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中国西部高原的贵州贫困人口全国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这几个“最”字把贵州2020年同步小康目标实现的艰巨全数概括。贵州红色革命老区——黎平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这里交通基础薄弱;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以种植水稻传统行业为主,只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住房等生活设施非常差;经济整体都比较贫困。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黎平2016年被评为全国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并获得了2000万元的财政专项扶持。为探寻其中原因,新华社党校2017年春季学期(第20期)进修班贵州黎平调研组于6月3日至10日深入黎平农村,了解扶贫现状,走访了各村寨,深入贫困户家中座谈,获得了一手的资料。
电商入村变化很多
(一)高铁与互联网共同拉近了农村与世界的距离
十年前,从贵阳到黎平开车需要两天,现在乘坐高铁只需两小时。凭借电子商务,农村消费者可以买到全国各地的特色产品,自家的绿色产品也可以销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高铁与互联网共同拉近了农村与世界的距离。
截至2016年,贵州共建成56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6949个农村电商站点,实现示范县快递到乡全覆盖,到村覆盖率达80%以上。通过搭建电商平台,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和农村网络消费服务体系,搭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商贸流通网络平台,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了乡村、走向市场,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难卖贱卖”和农村生产生活资料“买难买贵”的问题。
黎平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局长石含政介绍:2017年初的市场调查发现,直接从电商下单,会便宜很多,比如3000元的电视,比从实体店铺便宜800元。
尚重村新向往电子商务中心经理张倩说,“我们2016年开始经营农村电商,现在平均每天卖出90件商品,大多数是衣服、日用品和家电。物流送到这里后,如果客户住在街上,就送货到家。如果是更偏远的,就自己来取。这里处在”断头路”,你怎么来的就得怎么回去,沒有别的路,所以农民购买的量比较大,每个月大约18万元左右”。张倩说,根据他们自己计算的小账,通过电商购物,商品价格要便宜20%—30%。
岑湖村村委会主任、农村电商服务站理事长石修元说:我们的产品销往贵阳,用冰块和恒温包装,24小时内就能保证送达,销往北京等大城市,也能保证48小时内送达。
(二)互联网让农民不再只有进城打工一条路
通过互联网,农民不用进城打工也能够依靠家乡的资源,进行创业,带来服务业衍生的发展机会,包括类似于物流、培训等各种各样服务的机会。在几个村寨,调研组都看到了不少返乡年轻农民工。
石祎曾在上海打工十年,去年回到她的家乡孟彦镇岑湖村。石祎说,城市越来越不需要像她这样的人,高中毕业、有两个孩子、没有户口……她打工的企业换上了全自动生产线,买不起房、孩子上不了学、企业不再需要她,无法在城市立足的石祎只好选择回家。从“农民工”变成“在大城市见过世面的返乡女青年”,石祎在家乡找到了久违的尊重和人生价值。村委会也向她敞开了怀抱,邀请她担任村委会委员,带领大家共同脱贫致富。
石修元也是一名返乡农民工,是村民眼中的能人。他在手机上创建了一个微信平台:孟彦生态有机生活馆,销售当地的土特产。生活馆的“会员商城”里每消费1元,累积1分,已经有客户累积了1万分。黎平县城有体验店,可以送货上门。目前平台上已经有600多名固定会员,其中县外的有约200名。
(三)电子商务进村助力实现精准扶贫
搭建电商平台,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有效地促进贫困农村农民直接增收;创造贫困农村新的就业岗位;转变贫困农村农民发展思想。据贵州省政协办公厅人口资源环境处处长、现岑湖村挂职扶贫干部欧增桥介绍:岑湖农村电商的经营主体是黎平县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11月,初衷是销售合作社的农产品,包括黑毛猪、绿壳鸡蛋等。岑湖村全村318户,1758人。截至去年年底,共有贫困户34户。合作社去年共贷款28万元,确定了养殖黑毛猪后,先从广西购买200头猪崽,免费发放给村民。愿意养殖的前来登记,每户最多养3头。2015年12月,200头分给了88户。目前,全村共有养殖黑毛猪136户,养殖绿壳蛋鸡50户。村民养殖黑毛猪8个月至1年时间后,就可以收购上市了。合作社从农民手中收购保底价每公斤18元。如果市场价高于保底价,就按市场价。
石修元说,他组织村民每天宰杀两头猪,猪肉在黎平县城繁华商业区的体验店里按部位出售。他们还通过手机接单,用冰块和真空包装,把猪肉卖到贵阳甚至广州。最贵的部位每公斤售价60元,最便宜的猪下水也要卖到每公斤16元。每头猪扣除成本后的收益约为3000元。而3000元正是中国政府最新确定的贫困标准线。
电商入村难题不少
(一)网购习惯在农村还需培养
长期以来,农民习惯于当面交易和实体店购买模式,对“网络购物”普遍陌生,且存在较多不信任感。农村年轻一代多外出打工,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不平衡的年龄结构使农村地区对电商接受度不高。
据岩洞镇党委副书记曾祥敏介绍,2014年11月,腾讯基金会选择岩洞镇铜关村开展互联网生活培训,邀请中国移动在村里架设了4G基站,给村民赠送流量;邀请中兴通讯捐助智能手机;腾讯负责组织培训,教村民学会手机上网。
调研组查询到相关资料显示,铜关村作为第一个“为村”项目,运行到现在已经两年半了,但目前在腾讯“为村指数”评比中名次却不高,排名第169名,如果不算铜关村受关注度非常高的因素,它的排名会更低。“为村指数”是衡量一个村庄移动互联网程度的关键指标,指数越高,说明该村移动互联网程度越高,该村村民的移动互联网能力也就越强。曾祥敏说,铜关村的电商发展并不好,目前还只是熟人经济。
(二)物流成本高、电商人才缺、农产品认证难 目前,物流配送成为让农村网民最“郁闷”的问题。“在微店上卖一只土鸡售价128元,我从老乡家里买来的成本虽然只有60元钱,但是我只挣到了17元,这还不算时间成本。”中潮村农村淘宝店小二吴达红为我们算了一笔账,虽然一只鸡的进价只占售价的47%,但他要通过县城里的顺丰快递给买家,来回车费加上快递费用51元,物流成本占到了近40%。这还不算来回寄送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成本。
物流成本高,农村地区电商人才也缺乏,整个电商行业短缺人才15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农村电商未来两年将对电商人才需求量超过200万。
岑湖村挂职扶贫干部欧增桥说:“电商扶贫,人才非常重要,当我发现返乡的石修元在外打工的时候就是搞电子商务的,有丰富的经验,是个宝贝,就下力气无论如何要把他留下来了”。
在调研中,不少地方领导、电商运营人员都抱怨,农产品无QS认证,就无法在淘宝网店进行销售,也无法进入大超市。石修元说:“如果我们的农产品能有合法身份,网店的销售额肯定会翻番。”欧增桥说:“不是我们不想做认证,而是做农产品认证门槛太多,耗时太久,从提出申请到最后拿到证需要一两年时间。现在正是扶贫攻坚关键期,对于像我们这样老少边穷地区的农产品的认证,能否给予政策倾斜,精简程序、缩短认证时间?”
孟彦镇党委书记唐大才说:“我们的农产品都有季节限制,像黑毛猪、绿壳鸡蛋、土鸡鸭、铜禾米、竹笋、蕨菜、莲藕、莲子等,每一批都要验证,等验证结果下来,下一批甚至下下批农产品都出来了,所以认证时效非常重要。”
贵州省扶贫办的工作人员也承认:“现在网购选择面越来越广,消费者在质量检测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首先选择的肯定是知名品牌,但这恰恰是贵州省及省内示范县的弱点。产业体系不完善,产业链不长,品牌就很难创建,电商主体规模就无法扩大,电商企业质量也就无法提高。”
(三)政府主导的“锄禾大叔”干不过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
黎平县由政府主导的电商项目大多陷入困境。贵州锄禾大叔农创电商广场是由中共黎平县委及县政府与浙江知青创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的農副土特产品产供销一体的生态有机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于2015年12月上线,并于2016年5月20日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基地”。第一轮融资达到5000万元,目标是在第一年度实现1个亿以上的产值,帮助及带动相关农村就业创业1万人以上,打造出贵州至少1个县以上的农村电子商务高度发达的创业基地。但从发展情况来看,锄禾大叔线下店铺经营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最初其提出的“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目前看很难实现,锄禾大叔电商模式的发展遇到很大的困境。
黎平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局长石含政说,去年全年,政府建立的电商平台帮助农产品销售总价为668万元,而淘宝平台今年一季度已经达到800多万元。
黎平锄禾大叔农创电商广场副总经理陈彦伊说,目前也就肇兴镇的锄禾大叔经营得还不错。但肇兴镇锄禾大叔负责人袁俊却对调研组说:“几乎快办不下去了。平均每个月的总营业额才6000元左右,大约也就10单生意。店面是政府免费提供的,但没有生意,我也没有办法啊”。
与之相反,阿里巴巴等企业主导的电商却发展得如火如荼。调研组在肇兴镇看到,短短的一条街上,既有贵州省供销社主办的贵农网肇兴电商服务站,也有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的店面,生意都比锄禾大叔热闹。
黎平宣传部主任那志奎说,农村淘宝在人才招聘、培养方式相对成熟。农村淘宝人员(村小二)招聘的原则是“看人不看村”,一个村可以有若干个“村小二”。农村淘宝还有统一的物流。“菜鸟物流”能做到网点全覆盖,但只覆盖自己的网点。
阿里巴巴黎平县负责人陈涛介绍,阿里巴巴发展电商,以乡镇为单位,招聘“村小二”。先网上报名、考试,然后线下招募、面试。合格后,公司派人和“村小二”一起到站点选址。以去年为例,贵州全省“村小二”月均收入是3500元。“我们的培训跟的很紧而且针对性强。3月份,培训电商后台操作;4月份,培训自然人到法人的转变,如何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5月份,培训后台客户管理”。陈涛说,如果“村小二”的客户数达到400人后,还可以进入精英班进行再培训。
对比锄禾大叔招聘人才的措施,阿里巴巴明显比锄禾大叔在人才招聘、培养方式上更成熟、更务实。
贵州省扶贫办产业化扶贫处处长王晓峰介绍,现在从事电商培训的机构很多,比如国务院扶贫办下属的友诚基金会,就主要培训贫困家庭妇女,并指导开店。王晓峰说,“贵州惠水县的县长,平时也经常组织相关培训,甚至自己讲课,但当他到阿里巴巴去参加培训时,也感到大开眼界”。
黎平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局长石含政说,2015年,我们花了300万建设数据平台,另外在10个村布置展位,每个展位补助5万元。建成后,由于没有人管理运营,基本上闲置了。2016年,我们开始和淘宝合作,签署了合作协议。政府主要是提供物流场地。“我们也想自主发展电商,但物流成本太高,菜鸟物流对我们县的物流带动很大。”石含政说,“去年,针对发展电商,黎平获得了2000万元的财政专项扶持。这些钱用途是被严格限制的。基层服务,村级站点覆盖50%;人员培训;物流补贴;农产品供应链。但是该笔款项明确要求不能用于支持平台建设。对我们来讲,自己缺乏人才,利用淘宝的平台,政策又有限制。”
电商扶贫大家共识
(一)发展电商技术是第一要务
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既要依靠体制改革来解放生产力,还要依靠技术革命来发展生产力,电子商务就是一次技术革命。电商扶贫是生态友好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成长空间广阔,潜力巨大,既能培育贫困农村的经济增长极,又确保了“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发展农村电商不仅可以拉动第一产业中的种植、养殖业发展,牵动第二产业中的加工制造业转型,还可以带动第三产业中的物流、信息、商贸、旅游等行业的繁荣发展,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扶贫都有重要意义。在黎平,调研组看到,哪怕是在远离县城、偏僻的山区,不同的天然禀赋和任何微小的个体,都可以通过电商拥抱大山之外的大市场。电商的发展,压缩了“生产、销售、服务”各流通环节,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缩短了“田间到餐桌”的时空距离。而且,因为电商的发展,可以研究出精准的市场数据分析,反向指导农产品科学化、精准化、标准化生产,从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电子商务进农村,农民不再等靠要
虽然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调研组也欣喜地看到了国家实施扶贫攻坚以来,农村悄然发生的一些变化:
一是不再强调贫困,不再伸手要钱,而是立足自力更生、想办法自主脱贫。当岑湖村的村民们逐渐意识到,沿袭数百年的耕作方式喂养和生产出来鸡鸭鱼鹅稻米酸菜,都可能是城里人的稀罕物。他们决定效仿邻县一个村庄的经验,在山林中养殖绿壳蛋鸡。
贵州省政协帮扶了5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用于购买鸡苗和防疫,村干部和贫困户全部纳入这项计划。村干部必须参与这项计划,目的是示范并带动没有足够经验和抗风险能力的贫困户。这项计划一开始进展并不顺利,购买的鸡苗有五六个品种,混养在一起,长大后不同品种间相互争斗,蛋鸡养成了斗鸡……但这是以家庭为单元的农民主持规模化生产必须缴纳的学费。村委会发现问题后,在重新购买鸡苗的同时,着手制订养鸡的全流程管理制度,并和今年2月上市的顺丰速运签署了物流协议……
二是各级都在积极探索、改进电商扶贫路径。黎平县电商办负责人张才林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主要用于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电商网店布局,电子商务中心;物流体系,主要是县城到村的物流;供应链体系、产品溯源体系和产品标准化等;电子商务的培训、市场调研。去年,黎平县开展了面向大众的免费电子商务的培训班,培训340人。今年5月底,进行了一次党政班培训,包括村干部都可以来听。
针对贵州特有环境,打造电商独有气质
(一)抓好“三品”,培育电商扶贫“摇钱树”,发展优势品种
利用贵州优质的自然资源,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打造特色优势品种、特色手工艺品和民族文化产品。整合农特产品,创造当地特色的农村电商模式。每个县的经济特点不同,农业基础、工业水平、矿产资源、旅游文化等都存在差异,根据当地特点,生产个性化农特产品。
(二)立足本地,抓好人才,培育电商扶贫“带头人”
采取优惠措施,吸引本地区高层次电商人才加盟;通过资金支持、政策扶持,鼓励本地大学毕业生、职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积极到贫困农村开设电商扶贫网店,壮大电商扶贫创业队伍;整合教育资源,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电商人才培养,增加电商扶贫参与人数;通过“直接到户”和“参与产业链”的方式,对贫困农村群众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育更多适宜网上销售的农特产品、手工艺品。
(三)抓好平台,培育电商扶贫“新载体”
建立健全“县级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体验馆”平台,推介当地特色资源和名优扶贫产品,打造一批电商扶贫专业乡镇、电商扶贫专业村,带动一批电商扶贫特色产业。
(四)抓好平台,培育电商扶贫“领头雁”
结合产业带和园区布局,引进一批如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大型知名电商企业,推进电商扶贫发展;有针对性地扶持培育一批营销模式新、带动力强、发展速度快、市场认可度高的本土电子商务企业,推介贵州优势扶贫农特产品;做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触网升级;帮助贫困大学生、返乡农民自主创业,给予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
(五)抓好物流,培育电商扶贫“直通车”
进一步完善道路等交通的基础设施,畅通每个村对外出行的通道。加紧建设物流“高速路”和“直通车”,建成农产品进城和快递物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
(六)抓好衔接,培育电商扶贫“新模块”
抓好电商产品“种、养、加、销”与乡村旅游的有效衔接,做好电商扶贫与扶贫产业园区、扶贫产业有效衔接。发挥贵州旅游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贫困乡村资源特点,培育一批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有、农业体验游、保健养生游等业态产品,让贫困群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增收受益。
(作者單位:新华社参编部)
电商入村变化很多
(一)高铁与互联网共同拉近了农村与世界的距离
十年前,从贵阳到黎平开车需要两天,现在乘坐高铁只需两小时。凭借电子商务,农村消费者可以买到全国各地的特色产品,自家的绿色产品也可以销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高铁与互联网共同拉近了农村与世界的距离。
截至2016年,贵州共建成56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6949个农村电商站点,实现示范县快递到乡全覆盖,到村覆盖率达80%以上。通过搭建电商平台,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和农村网络消费服务体系,搭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商贸流通网络平台,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了乡村、走向市场,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难卖贱卖”和农村生产生活资料“买难买贵”的问题。
黎平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局长石含政介绍:2017年初的市场调查发现,直接从电商下单,会便宜很多,比如3000元的电视,比从实体店铺便宜800元。
尚重村新向往电子商务中心经理张倩说,“我们2016年开始经营农村电商,现在平均每天卖出90件商品,大多数是衣服、日用品和家电。物流送到这里后,如果客户住在街上,就送货到家。如果是更偏远的,就自己来取。这里处在”断头路”,你怎么来的就得怎么回去,沒有别的路,所以农民购买的量比较大,每个月大约18万元左右”。张倩说,根据他们自己计算的小账,通过电商购物,商品价格要便宜20%—30%。
岑湖村村委会主任、农村电商服务站理事长石修元说:我们的产品销往贵阳,用冰块和恒温包装,24小时内就能保证送达,销往北京等大城市,也能保证48小时内送达。
(二)互联网让农民不再只有进城打工一条路
通过互联网,农民不用进城打工也能够依靠家乡的资源,进行创业,带来服务业衍生的发展机会,包括类似于物流、培训等各种各样服务的机会。在几个村寨,调研组都看到了不少返乡年轻农民工。
石祎曾在上海打工十年,去年回到她的家乡孟彦镇岑湖村。石祎说,城市越来越不需要像她这样的人,高中毕业、有两个孩子、没有户口……她打工的企业换上了全自动生产线,买不起房、孩子上不了学、企业不再需要她,无法在城市立足的石祎只好选择回家。从“农民工”变成“在大城市见过世面的返乡女青年”,石祎在家乡找到了久违的尊重和人生价值。村委会也向她敞开了怀抱,邀请她担任村委会委员,带领大家共同脱贫致富。
石修元也是一名返乡农民工,是村民眼中的能人。他在手机上创建了一个微信平台:孟彦生态有机生活馆,销售当地的土特产。生活馆的“会员商城”里每消费1元,累积1分,已经有客户累积了1万分。黎平县城有体验店,可以送货上门。目前平台上已经有600多名固定会员,其中县外的有约200名。
(三)电子商务进村助力实现精准扶贫
搭建电商平台,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有效地促进贫困农村农民直接增收;创造贫困农村新的就业岗位;转变贫困农村农民发展思想。据贵州省政协办公厅人口资源环境处处长、现岑湖村挂职扶贫干部欧增桥介绍:岑湖农村电商的经营主体是黎平县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11月,初衷是销售合作社的农产品,包括黑毛猪、绿壳鸡蛋等。岑湖村全村318户,1758人。截至去年年底,共有贫困户34户。合作社去年共贷款28万元,确定了养殖黑毛猪后,先从广西购买200头猪崽,免费发放给村民。愿意养殖的前来登记,每户最多养3头。2015年12月,200头分给了88户。目前,全村共有养殖黑毛猪136户,养殖绿壳蛋鸡50户。村民养殖黑毛猪8个月至1年时间后,就可以收购上市了。合作社从农民手中收购保底价每公斤18元。如果市场价高于保底价,就按市场价。
石修元说,他组织村民每天宰杀两头猪,猪肉在黎平县城繁华商业区的体验店里按部位出售。他们还通过手机接单,用冰块和真空包装,把猪肉卖到贵阳甚至广州。最贵的部位每公斤售价60元,最便宜的猪下水也要卖到每公斤16元。每头猪扣除成本后的收益约为3000元。而3000元正是中国政府最新确定的贫困标准线。
电商入村难题不少
(一)网购习惯在农村还需培养
长期以来,农民习惯于当面交易和实体店购买模式,对“网络购物”普遍陌生,且存在较多不信任感。农村年轻一代多外出打工,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不平衡的年龄结构使农村地区对电商接受度不高。
据岩洞镇党委副书记曾祥敏介绍,2014年11月,腾讯基金会选择岩洞镇铜关村开展互联网生活培训,邀请中国移动在村里架设了4G基站,给村民赠送流量;邀请中兴通讯捐助智能手机;腾讯负责组织培训,教村民学会手机上网。
调研组查询到相关资料显示,铜关村作为第一个“为村”项目,运行到现在已经两年半了,但目前在腾讯“为村指数”评比中名次却不高,排名第169名,如果不算铜关村受关注度非常高的因素,它的排名会更低。“为村指数”是衡量一个村庄移动互联网程度的关键指标,指数越高,说明该村移动互联网程度越高,该村村民的移动互联网能力也就越强。曾祥敏说,铜关村的电商发展并不好,目前还只是熟人经济。
(二)物流成本高、电商人才缺、农产品认证难 目前,物流配送成为让农村网民最“郁闷”的问题。“在微店上卖一只土鸡售价128元,我从老乡家里买来的成本虽然只有60元钱,但是我只挣到了17元,这还不算时间成本。”中潮村农村淘宝店小二吴达红为我们算了一笔账,虽然一只鸡的进价只占售价的47%,但他要通过县城里的顺丰快递给买家,来回车费加上快递费用51元,物流成本占到了近40%。这还不算来回寄送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成本。
物流成本高,农村地区电商人才也缺乏,整个电商行业短缺人才15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农村电商未来两年将对电商人才需求量超过200万。
岑湖村挂职扶贫干部欧增桥说:“电商扶贫,人才非常重要,当我发现返乡的石修元在外打工的时候就是搞电子商务的,有丰富的经验,是个宝贝,就下力气无论如何要把他留下来了”。
在调研中,不少地方领导、电商运营人员都抱怨,农产品无QS认证,就无法在淘宝网店进行销售,也无法进入大超市。石修元说:“如果我们的农产品能有合法身份,网店的销售额肯定会翻番。”欧增桥说:“不是我们不想做认证,而是做农产品认证门槛太多,耗时太久,从提出申请到最后拿到证需要一两年时间。现在正是扶贫攻坚关键期,对于像我们这样老少边穷地区的农产品的认证,能否给予政策倾斜,精简程序、缩短认证时间?”
孟彦镇党委书记唐大才说:“我们的农产品都有季节限制,像黑毛猪、绿壳鸡蛋、土鸡鸭、铜禾米、竹笋、蕨菜、莲藕、莲子等,每一批都要验证,等验证结果下来,下一批甚至下下批农产品都出来了,所以认证时效非常重要。”
贵州省扶贫办的工作人员也承认:“现在网购选择面越来越广,消费者在质量检测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首先选择的肯定是知名品牌,但这恰恰是贵州省及省内示范县的弱点。产业体系不完善,产业链不长,品牌就很难创建,电商主体规模就无法扩大,电商企业质量也就无法提高。”
(三)政府主导的“锄禾大叔”干不过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
黎平县由政府主导的电商项目大多陷入困境。贵州锄禾大叔农创电商广场是由中共黎平县委及县政府与浙江知青创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的農副土特产品产供销一体的生态有机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于2015年12月上线,并于2016年5月20日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基地”。第一轮融资达到5000万元,目标是在第一年度实现1个亿以上的产值,帮助及带动相关农村就业创业1万人以上,打造出贵州至少1个县以上的农村电子商务高度发达的创业基地。但从发展情况来看,锄禾大叔线下店铺经营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最初其提出的“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目前看很难实现,锄禾大叔电商模式的发展遇到很大的困境。
黎平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局长石含政说,去年全年,政府建立的电商平台帮助农产品销售总价为668万元,而淘宝平台今年一季度已经达到800多万元。
黎平锄禾大叔农创电商广场副总经理陈彦伊说,目前也就肇兴镇的锄禾大叔经营得还不错。但肇兴镇锄禾大叔负责人袁俊却对调研组说:“几乎快办不下去了。平均每个月的总营业额才6000元左右,大约也就10单生意。店面是政府免费提供的,但没有生意,我也没有办法啊”。
与之相反,阿里巴巴等企业主导的电商却发展得如火如荼。调研组在肇兴镇看到,短短的一条街上,既有贵州省供销社主办的贵农网肇兴电商服务站,也有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的店面,生意都比锄禾大叔热闹。
黎平宣传部主任那志奎说,农村淘宝在人才招聘、培养方式相对成熟。农村淘宝人员(村小二)招聘的原则是“看人不看村”,一个村可以有若干个“村小二”。农村淘宝还有统一的物流。“菜鸟物流”能做到网点全覆盖,但只覆盖自己的网点。
阿里巴巴黎平县负责人陈涛介绍,阿里巴巴发展电商,以乡镇为单位,招聘“村小二”。先网上报名、考试,然后线下招募、面试。合格后,公司派人和“村小二”一起到站点选址。以去年为例,贵州全省“村小二”月均收入是3500元。“我们的培训跟的很紧而且针对性强。3月份,培训电商后台操作;4月份,培训自然人到法人的转变,如何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5月份,培训后台客户管理”。陈涛说,如果“村小二”的客户数达到400人后,还可以进入精英班进行再培训。
对比锄禾大叔招聘人才的措施,阿里巴巴明显比锄禾大叔在人才招聘、培养方式上更成熟、更务实。
贵州省扶贫办产业化扶贫处处长王晓峰介绍,现在从事电商培训的机构很多,比如国务院扶贫办下属的友诚基金会,就主要培训贫困家庭妇女,并指导开店。王晓峰说,“贵州惠水县的县长,平时也经常组织相关培训,甚至自己讲课,但当他到阿里巴巴去参加培训时,也感到大开眼界”。
黎平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局长石含政说,2015年,我们花了300万建设数据平台,另外在10个村布置展位,每个展位补助5万元。建成后,由于没有人管理运营,基本上闲置了。2016年,我们开始和淘宝合作,签署了合作协议。政府主要是提供物流场地。“我们也想自主发展电商,但物流成本太高,菜鸟物流对我们县的物流带动很大。”石含政说,“去年,针对发展电商,黎平获得了2000万元的财政专项扶持。这些钱用途是被严格限制的。基层服务,村级站点覆盖50%;人员培训;物流补贴;农产品供应链。但是该笔款项明确要求不能用于支持平台建设。对我们来讲,自己缺乏人才,利用淘宝的平台,政策又有限制。”
电商扶贫大家共识
(一)发展电商技术是第一要务
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既要依靠体制改革来解放生产力,还要依靠技术革命来发展生产力,电子商务就是一次技术革命。电商扶贫是生态友好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成长空间广阔,潜力巨大,既能培育贫困农村的经济增长极,又确保了“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发展农村电商不仅可以拉动第一产业中的种植、养殖业发展,牵动第二产业中的加工制造业转型,还可以带动第三产业中的物流、信息、商贸、旅游等行业的繁荣发展,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扶贫都有重要意义。在黎平,调研组看到,哪怕是在远离县城、偏僻的山区,不同的天然禀赋和任何微小的个体,都可以通过电商拥抱大山之外的大市场。电商的发展,压缩了“生产、销售、服务”各流通环节,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缩短了“田间到餐桌”的时空距离。而且,因为电商的发展,可以研究出精准的市场数据分析,反向指导农产品科学化、精准化、标准化生产,从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电子商务进农村,农民不再等靠要
虽然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调研组也欣喜地看到了国家实施扶贫攻坚以来,农村悄然发生的一些变化:
一是不再强调贫困,不再伸手要钱,而是立足自力更生、想办法自主脱贫。当岑湖村的村民们逐渐意识到,沿袭数百年的耕作方式喂养和生产出来鸡鸭鱼鹅稻米酸菜,都可能是城里人的稀罕物。他们决定效仿邻县一个村庄的经验,在山林中养殖绿壳蛋鸡。
贵州省政协帮扶了5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用于购买鸡苗和防疫,村干部和贫困户全部纳入这项计划。村干部必须参与这项计划,目的是示范并带动没有足够经验和抗风险能力的贫困户。这项计划一开始进展并不顺利,购买的鸡苗有五六个品种,混养在一起,长大后不同品种间相互争斗,蛋鸡养成了斗鸡……但这是以家庭为单元的农民主持规模化生产必须缴纳的学费。村委会发现问题后,在重新购买鸡苗的同时,着手制订养鸡的全流程管理制度,并和今年2月上市的顺丰速运签署了物流协议……
二是各级都在积极探索、改进电商扶贫路径。黎平县电商办负责人张才林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主要用于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电商网店布局,电子商务中心;物流体系,主要是县城到村的物流;供应链体系、产品溯源体系和产品标准化等;电子商务的培训、市场调研。去年,黎平县开展了面向大众的免费电子商务的培训班,培训340人。今年5月底,进行了一次党政班培训,包括村干部都可以来听。
针对贵州特有环境,打造电商独有气质
(一)抓好“三品”,培育电商扶贫“摇钱树”,发展优势品种
利用贵州优质的自然资源,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打造特色优势品种、特色手工艺品和民族文化产品。整合农特产品,创造当地特色的农村电商模式。每个县的经济特点不同,农业基础、工业水平、矿产资源、旅游文化等都存在差异,根据当地特点,生产个性化农特产品。
(二)立足本地,抓好人才,培育电商扶贫“带头人”
采取优惠措施,吸引本地区高层次电商人才加盟;通过资金支持、政策扶持,鼓励本地大学毕业生、职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积极到贫困农村开设电商扶贫网店,壮大电商扶贫创业队伍;整合教育资源,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电商人才培养,增加电商扶贫参与人数;通过“直接到户”和“参与产业链”的方式,对贫困农村群众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育更多适宜网上销售的农特产品、手工艺品。
(三)抓好平台,培育电商扶贫“新载体”
建立健全“县级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体验馆”平台,推介当地特色资源和名优扶贫产品,打造一批电商扶贫专业乡镇、电商扶贫专业村,带动一批电商扶贫特色产业。
(四)抓好平台,培育电商扶贫“领头雁”
结合产业带和园区布局,引进一批如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大型知名电商企业,推进电商扶贫发展;有针对性地扶持培育一批营销模式新、带动力强、发展速度快、市场认可度高的本土电子商务企业,推介贵州优势扶贫农特产品;做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触网升级;帮助贫困大学生、返乡农民自主创业,给予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
(五)抓好物流,培育电商扶贫“直通车”
进一步完善道路等交通的基础设施,畅通每个村对外出行的通道。加紧建设物流“高速路”和“直通车”,建成农产品进城和快递物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
(六)抓好衔接,培育电商扶贫“新模块”
抓好电商产品“种、养、加、销”与乡村旅游的有效衔接,做好电商扶贫与扶贫产业园区、扶贫产业有效衔接。发挥贵州旅游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贫困乡村资源特点,培育一批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有、农业体验游、保健养生游等业态产品,让贫困群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增收受益。
(作者單位:新华社参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