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征精神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当代启示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力量源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是“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伟大的新长征。梳理长征精神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间的历史渊源和内在逻辑,重构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总结长征精神对当代的启示,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长征精神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 中国梦
  作者简介:孙杨,西安工业大学,哲学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206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习近平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说:“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长征精神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理论内涵
  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信念、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顾大局讲团结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牢记宗旨心系人民的群众史观,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内涵。长征精神是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战略转移的艰辛行程中,经受血雨腥风的军事斗争、针锋相对的党内路线斗争和艰苦卓绝的自然环境斗争等一系列革命实践的洗礼而孕育生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信念的集中展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的最高体现,是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持续升华,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爱国情怀的丰富再现。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三步走”战略进行论述时首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12年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他在讲话中强调,坚信“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这就将“两个一百年”与“中国梦”的内涵融为一体,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二、长征精神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渊源与内在逻辑
  长征精神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基于不同的世情、国情、党情、民情背景下的产物。但是,他们却是一脉相承、辩证发展的。
  (一)同一的使命追求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那时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摆在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面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呐喊,痛切地响彻在中华大地,成为无数仁人志士探索与前进的方向。
  长征精神的形成是基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实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是基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改革实践,但它们都反映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时代命运和历史使命,指明了当代中国的奋斗目标和发展走向。因此,从时代背景、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看,两者是高度统一的。
  (二)同一的理论来源
  五千年华夏文明孕育了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华儿女,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畏的英雄主义、实事求是的精神、顾大局的集体主义观念、心系人民的群众史观等长征精神的内涵,与追求真理、爱好和平、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遥相呼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国家追求、民族向往和人民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儒家传统思想文化,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家国天下”情怀。
  因此,长征精神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根源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都是中华民族优良品质的最高体现,都是民族精神的充分彰显。两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了民族精神的创造性、时代性的发展。
  (三)统一的辩证发展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长征精神的最高价值目标,长征精神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精神初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涵,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长征精神以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广阔的时代外延,以其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不断发挥它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深化和升华出诸如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航天精神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强大精神武器,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长征精神的时代化必将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形成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前进。
  三、 长征精神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当代启示
  (一)凝聚社会共识,坚定理想信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发生着深刻的历史变革,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如何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意志,凝聚社会共识,保证“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正确方向,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党和国家面前。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重重困难,但他们却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奇迹般地走出险境,靠的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长征精神告诉我们,革命理想高于天,要走好新长征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四个自信”。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认识和解决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抵制和排斥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不断加强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每个人自觉将个人理想信念融于国家理想信念中,积极投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   (二)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作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人逐渐放弃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奢靡之风现象比比皆是,尤其对青少年的毒害更为严重。少数党员干部公款吃喝、铺张浪费,忘却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作风,忘却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威望。
  不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是长征精神最重要的内涵之一。长征精神昭示我们,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革命胜利最宝贵的经验之一。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只有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乐于奉献,勤于钻研,不怕苦,不怕累,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才能战胜新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实现复兴之梦。
  (三)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创新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长征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典范。长征精神警示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抄,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索。在这条摸着石头过河的路上,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实践,敢为人先,大胆尝试,大胆创新。
  当前,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路上,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中国的国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办实事,求实效,才能在推进“四个全面”的进程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形势变化的本质,不被历史长河的旋涡和逆流所迷惑。
  (四)强化大局意识,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长征是一首团结互助的凯歌。红军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极强的大局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这是红军战胜敌人、克服困难的首要保障和重要基础。长征精神教导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有凝聚力,团结才有战斗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仅需要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也需要每一个人脚踏实地的辛勤工作,一心为公,无私奉献,不断团结他人,充分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和集体的辩证关系。政府要大力提倡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努力营造集体主义的思想氛围,增强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五)牢记宗旨意识,密切联系群众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是长征的胜利之本,是党和红军的力量之源,是长征精神的内核所在。长征精神启示我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中国共产党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领导干部应身体力行,切实起到表率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用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四、后语
  长征精神是一个常研常新的主题。它不是一个固化僵化的思想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成果,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不断被挖掘,不断被开采的“动态财富”。同时,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延展和深入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应主动深入学习、研究、践行长征精神,从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获取启示与借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复兴梦,夺取新长征的伟大胜利注入强大动力。
  注释: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网.2016-10-2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网.2012-11-09.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人民日报.2012-11- 30.
  发扬伟大长征精神,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人民日报.2006-10-17.
  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秀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习近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党建.2013(1).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03-18.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2012年11月15日).求是.2013(1).6.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证人出庭率极低的现象十分普遍,已经成为困扰司法的一大因素。造成此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现行诉讼模式为案卷笔录中心主义,立法上存在不足,相关配套机制不完善及受到办案现状的制约等,本文认为应当通过推进交叉询问制度建设,完善证人出庭质证程序,明确“有必要出庭作证”的标准,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及证人补偿制度等以改善我国证人出庭作证难的现状。  关键词 证人 出庭作证 保障制度
[摘要]近年来,在国内外环境急剧变革的宏观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外部环境影响逐渐加深。这也引发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改变,从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也迫切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贫富差距 基层党团 网络舆情监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 近年来,审判方式改革进程不断深入,加之法官队伍文化素质水平明显提升,因此法院诉讼文书制作水平也明显提高。但目前通行的判决文书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制作简单、粗糙,说理程式化、制作缺乏文理与法理的特点,一些当事人难以服从判决,无端申诉事件频频发生。因此,加强对法院判决书的说理已成为各方研究的重点。本文即结合我国近年来的典型案例与事件,对法院判决书说理问题进行分析,分析研究了法院判决书在说理方面
[摘要]目前,高校的公共体育课在安全保障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对大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本文通过采用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高校公共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安全保障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教学课程改革的内容和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内容对大学生安全保障造成的影响,对当前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与大学生安全保障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的情况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大学生安全保障提出相关合理的建议,制定出对应的方
摘 要 法律监督方式是法律监督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检察机关实现监督功能目标的载体和保障。方式不存,监督便无所依靠。特别是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检察诉讼职能与监督职能在不断被科学配置的情况下,对法律监督方式的定义、特征、分类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法律监督方式 定义 特征 种类  作者简介:段福华,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研究方向: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王群,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检察院
摘 要 20世纪70年代是印度核政策演变的重要阶段,是否继续发展核爆炸技术是英迪拉·甘地政府面临的重大核政策问题。甘地总理推行强有力的核政策,不仅重视核爆炸技术的发展,而且作出进行核试验的决定,印度随即迈过核门槛。印度核试验成功引起巴基斯坦的不安,巴基斯坦加大核武器研发力度,南亚的核竞争态势开始形成。  关键词 印度 核计划 巴基斯坦  作者简介:代兵,南京政治学院。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
[Abstract]Business English is English used in business contexts. It is a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in both business and language. Being faithful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in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摘要]以吉林文化旅游为出发点,探讨旅游英语翻译和地方本科高校硕士研究生旅游英语学科建设,期待在吉林省文化旅游英语翻译研究方面做些有益探索。文章试图从翻译学、文化旅游、旅游英语等多学科多维度认识吉林文化旅游翻译和旅游英语研究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力图为加强翻译学科建设、助推吉林旅游发展研究提供新模式。  [关键词]翻译学科 吉林旅游 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 行政诉讼是我国现行的三大诉讼之一,又被称为“民告官”的官司。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这一诉讼形式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重要性日益凸显。可以说,自1989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旧法)实施以来,这一诉讼形式在行政审判领域经历了形式从无到有、内容由少变多、解决问题从偏重实体到实体与程序并重的发展历程。经过立法者卓有成效的努力,施行二十余年后,该法通过2014年11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