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为冷吸附果能挂高处

来源 :民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ong198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丽伟的吸附制冷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消息传来,上海民进会员格外兴奋。作为民进会员,王丽伟既有学者的认真严谨,又有女性的温柔美丽。谈起自己的专业,她如数家珍。
  板凳甘做十年冷
  2001年,王丽伟加入王如竹老师的实验室。期间,她发现了化学吸附剂的吸附滞后圈,通过试验,她提出了采用物理吸附剂与化学吸附剂相互嵌入来解决化学吸附剂性能衰减的思想。但当时她的想法与国际公认的主流思想并不相符,许多人劝她放弃:吸附制冷并不是一个热门方向,专业领域很窄,而且她提出的理论也没有得到认可。但是她执着地认为,科研上任何一个微小的点都不能忽略,于是她选择了坚持。幸运的是,当时的导师王如竹教授、吴静怡教授对她表现出了充分的信任,并让她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给她施展个人才华的机会。
  在导师的支持下,王丽伟搭建了实验台。但实验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很多次进展不顺利,结果不理想,她常常独自哭泣。有一次,在相变加热冷却实验中,由于水压问题得不到解决,实验一直未能成功。束手无策的王丽伟无论是吃饭、走路、睡觉都在想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直到有一天,当她看到煮咖啡时,灵光一闪,想出了利用咖啡壶加热的原理,改造了相变加热冷却机器,从而圆满地解决了问题。问题的解决看似是偶然,但背后却反映了王丽伟对科学研究的执着追求。带着对科研精益求精,绝不服输的精神,王丽伟在吸附制冷专业一坚持就是十年,而她的坚持也终于结出硕果。
  通过不懈的努力,她的研究成果逐渐获得国内外学者的认可,并先后入选国际制冷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如今,吸附制冷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流程中,通过把工厂150度以下的废热量变成可以利用的能源(在原来的工业流程中,只有150度以上的热量才能再利用,150度以下的热量只能流失),为国家节能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
  宁静致远做人梯
  面前的王丽伟,有着沉着、宁静、从容不迫的气质。她告诉笔者,年轻的时候,也许是由于个人经历的原因,她也曾经特别急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慢慢体会到,科研工作切忌心浮气躁。“板凳要坐十年冷”,任何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长期坚持不懈的结果。尽管已经是教授,她仍然为本科生开设了两门课程,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在与年轻人接触期间,她发现,太多的年轻人急于表现自己,急于出成果。但也有一小部分人,目光并不只看到眼前,而是有长远的计划和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而往往是这一小部分人,走得更远。
  她认为,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过于急功近利。许多家长总是告诉孩子,“你好好念书,将来考上大学就轻松了”。而学校总是告诫学生:“不好好念书,将来只能去扫大街!”在她看来,扫大街也是劳动者凭劳动吃饭,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考上大学只是人生漫长历程的一小步,每年都有许多抱着“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心态的学生因为过于放松自己而不得不退学。在她担任班主任和教课的班级,她总是鼓励学生们,多看书、多学习,不求有用,但求充实自己、开阔眼界。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出人头地、赚大钱的小目标中,沉下心来,做些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益的事情,就会发现路越走越宽。
  母爱让她不停步
  熟悉王丽伟的人都说她是一个工作狂。王丽伟说,她之所以玩命工作,与她的母亲分不开。在来到交大攻读博士之前,王丽伟走过一段不平坦的人生路。上世纪70年代,王丽伟出生于黑龙江的一个小山村。等待她的宿命原本是成为山村里的一个农妇,种几亩薄田,养一些鸡鸭,再生几个孩子,把他们拉扯成人。幸运的是,王丽伟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认为女性与男性一样要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并不顾家里其他亲属的反对,坚持让王丽伟上学。王丽伟说,她永远也忘不了,在她读高中时,有一次周末回家,看到母亲正背着一捆猪草艰难地从山上走下来,母亲花白的头发在风中凌乱地飞舞。那一刻,王丽伟哭了,她不愿成为家庭的负担,不愿让年迈的母亲还要为她辛苦地劳作,她要回家,不再上学了。然而母亲的愤怒像一针清醒剂把她打醒了:唯有不断努力,才能不辜负父母的含辛茹苦,才能让父母有朝一日为她感到骄傲。在这样的信念下,王丽伟一路前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士、东北农业大学硕士、青岛海尔公司研发员、江苏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在交大读博士期间,她往往是最早一个来到实验室,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她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那段日子,正如诗人林泠所描述的那样:“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茵、有宁静的港湾。”如登山般坎坷的人生经历背后,是母亲的支持和鼓励,激励着她不放弃对人生的追求和努力。
  王丽伟说,她感谢民进组织,让她有一个发出声音的平台。在她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她对女性从业者的思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思考、对大学教育的思考,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下情上达。她总说,人的一生太短暂,如果能多做些有益于社会的事,人生就会更有意义。
其他文献
她坐在阳光下  她坐在运河公园的长椅上  她坐在天天向上的春天里  她坐在母亲的称呼里  怀里的孩子不时伸胳膊蹬腿  降临不久的春天  正在悄悄生长
摘 要:钱锺书先生曾敏锐地留意到中国传统里存在着一种“还乡隐喻”,即一种精神不安地追求安定、永不止歇地寻找休歇处的体验。龚刚教授以“还乡隐喻”为基础,著文申述“乡愁三境”。其中,“哲性乡愁”的概念一举扩大了“乡愁”的内涵与外延,赋予了“乡愁”更为阔朗的审美品格,令其成为人类对生存困境的普遍情思。于是,文学的终极审美意义也就此有了更多的阐释空间。本文围绕哲性乡愁这一概念,运用其全新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
支部简介  民进广西师范大学支部共有会员23人,是以广西师范大学教师为主的高等教育界别支部。多年来,支部坚持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偏远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多次开展送教下乡、帮扶助学活动,为桂林市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贡献了力量。  “李老师好!李老师好!”“哎,同学们好!”  一张张稚嫩的笑脸,让民进广西师范大学支部主任李冬梅教授的心头热乎乎的。  随着“民进广西师范大学支部助学帮扶中心”2014年6月在桂
1946年上半年,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达4360余次,形成了对解放区的包围,全面内战迫在眉睫。坚决制止和反对内战,成了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的当务之急。民进领导人一面撰文揭露国民党的罪恶行径,一面通过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发动各界人民起来反对内战。  1946年5月5日,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的领导和帮助下,中国民主促进会与上海纺织业、丝织业等工会以及文化、教师、学生等各界52个
他是《非常周末》里家喻户晓的马大师,他是《最后的堡垒》里的战士老杨,他是《民生巷11号》里的老南京马国庆,他是福尔摩斯的中国声音,他是民进会员、国家一级演员马小宁。  马小宁出生于艺术世家,有着良好的家庭熏陶和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1977年,17岁的他投考话剧团,从此走上表演之路,迄今已近40年。  坚守文艺信念  马小宁塑造过多个成功的角色,也经历过不少曲折。  随着改革开放,外来文化冲击,社会
9月7日,庆祝第三十二个教师节暨2016·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安徽芜湖开幕,论坛主题为“教师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出席并讲话。  严隽琪首先代表民进中央向教师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严隽琪还围绕民进为何被称为“教育党”、本次论坛主题的确定、如何促进教师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等内容作了精彩阐述。  民进组织汇聚了大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其中,有马叙伦、叶圣陶、吴贻
民进湖南长沙医卫支部发挥会员医疗技术优势,经常开展送医下乡、义诊服务等活动,特别是深入关心残疾儿童和白血病儿童患者,将特别的爱给了特别的人。  自2015年年底,在支部的争取和联络下,湖南省儿童医院和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正式结为医教结合友好合作单位,并举行了“长沙市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实验基地”授牌仪式,开启了医教结合扶贫的新模式。每个学期支部都会安排两次医学专家到学校为教师和家长进行医学知识和康复技能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在我们喜迎第二十九个教师节之际,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2013·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邯郸市隆重举行。论坛围绕“新形势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达成了《邯郸共识》。  一、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新时期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的核心与重中之重。唯有政府高度重视,政府主
民主党派成员要树立三个自信,要坚持与中共同心同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灌输、思想教育固然必要,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在火热的现实实践中所积累的真情实感,所领悟到的真理实是。  近年来,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加大对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督办力度,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对此有了深切的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以下简称《代表法》)第十八条规定:“代表有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已经走过普及阶段,进入巩固与提高的发展阶段。教师是优质教育的第一要素,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综合改革和深化发展必然需要与之配套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但是,我国的师范教育师资培养体制已不能满足教育实践对师资的新需要,难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一是师范体系与学校师资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  师范院校的教师培养模式缺乏弹性,与不断变化着的中小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