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马国际收购动漫火车欲借“喜羊羊”品牌打翻身仗。
日前,香港“红筹之父”梁伯韬任主席的香港上市公司意马国际正式收购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衍生品版权管理方动漫火车集团,收购费用为8.14亿-10.47亿港元 ,这也成为香港公司对内地动漫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案。此前业界流传,拥有内地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广东原创动力文化在与一家神秘外资“密商”。如今,虽然被收购对象并不是原创动力,而是拥有《喜羊羊与灰太狼》肖像权的动漫火车集团,但喜羊羊的粉丝们仍有一丝担忧。意马国际此次收购是否仅是一场资本游戏?还是欲借“喜羊羊”打一场乘势翻身?
绸缪战略布局
为美国3D电影《忍者神龟》担任动画制作,让意马国际的制作实力广为业内认知。但紧接着意马国际却在《阿童木》上“败走麦城”。2009年,他们耗资约5亿元,加上其在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发行推广的费用,合计成本高达8.2亿元。截至2009年12月底,该片在全球8000多家影院上映的票房收入仅为1.9亿元,严重亏损。2010年初,一度传出意马国际要破产清盘的消息。
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意马国际迅速东山再起。这是因为李嘉诚御用投行家梁伯韬与资本界资深人士钟楚义入股搭救意马国际,并成为控股股东。同时,资本市场上的多家实力企业及名人参与了这次增发,其中包括李嘉诚旗下的长江科技、中信泰富前主席荣智健、合和实业副主席何炳章,以及中信旗下基金等。这给意马国际打入了强心剂,并帮助其快速复原。
中国动漫资源网CEO毛勇分析道,意马国际此次收购的目的,一是借机炒作、抬高股价;二是为日后某些投资进行战略布局。
衍生品的分析
最让业内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意马国际收购了喜羊羊的消费品授权业务,而且基本不触及喜羊羊的电影、电视制作核心业务。虽然提及要在未来合作拍摄3D电影,但具体是否已有计划则无从考证。
但在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黄海龙看来,两者的合作是基于长久而理性的考虑。“动漫产业链分为内容传播部分以及周边的衍生产品,一般国际上一部动漫的收益是前者占70%,延生产品收益为30%,而内地发展动漫品牌的主要收入来自服装、玩具、婴儿用品等衍生产品,占整体收入达到70%。
而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动画产业研究所所长苏峰认为,“意马国际擅长动画制作,衍生品领域却并不在行, 假设意马国际现在有意在喜羊羊消费品授权上有一番作为,那么必然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如何把投资的10个亿赚回来;第二,此项业务是否具有可持续造血的能力。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了一个事实:在中国喜羊羊的消费品授权业务能否长期稳定地成为意马国际的盈利点。”
“可以肯定地说,难度很大。”苏峰表示,消费品授权的确是动漫产业链上最赚钱的一个环节,但不能忽视盗版的问题。由于盗版的肆虐,即便喜羊羊的消费品授权保护得再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不会有很大起色。“从衍生品方面分析,受制于盗版等问题,双方在未来的合作会困难重重,而且意马国际是港资企业,对内地消费授权产品的设计、理念等,能否从本土化角度考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尚不可知。意马国际如果真心想做喜羊羊的消费品授权,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
假设意马国际心思根本不在消费品授权业务上,那就让业内困惑了。苏峰进一步分析:“除非意马国际在进行某种战略布局,或者更大胆的设想,就是意马国际和原创动力在玩资本游戏,可能是为了尽快套现等资本原因。”
引发动漫投资热
有业内人士也提出喜羊羊被购是中国动漫整体发展迅速的一个侧影,此次被购有可能会引发港资、外资对国内其他动漫企业的关注和好奇,由此引发外资、港资的投资热潮。
“喜羊羊是中国动漫产业的一个独具特色的企业模式,它的成功不具有可复制性,所以最好是当成个案去分析。”毛勇表示,“喜羊羊的快速发展的确离不开国内动漫产业环境的改善和国家政策支持。但喜羊羊更像是在一个特殊的时期,抓住机会发展成的一个具有独特性的企业。目前喜羊羊在国内是一枝独秀,没有第二家能媲美,甚至可以说喜羊羊和其他中国动漫企业都不在一个等级段上。”
苏峰也认同这一看法,在他看来,外资、港资的投资、合作都是趋利的市场行为,如果国内真的有值得他们关注的企业,那他们会很敏锐地发觉,不需要通过此次喜羊羊收购案重新认识中国动漫产业。
欲借“喜羊羊”翻身
2010年2月,香港意马动画工作室被迫清盘。意马高层承认,当时动画工作室清盘跟《阿童木》的票房亏损有关。此次收购动漫火车,也是意马欲借“喜羊羊”这一品牌打翻身仗,尽管收购内容只涉及消费品部分,但却仍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肖永亮认为,收购体现中国动漫品牌国际价值。“喜羊羊”是国内惟一在动画电影票房上突破亿元的电影,第二部《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票房达9500万元,第三部《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更是取得1.5亿元的票房。意马国际收购喜羊羊消费品授权业务是一件好事情。一直以来,中国动漫产业都将发展重点放在上游动漫制作上,而忽视了下游衍生产品的开发。因此,中国动漫的衍生产品链一直很薄弱。这也是原创动力为什么主动放下这一块业务,专心搞动画制作的原因之一。另一个方面说明,中国的动漫品牌有国际价值,意马国际将在这一领域获得较大的回报。
中国动漫资源网CEO毛勇说:“原创动力从此次收购中获得最大的好处就是充足的资本。我们希望喜羊羊是孩子们的玩具,而不要成为资本的玩具。意马国际和原创动力的这次合作,在投资结构上并没有任何亮点,没有产业互补性,甚至两者的产业功能重叠,都擅长动画制作,也看不出明显的战略布局意味。”
值得注意的是,收购双方之间还签署了一份“联合品牌管理协议”。按照协议,动漫火车可通过联合品牌管理协议摊分原创动力的盈利,摊分原创动力的90%经营业绩,相反原创动力若亏损,意马则须按其经营业绩的100%金额支付直销开支。
很显然,该协议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加紧双方的利益联结。但据了解,原创动力预期今明两年的盈利分别是8500万元及1.57亿元,共2.42亿元,这就意味着,今明两年意马将暗暗“窃走”原创动力9成的利润。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这看似双赢的“合作”对于“喜羊羊”的原创团队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不排除意马会从消费品授权业务入手逐步深入,从而掌握整个“喜羊羊”品牌。另一方面如果意马在对该品牌的使用过程中利用不当,也会对整个品牌带来不利影响。
日前,香港“红筹之父”梁伯韬任主席的香港上市公司意马国际正式收购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衍生品版权管理方动漫火车集团,收购费用为8.14亿-10.47亿港元 ,这也成为香港公司对内地动漫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案。此前业界流传,拥有内地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广东原创动力文化在与一家神秘外资“密商”。如今,虽然被收购对象并不是原创动力,而是拥有《喜羊羊与灰太狼》肖像权的动漫火车集团,但喜羊羊的粉丝们仍有一丝担忧。意马国际此次收购是否仅是一场资本游戏?还是欲借“喜羊羊”打一场乘势翻身?
绸缪战略布局
为美国3D电影《忍者神龟》担任动画制作,让意马国际的制作实力广为业内认知。但紧接着意马国际却在《阿童木》上“败走麦城”。2009年,他们耗资约5亿元,加上其在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发行推广的费用,合计成本高达8.2亿元。截至2009年12月底,该片在全球8000多家影院上映的票房收入仅为1.9亿元,严重亏损。2010年初,一度传出意马国际要破产清盘的消息。
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意马国际迅速东山再起。这是因为李嘉诚御用投行家梁伯韬与资本界资深人士钟楚义入股搭救意马国际,并成为控股股东。同时,资本市场上的多家实力企业及名人参与了这次增发,其中包括李嘉诚旗下的长江科技、中信泰富前主席荣智健、合和实业副主席何炳章,以及中信旗下基金等。这给意马国际打入了强心剂,并帮助其快速复原。
中国动漫资源网CEO毛勇分析道,意马国际此次收购的目的,一是借机炒作、抬高股价;二是为日后某些投资进行战略布局。
衍生品的分析
最让业内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意马国际收购了喜羊羊的消费品授权业务,而且基本不触及喜羊羊的电影、电视制作核心业务。虽然提及要在未来合作拍摄3D电影,但具体是否已有计划则无从考证。
但在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黄海龙看来,两者的合作是基于长久而理性的考虑。“动漫产业链分为内容传播部分以及周边的衍生产品,一般国际上一部动漫的收益是前者占70%,延生产品收益为30%,而内地发展动漫品牌的主要收入来自服装、玩具、婴儿用品等衍生产品,占整体收入达到70%。
而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动画产业研究所所长苏峰认为,“意马国际擅长动画制作,衍生品领域却并不在行, 假设意马国际现在有意在喜羊羊消费品授权上有一番作为,那么必然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如何把投资的10个亿赚回来;第二,此项业务是否具有可持续造血的能力。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了一个事实:在中国喜羊羊的消费品授权业务能否长期稳定地成为意马国际的盈利点。”
“可以肯定地说,难度很大。”苏峰表示,消费品授权的确是动漫产业链上最赚钱的一个环节,但不能忽视盗版的问题。由于盗版的肆虐,即便喜羊羊的消费品授权保护得再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不会有很大起色。“从衍生品方面分析,受制于盗版等问题,双方在未来的合作会困难重重,而且意马国际是港资企业,对内地消费授权产品的设计、理念等,能否从本土化角度考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尚不可知。意马国际如果真心想做喜羊羊的消费品授权,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
假设意马国际心思根本不在消费品授权业务上,那就让业内困惑了。苏峰进一步分析:“除非意马国际在进行某种战略布局,或者更大胆的设想,就是意马国际和原创动力在玩资本游戏,可能是为了尽快套现等资本原因。”
引发动漫投资热
有业内人士也提出喜羊羊被购是中国动漫整体发展迅速的一个侧影,此次被购有可能会引发港资、外资对国内其他动漫企业的关注和好奇,由此引发外资、港资的投资热潮。
“喜羊羊是中国动漫产业的一个独具特色的企业模式,它的成功不具有可复制性,所以最好是当成个案去分析。”毛勇表示,“喜羊羊的快速发展的确离不开国内动漫产业环境的改善和国家政策支持。但喜羊羊更像是在一个特殊的时期,抓住机会发展成的一个具有独特性的企业。目前喜羊羊在国内是一枝独秀,没有第二家能媲美,甚至可以说喜羊羊和其他中国动漫企业都不在一个等级段上。”
苏峰也认同这一看法,在他看来,外资、港资的投资、合作都是趋利的市场行为,如果国内真的有值得他们关注的企业,那他们会很敏锐地发觉,不需要通过此次喜羊羊收购案重新认识中国动漫产业。
欲借“喜羊羊”翻身
2010年2月,香港意马动画工作室被迫清盘。意马高层承认,当时动画工作室清盘跟《阿童木》的票房亏损有关。此次收购动漫火车,也是意马欲借“喜羊羊”这一品牌打翻身仗,尽管收购内容只涉及消费品部分,但却仍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肖永亮认为,收购体现中国动漫品牌国际价值。“喜羊羊”是国内惟一在动画电影票房上突破亿元的电影,第二部《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票房达9500万元,第三部《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更是取得1.5亿元的票房。意马国际收购喜羊羊消费品授权业务是一件好事情。一直以来,中国动漫产业都将发展重点放在上游动漫制作上,而忽视了下游衍生产品的开发。因此,中国动漫的衍生产品链一直很薄弱。这也是原创动力为什么主动放下这一块业务,专心搞动画制作的原因之一。另一个方面说明,中国的动漫品牌有国际价值,意马国际将在这一领域获得较大的回报。
中国动漫资源网CEO毛勇说:“原创动力从此次收购中获得最大的好处就是充足的资本。我们希望喜羊羊是孩子们的玩具,而不要成为资本的玩具。意马国际和原创动力的这次合作,在投资结构上并没有任何亮点,没有产业互补性,甚至两者的产业功能重叠,都擅长动画制作,也看不出明显的战略布局意味。”
值得注意的是,收购双方之间还签署了一份“联合品牌管理协议”。按照协议,动漫火车可通过联合品牌管理协议摊分原创动力的盈利,摊分原创动力的90%经营业绩,相反原创动力若亏损,意马则须按其经营业绩的100%金额支付直销开支。
很显然,该协议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加紧双方的利益联结。但据了解,原创动力预期今明两年的盈利分别是8500万元及1.57亿元,共2.42亿元,这就意味着,今明两年意马将暗暗“窃走”原创动力9成的利润。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这看似双赢的“合作”对于“喜羊羊”的原创团队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不排除意马会从消费品授权业务入手逐步深入,从而掌握整个“喜羊羊”品牌。另一方面如果意马在对该品牌的使用过程中利用不当,也会对整个品牌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