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企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需要依靠更多机械设备才能高效完成生产效益目标,对此,应做好设备管理与维修,从生产安全和效益角度出发,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保證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影响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同时,定期开展设备维修与保养,依靠先进的维修技术,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的潜在问题或隐患,从根源上减少设备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新模式,希望给更多专业人员带来有效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设备管理;维修;新模式
引言
在全球化经济的影响下,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工艺应用在企业生产活动中,机械设备类型呈现出多元化,不断挖掘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全新工作模式,是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生产品质的重要路径。往往机械设备是由若干零部件组合而成的,加上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内部构造逐渐复杂化,无疑增加了设备管理难度,以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为指导,有助于增强机械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维护企业生产秩序,创造优质的生产环境,使产品各项标准达到国家级标准,对企业长远发展来讲也是十分有利的。
1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创新发展的方向
1.1信息化
如今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作用更加突出,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将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同信息化技术融合应用,积极推广自动化管理模式,借助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应用优势,使现有的技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一步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目标的实现。
1.2社会化
随着我国工业产业的良好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同时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压力日益激烈,不断引入全新的机械设备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举措,增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设备种类的创新,其内部结构更加复杂,如果一直沿用传统的设备管理与维修体制,无法满足当代企业发展需求,因此,应逐步完善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体系,依托社会资源,有效提高设备管理与维修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设备内部配件的存储,节约更多流动资金,间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设备运行更具安全性和效益性。
1.3技术化
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新技术不断涌现,无疑对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自动化水平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如果机械设备自动化运行过程,某一个细小部件出现问题,都可能给机械设备整体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或影响,甚至诱发更大的机械故障,对此,应提前制定完善新型技术体系,用于发现和解决机械故障,促进设备运行安全得到提高。
2现阶段设备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2.1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对设备管理具有指导作用,如果想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且完善的管理机制是首要任务,可以说,管理机制完善情况与管理成效成正比。在企业日常设备管理过程中,应结合设备管理需求及岗位特征,明确划分管理范围和责任,但是很多企业并未高度重视这一工作,甚至存在管理秩序混乱的情况,探究问题产生根源,主要是因为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引入新型设备后没有及时更新管理内容,导致管理工作无据可依,管理人员没有按照规范流程开展工作,缺乏对设备的定期保养,很大程度上,显著削减了企业经济效益。
2.2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致使岗前培训时间被压缩,往往对一些新型设备没有足够了解即投入生产,进行生产操作时,频繁出现操作错误,特别是一些新型智能化设备,不仅浪费大量的生产时间,还因为维修效率低下,或维修人员的缺少,耗费更多设备维修资金,增加企业经济负担。
2.3设备使用与保养脱节
对于一些大规模的生产企业而言,机械化设备管理通常使用人机系统,实际生产过程,只需要少量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完善多台设备的集成化管理,但是由于设备管理与维修制度不够完善,没有积极落实管理责任制,导致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影响设备正常使用,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设备问题,致使设备的维护保养跟不上,设备使用寿命的降低带来生产效益的下降。
3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创新思路
3.1建立设备动态数据库
首先根据企业生产现状以及效益目标,建立一套完善的设备动态管理计划,便于随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实时追踪管理,以动态数据库为依据,判断机械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存在故障问题的设备,有计划的开展维修工作。比如,依托中央控制系统,通过监测温度、振动、电流等曲线,能够很直接很全面的掌握每台设备的运转状况;再结合现场巡检人员使用的点巡检系统,能够准确判断出设备运行发展趋势,帮助设备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关于设备维修阶段所需的材料及费用,依托仓储管理系统,调运相关配件材料,生成设备卡片,详细记录设备维修的项目和内容。如果是同型号或同类型的机械设备,可通过比对运行情况,合理规划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时间,保证设备管理的有效性。
3.2加强技术人员的专业化培训
机械设备操作与维修,操作人员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时也是最了解设备运行状况的人员,那么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准和职业素养决定着工作效率,所以,如果想保证设备管理达到预期效果,加强技术人员专业化培训是必要的,要求操作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各项标准,保证设备操作的规范性。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应及时反馈设备使用情况,并且积极提出价值性建议,坚决杜绝违章操作行为的产生,养成规范良好的工作习惯,将操作误差问题最小化。比如,落实设备运行保障制度,将管理职责落实到个人,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淘汰综合能力弱的人员,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设备操作水平。在遇到设备故障问题后,以冷静、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对待,保证设备故障问题解决的时效性。
3.3强化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
机械设备日常使用过程中,经常处于无间断的作业状态,定期进行设备维修与保养,有利于及时消除设备故障和隐患,确保设备良好运行,促进设备运行效率和使用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企业设备成本投入,进而获得更多生产效益。在机械设备管理全过程,管理人员务必掌握设备管理的规范流程,不断引入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结合企业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内容的扩充和优化,通过定期检修和监管,保证设备运行品质。若是紧急情况下,不能及时维修设备故障,利用现代化技术实时监督设备运行情况,通过警报系统反馈设备运行问题,减少这方面人力资源的投入,依据专项技术方案进行维修,避免设备带病作业,影响生产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生产企业对机械设备的依赖程度较高,保证设备管理与维修质量,对企业发展而言有着重大意义,需要不断创新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模式,利用新颖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旨在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使设备运行效益进一步提高,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给企业发展创造可观的经济收益,一定程度上,引领企业向机械化和信息化生产的方向转型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鞠沛文.浅析信息化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化,2021,{4}(01):54-55.
[2]蔡艳.机械制造企业设备维修管理创新思考[J].经济师,2020,{4}(11):284-285.
[3]蒋勇.机械加工设备的管理与维修[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4}(08):83-84.
[4]方成龙.对我国机械制造企业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几个问题的探讨[J].装备维修技术,2020,{4}(02):209.
关键词:设备管理;维修;新模式
引言
在全球化经济的影响下,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工艺应用在企业生产活动中,机械设备类型呈现出多元化,不断挖掘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全新工作模式,是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生产品质的重要路径。往往机械设备是由若干零部件组合而成的,加上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内部构造逐渐复杂化,无疑增加了设备管理难度,以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为指导,有助于增强机械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维护企业生产秩序,创造优质的生产环境,使产品各项标准达到国家级标准,对企业长远发展来讲也是十分有利的。
1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创新发展的方向
1.1信息化
如今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作用更加突出,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将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同信息化技术融合应用,积极推广自动化管理模式,借助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应用优势,使现有的技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一步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目标的实现。
1.2社会化
随着我国工业产业的良好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同时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压力日益激烈,不断引入全新的机械设备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举措,增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设备种类的创新,其内部结构更加复杂,如果一直沿用传统的设备管理与维修体制,无法满足当代企业发展需求,因此,应逐步完善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体系,依托社会资源,有效提高设备管理与维修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设备内部配件的存储,节约更多流动资金,间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设备运行更具安全性和效益性。
1.3技术化
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新技术不断涌现,无疑对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自动化水平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如果机械设备自动化运行过程,某一个细小部件出现问题,都可能给机械设备整体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或影响,甚至诱发更大的机械故障,对此,应提前制定完善新型技术体系,用于发现和解决机械故障,促进设备运行安全得到提高。
2现阶段设备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2.1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对设备管理具有指导作用,如果想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且完善的管理机制是首要任务,可以说,管理机制完善情况与管理成效成正比。在企业日常设备管理过程中,应结合设备管理需求及岗位特征,明确划分管理范围和责任,但是很多企业并未高度重视这一工作,甚至存在管理秩序混乱的情况,探究问题产生根源,主要是因为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引入新型设备后没有及时更新管理内容,导致管理工作无据可依,管理人员没有按照规范流程开展工作,缺乏对设备的定期保养,很大程度上,显著削减了企业经济效益。
2.2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设备管理和维护人员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致使岗前培训时间被压缩,往往对一些新型设备没有足够了解即投入生产,进行生产操作时,频繁出现操作错误,特别是一些新型智能化设备,不仅浪费大量的生产时间,还因为维修效率低下,或维修人员的缺少,耗费更多设备维修资金,增加企业经济负担。
2.3设备使用与保养脱节
对于一些大规模的生产企业而言,机械化设备管理通常使用人机系统,实际生产过程,只需要少量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完善多台设备的集成化管理,但是由于设备管理与维修制度不够完善,没有积极落实管理责任制,导致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影响设备正常使用,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设备问题,致使设备的维护保养跟不上,设备使用寿命的降低带来生产效益的下降。
3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创新思路
3.1建立设备动态数据库
首先根据企业生产现状以及效益目标,建立一套完善的设备动态管理计划,便于随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实时追踪管理,以动态数据库为依据,判断机械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存在故障问题的设备,有计划的开展维修工作。比如,依托中央控制系统,通过监测温度、振动、电流等曲线,能够很直接很全面的掌握每台设备的运转状况;再结合现场巡检人员使用的点巡检系统,能够准确判断出设备运行发展趋势,帮助设备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关于设备维修阶段所需的材料及费用,依托仓储管理系统,调运相关配件材料,生成设备卡片,详细记录设备维修的项目和内容。如果是同型号或同类型的机械设备,可通过比对运行情况,合理规划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时间,保证设备管理的有效性。
3.2加强技术人员的专业化培训
机械设备操作与维修,操作人员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时也是最了解设备运行状况的人员,那么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准和职业素养决定着工作效率,所以,如果想保证设备管理达到预期效果,加强技术人员专业化培训是必要的,要求操作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各项标准,保证设备操作的规范性。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应及时反馈设备使用情况,并且积极提出价值性建议,坚决杜绝违章操作行为的产生,养成规范良好的工作习惯,将操作误差问题最小化。比如,落实设备运行保障制度,将管理职责落实到个人,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淘汰综合能力弱的人员,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设备操作水平。在遇到设备故障问题后,以冷静、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对待,保证设备故障问题解决的时效性。
3.3强化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
机械设备日常使用过程中,经常处于无间断的作业状态,定期进行设备维修与保养,有利于及时消除设备故障和隐患,确保设备良好运行,促进设备运行效率和使用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企业设备成本投入,进而获得更多生产效益。在机械设备管理全过程,管理人员务必掌握设备管理的规范流程,不断引入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结合企业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内容的扩充和优化,通过定期检修和监管,保证设备运行品质。若是紧急情况下,不能及时维修设备故障,利用现代化技术实时监督设备运行情况,通过警报系统反馈设备运行问题,减少这方面人力资源的投入,依据专项技术方案进行维修,避免设备带病作业,影响生产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生产企业对机械设备的依赖程度较高,保证设备管理与维修质量,对企业发展而言有着重大意义,需要不断创新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模式,利用新颖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旨在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使设备运行效益进一步提高,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给企业发展创造可观的经济收益,一定程度上,引领企业向机械化和信息化生产的方向转型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鞠沛文.浅析信息化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化,2021,{4}(01):54-55.
[2]蔡艳.机械制造企业设备维修管理创新思考[J].经济师,2020,{4}(11):284-285.
[3]蒋勇.机械加工设备的管理与维修[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4}(08):83-84.
[4]方成龙.对我国机械制造企业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几个问题的探讨[J].装备维修技术,2020,{4}(0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