、炽爱沟通师生情路,培养健康人格。本文拟就思想政治课的陶情艺术进行有益的探讨。
陶冶情操是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课程,是中学阶段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陶冶健康情操。
什么是情操?情操是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的不轻易改变的心理状态,是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交织而成的综合体。在人们的情感中,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构成人类的高级情感——真、善、美。陶冶情操,就是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用劳动人民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交织而成的高尚情操,对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认同真善美,在情感上崇尚真善美,在行动上追求真善美。如何陶冶?经验告表明,掌握情感的理解性、情境性、感染性、两极性和差异性等特征,运用情感规律,沟通师生情感,发挥育情功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 掌握情感的理解性,以理育情
俗话说“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这说明情感具有理解性的特点。实践表明,人们对某一事物理解得越透彻、完整,对其爱或恨得就越自觉、深刻和全面。相反,如果对某一事物不甚了解或毫无认识,那他对这一事物的爱或恨就是盲目、肤浅和片面的。情感的理解性是以理育情的心理依据。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在育情中,必须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如讲“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通过阐释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成就,分析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重要性,方可使学生对党的认识不断升华,对“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样,没有中国共产党,也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真理,从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共产党,并立志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2 掌握情感的情境性,以境育情
所谓情感的情境性,是指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在激发人的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特定情境,造成尊重、谅解、友谊、关心、体贴、互助、诚恳、真挚、信任、愉快、振奋、向上等良好氛围,使学生即境生情。如讲“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播放《开国大典》的录音录像片断,当学生看到毛主席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聆听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声音时,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之情便油然而生。
3 掌握情感的感染性,以情育情
以情动情,叫做情感的感染性。情感共鸣现象是感染性最明显的表现。情感的感染性是以情育情的重要依据。根据这个道理,教师应在生活上,以真挚的感情去关心、体贴学生;在工作上,以满腔的热情去帮助、鼓励学生;在思想上,寓理于情,以高尚的情操去感动学生;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感要求和教材所蕴含的情感,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爱憎分明的声调、吐露心情的眼神、情理相融的动作等情绪渲染,使学生受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教育。
4 掌握情感的两极性,以需育情
人的情感常常会出现两种对立的性质,如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和、强与弱等两极性,这些情绪的变化通常是由情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引发的。对立的两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情感的两极性说明,在思想教育过程中,不能盲目地育情,应根据培养目标,强化积极面,抑制消极面。特别要善于创设良好环境,使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向积极的方面转化,防止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向消极的方面转化,避免“乐极生悲”。
5 掌握情感的差异性,以人育情
情感的差异性,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情感的差异性,既是鉴定一个人情感品质的基本标准,又是培养良好情感品质的重要依据。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情感的个性差异,才能对学生的情感状况作出科学的评价;只有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感特点交情、育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陶冶情操是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必须完成的任务。政治教师只要努力探讨陶情艺术,用真挚的情、炽热的爱沟通师生情路,陶冶情操就会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四中)
陶冶情操是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课程,是中学阶段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陶冶健康情操。
什么是情操?情操是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的不轻易改变的心理状态,是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交织而成的综合体。在人们的情感中,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构成人类的高级情感——真、善、美。陶冶情操,就是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用劳动人民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交织而成的高尚情操,对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认同真善美,在情感上崇尚真善美,在行动上追求真善美。如何陶冶?经验告表明,掌握情感的理解性、情境性、感染性、两极性和差异性等特征,运用情感规律,沟通师生情感,发挥育情功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 掌握情感的理解性,以理育情
俗话说“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这说明情感具有理解性的特点。实践表明,人们对某一事物理解得越透彻、完整,对其爱或恨得就越自觉、深刻和全面。相反,如果对某一事物不甚了解或毫无认识,那他对这一事物的爱或恨就是盲目、肤浅和片面的。情感的理解性是以理育情的心理依据。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在育情中,必须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如讲“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通过阐释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成就,分析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重要性,方可使学生对党的认识不断升华,对“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样,没有中国共产党,也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真理,从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共产党,并立志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2 掌握情感的情境性,以境育情
所谓情感的情境性,是指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在激发人的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特定情境,造成尊重、谅解、友谊、关心、体贴、互助、诚恳、真挚、信任、愉快、振奋、向上等良好氛围,使学生即境生情。如讲“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播放《开国大典》的录音录像片断,当学生看到毛主席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聆听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声音时,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之情便油然而生。
3 掌握情感的感染性,以情育情
以情动情,叫做情感的感染性。情感共鸣现象是感染性最明显的表现。情感的感染性是以情育情的重要依据。根据这个道理,教师应在生活上,以真挚的感情去关心、体贴学生;在工作上,以满腔的热情去帮助、鼓励学生;在思想上,寓理于情,以高尚的情操去感动学生;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感要求和教材所蕴含的情感,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爱憎分明的声调、吐露心情的眼神、情理相融的动作等情绪渲染,使学生受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教育。
4 掌握情感的两极性,以需育情
人的情感常常会出现两种对立的性质,如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和、强与弱等两极性,这些情绪的变化通常是由情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引发的。对立的两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情感的两极性说明,在思想教育过程中,不能盲目地育情,应根据培养目标,强化积极面,抑制消极面。特别要善于创设良好环境,使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向积极的方面转化,防止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向消极的方面转化,避免“乐极生悲”。
5 掌握情感的差异性,以人育情
情感的差异性,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情感的差异性,既是鉴定一个人情感品质的基本标准,又是培养良好情感品质的重要依据。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情感的个性差异,才能对学生的情感状况作出科学的评价;只有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感特点交情、育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陶冶情操是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必须完成的任务。政治教师只要努力探讨陶情艺术,用真挚的情、炽热的爱沟通师生情路,陶冶情操就会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