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树的测试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fd4545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大学时,有位老教授对我们进行了一项测试。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较细,你会砍哪一棵?”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吧。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就砍红松,杨树中空了,比弯曲的红松更没有用!”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了,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柴火,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不会无缘无故地就提着斧头上山砍树吧?”
  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的,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
其他文献
3月31日上午6时许,福建泉州晋江市永和镇英墩华侨医院发生火灾,多人被困火场,晋江消防接警后迅速出动9辆消防车40多名消防官兵赶往现场。消防官兵到达现场后迅速展开救人与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