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来源 :行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aohu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摩难陀法师简介:
  达摩难陀,1919年生于斯里兰卡,原名马丁,12岁出家,法名达摩难陀,意为“通过达摩生活体验幸福快乐。”
  达摩难陀青年时代曾于多所著名佛教学府研修梵文、佛学、巴利文等经典,获印度哲学硕士学位。1953年,达摩难陀前往马来西亚宣扬佛法,1962年,创立大马佛教弘法会并担任导师,被誉为马来西亚南传佛教之父。
  达摩难陀法师一生广开佛教教育,积极倡导以多层次的修行实践,来达到慈悲和智慧的生命开启和人生感悟。
  “人生而苦难,至死方已。”人经历出生、受苦而后死去,这是安娜托·法兰斯的著作中,一位智者对生命所作的诠释。
  然而,有些自由派的思想家则认为:“人只是一个小小的机器,由原子任意地排列所组成,不过是自然进化的一部份,痛苦则是人类挣扎求生存不可避免的过程,人命并没有特殊的‘意义’及目的。而死亡是化学成份的分解,分解殆尽后,不残存一物。”
  当以上两种说法,被某些怀疑论者、甚至伟大的思想家广为采用的同时,其他哲学家及宗教上的先驱也想发掘出生命的意义及目的,尤其想要探讨人生所受苦难的问题。
  根据释尊的看法,每一种物质都不会消灭,始终以成、住、坏、空的顺序循环不已,永不止息。释尊也认为所有的事物都受苦于无止尽的变化及冲突。然而,这些受苦受难的人们因为期待永生与灵魂不灭,愿意忍受这些痛苦。就因为存有这种期待,人们遂产生永远无法满足的私心,因此导致恐惧及忧虑。
  释尊在他的教诲中,提供了我们道德行为的标准,他认为虽然我们生活在痛苦与不确定感中,然而如果我们学习去区分成熟与幼稚的行为,我们仍然有可能体会到实质的幸福。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的心灵必须先要有正确的观念。也就是认清生命的贪婪本性及追逐感官喜乐的倾向,并检讨人生变迁与贪婪的结局,以适当引导自己的生活,走向幸福之道。
  第一版《为何忧伤》(Why Worry)于1967年出版(1万册),随即获得读者广大的回响并以每版5千册的纪录再发行了六版以上,赞赏及感谢的信函从世界各地蜂拥而来。有的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有的则来自南非及许多亚洲国家。那些表示赞赏的人不仅只有佛教徒,还包括印度教徒、回教徒、基督教徒,甚至一些自由思想家。这本书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兴趣,部份原因是用词简单明了、内容浅显易懂,更重要的原因是本书的目的在于揭示生命的真相,不仅以佛教的观点,更是融入其他宗教及伟大思想家合情合理的观点,给予那些陷入纷乱复杂的文明世界中的彷徨迷惑者适度的安慰和建议。
  有些人甚至来信表示他们是如何藉由此书,及时了断自杀的念头。有人则说他们每天晚上会阅读上几页,帮助自己静下心来,以确信世上的种种问题,总有简单及实际的方法可以解决。
  诚挚地希望书的内容能为读者带来新的体验和希望,并期望读者不要带有讥讽与怀疑的眼光阅读本书。
  达摩难陀
  1989年5月19日
其他文献
这是发生在我家,伤感中尽显温情的故事。  母亲两月前去世。在民间,生者有为逝人“过七”的习俗。“五七”是个表示转折的“回煞”日子,亲戚们也会前往,一起表达对逝者在另一世界的美好祝愿。这天下班回到家,在已经前来的亲戚里,我意外见到了史阿姨!  史阿姨是母亲住院时我们请来照料母亲的保姆。她的到来令我们一家始料不及。她是怎么知道这个日子的,为什么也会以亲戚身份专程前来为母亲过“五七”?  这里有一段让人
期刊
我记得奶奶常说“花子要不穷”。  幼年的印象中,家里每年会来一个讨饭的老婆婆,据说是儿子犯了事儿,住进了监狱,要服刑8年,老人孤苦无依,只好出来讨饭,勉强糊口,但她为了不讨人嫌,为自己定了个规矩,一年之内,相同的人家,绝不拜访第二次。  她连续来了我家大概有3年,奶奶每次都含着眼泪送她大半袋米,让她进屋饱餐一顿,临走还不忘送她些点心蛋糕之类的干粮。再后来,也许是她忍受不住煎熬,过世了,也许是我们搬
期刊
现代人认为人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把他写进了教科书,同时又把一切解释不了的事情通通归为迷信,这是导致今天人类信仰缺失的一个根本原因。信仰缺失不是说宗教不存在了,而是说人们不再真心信仰神灵,没有了心法的约束,为所欲为,道德相当败坏。人们的宗教行为只是一种仪式,而不能净化人心,表面上做的冠冕堂皇,其实心里对神佛是否存在也是半信半疑的,就是真心相信神佛存在的人,也只是把神佛当成能为他们排忧解难的工具,在生
期刊
孝一定跟顺在一起,孝顺。当我们在孝敬自己的父母,一定要想着父母能不能欢喜地接受,不能说我们想怎么孝就怎么孝,这个心态不对。比方举个例子,我们出门在外,每次都给父母买些吃的。我们一位朋友出差给父母买吃的,买了几次之后突然他母亲说:“儿子,你买东西回来,我们很高兴,但是你下一次买,可不可以不要买这些坚果、干果类的东西,我们咬不动。”请问他在买这些东西的时候结果为谁而买?自己,对!吃的东西,一定要买父母
期刊
易道界流传着一句话——善易者不卜!古往今来的传奇大师都是这样的人物,吉凶成败立断于须臾之间,成住坏空克知在眨眼之际。  在佛门道家或是江湖民间,偶尔会有一些高人昙花一现,他们不用笔不用纸,不摇卦不看万年历,连一切东西都不必问,张口就预测得准而奇,学易的爱好者们,对此是即羡慕而又自叹难以理解。研易那段,也确实遇见并深刻体会了这些神奇预测,究其法门,如果排除先知先觉的神通法术,能如此显化神奇预知的基本
期刊
以唐卡的艺术形式精绘佛菩萨已经很多年了。何为唐卡呢?唐卡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它多以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为内容,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能,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和历史发展,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同时寄托着信仰者对佛陀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更是中华民族独具风姿的艺术奇葩。  我为什么要画唐卡?从20年前说起
期刊
“教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本来基础教育水平就比较低的藏区,一般家庭的孩子都无法完全保证能够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对于无父无母、没有依靠的孤儿来说,接受教育更好像永远都实现不了。我希望能为这些孩子建立一个家园,为他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并希望他们最终都能够成为对社会和众生有利的人。我另一个很大的心愿就是希望通过我们学校的努力,最终能够培养出一些有知识有品德适合藏区能为藏区所用的教师,我知道这是
期刊
倘若我们没有对他人的帮助表示感谢,那么又怎么能期望自己的孩子对我们怀有感激之情呢?  家庭是世上最古老的社会单位,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个小型社会,而且负有传递文明火炬的责任。  大部份的父母珍爱其子女。没有一个父母不愿牺牲、不心怀爱自己儿女的幸福着想。然而不幸的,受现代唯物论的影响及压力,父母的负担比以前沉重许多,甚至遭到家庭分裂的威胁,而远在人类文明之初,家庭即是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怎能轻易破裂? 
期刊
聪明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帮助别人,哪怕是不认识的人。  某家公司有一个传统,每年圣诞节夜都会举办晚会,并举行抽奖。抽奖的规矩是这样的:每个员工都要交10美元做为基金,全公司共有300人,换句话说总共能募集到3000美元,而被抽中的幸运儿,就可以将这些钱全抱回家。  抽奖当天,办公室洋溢着热闹的气氛,每个人纷纷在纸条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投进抽奖箱中。但是,一个年轻男子下笔时却
期刊
外公的事  我外公是湖北通城县人,生于上世纪初,年轻时经历过战乱。在日本侵华期间,我外公被日本军队抓去当了几个月伙夫,学会了一些日本话。有一次,不知什么原因,日本兵将邻县的进口村全村人都集中在一起,拿着机枪要把他们全扫了。我外公冲出来,苦苦哀求。也许是他们命不该绝,也许是菩萨护佑,日本人竟因此将村民全放了。待日本兵走后,许多村民给我外公下跪,叩头。当时我外公外婆身逢战乱,贫无所依,进口村全村人凑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