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班幼儿常规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坚持性等方面都比较弱,好动随性、坐不住等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游戏常规遵守的能力。在小班开展区域活动,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景:幼儿争抢玩具;幼儿破坏玩具,特别是一些自制玩具,又不牢固、耐用,老师们也做得很辛苦;孩子拿着玩具随意窜区;玩具材料混放乱放……幼儿游戏虽自主了,但幼儿在游戏中自由、散漫等不好的习惯也养成了。教师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不断地提醒幼儿这个怎么玩,那个怎么玩,这个放哪里,那个放哪里,你不能去这里,应该去那里等。老师们像陀螺一样转来转去,但是效果却事倍功半。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都在于孩子没有了解并内化区域的玩法和规则。
关键词:区域活动;区域规则;逐一开放;活动主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区域活动所具有的自选性、自主性的教育形式正是符合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需要这一要求。”区域活动的动机是孩子们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 “要我玩”,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所以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不仅是幼儿园的需要,更是幼儿的需要。
小班幼儿常规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坚持性等方面都比较弱,好动随性、坐不住等等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游戏常规遵守的能力。在小班开展区域活动,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景:幼儿争抢玩具;幼儿破坏玩具,特别是一些自制玩具,又不牢固、耐用,老师们也做得很辛苦;孩子拿着玩具随意窜区;玩具材料混放乱放……幼儿游戏虽自主了,但幼儿在游戏中自由、散漫等不好的习惯也养成了。那么在小班上学期我们教师如何轻松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呢?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区域活动开展前的准备
(一)等待孩子适应环境的准备
刚入园的幼儿由于和父母分离,对新的环境产生不安全感,负面情绪比较重,常常表现为大哭大闹。所以在孩子入园初期,老师根本无法正常上课,孩子们也不会静下心来听老师说话,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区域活动无疑是劳而少功。所以要等孩子们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这个时候来告知区域活动的规则,才会是有效的。
(二)学会分享玩具的准备
刚踏入集体生活的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得到想要的东西,往往就发生了吵、闹、甚至抓咬事件。所以如果不教会幼儿如何处理争抢玩具的事情,开展区域活动时,我们老师们往往会被这样的事情忙得应接不暇。
首先,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如《我会分享》,让幼儿学会,当你想玩别人手上的玩具时,应该征求别人的意见。同时也教育小朋友学会分享,分享能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朋友,能让自己更加快乐。
其次,成人为幼儿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模仿是3-4岁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行为习惯方面。所以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有意识地为幼儿树立分享的榜样。当自己的孩子向别人提出请求,对方仍然不能把玩具给孩子时,成人则以同伴的身份去参与游戏,他们也会从成人身上进行模仿,逐渐变为自己成功交往经验的一部分。
二、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区域规则
区域规则越简单明了,孩子越能理解并遵守。在以往我们开展区域活动时,采用的是插区角牌进区的方式,也就是给每个孩子制作一个区角牌,区角牌统一放在一个地方。当开展区域时,自己就拿着自己独有的区角牌,想去哪个区域,就将区角牌插在哪个区域。这个学期我是将每个材料盘照下来并打印,材料盘上贴一张,让幼儿通过照片直观地知道,这个盘子应该收什么材料,玩具柜上也贴一张,让幼儿知道这个地方是放哪个盘子。这样通过照片让幼儿知道,材料和盘子对应,盘子和柜子对应的方法,材料就不会混放乱放了。
三、逐一开放各个区域,不能百花齐放
小班幼儿入园不久,对什么是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有哪些规则,都不理解,更不会去遵守。如果我们一下子将设置的区角都向幼儿开放,存在很多问题:
(一)幼儿记不住各个区的规则和玩法
区域规则和玩法是开放区角前孩子们必须了解和遵守的,开放的区角多,区域规则就越多,所以一下子开放很多区域,孩子们就会出现窜区、玩具材料混放乱放、不能正确地使用材料等现象。这个时候老师再一个个地去提醒幼儿,即使忙得精疲力竭,但是效果往往不尽如意。
(二)在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同时,也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实际需求。
教师一下子创设多个区域,绞尽脑汁地投放适合孩子操作的材料。这样的做法,一会让老师觉得很累,二是投放的材料基本上都是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所投,没有考虑孩子的实际需要。比如要开设益智区,准备材料的时候,可以观察孩子需要哪些帮助,如用筷子的情况不好,我们就提供夹弹珠的游戏材料;不会扣扣子、拉拉链,我们就提供相应的练习材料等。
基于以上问题,我个人做法就是逐一开放各个区域。小班孩子对于区域没有相关的知识经验和游戏经验,所以创设区角的时候我们不能像中大班一样,把问题抛给孩子。但是我们老师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孩子对什么感兴趣,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从而去创设区角。逐一开放的方式,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去观察了解。逐一开放的方式,在减轻教师工作量同时,也让孩子在接受区域规则和玩法上没有那么吃力。
四、在有一定游戏经验的基础上,逐渐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
在创设区角时,由于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和游戏经验,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了解,去创设幼儿感兴趣的、需要的区角,投放的材料大多也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所投。孩子根本没有参与到区域活动的创设中来,也没有体现孩子的主体地位。在逐一开放区域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已經开放的区域孩子已有一定的经验,这时候可以把材料投放的问题抛给孩子:“你想在这个区投放什么材料(玩具)?”
总之,在小班开展区域活动不能操之过急,慢慢引导孩子认识区域,了解区域,玩区域的基础上,让孩子参与创设区域。以上是我这个学期开展区域活动的些许感受,不当之处尽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区域活动;区域规则;逐一开放;活动主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区域活动所具有的自选性、自主性的教育形式正是符合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需要这一要求。”区域活动的动机是孩子们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 “要我玩”,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所以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不仅是幼儿园的需要,更是幼儿的需要。
小班幼儿常规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坚持性等方面都比较弱,好动随性、坐不住等等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游戏常规遵守的能力。在小班开展区域活动,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景:幼儿争抢玩具;幼儿破坏玩具,特别是一些自制玩具,又不牢固、耐用,老师们也做得很辛苦;孩子拿着玩具随意窜区;玩具材料混放乱放……幼儿游戏虽自主了,但幼儿在游戏中自由、散漫等不好的习惯也养成了。那么在小班上学期我们教师如何轻松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呢?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区域活动开展前的准备
(一)等待孩子适应环境的准备
刚入园的幼儿由于和父母分离,对新的环境产生不安全感,负面情绪比较重,常常表现为大哭大闹。所以在孩子入园初期,老师根本无法正常上课,孩子们也不会静下心来听老师说话,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区域活动无疑是劳而少功。所以要等孩子们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这个时候来告知区域活动的规则,才会是有效的。
(二)学会分享玩具的准备
刚踏入集体生活的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得到想要的东西,往往就发生了吵、闹、甚至抓咬事件。所以如果不教会幼儿如何处理争抢玩具的事情,开展区域活动时,我们老师们往往会被这样的事情忙得应接不暇。
首先,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如《我会分享》,让幼儿学会,当你想玩别人手上的玩具时,应该征求别人的意见。同时也教育小朋友学会分享,分享能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朋友,能让自己更加快乐。
其次,成人为幼儿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模仿是3-4岁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行为习惯方面。所以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有意识地为幼儿树立分享的榜样。当自己的孩子向别人提出请求,对方仍然不能把玩具给孩子时,成人则以同伴的身份去参与游戏,他们也会从成人身上进行模仿,逐渐变为自己成功交往经验的一部分。
二、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区域规则
区域规则越简单明了,孩子越能理解并遵守。在以往我们开展区域活动时,采用的是插区角牌进区的方式,也就是给每个孩子制作一个区角牌,区角牌统一放在一个地方。当开展区域时,自己就拿着自己独有的区角牌,想去哪个区域,就将区角牌插在哪个区域。这个学期我是将每个材料盘照下来并打印,材料盘上贴一张,让幼儿通过照片直观地知道,这个盘子应该收什么材料,玩具柜上也贴一张,让幼儿知道这个地方是放哪个盘子。这样通过照片让幼儿知道,材料和盘子对应,盘子和柜子对应的方法,材料就不会混放乱放了。
三、逐一开放各个区域,不能百花齐放
小班幼儿入园不久,对什么是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有哪些规则,都不理解,更不会去遵守。如果我们一下子将设置的区角都向幼儿开放,存在很多问题:
(一)幼儿记不住各个区的规则和玩法
区域规则和玩法是开放区角前孩子们必须了解和遵守的,开放的区角多,区域规则就越多,所以一下子开放很多区域,孩子们就会出现窜区、玩具材料混放乱放、不能正确地使用材料等现象。这个时候老师再一个个地去提醒幼儿,即使忙得精疲力竭,但是效果往往不尽如意。
(二)在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同时,也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实际需求。
教师一下子创设多个区域,绞尽脑汁地投放适合孩子操作的材料。这样的做法,一会让老师觉得很累,二是投放的材料基本上都是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所投,没有考虑孩子的实际需要。比如要开设益智区,准备材料的时候,可以观察孩子需要哪些帮助,如用筷子的情况不好,我们就提供夹弹珠的游戏材料;不会扣扣子、拉拉链,我们就提供相应的练习材料等。
基于以上问题,我个人做法就是逐一开放各个区域。小班孩子对于区域没有相关的知识经验和游戏经验,所以创设区角的时候我们不能像中大班一样,把问题抛给孩子。但是我们老师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孩子对什么感兴趣,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从而去创设区角。逐一开放的方式,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去观察了解。逐一开放的方式,在减轻教师工作量同时,也让孩子在接受区域规则和玩法上没有那么吃力。
四、在有一定游戏经验的基础上,逐渐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
在创设区角时,由于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和游戏经验,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了解,去创设幼儿感兴趣的、需要的区角,投放的材料大多也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所投。孩子根本没有参与到区域活动的创设中来,也没有体现孩子的主体地位。在逐一开放区域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已經开放的区域孩子已有一定的经验,这时候可以把材料投放的问题抛给孩子:“你想在这个区投放什么材料(玩具)?”
总之,在小班开展区域活动不能操之过急,慢慢引导孩子认识区域,了解区域,玩区域的基础上,让孩子参与创设区域。以上是我这个学期开展区域活动的些许感受,不当之处尽请批评指正。