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业课程是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其有效组织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围绕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开展创业课程教学活动这一主题,提出了“以创业活动的任务实施过程为导向,遵循由理论到实践、由简单到复杂的逐级递进式推进学习创业知识”的教学实施思路,以期能为高职院校顺利开展创业课程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课程;教学实施
自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研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时首次提出“创业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理论以来,创业教育在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府和高校已经广泛开展。近年来,它也成为了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2010年5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国内外形势的推动下,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创业教育的主要载体与工具,创业课程是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教育实践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培养具有创业素质人才的关键。然而,由于我国的创业教育课程开设较晚,课程的开展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尚有多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期冀能为对高职创业教育加深理解、为高职院校顺利开展创业课程、营造创业教育氛围提供有益参考。
一、高职创业课程定位
创业课程是一门面向高职院校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创业启蒙教育课,该课程开设的目的不应单纯追求创业成功的数量,而是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开设,能带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创业课程教学带动就业质量的提升。因此,课程应侧重于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激发投身创新创业兴趣为着眼点。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全方位的训练,学生应了解创新的基本规律,掌握创业知识,从而树立创新创业理念、提升创业能力。课程的教学力图突出实操性、实务性环节和内容以及技能训练,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
二、高职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安排遵循“由理论到实践,由简单到复杂”的思路,以创业活动的任务实施过程为导向,按照“集中理论学习——个体自主学习——团队模拟学习——自主实践学习”顺序逐级递进学习创业知识。具体而言,可将课程划分为“创业理论、创业设计、创业模拟和创业计划与实践”这样一个由理论到实践逐层推进的四大教学模块,并可进一步细化为十三项教学任务,详见表1。
根据创业教育开放性和体验性的特点,结合高职学生层次的定位,制定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以及各教学单元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重点突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突出任务与创业活动所需知识的相关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创新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
三、高职创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
创业活动涉及多学科知识,实践性强,仅仅通过课堂教授的方式不仅耗时费力且较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根据每个教学模块内容的不同,建议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创业理论教学模块采取课堂集中教学
创业理论教学模块主要包括了创新与创业概念、创业者素质能力要求、创业机会识别与项目选择、筹集资源、项目营销推广与风险控制等内容。这些内容涉及到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课堂的集中讲解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2.创业设计模块采用网络教学
该教学模块主要包括了创业环境分析、企业申办登记手续、企业管理制度与新企业管理制度设计、创业计划书格式要求等内容。这些内容具有固定格式(或参考模版),相对而言易于理解,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完成。因此,此模块可通过将相关内容放入课程网上,要求学生根据事先设定好的单元学习任务,自主访问网站、学习网络课件。此模块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定期进行网络讨论答疑即可。
3.创业模拟采用软件模拟教学的方式
利用相关教学软件建立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在软件的模拟环境中开展实践训练,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相关模拟软件的引入,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创业,培养创业能力,体验创业过程,并循序渐进地培养在校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通过构建创业实践平台,注重在模拟实践中开展创业,在对抗实战中提升技能。相关模拟软件的引入,可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吸纳知识,进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形成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4.创业计划与创业实践模块采取实操学习的方式
该模块以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为目的,具体实施方式建议可采取“普遍要求+可选替代”的方式。普遍要求,即要求所有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制一份内容完整、格式规范、论证严谨、具有可实施性的创业计划书。在此基础上,部分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性完成更高难度的实践活动(如作为核心成员参加院级以上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能实际开展自主创业且取得一定成效等)来替代编制创业计划书这一初级的实践方式。
四、高职创业课程教学团队的组建
创业课程作为一个新兴课程,鉴于其普及性的要求,需要专门的教职人员构成创业教育师资的中坚力量,从事创业教育的基础教育教学、组织管理等工作。课程主讲教师应具备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需要懂得一定的金融融资、营销知识,熟悉国家相关的政策,最好能有一定的创业工作经历。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极其丰富和复杂,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更重要的是要与不同的专业背景相结合。因此,组建一支规模加大、跨多专业的校内外兼职教师队伍来担任课程顾问,指导学生的课程实践活动十分重要。建议高职学院一方面应鼓励现有师资就创业法律、创业风险、创业心理、专业与创业等不同专题开展教学或讲座,从不同维度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思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应结合专业由校内各院系分别聘请本行业中相关的创业成功人士(最好是本院系创业成功学生)担任校外兼职教师,通过举办创业经验分享讲座的方式,摆脱纯理论的说教,让学生看到鲜活的成功榜样。
五、总 结
创业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主要目的并非单纯追求创业成功的数量,而在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具有创业能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该课程的教学建议采取教师引导、以学生实践为主的方式展开,通过课堂授课、社会调查、专题讲座、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参加创业比赛等多种形式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华.关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探析[J].职教论坛,2009,(12).
[2] 李刚,朱璋龙.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整体性模式的构建[J].辽宁教育研究,2008,(8).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课程;教学实施
自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研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时首次提出“创业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理论以来,创业教育在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府和高校已经广泛开展。近年来,它也成为了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2010年5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国内外形势的推动下,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创业教育的主要载体与工具,创业课程是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原则转化为具体教育实践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培养具有创业素质人才的关键。然而,由于我国的创业教育课程开设较晚,课程的开展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尚有多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期冀能为对高职创业教育加深理解、为高职院校顺利开展创业课程、营造创业教育氛围提供有益参考。
一、高职创业课程定位
创业课程是一门面向高职院校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创业启蒙教育课,该课程开设的目的不应单纯追求创业成功的数量,而是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开设,能带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创业课程教学带动就业质量的提升。因此,课程应侧重于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激发投身创新创业兴趣为着眼点。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全方位的训练,学生应了解创新的基本规律,掌握创业知识,从而树立创新创业理念、提升创业能力。课程的教学力图突出实操性、实务性环节和内容以及技能训练,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
二、高职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安排遵循“由理论到实践,由简单到复杂”的思路,以创业活动的任务实施过程为导向,按照“集中理论学习——个体自主学习——团队模拟学习——自主实践学习”顺序逐级递进学习创业知识。具体而言,可将课程划分为“创业理论、创业设计、创业模拟和创业计划与实践”这样一个由理论到实践逐层推进的四大教学模块,并可进一步细化为十三项教学任务,详见表1。
根据创业教育开放性和体验性的特点,结合高职学生层次的定位,制定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以及各教学单元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重点突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突出任务与创业活动所需知识的相关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创新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
三、高职创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
创业活动涉及多学科知识,实践性强,仅仅通过课堂教授的方式不仅耗时费力且较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根据每个教学模块内容的不同,建议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创业理论教学模块采取课堂集中教学
创业理论教学模块主要包括了创新与创业概念、创业者素质能力要求、创业机会识别与项目选择、筹集资源、项目营销推广与风险控制等内容。这些内容涉及到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课堂的集中讲解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2.创业设计模块采用网络教学
该教学模块主要包括了创业环境分析、企业申办登记手续、企业管理制度与新企业管理制度设计、创业计划书格式要求等内容。这些内容具有固定格式(或参考模版),相对而言易于理解,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完成。因此,此模块可通过将相关内容放入课程网上,要求学生根据事先设定好的单元学习任务,自主访问网站、学习网络课件。此模块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定期进行网络讨论答疑即可。
3.创业模拟采用软件模拟教学的方式
利用相关教学软件建立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在软件的模拟环境中开展实践训练,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相关模拟软件的引入,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创业,培养创业能力,体验创业过程,并循序渐进地培养在校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通过构建创业实践平台,注重在模拟实践中开展创业,在对抗实战中提升技能。相关模拟软件的引入,可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吸纳知识,进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形成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4.创业计划与创业实践模块采取实操学习的方式
该模块以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为目的,具体实施方式建议可采取“普遍要求+可选替代”的方式。普遍要求,即要求所有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制一份内容完整、格式规范、论证严谨、具有可实施性的创业计划书。在此基础上,部分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性完成更高难度的实践活动(如作为核心成员参加院级以上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能实际开展自主创业且取得一定成效等)来替代编制创业计划书这一初级的实践方式。
四、高职创业课程教学团队的组建
创业课程作为一个新兴课程,鉴于其普及性的要求,需要专门的教职人员构成创业教育师资的中坚力量,从事创业教育的基础教育教学、组织管理等工作。课程主讲教师应具备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需要懂得一定的金融融资、营销知识,熟悉国家相关的政策,最好能有一定的创业工作经历。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极其丰富和复杂,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更重要的是要与不同的专业背景相结合。因此,组建一支规模加大、跨多专业的校内外兼职教师队伍来担任课程顾问,指导学生的课程实践活动十分重要。建议高职学院一方面应鼓励现有师资就创业法律、创业风险、创业心理、专业与创业等不同专题开展教学或讲座,从不同维度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思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应结合专业由校内各院系分别聘请本行业中相关的创业成功人士(最好是本院系创业成功学生)担任校外兼职教师,通过举办创业经验分享讲座的方式,摆脱纯理论的说教,让学生看到鲜活的成功榜样。
五、总 结
创业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主要目的并非单纯追求创业成功的数量,而在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具有创业能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该课程的教学建议采取教师引导、以学生实践为主的方式展开,通过课堂授课、社会调查、专题讲座、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参加创业比赛等多种形式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华.关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探析[J].职教论坛,2009,(12).
[2] 李刚,朱璋龙.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整体性模式的构建[J].辽宁教育研究,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