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来华留学生的迅速增多,促进我国高校管理的改革创新,留学生管理逐渐从原来比较封闭的模式转变到社会化管理的模式。本文以留学生住宿管理为例,分析学生校内与校外住宿各自的特点,并就完善留学生住宿社会化管理体系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管理;留学生;住宿;管理
在来华留学生规模逐年扩大的背景下,学生的住宿、餐饮、安全等因素成为制约扩大留学生规模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所在学校借鉴国外留学生社会化管理的成功经验,就长期以来比较封闭化的留学生管理模式进行了许多尝试性的改革,使留学生管理朝社会化方向迈进了一步。
一、留学生社会化管理的内涵
留学生社会化管理,即是将社会化自身的开放属性引入学生管理,将留学生管理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留学生的社会化管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涉及留学生的餐饮住宿、勤工俭学、社团活动等内容。留学生来我国学习,首先要解决的是住宿问题,安居才能乐业,只有人安顿下来,才能集中精力完成学业。因此,留学生的住宿问题是社会化管理中首当其冲的重要环节。
二、目前留学生住宿社会化管理的基本模式
目前留学生的住宿社会化管理,很多高校实行的是校内住宿与校外住宿相结合的方式。
1.校内住宿——委托物业公司管理模式。留学生住在校内的留学生公寓,因学生观念的差异,公寓分为男生楼、女生楼和男女混住楼。设少量单人间,大多为双人间,室内设施齐全,有独立的卫生间但一般都没厨房。与我国学生宿舍相比,公寓的费用相对较高、管理较宽松。学校委托物业公司管理宿舍,提供全方位的安保及生活服务,例如提供床上用品,负责家电维修保养,监督学生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查询登记来访人员等。
2.校外住宿——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管理模式。由于高校拥有的居住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留学生的需求,很多高校出于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考虑,同意甚至鼓励留学生通过校外租房解决住宿问题。
(1)校外住宿基于国家政策的认可。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接受外国留学生开始,一直规定外国留学生只能在校内集中住宿。2000年出台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明确:“外国留学生可以在校外住宿,但应当按规定到居住地公安机关办理登记手续”。这一规定使外国留学生在校外居住合法化,赋予他们在住宿问题上的自由选择权。
(2)校外住宿基于所在地的条件。笔者所在的苏州市社会治安稳定,学校周边新老小区、公寓、花园式洋房一应俱全,可满足留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房源充足,价格合理,这是促使留学生到社会上租房的重要因素。据调查,在学校附近合租一间设施齐全的两居室,根据装修状况和设备情况而定,每月租金约在1600-1800元,其费用与校内留学生公寓基本持平。
三、校内外住宿社会化管理的利弊分析
1.校内住宿社会化管理模式的有利处
(1)与学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接轨。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的背景下,学校把留学生宿舍托管给物业公司来管理。这使学生宿舍管理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外包”,节省有限资源,精简机构,并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合同的形式使学校的部分责任外移,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学校的压力。
(2)有利于留学生的生活和交流。留学生公寓条件和环境较好,职能部门安排时会考虑到学生母语、生活和习惯的差异,如果学生对室友没特定要求,会尽量安排来自同一国家或地区的学生合住。这一做法虽然会产生留学生活动范围变小的负面效应,但这更有利于他们日常交流和相处。
(3)有利于开展学生工作和协调各方关系。学院及管理人员能较快较好地掌握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以便更有效、快捷地处理留学生的日常事务,策划组织留学生的特色活动,留学生的异域特色在高校中会更鲜明地显现。校内集中住宿还有利于突发事件的处理。笔者曾偶遇韩国学生在宿舍摔跤至骨折的事件,在第一时间接到学生报告,但因故不能马上赶到现场的情况下,就请求物业管理人员帮忙,先去房间照顾好学生、做好紧急处理,待老师和救护车到达后协同把学生送到医院。
(4)有利于留学生的集中统一管理。留学生公寓尽管没像中国学生宿舍那样管理严格,但一般还是沿用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如规定不能在寝室里抽烟喝酒,男女生不能同住,访客必须登记并且不能留宿,晚上规定门禁时间等。留学生由于文化风俗的差异,虽多少会有一些抵觸情绪,但经耐心细致的解释,最终还是能接受我国学生宿舍的传统管理模式。
2.校内住宿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弊端
(1)物业公司常常缺少人性化管理。物业公司的委派人员大多来自校外,他们对留学生的思想状况、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没足够的了解,往往缺少贴近学生的人性化管理。留学生因对社会化管理缺乏认识,认为物业公司管理就是一种商业行为,我付钱你就一定要为我服务,不能约束限制我,有时会和服务人员发生冲突。
(2)各国留学生的文化差异往往难以协调。这主要体现在安排合住室友方面,如韩国同学常提出想和欧美、日本学生同住,可欧美、日本学生往往较注重隐私,不愿与人同住;即使合住,也常会因文化上的差异产生纷争。矛盾激化时,只能分开,重新组合。
3.校外住宿社会化管理模式的有利处
(1)满足个性自由的追求。校外住宿能获得相对自由的个人空间,夜晚外出聚会,亲戚朋友探访留宿,男女朋友同住都由他们自主把握,不受任何制约。
(2)适合自身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对于有宗教信仰的学生,特别是穆斯林学生,他们在饮食和祷告时间上都有严格要求,住在校外会更便利,如自己做饭、自行祷告,少受别人干涉。
(3)有利于学习中国语言和融入中国文化。留学生上课时能用汉语进行交流,可下课后难免用母语同朋友交谈。而住在中国百姓的社区里,可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氛围,更快地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4.校外住宿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弊端
(1)管理难度加大。校外住宿由于覆盖面大,居住点分散,客观上加大了对这部分留学生的管理难度。
例一:有些学生变更联系方式和住所后,未及时告诉主管老师,使得联系中断。2010年暑假,有一美国学生的家长通过美国使馆找到学校,说学生已有近一月未和家人联系,非常担心,希望通过学校找到该学生。学校联系他时却发现手机号已更改,也没法通过同学找到他。学校只能通过该生登记的住址会同当地派出所上门查找,才找到其本人。
例二:减少了留学生管理人员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易造成隐患。2009年一西班牙籍的中年学生,一段时间没出勤,任课老师虽多次联系却没及时报告管理部门,最后发现其因心脏病突发已猝死在租住房中。
(2)民事纠纷、违法事件有可能提高。据统计,校外住宿学生违反外事管理法案,发生民事纠纷的比例远高于校内住宿学生。尤以房屋租赁、房租支付、违约赔偿等纠纷为主,加上语言不通,常会引发冲突。
(3)安全隐患相对增加。校内公寓均有电子实时监控,消防设备和安全措施较完善,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有保证。而校外住宿的学生因对中国国情还不够充分了解,安全防范意识较薄弱,易给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造成人身和财产隐患。
四、建立科学规范的社会化管理体系
留学生住宿的社会化管理,必须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生自主选择,学校适度调控,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管理体系。
1.重视安全教育,加强法制宣传力度。职能部门应经常利用各种交流平台,向留学生宣传用水用电的安全知识,增强防火防盗意识;要建立详尽的学生档案,按时核对和更新住宿信息和联系方式,尽量多了解他们日常的人际交往情况,力争消除安全隐患,减少突发事件发生。
职能部门还应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师生日常交流以及宿舍张贴规章制度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教育。在选择住宿时应强调不管他们住在校内还是校外,在享有个人自由的同时,都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提前警示既有利于加强住宿管理,又有利于预防各种隐患的发生。
2.完善机制,明确职责。社会化管理必须求得学校、物业、公安、街道、居委会等部门的多方协助和配合。坚持校园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发挥学校和物业资源共享,实现学校与公安优势互补,是理顺留学生社会住宿管理体系的基本脉络。建立起以学生书面申请,外事管理部门负责受理,学校负责总抓管理,物业公司承担日常服务,公安机关负责审批、执法、处理治安问题,街道、居委会负责调节邻里矛盾的综合管理体系,以保证社会化管理的顺利发展。
3.建立较为完善的住宿申请程序。这是规范居住管理的先决条件。学生必须亲自提出住宿申请,管理人员要向其说明校内住宿期间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并明确收费标准,经学生确认后与其签订宿舍入住合同并办理相关手续。学校需在学生入住宿舍24小时内到当地派出所登记该生住宿情况。
校外租房的外国学生必须通过正式注册的房屋中介公司租赁房屋,或在确认房东身份可靠后与房东直接签订正式合同,同时把住宿信息,联系方式告知管理部门备案,一旦有变更,必须及时报告,以更新学生档案。职能部门出具学生校外住宿同意函,学生持此函件、护照和租房合同可去居住地派出所办理住宿登记。学生如有长期旷课、无故请假行为,学校有权取消他们的校外住宿权利。
4.建立走访制度,适时沟通。留学生管理人员要经常走访留学生公寓,通过和学生交谈,和物业公司人员沟通,了解在校住宿学生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方案,改善在校居住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管理人員应定期走访校外居住的留学生,了解他们的居住环境及周边氛围,以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需要协助解决的问题。职能部门还应把留学生基本情况汇报给所在辖区的派出所及公安局的外管部门,以便共同做好学生的安保工作。
5.加强与物业公司的合作。学校应与物业公司合作,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质、适应涉外工作的职工队伍。物业公司应做好岗位技能和安全知识的培训。职能部门可定期对他们进行涉外知识培训,使他们在服务中能执行外事纪律、讲究文明礼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校企要多配合、多沟通,一旦发现留学生异常情况,应在第一时间按预案协同处理。
总之,留学生住宿问题是留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社会化改革的大环境加快了留学生住宿的社会化管理进程,住宿环境的多样化又导致了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多样性。只要我们能根据实际,狠抓关键,区别对待,妥善处理,就能为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理想的个性化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振岐.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问题探讨[J].高校后勤研究.2008,(6).
[2]张小春.社会化——当前高校宿舍管理改革的新思路[J].网络财富.2008,(13):25.
[3]赵宝辉,高跃山.浅谈留学生的住宿管理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2001,(6):70.
关键词:高校管理;留学生;住宿;管理
在来华留学生规模逐年扩大的背景下,学生的住宿、餐饮、安全等因素成为制约扩大留学生规模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所在学校借鉴国外留学生社会化管理的成功经验,就长期以来比较封闭化的留学生管理模式进行了许多尝试性的改革,使留学生管理朝社会化方向迈进了一步。
一、留学生社会化管理的内涵
留学生社会化管理,即是将社会化自身的开放属性引入学生管理,将留学生管理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留学生的社会化管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涉及留学生的餐饮住宿、勤工俭学、社团活动等内容。留学生来我国学习,首先要解决的是住宿问题,安居才能乐业,只有人安顿下来,才能集中精力完成学业。因此,留学生的住宿问题是社会化管理中首当其冲的重要环节。
二、目前留学生住宿社会化管理的基本模式
目前留学生的住宿社会化管理,很多高校实行的是校内住宿与校外住宿相结合的方式。
1.校内住宿——委托物业公司管理模式。留学生住在校内的留学生公寓,因学生观念的差异,公寓分为男生楼、女生楼和男女混住楼。设少量单人间,大多为双人间,室内设施齐全,有独立的卫生间但一般都没厨房。与我国学生宿舍相比,公寓的费用相对较高、管理较宽松。学校委托物业公司管理宿舍,提供全方位的安保及生活服务,例如提供床上用品,负责家电维修保养,监督学生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查询登记来访人员等。
2.校外住宿——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管理模式。由于高校拥有的居住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留学生的需求,很多高校出于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考虑,同意甚至鼓励留学生通过校外租房解决住宿问题。
(1)校外住宿基于国家政策的认可。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接受外国留学生开始,一直规定外国留学生只能在校内集中住宿。2000年出台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明确:“外国留学生可以在校外住宿,但应当按规定到居住地公安机关办理登记手续”。这一规定使外国留学生在校外居住合法化,赋予他们在住宿问题上的自由选择权。
(2)校外住宿基于所在地的条件。笔者所在的苏州市社会治安稳定,学校周边新老小区、公寓、花园式洋房一应俱全,可满足留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房源充足,价格合理,这是促使留学生到社会上租房的重要因素。据调查,在学校附近合租一间设施齐全的两居室,根据装修状况和设备情况而定,每月租金约在1600-1800元,其费用与校内留学生公寓基本持平。
三、校内外住宿社会化管理的利弊分析
1.校内住宿社会化管理模式的有利处
(1)与学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接轨。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的背景下,学校把留学生宿舍托管给物业公司来管理。这使学生宿舍管理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外包”,节省有限资源,精简机构,并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合同的形式使学校的部分责任外移,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学校的压力。
(2)有利于留学生的生活和交流。留学生公寓条件和环境较好,职能部门安排时会考虑到学生母语、生活和习惯的差异,如果学生对室友没特定要求,会尽量安排来自同一国家或地区的学生合住。这一做法虽然会产生留学生活动范围变小的负面效应,但这更有利于他们日常交流和相处。
(3)有利于开展学生工作和协调各方关系。学院及管理人员能较快较好地掌握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以便更有效、快捷地处理留学生的日常事务,策划组织留学生的特色活动,留学生的异域特色在高校中会更鲜明地显现。校内集中住宿还有利于突发事件的处理。笔者曾偶遇韩国学生在宿舍摔跤至骨折的事件,在第一时间接到学生报告,但因故不能马上赶到现场的情况下,就请求物业管理人员帮忙,先去房间照顾好学生、做好紧急处理,待老师和救护车到达后协同把学生送到医院。
(4)有利于留学生的集中统一管理。留学生公寓尽管没像中国学生宿舍那样管理严格,但一般还是沿用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如规定不能在寝室里抽烟喝酒,男女生不能同住,访客必须登记并且不能留宿,晚上规定门禁时间等。留学生由于文化风俗的差异,虽多少会有一些抵觸情绪,但经耐心细致的解释,最终还是能接受我国学生宿舍的传统管理模式。
2.校内住宿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弊端
(1)物业公司常常缺少人性化管理。物业公司的委派人员大多来自校外,他们对留学生的思想状况、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没足够的了解,往往缺少贴近学生的人性化管理。留学生因对社会化管理缺乏认识,认为物业公司管理就是一种商业行为,我付钱你就一定要为我服务,不能约束限制我,有时会和服务人员发生冲突。
(2)各国留学生的文化差异往往难以协调。这主要体现在安排合住室友方面,如韩国同学常提出想和欧美、日本学生同住,可欧美、日本学生往往较注重隐私,不愿与人同住;即使合住,也常会因文化上的差异产生纷争。矛盾激化时,只能分开,重新组合。
3.校外住宿社会化管理模式的有利处
(1)满足个性自由的追求。校外住宿能获得相对自由的个人空间,夜晚外出聚会,亲戚朋友探访留宿,男女朋友同住都由他们自主把握,不受任何制约。
(2)适合自身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对于有宗教信仰的学生,特别是穆斯林学生,他们在饮食和祷告时间上都有严格要求,住在校外会更便利,如自己做饭、自行祷告,少受别人干涉。
(3)有利于学习中国语言和融入中国文化。留学生上课时能用汉语进行交流,可下课后难免用母语同朋友交谈。而住在中国百姓的社区里,可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氛围,更快地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4.校外住宿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弊端
(1)管理难度加大。校外住宿由于覆盖面大,居住点分散,客观上加大了对这部分留学生的管理难度。
例一:有些学生变更联系方式和住所后,未及时告诉主管老师,使得联系中断。2010年暑假,有一美国学生的家长通过美国使馆找到学校,说学生已有近一月未和家人联系,非常担心,希望通过学校找到该学生。学校联系他时却发现手机号已更改,也没法通过同学找到他。学校只能通过该生登记的住址会同当地派出所上门查找,才找到其本人。
例二:减少了留学生管理人员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易造成隐患。2009年一西班牙籍的中年学生,一段时间没出勤,任课老师虽多次联系却没及时报告管理部门,最后发现其因心脏病突发已猝死在租住房中。
(2)民事纠纷、违法事件有可能提高。据统计,校外住宿学生违反外事管理法案,发生民事纠纷的比例远高于校内住宿学生。尤以房屋租赁、房租支付、违约赔偿等纠纷为主,加上语言不通,常会引发冲突。
(3)安全隐患相对增加。校内公寓均有电子实时监控,消防设备和安全措施较完善,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有保证。而校外住宿的学生因对中国国情还不够充分了解,安全防范意识较薄弱,易给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造成人身和财产隐患。
四、建立科学规范的社会化管理体系
留学生住宿的社会化管理,必须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生自主选择,学校适度调控,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管理体系。
1.重视安全教育,加强法制宣传力度。职能部门应经常利用各种交流平台,向留学生宣传用水用电的安全知识,增强防火防盗意识;要建立详尽的学生档案,按时核对和更新住宿信息和联系方式,尽量多了解他们日常的人际交往情况,力争消除安全隐患,减少突发事件发生。
职能部门还应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师生日常交流以及宿舍张贴规章制度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教育。在选择住宿时应强调不管他们住在校内还是校外,在享有个人自由的同时,都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提前警示既有利于加强住宿管理,又有利于预防各种隐患的发生。
2.完善机制,明确职责。社会化管理必须求得学校、物业、公安、街道、居委会等部门的多方协助和配合。坚持校园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发挥学校和物业资源共享,实现学校与公安优势互补,是理顺留学生社会住宿管理体系的基本脉络。建立起以学生书面申请,外事管理部门负责受理,学校负责总抓管理,物业公司承担日常服务,公安机关负责审批、执法、处理治安问题,街道、居委会负责调节邻里矛盾的综合管理体系,以保证社会化管理的顺利发展。
3.建立较为完善的住宿申请程序。这是规范居住管理的先决条件。学生必须亲自提出住宿申请,管理人员要向其说明校内住宿期间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并明确收费标准,经学生确认后与其签订宿舍入住合同并办理相关手续。学校需在学生入住宿舍24小时内到当地派出所登记该生住宿情况。
校外租房的外国学生必须通过正式注册的房屋中介公司租赁房屋,或在确认房东身份可靠后与房东直接签订正式合同,同时把住宿信息,联系方式告知管理部门备案,一旦有变更,必须及时报告,以更新学生档案。职能部门出具学生校外住宿同意函,学生持此函件、护照和租房合同可去居住地派出所办理住宿登记。学生如有长期旷课、无故请假行为,学校有权取消他们的校外住宿权利。
4.建立走访制度,适时沟通。留学生管理人员要经常走访留学生公寓,通过和学生交谈,和物业公司人员沟通,了解在校住宿学生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方案,改善在校居住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管理人員应定期走访校外居住的留学生,了解他们的居住环境及周边氛围,以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需要协助解决的问题。职能部门还应把留学生基本情况汇报给所在辖区的派出所及公安局的外管部门,以便共同做好学生的安保工作。
5.加强与物业公司的合作。学校应与物业公司合作,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质、适应涉外工作的职工队伍。物业公司应做好岗位技能和安全知识的培训。职能部门可定期对他们进行涉外知识培训,使他们在服务中能执行外事纪律、讲究文明礼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校企要多配合、多沟通,一旦发现留学生异常情况,应在第一时间按预案协同处理。
总之,留学生住宿问题是留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社会化改革的大环境加快了留学生住宿的社会化管理进程,住宿环境的多样化又导致了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多样性。只要我们能根据实际,狠抓关键,区别对待,妥善处理,就能为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理想的个性化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振岐.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问题探讨[J].高校后勤研究.2008,(6).
[2]张小春.社会化——当前高校宿舍管理改革的新思路[J].网络财富.2008,(13):25.
[3]赵宝辉,高跃山.浅谈留学生的住宿管理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200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