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视角下江苏省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思考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ckil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江苏省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旅游景点以长江、大运河、太湖、海滨为主,构成了“以水为主、以山水组合见胜”的独特旅游资源。江苏文化主要由“吴文化”“淮扬文化”“徐淮文化”“海洋文化”等组成。基于当前时代背景下,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当前游客游玩的重点项目。江苏省区在发展本地区旅游资源时,必须优化和整合本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全面加强江苏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不断提高旅游地市场竞争力。这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

一、江苏省文化旅游产品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式下,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的旅游行业,在文化创意的帮助下,可以实现文化与旅游行业的融合,彻底改变传统旅游行业发展的现状,并为其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彰显出显著的应用价值。就我国江苏地区来说,其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文化底蕴,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能够彰显出显著的应用价值。
  首先,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现有的发展趋势下,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交融越来越深,文化具有的经济功能和经济效益越发凸显,文化旅游发展关联性强,带动力大,可有效刺激地区消费水平,带动周边经济。文化与旅游产品的深度融合,更能彰显江苏的本地特色,给旅游者不一样的体验,提高旅游产品的经济效率。
  其次,从社会效益的角度看,发展文化旅游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一个强大的国家或民族应该拥有正确的思想,而思想源于先进的传统文化。文化旅游寓教于游的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公民个人的精神追求,也是社会弘扬和保护优异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江苏省依托文化旅游,弘扬其传统民族价值观,既符合中央的政策精神,发扬地区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符合江苏省产业发展的现实。
  最后,从文化效益的角度看,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可以使文化旅游成为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就江苏地区而言,本身就具备丰富的文化资源,将其作为旅游业的发展依托,通过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保护当地的文化资源,还实现了当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

二、文旅融合视角下江苏省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现状


  在文旅融合视角下,江苏省文化旅游产品体现出人文艺术与自然的深度融合,开发出能够体现江苏省传统文化的特色旅游产品,可以向旅游者展示江苏的魅力。然而,文化与旅游产品融合与开发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的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与旅游产业整合程度比较弱,产品的创新能力差
  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逐渐开始向精神层面倾斜。这一改变,恰恰成为文化旅游产业旅游发展的全新增长点,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全新的动力。因此,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逐渐实现文化和旅游产品之间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江苏本地区经济的新增长点。但就目前而言,江苏省在进行文化和旅游产品深度融合时,由于本地区资源分布比较分散,且呈现出南北跨度大的现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文化和旅游资源整合的难度。此外,江苏省在进行文化和旅游产品深度融合时,由于整合能力比较弱、整合方式落后等,嚴重制约了文化旅游产品的整合效果。
  (二)旅游产品对文化内涵挖掘深度不够
  江苏省在对旅游与文化产品进行整合时,并未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相关的文化,进而严重制约了当地文旅产品质量的提升。具体来说,当地政府的文化部门、旅游部门整合资源时,基本上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并未进行有效沟通。旅游部门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常常忽视对其背后文化价值的挖掘;文化部门在对文化产品进行研究时,常常将关注点放在文化产品上。目前,江苏地区的旅游产品紧紧集中在自然资源上,缺少文化元素,致使本地区的旅游产品出现了“有景无文”的现象。
  (三)旅游与文化产品融合的相关机制尚不健全
  江苏地区在实现旅游与文化产品融合时,必须健全相关机制,为文旅融合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目前,江苏地区在实现旅游与文化产品融合时,仍然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一是缺乏有效的政府体制管理机制。这主要是因为江苏地区的旅游与文化产品融合比较晚,虽然改革实现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融合仅是机械的组合,很难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二是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由于江苏省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实现本地区经济的增长,各个地区往往采取保护主义,对各个地区进行明确划分,进而使各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沟通,严重阻碍了本地区旅游与文化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
  (四)缺乏相关人才
  我国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比较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明显的人才短缺现象。首先,人才结构不合理。江苏省的文化旅游产业集中体现在经营管理方面,而创新能力方面的人才相对比较短缺。如此一来,严重制约了江苏地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工作。其次,从当前从事旅游文化产业的工作人员看,整个队伍的素质结构较低,如:工作人员学历层次比较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低、技能不高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三、文旅融合视角下江苏省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策略


  就江苏省而言,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有效结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江苏省具有大量的文化景观,如夫子庙、明孝陵、拙政园、中山陵等,它们既是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文化的载体,向人们展示出古代的文化艺术。同时,江苏省也具有大量的文化风情,如宗教礼仪、民俗风情等,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征,是文化地域性和历史性的统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因此,当地必须立足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现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一)推进文化与旅游产品深入融合,突出江苏本地特色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一旦没有文化,旅游自然也无从谈起。而旅游行业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借助旅游产业,能使文化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弘扬。就江苏本地区来说,在文旅融合视角下,必须立足于本地区的自然资源、文化优势等,逐渐实现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积极打造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活动品牌,不断提升当地旅游业的知名度。例如,结合当地的剪纸艺术,借助淮安的历史文化,发展当地的旅游产品等。在实现旅游与文化产品深度融合时,还要积极开发当地旅游的衍生品,使其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这要求在推进文化与旅游产品结合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当地的文化特色,将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创作中,进而使衍生的旅游产品能够突出江苏地区的文化特色。目前,江苏的旅游产品形式比较单一,放眼全国产品雷同率比较高,缺乏地域和民族特色,没有融入文化内涵。因此,江苏省应该加大文化与旅游产品的融合力度,打造具有江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只有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乡土风俗与旅游产品深入融合,重视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挖掘本地文化内涵,才能打造精品旅游。   (二)加强宣传,拓展文化旅游市场
  在文旅融合的视角下,在推进江苏地区文化和旅游产品进行整合时,不仅要重视文旅产品的宣传,还必须充分借助线上、线下的营销途径,不断加强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进而更好地拓展文化旅游市场。具体来说,江苏地区在拓展文化旅游市场时,必须充分借助多种渠道,对市场需求展开调研,切实结合市场需求的变化,努力打造新的产品和服务,进而使其更好地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服务。此外,在拓展文化旅游市场时,还必须借助江苏省相关部门的努力,通过各个部门的沟通、合作和协调等,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传播,进而将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并树立品牌知名度,更好地刺激市场消费需求。江苏地区文化部门和相关旅游企业进行合作,能够更好地展示文化。现代企业的高效运作可以拓宽文化旅游市场,将文化与旅游进行有效的深度融合,打造文化主题旅游项目,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借助先进技术,创新和发展旅游文化产品
  江苏地区在实现文化与旅游产品深度融合时,必须利用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进而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产品的新发展。首先,要充分借助先进的技术力量,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例如,江苏地区在实现文化旅游产品融合时,开发具有文化底蕴的旅游休闲娱乐网站等,借助网络服务的形式,提升顾客的消费体验。其次,要重点培育适合文化产业园的技术体系。江苏地区在进行文化和旅游产品融合时,应充分借助新型的产业技术,不断创新旅游文化产品。最后,要结合江苏省的地方特色,开展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借助先进的技术,展示当地文化的内涵,促进旅游产品深度开发。
  (四)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
  江苏地区在实现旅游文化产品融合时,由于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涉及的行业和部门相对较多,必须拥有的大量的专业性、综合性人才,以保障其顺利开展。首先,江苏地区的相关部门应该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引进机制和激励机制等,使相关人才得以较快发展。其次,要改革当地现有的旅游和文化人才的培养方式,充分借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更好地满足人才需求。需要说明的是,在培养相关人才时,应充分利用江苏地区的资源,并加强与高校的合作,逐渐形成一套“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加大对高层次文化旅游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不断改善和优化当前的人才结构;还要不断加大相关工作人员的创新力度,为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结语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的有效融合,能夠获得很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江苏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实现文化与旅游产品的深度融合,可以促进江苏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并促进地区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基金项目:2018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课题“基于‘互联网+’的江苏省文旅产品创新设计研发及商业化策略研究”(2018SJA0848)的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天上星星盼月亮,  林中鸾鸟盼凤凰,  盼到那条状元路,  讲得故事十里长,  一段姻缘传佳话,  从古到今美名扬。  ——桂林渔鼓《状元路》秦小桔演唱桂林渔鼓剧照何紅玉(左一)在演唱桂林渔鼓《二姐做梦》,恩师王仁和(左二)在打渔鼓伴奏(1962年)①二十世纪60年代桂林市曲艺团应陶铸副总理邀请,参加中南戏剧观摩会演,《祝中南戏剧观摩会演胜利成功》曲艺大联唱  “敲起渔鼓拉起了弦,唱一个小段名叫《
期刊
引言  从2018中国国民健康大数据报告中可知,在世界各国人均寿命排行榜中,中国位于第83位。在健康问题上,慢性病的普及、疾病的年轻化、人口老龄化突显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方面的资讯。近年来,健康消费的地区分布上呈现出经济增长越快、健康消费越高的特点。健康需求和消费逐渐打破了区域和年龄的界限,不管是严峻的健康问题,还是消费者对健康信息的不断关注推动健康消费增加,都值得度假型酒店在康乐方面做出相应调
期刊
引言  我国在线旅游体验兴起于1999年,国内在结束第一个旅游黄金周后,许多在线旅游公司相继成立,这一年也被称为在线旅游元年。相比传统旅游,在线旅游给予用户全新的旅游体验。在线旅游指各旅游主体通过网络与旅游客体之间完成旅游产品的销售和营销。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旅游营销模式给旅游企业带来全新的营销思路,在线旅游体验也成为各大旅游企业精准营销的主要考虑因素。一、在线旅游发展历程和现状  在线旅游的兴起彻
期刊
引言  在北京市延庆区西北山区,有一处被认为是千古之谜的崖居遗址——古崖居,是先人在石壁上开凿的石窟居室遗址。延庆区古崖居是国内目前已经发现的最大的崖居遗址,现存石室147间。古崖居可根据位置分为前山及后山,均建在陡峭的石壁上。此地海拔在800m以上,开凿历时31年,占地5km2。中科院中国建筑学会会长杜先舟先生赞其为“建筑史上的空白、文物史尚待雕琢的宝石、旅游业养在深闺未识的美女”。一、丰富的地
期刊
引言  随着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不断增加,而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受到环境持续恶化的影响。目前,传统意义下的旅游产业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生态旅游的管理模式应用广泛,为了在保护生态旅游区的基础上创造良好的价值,景区需要探究生态旅游管理理念,并不断进行实践,保障生态旅游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立足现阶段的实际情况,针对现阶段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
期刊
引言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来源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3年,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尔在研究欧洲旅游发展时最早在旅游研究中引入生命周期概念。1980年,巴特勒系统性地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抽象性地概括了旅游地的发展演化过程,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目前,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尚存在许多争议,但其对旅游地发展的定性预测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旅游目的地凭借其核心旅游吸引物,结合游客显性需求
期刊
引言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与传统的工业和农业相比,旅游业属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目前,我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已经成为某些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并且,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旅游业创造的经济收益逐年增加。而正是由于旅游人数增长,给环境带来的负荷也越来越大,旅游业衍生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比如,有的景区出
期刊
引言  程益民学者在2003年提出了乡村旅游的旅游项目。其中,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目的,在村庄野外进行游玩和居住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很多关于乡村旅游的理论接连被提出,新型的旅游方式和旅游概念的提出不仅缓解了乡村的同质化问题,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截至2015年,全国各地乡村旅游收入达到4 000多亿元,接待人数超过20亿元。据研究显示,大多数旅游目的地选择的都是乡村。尤
期刊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运河旅游逐渐兴起,在改革开放的助推下,江苏省无锡市首先推出古运河旅游项目。古运河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历史人文和民俗风情在旅游业中名声大噪。之后,徐州、淮安、苏州、扬州等地纷纷开发古运河旅游,且受到了游客的欢迎,尤其是海外游客。20世纪90年代后,古运河的游览人数逐渐减少。1981年,无锡推出了古运河旅游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前,无锡年均接待3万人左右的游客,而之
期刊
引言  导游语言是导游工作的工具和载体,导游工作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游语言运用水平。导游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导游语言指导游员同游客进行交流、传播知识、介绍景点、实现沟通的一种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广义的导游语言指导游人员在导游服务过程中必须熟悉掌握和运用的所有具有一定意义并能引起互动的一种符号。其中,“所有”指在形式上不仅包括口头语言,而且还包括书面语言、体态语言和副语言。以往对导游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